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题链导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来源 :中学语文·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链导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逐步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形成“问题链”,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新课标要求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本文对构建以“问题链导学”为主要教学环节的语文生态课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语文;“问题链导学”;生态课堂
  一、“问题链导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意义
   “问题链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并逐步增加难度,循序渐进以形成链条的模式,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一个个问题抛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的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通过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学生思索的过程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它能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问题链导学”的生态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学生往往只是记忆抄录教师讲解的内容,自己却很少参与课堂内容的思考,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抑。运用“问题链导学”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思考问题时,自然会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判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依据学生的学情适当地调节授课内容、进度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能力,在面对其他问题时,也能依据自己的经验攻克难题。因此,我们要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让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引领学生能力的提升。“问题链导学”的教学形式可以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答,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二、“问题链导学”生态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
   1.问题的设置要有意义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要杜绝无意义的提问或盲目的提问。无意义提问主要是指学生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就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者是在教材中一眼就能找到的答案,这些问题不具有思考性。盲目提问主要指问题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关。教师设置问题一定要有意义,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透过问题了解教学的知识框架。
   因此,设置问题要注意几个要点。第一,问题不能过于直白,让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例如,《再别康桥》中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这种问题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就能回答出来,缺乏对文章深层意义的引导性剖析。换一种问法可能效果会更好,如《再别康桥》这一题目,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根据题目猜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这种提问方式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诗歌内容的兴趣。第二,提问内容要贴合本篇文章的知识结构,问题间具有关联性,避免过于跳跃的提问方式,打乱了学生的思考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文章的知识体系,对文章要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进行备课,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只有这样,问题才有针对性、启发性。这样的“问题链”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结构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第三,问题设置要从实践入手。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应用于实践。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将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体会文本内容,理解语文知识。书本上的内容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经过作家的升华,使其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认识问题时也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书本的内容生活化。
   2.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
   在“问题链导学”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实际应用性。我们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常常会问到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陷入难以思索的窘境。例如,在《荆轲刺秦》一课中,教师直接提问学生关于荆轲刺杀秦王的原因,学生在未了解故事发生背景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回答,这就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教师过于急切地想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行思维的延伸而导致的。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想要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操之过急,可能物极必反。学生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无从思考或思考不正确,就会造成学生面对问题时失去信心,乃至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在“问题链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度,要设置一些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给予学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的同时,建立问题链,逐步深入地探讨文章的内容。
   3.解决课堂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重心放在本堂课的重难点上,通过层层设计问题引出重点,解决难点。例如,在《离骚》一文中,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就是一些关键词的解释,并且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难点就是文中存在诸多的暗喻,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剖析,进而理解楚辞的特点,比兴手法的运用和其表达效果。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相关重点知识以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问题的设计需要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的重难点内容。
   二、“问题链导学”生态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法
   1.与教材逻辑相符的递进式教学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理清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选入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的研究讨论,具有逻辑性、科学性、教育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描绘、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问题链,以形成递进关系,构建生态课堂。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小说片段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紧抓小说体裁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也是本篇文章开头交代的内容,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逻辑顺序逐一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大体了解了人物出场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剖析每段讲述的主要内容,划分结构层次,进而探讨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根据课前引言给出的教学目标,课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紧扣教材的教学逻辑,设计问题。在解决了重点内容后,可以进行深入剖析,就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方法,叙事手法等进行提问,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依据课文进行仿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认真寻找切入点进行问题链的设计
   教学的切入点指掌握文章内容的入手之处,抓住这一个点,集中解决问题就能够掌握文章的重难点。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够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帮助学生全面而且完整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就可以直接以题目作为切入点形成问题链,是谁在祝福?祝福了什么?为什么要祝福?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依据切入点,形成问题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使学生能较全面地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生态语文课堂。构建以“问题链导学”为教学形式的语文生态课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语文教学向着正确有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通联:甘肃陇西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下中学生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着作文语言平淡的问题。笔者以为,学生作文语言平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和语言表达技巧的缺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根源上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们要从阅读与生活两个方面给学生提供丰富知识储备的途径;针对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缺陷,我们要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传授具体的表达技巧,以此改善学生作文语言平淡的问题。   关键词 语言
期刊
摘 要 文本细读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运用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在散文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空白之处,感受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分析作品的语篇背景,还原历史语境,采用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文本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这些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文本细读;散文阅读;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美的散
期刊
摘 要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一种载体。为了促进我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制的科学化和改革的发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阅读法、图表展示法,对美国SAT与我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体裁、试题形式、考查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美国SAT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形式在体裁上来源广泛,注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及推理能力,这为我国高考语文文学类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中有提出两个全新概念,即核心素养与任务群,其中前者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而后者则是语文教学活动实施与创新有效手段。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本文则就高中语文任务群视角下的“读写共生”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任务群;读写共生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所以“读写共生”必不可少。而任务群作为新课改下的新概念,改变了传统单篇阅读思维,以此来开展“读写共
期刊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当代中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对此,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优化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重要体现,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极其重视作文教学。但由于许多高中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作习惯,导致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无法适应作文教学的新目标任务,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杂乱无章、文不对题、辞不达意等问题。笔者以为,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缺乏思维能力所致。因此,本文针对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高阶思维训练进行了初
期刊
摘 要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一生充满了悲苦和磨难,艰辛与酸楚,最后默默地死在众人欢庆的日子里。在她如同草芥一般的性命随着声声爆竹化为烟尘之后,留给大多数读者的思考应该是对封建“四权”的阵阵声讨和对吃人社会的种种批判。时过境迁,女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此时,当我们再去咀嚼她的苦难好像渐渐失去了现实意义,与其站在思想的高地一味品尝苦难,不如留在人性的自然去感受它的美好与纯洁。   关键词 《
期刊
摘 要 古典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尝试以单元为单位,将微观切入和宏观把握相结合,引领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准确的理解和鉴赏品味,以此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典诗词;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在语文考试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分值,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但在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作文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这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带来了挑战,提供了发展机遇。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应该重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思考的主动权,真正让问题成为驱动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动,促进阅读教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且以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