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职业教育兼具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这决定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综合分析更有利于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检索得到836篇学术文献,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这些文献的年发文量、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了近30年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学术研究概貌,其热点领域有区域研究、层次研究和专业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发展职业教育集群,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合理设置专业,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效对接;深
【机 构】
: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兼具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这决定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综合分析更有利于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检索得到836篇学术文献,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这些文献的年发文量、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了近30年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学术研究概貌,其热点领域有区域研究、层次研究和专业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发展职业教育集群,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合理设置专业,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效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定量实证研究,提升研究方法论水平.
其他文献
后疫情时代,给“互联网+”体育教育线上线下虚实融合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体育教育治理”业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通过运用多元话语分析法、计算机辅助(NVivo12.0 Plus,Cite Space V)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治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5G、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凸显出现代体育教育的大数据思维、体验思维、O2O思维、极致思维等互联网思维烙印.在“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教学空间应从封闭走向开放,体育教育公共服务从供给方走向需求侧
口译反应时的快慢凸显了中央执行功能的控制强度,是口译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前人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双语平衡度与反应时的相关性并不确切.本研究以学生译员为对象,研究在英汉句子交传任务下,双语平衡度与口译反应时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以协变量方式控制年龄、性别、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发现口译反应时和双语平衡度不存在统计意义的相关性.结果可以从被试为主导型双语不平衡者、执行功能组成成分的分离性和交替传译认知过程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得以解释.研究表明,学生译员需提高双语水平,超过各自的高阈限,引发积极的认知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颁布后备受瞩目,也给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首批11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的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是否开课、开课时间、授课方式、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日语专业14门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考察结果表明,传统课程较新增课程的开课率高;核心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外语类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要求大致一致;传统授课方法占优势;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对教学效果的
在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长小说中,“反抗”始终是一鲜明主题,深刻体现了莱辛对青少年成长及人类发展的深邃思考.本文以莱辛的成长小说《玛莎·奎斯特》为例,首先分析了“反抗”在文中的不同体现,继而从伦理身份危机和重构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反抗”的动因和内涵,最后指出,莱辛成长小说中的“反抗”具有青少年伦理身份建构的重要意义,通过“反抗”过程中理性的伦理选择,青少年最终可以实现自我身份的重构和道德成长.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性转型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错位发展与良性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转型主体,应深化理论认知、找准转型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转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须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落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与转型评估制度等,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创建完备的转型环境与条件.
当前基础教育变革的关注点正从宏观调控层面走向微观的实践层面,中小学作业作为一个体现教育教学变革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可以作为中小学作业设计变革的目标取向.基于发展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作业需要以适切的作业内容做载体,营造自主的学习环境,保证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和注重发挥反馈及反思的功能.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提升并行、任务的丰富性与背景的单一性相统一、学生的自主性与资源的支持性相联系以及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等
全专业是乡村教师职业生命成长的现实要求,是保障乡村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H县乡村教师生活世界的田野调查发现:他们发展原生专业的自然需求在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境况下,遭受到学生需求异类专业知识的挑战,以及课程设齐开全的标准化教学要求规范下,出现了发展何种专业的困境.其中,以专业知识转化为首的角色壁垒引发的专业情感迁移阻碍和专业能力拓展限制,从教师自我专业生命成长的内外部建起了其全专业生命生长的藩篱.因此,厘清乡村教师适应性专业角色转化之困,是清除乡村教师全专业生长藩篱,激发其全专业身份理性,获得个体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也是文明社会的道德根基.小学阶段是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诚信教育从小抓起,是立德树人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外部环境、内生动力以及实现方式三个方面对小学阶段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小学诚信教育面临环境复杂、动力不足以及方法僵化等多重困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与现实性等特征的论述为优化小学诚信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打破当前困境提供了科学思路,具体的实现路径及措施可从拓宽途径、创新方法和完善机制三方面着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诚信问题集中表现在以刷课、替课为代表的虚假学习过程和以作弊、抄袭、造假为代表的虚假学习结果两方面.从美德论来看,虚假学习过程反映出学习者懒惰的陋习,追求虚假的学习结果满足了学习者的虚荣心;从功利论来看,虚假的学习过程使教学活动形同虚设,虚假的学习结果引发诸多潜在风险;从道义论来看,虚假的学习过程有违学习者义务,虚假的学习结果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评价机制.我们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学习诚信观,鼓励学习者牢固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德信念,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坚守“为学以诚”
当前的劳动教育实践忽视对于成为“劳动者”的文化认同的培养.而无论是以职业性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还是以个体更高文化价值观为中心的劳动教育,其核心目的都在于“育人”.换言之,培养“劳动者”也是个体成人的现实劳动教育实践,成为劳动者也即个体成人的过程.为此,我们要从个体成人的意义上来分析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个体成人是人不断超越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存在的历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不仅包括以劳动文化作为个体成人的价值指引,也包括以劳动教育指向个体文化性的存在.同时,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