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深度学习行为特征分析及启示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并分析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结合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特征,教师设计提炼本质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工具的使用意识、培养建立关联的思维习惯和强化同伴引领的榜样作用,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英语;深度学习;行为特征
  深度学习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及方式。《课标》在教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对深度学习均做了要求。《课标》所提倡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基于内在动机的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这样的深度学习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理解,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着意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1]。
  笔者在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学生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层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特征分析
  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网络采集、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高中生英语深度学习的行为方式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关联性、概括性、建构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其中,关联性是学生英语深度学习行为最根本的特征,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关联的思维方式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通过关联,概括性地小结所学知识;通过关联,在概括的基础上建构和完善新知识结构;通过关联,批判性地审视所学知识;通过关联,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一)关联性
  与浅层学习学生相比,深度学习学生的一个典型行为特征是具有关联性。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时,深度学习学生善于进行横向和纵向关联,如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关联,将不同学科知识关联,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关联,在关联的过程中建构并拓展新知识结构。
  (二)概括性
  概括是深度学习行为的又一重要特征。浅层学习学生懒于或疏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深度学习学生则对所学的知识经常性地进行小结,并概括出其本質的内容,在需要时能够有层次地提取或展示出来。
  (三)建构性
  浅层学习学生由于不具有关联和概括的学习行为,其知识特点是零散、杂乱。深度学习学生关联和概括的学习行为为知识的结构化创造了条件。他们善于将所学知识结构化,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其知识呈结构化、体系化,在需要时能有序提取。
  (四)批判性
  具有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的一种特征。通过观察发现,深度学习学生善于思考,不会一味被动地接受,而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所学的知识。
  (五)创造性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是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又一表现,即将知识创造性地进行迁移。创造性与批判性同为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2]13;能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2]63。
  二、教学启示
  教学相长,从某种角度来说,即是教引导学,学引导教。通过分析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特征发现,教师融合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思维习惯、工具使用、同伴引领五个方面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能更好地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设计提炼本质的学习内容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提供本质与变式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知识的本质,然后再尝试变式,或通过变式提炼本质。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可从词汇到句子、到语段、到语篇去引导学生。如图1是句子变式的学习。“My motivation increased as I thought of this wonderful world of the future.”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中Using Language板块“I Have Seen Amazing Things”一文的最后一句话,内容是表达作者对未来的期待,结构为主从复合句,逻辑为时间顺序。引领学生抓住了句子的结构、逻辑和表达的内容,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内容变式的尝试。
  可以看出,通过改变相关词汇,可以变化出无数的句子,表达不同语境下完全不同的内容。如“My confidence multiplied as I saw the medal.”“My confidence disappeared as I looked at the scene.”“My anxiety accumulated as I thought of the sight.”“My anxiety decreased as I stepped on the land.”等等。显然,“在学习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使学生由‘一’反三,由本质而想象幻化出无穷的变式,实现‘迁移与运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会如何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3]28。
  (二)创设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
  参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学习机会。本文所说的自主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体验。如在单元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时间上Warming up,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深度思考和处理学习内容;在习题的讲解中,让学生主讲,不当之处由其他同学和笔者再适当补充。在这些体验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及思考如何展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如书面表达的批改,笔者设计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挑战范文,让学生批判性地审视内容、逻辑、连贯性等。如以下例文是习题集中提供的一篇概要写作范文。   例   When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 in class, learners may experience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has shown it does more harm to learners in many aspects in spite of its benefits. To its credit, language anxiety can be observed without the use of scales/FLCA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welcome different performances an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offering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feel success.
  下面是三名学生对此范文的评析。
  (1)主语变换太多,4个句子的主语都不相同,不够聚焦;
  (2)第一个点没有说明language anxiety是什么,没有下定义;
  (3)原文中没有说更多的harm,与原文不符;
  (4)第三点的连接词不对,这并不值得称赞,是添加观点;
  (5)第四点的连接词Therefore很怪,它与上面内容并没有因果关系。
  其中(1)~(3)是Li同学的评析,(4)是Liao同学的评析,(5)是Chen同学的评析。结合原文(附后),可以发现三名同学都说得很到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3]27,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避免了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平移’给学生”[3]27,因而,能触发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培养建立关联的思维习惯
  学会了关联的思维习惯,就为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关联的思维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可以结合教学中各个环节。如在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的导入环节中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就可引导学生通过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公民)思考问题的解决措施,如国家层面制订政策,社会层面成立各种保护组织,个体层面加入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组织等。通过这样的关联,学生建构起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新知识结构,为后续内容的深度学习垫定基础。
  (四)提升学习工具的使用意识
  工具是我们用以完成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中的工具,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深入,更高效,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知识的结构化需要工具的辅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意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2]63,“在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2]23。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如思维导图等工具。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建构新知识结构,实现深度学习。
  (五)强化同伴引领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同伴的引领作用,因为同伴的引领能促使其进一步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同伴引领的方式之一是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同学,鼓励基础差的同学积极尝试。如在阅读习题的讲解过程中,Xie同学结合阅读材料中的“guilt-free”一词,用图2的形式分享了“free”一词的其他搭配,为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构建词汇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受其影响,Li同学分享了学习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的有关词汇sense搭配的词块图(见图3)。
  这个思维导图包含了a sense of的18个组合,从嗅觉到听觉,从负罪感到成就感,从责任感到正义感,从安全感到优越感等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不仅梳理了知识,还拓展了思维。图3就是《课标》对词汇学习要求的具体体现,即“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2]21。
  三、结语
  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重视引领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这能启发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的特征表明,教师设计提炼本质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培养建立关联的思维习惯、提升学习工具的使用意识、强化同伴引领的榜样作用,能有效地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关联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概括和结构化所学知识,批判性地审视所学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逐渐成为一个深度学习者,促使能力转化为素养。[□][◢]
  参考文献:
  [1]安福海. 促進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郭华. 深度学习及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附】
  When a student cuts class, fails to prepare for class or do homework, or is unable to answer even simple questions about the topic being studied in class, it is clear that the student is not learning well, and teachers may wonder why. One of the causes might be language anxiety. Language anxiety is a fear occurring when a learner is expected to perform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hat is, when a student is asked to perform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n class, he is likely to become nervous and fail to do it.   The good news is that so far some research has suggested language anxiety can make students focused, get good grades and build up high self-confidence. Despite these benefits, most research has also shown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xiety and performance. The negative kind of anxiety harms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many ways. As time goes by, they will doubt themselves, refuse to join in discussions and try to avoid using the languag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might sometimes be able to judge language anxiety through measuring scales (評价量表). There are a number of scales, the best known of which is called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or FLCAS. The FLCAS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specific anxiety reaction of a student to a foreign language situation. However, this is not recommended because researchers consider that language anxiety is observable in class.
  To help students to deal more effectively with language anxiety, teachers are advised to allow students to perform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bilities. More importantly, teachers ought to provide various opportunities for classroom success in the language.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be freed from the pain of severe language anxiety. Gradually the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fident of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and eventually experience what it means to succeed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其他文献
摘要:深度学习的课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历程——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深度卷入并达到对学科精神价值的高度认可。我们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运用问题串教学,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实现高品质的学习历程。  关键词:学习历程;高品质;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课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历程——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
摘要:迈向核心素养时代,高品质的全学科阅读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基石。调查发现,数学阅读的推进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如远景与现实的矛盾、方向与视角的偏狭、方法与困难的挑战、选材与框架的局限。数学阅读的推进需要课内外协同发力:得法于课内,分阶段阅读数学课本,让学生会读;得益于课外,全方位补充数学读物,让学生爱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全学科阅读;素养生长  一、数学阅读,一种不应忽视的阅读  阅读,一
摘要:思辨性阅读是将语言学习置于质疑批判、比较觅源、思辨验证、思维拓展等多维坐标系中,增强学生对文本深层内容的质疑和匡正,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力与选择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外化表达,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形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批判思辨性阅读,可以选取的进阶之道有:精心预设“问题链”,精准整合“散话题”,精确设置“矛盾点”,捕捉思辨基点;深度对比,拓展链接,追寻思辨技巧;聚焦差异化,彰显个性化
摘要:教师“精心”设计的、“顺利”推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有意无意地替代。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的关系,允许学生“试错”,允许学生“独创”,让学生思维自然流淌,莫让“思维替代”充盈课堂。  关键词:思维替代;教师思维;学生思维;个体思维;群体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师生互动、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教学理念也体现得淋
摘要:劳动意识、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须通过劳动教育进行改善。更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在劳动中实践创新,在劳动中合作分享,培养劳动品格。开发与实施“新田园”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品格,关键路径有:打造物型环境,铺设劳动品格底色;依托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细化劳动品格培养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完善劳动品格。  关键词:“新田园”劳动课程;劳动教育;劳动品
项目式学评是非纸笔测评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一种表现性评价形式,有利于解决已往在“游园乐考”活动中出现的测评信度和效度低的问题。具体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开发了iPRT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各项目式学评活动,保证培养目标、项目内容、测评实施、分析反馈的一致性。项目式学评活动现已取得多种成效,并持续扩大辐射影响力。
摘 要:高考数学真题对新高三数学复习备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高考数学真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进行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高考数学真题归类解读,挖掘其深层次的命题背景,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思维深度,将学生从题海当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高考数学;定点问题;最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4-0011-05  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