肠内营养液能全力凝固致食管梗阻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因胸痛于我院心胸外科住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I型),2012年3月23日行升主动脉+全弓人工血管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术后转ICU,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其他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及治疗的前提依赖于准确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胃镜检查等,但这些方法中有的诊断准确率较低,有的费用较高,均无法满足临床上对GERD诊断的要求。
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越来受到重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也制定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为配合学会行动以及满足读者的要求,本刊特设立“发现早期癌”栏目,征集并刊登内镜诊治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优秀病例和经验,以推动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
胶囊内镜的出现使直视下完成全小肠检查成为可能,但其不可操控性和无法进行活检及内镜下治疗是其严重缺陷。2003年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开创了小肠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新局面。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小肠镜多为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两者插入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在牵拉时单气囊小肠镜通过先端部成角替代气囊以防肠腔滑脱。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和胃黏膜多部位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十年间,高分辨率电子胃镜发展和应用,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准确度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慢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胃镜中心2001年和2011年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及评估十年间两者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差异以及造成两者之间差异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用于结肠病变诊疗或结肠癌筛查的常用手段。临床上为了提高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通常对患者进行最小剂量或者中等程度的镇静。当然,有时也会给予深度镇静,但是由于考虑到深度镇静的技术要求较高以及麻醉药物过度使用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因此临床上很少采用。国外研究发现,术中患者的舒适度是决定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首要因素,并且认为镇静程度最低同时能达到患者术中舒适度最佳才是最优的选择。
摘 要:妈祖文化经历了千百年历史沉淀,被劳动人民所尊崇、信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代表,妈祖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精神、文化价值,对于现代环境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妈祖文化背景,分析妈祖文化视觉元素特征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妈祖文化;视觉元素  引 言  妈祖文化具有的独特历史发展条件以及传播范围,促使妈祖信仰更具有神缘文化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重庆市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承办。大会是2014年度全国消化学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将全面、深度地展示我国在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
目的探讨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预切开或开窗方法后胆管插管失败者,行第2次ERCP操作的价值。方法167例患者术前拟诊胆总管结石和/或良性乳头狭窄109例,胆胰占位性病变58例。第一次ERCP标准胆管插管均在20min以上,不能成功后作预切开或开窗术,再反复试插后仍未能成功;3~5d后,再次行ERCP;第2次ERCP大多数患者按胆胰管合流水平位、前位和后位顺序插管。结果133例(79.
乳头插管成功是ERCP诊治的关键,但常会遇到困难,此时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needle—knife precut papillotomy,NKPP)和针状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istulotomy,NKF)是常选择的两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各家报道疗效不一,且很少有详细的手术方法和清晰的手术图片供大家参考和评价。我们采用针状刀对常规乳头插管困难的病例进行逐层切开,分
目的评价环扫超声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食管黏膜下病变与纵隔病变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53例由于胃镜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不能明确来源的表现为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首先行超声微探头检查,明确大致起源后换用环扫超声内镜检查,综合两者结果做出诊断并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与CT诊断食管黏膜下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50.0%(11/22),特异度分别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