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1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这里正在举行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邓军教授作为在中国普及俄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接受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联合颁发的“普京奖”。颁奖时,俄罗斯总理普京说:“感谢你为俄语所作的贡献!”与温家宝总理握手时,邓军则激动地说:“总理您瘦了,多保重身体。”其实,这是邓军教授第二次见到温家宝总理。早在2003年9月,作为第一届“全国高教名师”荣誉获得者,邓军教授就在北京得到了温总理的亲切接见……
初识邓军,我不是被她头上诸多亮闪的光环所吸引,而是被她爽朗的笑声、为人的热情所吸引。那也是一个雪花纷飞的季节,我因事去俄语学院,刚上楼梯,就听到阵阵笑声不绝于耳,循声而去,原来邓军教授正与系里的女老师嘎达嘎达地踩着缝纫机,忙着什么。看到我的到来,邓军笑眯眯地拉着我走到缝纫机跟前,拿起一件衣服说:“看,这件衣服学生在联欢会时穿上一定很漂亮!”看着裙子上跑得笔直的针线,下摆处缝制的五色花边,我惊讶于邓军教授的心灵手巧。
随后就是黑大校园内常常的不期而遇,只要她先看到你,远远地她就会驻足,和蔼可亲地看着你,走近时嘘寒问暖:“你瘦了,多吃点儿好吃的……”只是普通一友,只是校园中偶遇,却让人倍感亲切温暖。
这一次因工作之需,作为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一名记者让我如此近距离地与邓军教授促膝长谈,从她爽朗的笑声中,我找到了这位年近六旬的女博导屡获殊荣的答案,也分享了她从教28年的难忘时光……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尤其是一名语言专家,让语言紧跟时代的步伐,让语言充满时代的气息在邓军教授看来至关重要。桌子上一本超厚而打卷的笔记本,是邓军教授固定记录新鲜词汇的笔记本。每晚9点,邓军准时伏案看书,与大多数人不同,她备课的空间不是寂静无声,而是伴随着身后播放的俄文电视台里的声音。这28年的习惯已经让邓军教授既能全神贯注地备课,同时又有一根神经可以支配,一旦听到身后俄文台里播出的新鲜的语料,便会疾笔记录在桌边的这个笔记本上。因此谈起这个笔记本邓军教授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光芒,也对它“疼爱有加”,不用时就用一块洁净的方布将它盖在下面。有了这个笔记本,被学生问“倒”的事就从来没有发生过。
别看邓军教授年近六旬,可是她的课堂上却永远都充满时尚鲜活的内容。“啃老族”、“月光族”、“空巢老人”时下最时髦的热门语汇经常是她与学生间共议的话题。用俄文解释,用俄文谈想法,用俄文探讨,这些也是邓军教授28年的一个习惯。邓军教授不仅教会学生用俄语讲话,还教会他们用俄语思维。在课堂上设计情境,与学生一同探讨生活中的困惑,学业中的迷茫,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因此学生喜欢她,尊敬她,爱戴她,更多时则把她当做身边的知己。
无论做老师,还是当领导,邓军都会竭尽全力,学生和老师也会给她带来无数个意想不到的惊喜。2003年8月,邓军被推选为国家级名师之前,须提交资格审查教学录像,可带了近20届毕业班的邓军却没为此类评选做过什么录像,她当届的学生早在7月份就已纷纷离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没报太大希望的邓军只得拨通了原班长的电话,只希望能通知几位学生而已。然而录像那一天,在邓军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令邓军万万没想到的是,28名学生全部到齐。8月,教室里闷热异常,再加之邓军常年超负荷工作,每天只睡5个小时,邓军当天血压一度上升到220mmHg,邓军一手拿着毛巾,一手不停地扇着扇子,可这也没难倒刚强的邓军。唯一让邓军难以释怀的是:她又看到了学生们一如既往的那般清澈而纯真的目光,那一刻邓军激动得流泪了。正如邓军所言:“虽然获得‘普京奖’的奖章上刻的是邓军的名字,但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没有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学科,没有黑龙江大学俄语团队做基础,没有老一辈教师的耳濡目染,没有黑龙江大学作支撑,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荣誉,这一切都是对黑龙江大学的褒奖。”
“因为年轻时宝贵的经历才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邓军深情地说。1978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曾经做过8年的电车售票员、在工厂做女工的邓军真的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走进曾在梦中出现的象牙塔。邓军出生于1950年,母亲是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南斯拉夫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教师,父亲做过新四军的战地记者。文革时邓军还在念初中,当家被抄、父母均被打成走资派并被抓去下牛棚后,作为家中老大的邓军一人撑起了家中的重担。也因为这段经历,高考时,邓军的考试成绩合格,却因“政审不合格”险些被拒之大学门外,“是黑大的破格录取救了我”,说起黑龙江大学邓军依然感恩备至。于是邓军带着4岁的孩子上大学了。那4年得之不易的大学生活,那每分每秒对知识的渴望,那对生活无穷尽的热爱,一切的一切,对邓军而言都是甜蜜的。吃上一碗大碴粥,就着一分钱的小咸菜是一种幸福;孩子睡熟后,贪婪地趴在桌子上看书是一种幸福;忘情地教同学学唱俄罗斯歌曲一直唱到天亮是一种幸福。精神上的享受,内心的踏实,让邓军忘记了身边的一切。而多年后历经文革磨难的父母相继离世,又留给邓军一笔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那时的邓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回想1984年第一年参加工作的一件趣事,这位女博导不禁掩面而笑。一天下课一位学生悄悄地把邓军拉到教室外说:“老师,我们希望你下学期别再穿这件衣服了,这件衣服您已经穿了一年了。”换一件衣服对那时经济窘迫的邓军来说无疑是偌大的难题。但面对那些无限爱戴自己的学生的请求邓军动了脑筋。从那之后,闲暇时邓军拿起了针线,踩起了缝纫机,把磨得没有颜色的衣服翻过来重新做,把款式陈旧的衣服在扣眼处、领子处加些条绒花边。就这样只要站在讲台上,邓军会经常着不同样式的衣服出现在学生面前,这也练就了邓军的心灵手巧。即便是现在邓军好多衣服也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装扮居室,弹钢琴,做饭,逛街这都是邓军的最爱。淘一条质地上乘的丝巾或心仪已久的一件小饰品这也会让邓军高兴好几天。在邓军看来,美丽既能愉悦自己,也会带给别人美感,更是对别人的尊重。现在的邓军依然很忙碌,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烦琐的日常行政事务;搞科研撰写论文;编教材出书,这些工作对于年近60的邓军而言是一种体力与精力的透支,然而眼前的这位女博导眼神中却释放着无限的活力。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对事业的执著与坚定,对时尚的追捧,这就是我眼中的邓军。也让我看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近花甲的学者,这不由得让作为晚辈的我又平添了几分钦佩与敬仰。
普希金曾说过:“……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这也许就是邓军真实的生活写照。
临走之时,邓军教授再次送我到门口,直至我出门那爽朗的笑声似在耳畔回响……
链接:邓军,博士生导师。1950年6月生。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回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任教。1991年起在黑大俄语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实践课教研室主任、俄语系副主任、主任、俄语学院院长等职务,曾兼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俄语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俄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省翻译协会理事。邓军曾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 积极分子标兵,多次获得教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女职工;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归侨侨眷;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004年她负责的课程“俄语实践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她负责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我国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会见了为在中国普及俄语教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并向他们颁发“普京奖”,邓军教授与国内其他5位俄语专家受此殊荣。
邓军长期钻研话语语言学及修辞学、语用学等学科理论,同时还从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她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有《语言的功能及篇章分析》(《求是学刊》),《篇章中的优控述位》(《外语学刊》)等。论文《篇章的逻辑分析及解码》被乌克兰多涅茨克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学科》于2002年在俄罗斯远东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出版的学术专著及著作、教材有《篇章的逻辑语义分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俄罗斯新报刊选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俄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俄语(5~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还参加了多部教材的编写与审订工作。邓军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她所主持的项目开发工作曾获得国家级奖励。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俄语》(1~8册)和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俄汉新时代教学词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
通过对篇章分析理论的深入研究,邓军在话语语言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术观点。她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1998年参加了台湾海峡两岸俄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学术论文《篇章分析与篇章教学》,收到很好反响。■
编辑/高伟
初识邓军,我不是被她头上诸多亮闪的光环所吸引,而是被她爽朗的笑声、为人的热情所吸引。那也是一个雪花纷飞的季节,我因事去俄语学院,刚上楼梯,就听到阵阵笑声不绝于耳,循声而去,原来邓军教授正与系里的女老师嘎达嘎达地踩着缝纫机,忙着什么。看到我的到来,邓军笑眯眯地拉着我走到缝纫机跟前,拿起一件衣服说:“看,这件衣服学生在联欢会时穿上一定很漂亮!”看着裙子上跑得笔直的针线,下摆处缝制的五色花边,我惊讶于邓军教授的心灵手巧。
随后就是黑大校园内常常的不期而遇,只要她先看到你,远远地她就会驻足,和蔼可亲地看着你,走近时嘘寒问暖:“你瘦了,多吃点儿好吃的……”只是普通一友,只是校园中偶遇,却让人倍感亲切温暖。
这一次因工作之需,作为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一名记者让我如此近距离地与邓军教授促膝长谈,从她爽朗的笑声中,我找到了这位年近六旬的女博导屡获殊荣的答案,也分享了她从教28年的难忘时光……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尤其是一名语言专家,让语言紧跟时代的步伐,让语言充满时代的气息在邓军教授看来至关重要。桌子上一本超厚而打卷的笔记本,是邓军教授固定记录新鲜词汇的笔记本。每晚9点,邓军准时伏案看书,与大多数人不同,她备课的空间不是寂静无声,而是伴随着身后播放的俄文电视台里的声音。这28年的习惯已经让邓军教授既能全神贯注地备课,同时又有一根神经可以支配,一旦听到身后俄文台里播出的新鲜的语料,便会疾笔记录在桌边的这个笔记本上。因此谈起这个笔记本邓军教授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光芒,也对它“疼爱有加”,不用时就用一块洁净的方布将它盖在下面。有了这个笔记本,被学生问“倒”的事就从来没有发生过。
别看邓军教授年近六旬,可是她的课堂上却永远都充满时尚鲜活的内容。“啃老族”、“月光族”、“空巢老人”时下最时髦的热门语汇经常是她与学生间共议的话题。用俄文解释,用俄文谈想法,用俄文探讨,这些也是邓军教授28年的一个习惯。邓军教授不仅教会学生用俄语讲话,还教会他们用俄语思维。在课堂上设计情境,与学生一同探讨生活中的困惑,学业中的迷茫,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因此学生喜欢她,尊敬她,爱戴她,更多时则把她当做身边的知己。
无论做老师,还是当领导,邓军都会竭尽全力,学生和老师也会给她带来无数个意想不到的惊喜。2003年8月,邓军被推选为国家级名师之前,须提交资格审查教学录像,可带了近20届毕业班的邓军却没为此类评选做过什么录像,她当届的学生早在7月份就已纷纷离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没报太大希望的邓军只得拨通了原班长的电话,只希望能通知几位学生而已。然而录像那一天,在邓军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令邓军万万没想到的是,28名学生全部到齐。8月,教室里闷热异常,再加之邓军常年超负荷工作,每天只睡5个小时,邓军当天血压一度上升到220mmHg,邓军一手拿着毛巾,一手不停地扇着扇子,可这也没难倒刚强的邓军。唯一让邓军难以释怀的是:她又看到了学生们一如既往的那般清澈而纯真的目光,那一刻邓军激动得流泪了。正如邓军所言:“虽然获得‘普京奖’的奖章上刻的是邓军的名字,但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没有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学科,没有黑龙江大学俄语团队做基础,没有老一辈教师的耳濡目染,没有黑龙江大学作支撑,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荣誉,这一切都是对黑龙江大学的褒奖。”
“因为年轻时宝贵的经历才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邓军深情地说。1978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曾经做过8年的电车售票员、在工厂做女工的邓军真的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走进曾在梦中出现的象牙塔。邓军出生于1950年,母亲是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南斯拉夫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教师,父亲做过新四军的战地记者。文革时邓军还在念初中,当家被抄、父母均被打成走资派并被抓去下牛棚后,作为家中老大的邓军一人撑起了家中的重担。也因为这段经历,高考时,邓军的考试成绩合格,却因“政审不合格”险些被拒之大学门外,“是黑大的破格录取救了我”,说起黑龙江大学邓军依然感恩备至。于是邓军带着4岁的孩子上大学了。那4年得之不易的大学生活,那每分每秒对知识的渴望,那对生活无穷尽的热爱,一切的一切,对邓军而言都是甜蜜的。吃上一碗大碴粥,就着一分钱的小咸菜是一种幸福;孩子睡熟后,贪婪地趴在桌子上看书是一种幸福;忘情地教同学学唱俄罗斯歌曲一直唱到天亮是一种幸福。精神上的享受,内心的踏实,让邓军忘记了身边的一切。而多年后历经文革磨难的父母相继离世,又留给邓军一笔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那时的邓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回想1984年第一年参加工作的一件趣事,这位女博导不禁掩面而笑。一天下课一位学生悄悄地把邓军拉到教室外说:“老师,我们希望你下学期别再穿这件衣服了,这件衣服您已经穿了一年了。”换一件衣服对那时经济窘迫的邓军来说无疑是偌大的难题。但面对那些无限爱戴自己的学生的请求邓军动了脑筋。从那之后,闲暇时邓军拿起了针线,踩起了缝纫机,把磨得没有颜色的衣服翻过来重新做,把款式陈旧的衣服在扣眼处、领子处加些条绒花边。就这样只要站在讲台上,邓军会经常着不同样式的衣服出现在学生面前,这也练就了邓军的心灵手巧。即便是现在邓军好多衣服也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装扮居室,弹钢琴,做饭,逛街这都是邓军的最爱。淘一条质地上乘的丝巾或心仪已久的一件小饰品这也会让邓军高兴好几天。在邓军看来,美丽既能愉悦自己,也会带给别人美感,更是对别人的尊重。现在的邓军依然很忙碌,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烦琐的日常行政事务;搞科研撰写论文;编教材出书,这些工作对于年近60的邓军而言是一种体力与精力的透支,然而眼前的这位女博导眼神中却释放着无限的活力。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对事业的执著与坚定,对时尚的追捧,这就是我眼中的邓军。也让我看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近花甲的学者,这不由得让作为晚辈的我又平添了几分钦佩与敬仰。
普希金曾说过:“……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这也许就是邓军真实的生活写照。
临走之时,邓军教授再次送我到门口,直至我出门那爽朗的笑声似在耳畔回响……
链接:邓军,博士生导师。1950年6月生。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回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任教。1991年起在黑大俄语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实践课教研室主任、俄语系副主任、主任、俄语学院院长等职务,曾兼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俄语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俄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省翻译协会理事。邓军曾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 积极分子标兵,多次获得教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女职工;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归侨侨眷;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004年她负责的课程“俄语实践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她负责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我国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会见了为在中国普及俄语教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并向他们颁发“普京奖”,邓军教授与国内其他5位俄语专家受此殊荣。
邓军长期钻研话语语言学及修辞学、语用学等学科理论,同时还从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她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有《语言的功能及篇章分析》(《求是学刊》),《篇章中的优控述位》(《外语学刊》)等。论文《篇章的逻辑分析及解码》被乌克兰多涅茨克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学科》于2002年在俄罗斯远东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出版的学术专著及著作、教材有《篇章的逻辑语义分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俄罗斯新报刊选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俄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俄语(5~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还参加了多部教材的编写与审订工作。邓军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她所主持的项目开发工作曾获得国家级奖励。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俄语》(1~8册)和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俄汉新时代教学词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
通过对篇章分析理论的深入研究,邓军在话语语言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术观点。她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1998年参加了台湾海峡两岸俄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学术论文《篇章分析与篇章教学》,收到很好反响。■
编辑/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