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教学整合、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社会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了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被编排的,在各自的教学体系中是如何体现其价值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次提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状况却并不理想。对此,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教学观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作了一些总结,并对这些现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2016年9月之前,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是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旧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部分与口语交际、写作融合在一起,没有单独列出。2016年,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式发行。统编版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是单独呈现的,这样对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哪种教材,都是以现行课标的相关规定和建议为标准,参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编排和设计的。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综合性学习在其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找出它与课标的承接关系,是否遵循课标的相关规定,是否达到了课标的有关要求,从而对下一步研究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
1.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每隔两个单元设计了一次活动,九年级上学期设置了两次活动,九年级下学期则只设置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相较于人教版教材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次数虽有所减少,但内容更加精练,形式更丰富多样。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密度适中,每个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它特定的主题。主题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紧密且循序渐进,符合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如七年级上学期刚开学时,学生刚刚从小学到初中,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比较陌生,正处于适应期。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交友之道”,要求学生合作搜集有关交友的文学素材,讨论这些资料与当今互联网交友方式的区别,并谈论互联网交友的利弊。第二个部分是“向朋友展示自我”,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合作策划一次正式的自我介绍活动,在自我介绍中让学生相互熟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建立相互的默契和信任,不仅能收获新的友谊,而且不失“语文味”。
九年级下学期,学生从知识储备到学习生活经验都更加成熟,加之面临中考和毕业,意味着即将为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句号。九年级下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的活动就是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一本毕业纪念书。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在这样的毕业氛围中,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毕业纪念书的制作工作。
可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富有趣味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实践的兴趣高,学生能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收获生活经验。
2.与单元内容结合紧密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一定的主题规律,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由单元导语引出一个新的单元。综合性学习版块附在一个完整的单元之后,和单元内容相关联。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所选录的课文均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个单元后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为“天下国家”,活动以“爱国”为核心展开,共分为三个步骤——分享并加工爱国人物的事迹,借助描写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搜集并朗诵爱国诗词;分类搜集爱国名言。在合作、分工、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将“爱国情怀”这样一个抽象化的名词具象化,层层渗透,逐步感知,最终内化于心。
同样与单元内容相关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有七年级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八年级下册“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九年级上册“走进小说天地”。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进一步补充了单元所学知识。
3.体现指导性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版块不仅单独呈现,不再依附于写作、口语交际版块,而且活动设计主次分明。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经验尚浅,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非常鲜明的步骤和分工建议,这给师生开展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此外,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中会穿插一些助读版块。这些助读版块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指导,如自我介绍的技巧、网络搜索的方法、如何组织讨论会、正式发言的要点等等。在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的最后附上了综合性学习评价量表,这样一份评价量表为综合学习的评价提供了思路,师生可以参照这个评价量表自行根据活动拟定类似的表格来检验成果。但是因为每一个主题所考查的重点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评价量表进行细化与完善。
二、当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从课标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其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较为具体的,对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也是积极倡导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却难以顺利开展。这其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笔者曾采访了十名初中语文教师,了解了他们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1.基本認识不足
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是实现综合性学习价值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基本认识不足,那么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难以进行。
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是没有太多实质性意义的“玩”,学不到什么,他们尚未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中学生发展语文素养、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价值。教师普遍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或者说教师关心的是综合性学习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关注。
2.客观条件限制
这里所说的“客观条件”,指的是能够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活动资源的基本条件。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教师每学期在理论上需要组织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需要两到三个课时来完成。虽然综合性学习大多和单元内容有关联,但是其活动又是基本独立的,可以看作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这么看来,教师如需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有可能打乱原来的工作计划,在教学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额外增加这部分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增添了额外的负担。
3.缺乏评价机制
不少师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这样的偏见部分是由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的。目前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般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呈现,如小组合作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等。这样的成果展示良莠不齐,并且评价具有主观性,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
其次,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师生及家长功利地认为考试考查的知识点才是值得认真学习的,然而,依靠纸笔测验来推进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不仅过于功利,而且无法进行过程性考核。目前综合性学习还未形成一个既能够反映过程性表现,又能够展现成果的评价机制和评价理念。
总的来说,尽管课标推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教材也有详细的活动方案,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仍然不顺利,因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其教学价值得不到创造性的发挥。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次提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状况却并不理想。对此,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教学观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作了一些总结,并对这些现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2016年9月之前,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是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旧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部分与口语交际、写作融合在一起,没有单独列出。2016年,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式发行。统编版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是单独呈现的,这样对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哪种教材,都是以现行课标的相关规定和建议为标准,参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编排和设计的。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综合性学习在其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找出它与课标的承接关系,是否遵循课标的相关规定,是否达到了课标的有关要求,从而对下一步研究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
1.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每隔两个单元设计了一次活动,九年级上学期设置了两次活动,九年级下学期则只设置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相较于人教版教材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次数虽有所减少,但内容更加精练,形式更丰富多样。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密度适中,每个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它特定的主题。主题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紧密且循序渐进,符合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如七年级上学期刚开学时,学生刚刚从小学到初中,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比较陌生,正处于适应期。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交友之道”,要求学生合作搜集有关交友的文学素材,讨论这些资料与当今互联网交友方式的区别,并谈论互联网交友的利弊。第二个部分是“向朋友展示自我”,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合作策划一次正式的自我介绍活动,在自我介绍中让学生相互熟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建立相互的默契和信任,不仅能收获新的友谊,而且不失“语文味”。
九年级下学期,学生从知识储备到学习生活经验都更加成熟,加之面临中考和毕业,意味着即将为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句号。九年级下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的活动就是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一本毕业纪念书。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在这样的毕业氛围中,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毕业纪念书的制作工作。
可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富有趣味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实践的兴趣高,学生能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收获生活经验。
2.与单元内容结合紧密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一定的主题规律,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由单元导语引出一个新的单元。综合性学习版块附在一个完整的单元之后,和单元内容相关联。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所选录的课文均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个单元后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为“天下国家”,活动以“爱国”为核心展开,共分为三个步骤——分享并加工爱国人物的事迹,借助描写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搜集并朗诵爱国诗词;分类搜集爱国名言。在合作、分工、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将“爱国情怀”这样一个抽象化的名词具象化,层层渗透,逐步感知,最终内化于心。
同样与单元内容相关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有七年级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八年级下册“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九年级上册“走进小说天地”。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进一步补充了单元所学知识。
3.体现指导性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版块不仅单独呈现,不再依附于写作、口语交际版块,而且活动设计主次分明。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经验尚浅,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非常鲜明的步骤和分工建议,这给师生开展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此外,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中会穿插一些助读版块。这些助读版块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指导,如自我介绍的技巧、网络搜索的方法、如何组织讨论会、正式发言的要点等等。在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的最后附上了综合性学习评价量表,这样一份评价量表为综合学习的评价提供了思路,师生可以参照这个评价量表自行根据活动拟定类似的表格来检验成果。但是因为每一个主题所考查的重点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评价量表进行细化与完善。
二、当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从课标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其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较为具体的,对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也是积极倡导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却难以顺利开展。这其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笔者曾采访了十名初中语文教师,了解了他们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1.基本認识不足
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是实现综合性学习价值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基本认识不足,那么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难以进行。
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是没有太多实质性意义的“玩”,学不到什么,他们尚未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中学生发展语文素养、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价值。教师普遍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或者说教师关心的是综合性学习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关注。
2.客观条件限制
这里所说的“客观条件”,指的是能够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活动资源的基本条件。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教师每学期在理论上需要组织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需要两到三个课时来完成。虽然综合性学习大多和单元内容有关联,但是其活动又是基本独立的,可以看作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这么看来,教师如需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有可能打乱原来的工作计划,在教学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额外增加这部分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增添了额外的负担。
3.缺乏评价机制
不少师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这样的偏见部分是由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的。目前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般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呈现,如小组合作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等。这样的成果展示良莠不齐,并且评价具有主观性,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
其次,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师生及家长功利地认为考试考查的知识点才是值得认真学习的,然而,依靠纸笔测验来推进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不仅过于功利,而且无法进行过程性考核。目前综合性学习还未形成一个既能够反映过程性表现,又能够展现成果的评价机制和评价理念。
总的来说,尽管课标推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教材也有详细的活动方案,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仍然不顺利,因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其教学价值得不到创造性的发挥。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