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瓦尔登湖》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记录,作者自然流畅的散文语言,不仅描画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更以饱含深情地笔触,传达着对自然的热爱。展现着作者对生存状态和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本文從两个方面论述梭罗倡导和追求的生活,和他的自然观。
关键词:瓦尔登湖;自然观; 生活观
一、《瓦尔登湖》的自然观
1.1 回归自然
自然的怀抱一直向人类张开,只是城市的喧嚣割断了来自山林生灵的乐歌,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怎么看得见浅蓝色的山风,怎么感受得到日落带来的宁静,怎么领会得到梭罗所说的“湖上清亮的空气”。
1845年3月,梭罗独自走向瓦尔登湖畔,通过自己的双手建立了自己生活的小小天地,用斧子搭建了一间小木屋,在六月份正式入住其中,一直到1847年9月离开。抛弃了一切财富和荣誉,而去过最简朴的生活,在这个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很多人对梭罗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在梭罗看来,人应该“尽可能的自由生活,别受约束”。他想要过的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即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
他栖居森林,张开所有的感官,去听、去看、去嗅、去触摸,去感知自然的脉搏与心跳。他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的孩子,也感恩和敬畏。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他用童话一般地语言描述他身边的万物生灵,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1.2 敬畏自然
他以平等姿态对待万物,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小鸟来到他的房子时,他不会去驱逐,而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与他们为伍”。他把牛的叫声当做是“免费的音乐”,愉快的欣赏;夜莺的歌声在他看来,是每天晚上最准时的祷告;猫头鹰阴森的啼叫,在他的耳朵里也是动人的小夜曲;甚至从牛蛙的吵闹声中,他也听得出无限欢乐;他很庆幸自己有这些“伴侣”, 因此他的生活从来不孤单,他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的“邻居”和“朋友”。
他还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有漆树慷慨的赠与他可口的果实,有松针同情他的寂寞,来和他交朋友。他称小湖为“难能可贵的朋友”,湖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他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我无法更近的走向上帝和天堂/却能够更近的活在瓦尔登湖旁。表达对瓦尔登湖诚挚的热爱与尊敬。他过着最简单、最原始的生活,自己建造房屋,自己种豆,自制烤面包,从森林摘浆果,在湖里打水。自然提供给他需要的一切物资,他感恩一切,所以幸福和知足。
二、《瓦尔登湖》的生活观
2.1 简化生活
梭罗不断地提倡简化生活,自然给予人一切生存的必须品。梭罗认识到人类追求的生活以外的奢侈品,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对于人类的精神是有害的。“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须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更多的物质资料,滥用自然的馈赠,肆意掠夺,砍伐湖畔的森林。“眼看小小棚屋,面临摧毁倒塌际”,梭罗预感到危机,这令他无比心痛。他希望用文字召唤人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回到自然中去,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个无语充斥的时代里,梭罗的行动带给世人许多启示。
2.2 充实精神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忙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追求名利,时间不再分为日升日落,黄昏黎明,而是时钟机械的传来的滴答声,人们时时刻刻密切关注外在的事物的变化,却忘记了如何与自己沟通。物质充足带来的是灵魂的空虚。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使他感到满足,感到心安。
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并不是说要禁止商业与技术,而是启示人们也应该从物欲之中跳出身来,享受片刻的安宁,让欲望安分,将灵魂从拥挤的都市解救。梭罗比喻说“太阳石孤独的”,魔鬼总会“有一大批的追随者”。
梭罗喜欢独处。他常常独自在阳光下沉思很久,或者在湖边漫步思索。他说“我独处时特别精神。”梭罗过着孤寂的生活,但从不感到孤单。相反,他在这里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甜蜜和温柔”“最纯真最鼓舞人”的社交活动,而且他说但凡是感官健康,心智通灵性的人在自然中都会感受得到。哪怕有一瞬间他感到不愉快的时候,他也会从自然的微妙变化中寻到安慰,何况在自然中,生活本身就充满欢乐。
他洞悉人与人关系的密切并不在于空间距离,而是心的距离,他发现,“两条腿无论怎样用力行走,也不能把两种心境彼此带到一起。”梭罗说“你大可不必把你的声誉建立在你请别人吃饭上”。过度的社交最终会迷失自我。适当而高质量的人际交往不会与人的精神自由相违背。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发达,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空间距离也变得更加狭窄,我们“生活的密不透风”。 两个精神独立的灵魂相遇,一定是互相尊重孤独又各自保留自由。这是多么超越时代的认识。
结语
梭罗为自己寻觅到了瓦尔登湖这一片灵魂的栖息地,他在这里享受着独处,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唯有摆脱物质的枷锁,回到大自然,才能获得心灵的洁净、灵魂的安宁。质朴的语言、诗意的世界、简化了的生活,梭罗的行动无疑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梭罗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在是一种超时代的认识,他告诉人们,怎样去从容的生活、怎么样去深入的生活,那就是接近自然,接近生命的本真。在这个物质充足精神匮乏、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里,梭罗的《瓦尔登湖》的自然观和生活观具有了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1]《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著 徐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梭罗散文》 梭罗著 苏福忠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重塑梭罗》 罗伯特·米尔德著 马会绢译,东方出版社2002 年。
关键词:瓦尔登湖;自然观; 生活观
一、《瓦尔登湖》的自然观
1.1 回归自然
自然的怀抱一直向人类张开,只是城市的喧嚣割断了来自山林生灵的乐歌,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怎么看得见浅蓝色的山风,怎么感受得到日落带来的宁静,怎么领会得到梭罗所说的“湖上清亮的空气”。
1845年3月,梭罗独自走向瓦尔登湖畔,通过自己的双手建立了自己生活的小小天地,用斧子搭建了一间小木屋,在六月份正式入住其中,一直到1847年9月离开。抛弃了一切财富和荣誉,而去过最简朴的生活,在这个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很多人对梭罗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在梭罗看来,人应该“尽可能的自由生活,别受约束”。他想要过的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即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
他栖居森林,张开所有的感官,去听、去看、去嗅、去触摸,去感知自然的脉搏与心跳。他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的孩子,也感恩和敬畏。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他用童话一般地语言描述他身边的万物生灵,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1.2 敬畏自然
他以平等姿态对待万物,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小鸟来到他的房子时,他不会去驱逐,而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与他们为伍”。他把牛的叫声当做是“免费的音乐”,愉快的欣赏;夜莺的歌声在他看来,是每天晚上最准时的祷告;猫头鹰阴森的啼叫,在他的耳朵里也是动人的小夜曲;甚至从牛蛙的吵闹声中,他也听得出无限欢乐;他很庆幸自己有这些“伴侣”, 因此他的生活从来不孤单,他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的“邻居”和“朋友”。
他还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有漆树慷慨的赠与他可口的果实,有松针同情他的寂寞,来和他交朋友。他称小湖为“难能可贵的朋友”,湖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他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我无法更近的走向上帝和天堂/却能够更近的活在瓦尔登湖旁。表达对瓦尔登湖诚挚的热爱与尊敬。他过着最简单、最原始的生活,自己建造房屋,自己种豆,自制烤面包,从森林摘浆果,在湖里打水。自然提供给他需要的一切物资,他感恩一切,所以幸福和知足。
二、《瓦尔登湖》的生活观
2.1 简化生活
梭罗不断地提倡简化生活,自然给予人一切生存的必须品。梭罗认识到人类追求的生活以外的奢侈品,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对于人类的精神是有害的。“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须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更多的物质资料,滥用自然的馈赠,肆意掠夺,砍伐湖畔的森林。“眼看小小棚屋,面临摧毁倒塌际”,梭罗预感到危机,这令他无比心痛。他希望用文字召唤人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回到自然中去,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个无语充斥的时代里,梭罗的行动带给世人许多启示。
2.2 充实精神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忙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追求名利,时间不再分为日升日落,黄昏黎明,而是时钟机械的传来的滴答声,人们时时刻刻密切关注外在的事物的变化,却忘记了如何与自己沟通。物质充足带来的是灵魂的空虚。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使他感到满足,感到心安。
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并不是说要禁止商业与技术,而是启示人们也应该从物欲之中跳出身来,享受片刻的安宁,让欲望安分,将灵魂从拥挤的都市解救。梭罗比喻说“太阳石孤独的”,魔鬼总会“有一大批的追随者”。
梭罗喜欢独处。他常常独自在阳光下沉思很久,或者在湖边漫步思索。他说“我独处时特别精神。”梭罗过着孤寂的生活,但从不感到孤单。相反,他在这里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甜蜜和温柔”“最纯真最鼓舞人”的社交活动,而且他说但凡是感官健康,心智通灵性的人在自然中都会感受得到。哪怕有一瞬间他感到不愉快的时候,他也会从自然的微妙变化中寻到安慰,何况在自然中,生活本身就充满欢乐。
他洞悉人与人关系的密切并不在于空间距离,而是心的距离,他发现,“两条腿无论怎样用力行走,也不能把两种心境彼此带到一起。”梭罗说“你大可不必把你的声誉建立在你请别人吃饭上”。过度的社交最终会迷失自我。适当而高质量的人际交往不会与人的精神自由相违背。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发达,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空间距离也变得更加狭窄,我们“生活的密不透风”。 两个精神独立的灵魂相遇,一定是互相尊重孤独又各自保留自由。这是多么超越时代的认识。
结语
梭罗为自己寻觅到了瓦尔登湖这一片灵魂的栖息地,他在这里享受着独处,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唯有摆脱物质的枷锁,回到大自然,才能获得心灵的洁净、灵魂的安宁。质朴的语言、诗意的世界、简化了的生活,梭罗的行动无疑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梭罗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在是一种超时代的认识,他告诉人们,怎样去从容的生活、怎么样去深入的生活,那就是接近自然,接近生命的本真。在这个物质充足精神匮乏、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里,梭罗的《瓦尔登湖》的自然观和生活观具有了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1]《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著 徐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梭罗散文》 梭罗著 苏福忠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重塑梭罗》 罗伯特·米尔德著 马会绢译,东方出版社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