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研究性阅读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二十一世纪人才提出四项基本要求,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指导好学生进行教学性阅读(包括预习阅读、课堂阅读、复习阅读)外,指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和认识。
  一、研究性阅读的特点
  研究性阅读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研究性阅读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为不同的特点:
  1.研究性阅读强调自求自得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发现、探索、实践等活动。而语文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自主意识,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但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深切体会。
  2.研究性阅读强调寓知于趣
  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极其活跃的催化剂。而做老师的常常过于强调学习的艰巨性和恒久性,喜欢用“铁杵磨针”“闻鸡起舞”等故事来告诫学生刻苦攻读。而不大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泼点冷水。诚然,学习本身的确是一件苦事。因此,我认为只有寓认知于趣味之中,学习的劲头才会经久不衰,学习的成果才会硕大事盛。我在教《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研究“叠词的表达效果”。通过交流、朗读、品析,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叠词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于音乐美等奇妙的表达效果,而且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与同学交流的快乐,品味美文的美感享受,付出劳动得到收获的满足等等。
  3.研究性阅读强调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阅读课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性阅读的形式
  研究性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有本体性研究阅读和专题研究性阅读两种形式。
  1.本体性研究阅读
   本体性研究阅读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
  2.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可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
  三、研究性阅读的意义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地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从狭义的角度说是不同的孩子,从广义的角度说是不同的家庭,由于时代赋予了他们的不同的特点,我们也要适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高材生走出校门后不一定都能出人头地,所以,学校并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知识的地方。  我接触了很多届学生,觉得专业知识只有深度和广度的微弱变化,但是每届学生心理的不同变化却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如果在教学时留意到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我们知道,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中学阶段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因此,写文章是培养创新思维最好的训练方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期刊
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分析祥林嫂悲剧根源的时候,同学们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鲁镇上的人们,包括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大伯、柳妈等这些受封建迷信和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以及“我”都参与了“谋杀祥林嫂”的过程。有的同学问“她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在“遭受谋害”这一过程中,祥林嫂曾进行过四次“反抗”。  最初的反抗是从婆家逃出来。这是祥林嫂一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一次反抗。他在鲁四老爷家作为一个佣人
期刊
诵读美读  诗词,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初读时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一般学生不大喜欢,但古诗词又特别适合朗读,因为它讲究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旋律美。试想,语文老师如果能声情并茂的背诵一首诗,那么学生对你会怎样的崇拜、仰视,对语文课又会多么的喜爱和投入,对诗歌也必将另眼相看了,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我教《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时,我满腔深情地诵读,学生由吃惊到喜爱,由喜爱而
期刊
提到高考试卷中的诗词名句,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名句默写,它是高考试卷中必考的题目,一直以来深受老师和学生重视。名句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学生以高考应背篇目为依据,在人生重要的中学阶段,沐浴唐风宋雨,赏析诗词文赋。多积累、继承一些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增加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文化底蕴。我们学习诗词名句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名句默写这一阶段,还应该运用到仿写句子和作文中,尤其是翻开近年的高
期刊
高中作文训练是对学生思想水平、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表现很让人失望。拿到题目后无从下手,皱眉叹息者不在少数,拼凑出的文章错误百出。细致看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立意方面忽略作文的思想素质这个重要内容,在主旨的确立、价值的取向和情调的定位上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不良倾向,
期刊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尤其是公开课,教师一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教学时却并非处处都会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利进行。因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这就很有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新情况。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突发事件可能来自学生生理的反应,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的质疑以及新奇见解等,部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付诸东流。因此,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教师应沉着冷静,采取果断而积
期刊
高考命题中心发言人张伟明在《中国教育报》上说:“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平时训练要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诗歌可谓好读,难析,有点心有余,言不足。有些细节必须高度重视,解题时才会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一、忽视弄懂诗歌的题目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主要内容,提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而且往往就是这首诗的要点。2000年高考赵师秀的《约客》看题目可知诗人在约
期刊
王维,字摩诘,701年生,761年去世,原籍太原祁人。他的父亲汾州司马王处廉到蒲,遂籍河东(今山西祁县)。唐诗人、画家,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王维青少年时期极赋于文学才华。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极不顺利,甚至险遭杀头之祸。  据考证,时年21岁的王维在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