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二十一世纪人才提出四项基本要求,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指导好学生进行教学性阅读(包括预习阅读、课堂阅读、复习阅读)外,指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和认识。
一、研究性阅读的特点
研究性阅读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研究性阅读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为不同的特点:
1.研究性阅读强调自求自得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发现、探索、实践等活动。而语文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自主意识,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但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深切体会。
2.研究性阅读强调寓知于趣
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极其活跃的催化剂。而做老师的常常过于强调学习的艰巨性和恒久性,喜欢用“铁杵磨针”“闻鸡起舞”等故事来告诫学生刻苦攻读。而不大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泼点冷水。诚然,学习本身的确是一件苦事。因此,我认为只有寓认知于趣味之中,学习的劲头才会经久不衰,学习的成果才会硕大事盛。我在教《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研究“叠词的表达效果”。通过交流、朗读、品析,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叠词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于音乐美等奇妙的表达效果,而且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与同学交流的快乐,品味美文的美感享受,付出劳动得到收获的满足等等。
3.研究性阅读强调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阅读课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性阅读的形式
研究性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有本体性研究阅读和专题研究性阅读两种形式。
1.本体性研究阅读
本体性研究阅读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
2.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可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
三、研究性阅读的意义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地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一、研究性阅读的特点
研究性阅读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研究性阅读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为不同的特点:
1.研究性阅读强调自求自得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发现、探索、实践等活动。而语文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自主意识,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但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深切体会。
2.研究性阅读强调寓知于趣
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极其活跃的催化剂。而做老师的常常过于强调学习的艰巨性和恒久性,喜欢用“铁杵磨针”“闻鸡起舞”等故事来告诫学生刻苦攻读。而不大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泼点冷水。诚然,学习本身的确是一件苦事。因此,我认为只有寓认知于趣味之中,学习的劲头才会经久不衰,学习的成果才会硕大事盛。我在教《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研究“叠词的表达效果”。通过交流、朗读、品析,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叠词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于音乐美等奇妙的表达效果,而且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与同学交流的快乐,品味美文的美感享受,付出劳动得到收获的满足等等。
3.研究性阅读强调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阅读课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性阅读的形式
研究性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有本体性研究阅读和专题研究性阅读两种形式。
1.本体性研究阅读
本体性研究阅读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
2.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可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
三、研究性阅读的意义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地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