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语文同美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特征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切不可忽视语文的文学性,而应当有意识地去发掘其中美育的因素,而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的熏陶,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体地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实施。
1美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中学语文教科书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它们展现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美的世界;朱自清笔下令人如痴如醉的荷塘月色;老舍勾勒的古朴典雅的济南的冬天;冰心赞美的那盏小桔灯;托尔斯泰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琅琅上口的名篇,如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王维《山居秋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诗文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指导的审美对象,教师或声情并茂地朗读,或绘声绘色地描述,引导学生去心领神会,使学生进入意境,进入情感,从而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
事实证明,教者情思横溢,有表情地美读课文,就能打动学生心弦,引起强烈共鸣,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对他们的思想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想象,启发学生鉴赏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诉诸形象,更主要的必须诉诸感情。刘勰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而要力求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去鉴赏美。讲析文学作品,要使学生在对于形象的艺术感受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并同时获得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为此,在讲解分析中,要从联想和想象入手,才能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鼓起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中遨游一番,这样学生才会获得鉴赏美。如教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就引导同学展开想象,文中有一段描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平时同学们的观察积累,通过想象,把这些描写构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画面,大家会感到那是多么的美,再引导同学从这个形象去联想社会上的某一种人,如此使学生又产生了另一种情趣,这是美感的加深,既有形象美、又有社会美、语言美。所以,这种想象愈丰富,感受也愈深刻。
3借助品评,指导学生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中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感到的美越深刻,创造美的欲望就越强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练的方式,促使学生的知识迁移,培养训练学生的审美创造意识,发展他们审美创造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因为写作是指导学生创造美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写作中要通过具体的文字形式抒发感情,表达爱情、扬善弃恶、存真去伪。因此,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应注意启发他们运用语文学习中掌握的美的知识确定健康的审美观点,收集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内容,选择与内容相统一的美的表达形式,而这些又必须在文学作品的品评、借鉴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品评自然美,做到入画,入情,入理,能品评其好处,产生美感,再在此基础上,借鉴其写法,结合学习,写出较美的文章。如我们学过的一些课文《背影》、《故都的秋》、《过万重山漫想》等,均可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较美的文章。一位学生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写了一篇题目为《在雨中,我读懂了你》的文章,文中描写了日常生活中母亲为儿子送棉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对母亲常常的感激和忏悔之情,讴歌赞美了无私的、博大的母爱。这是一种创造美。
实践证明,这样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便于审美教育完整地实施,同学们能在感受、鉴赏、创造中提高审美能力。
1美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中学语文教科书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它们展现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美的世界;朱自清笔下令人如痴如醉的荷塘月色;老舍勾勒的古朴典雅的济南的冬天;冰心赞美的那盏小桔灯;托尔斯泰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琅琅上口的名篇,如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王维《山居秋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诗文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指导的审美对象,教师或声情并茂地朗读,或绘声绘色地描述,引导学生去心领神会,使学生进入意境,进入情感,从而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
事实证明,教者情思横溢,有表情地美读课文,就能打动学生心弦,引起强烈共鸣,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对他们的思想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想象,启发学生鉴赏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诉诸形象,更主要的必须诉诸感情。刘勰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而要力求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去鉴赏美。讲析文学作品,要使学生在对于形象的艺术感受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并同时获得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为此,在讲解分析中,要从联想和想象入手,才能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鼓起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中遨游一番,这样学生才会获得鉴赏美。如教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就引导同学展开想象,文中有一段描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平时同学们的观察积累,通过想象,把这些描写构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画面,大家会感到那是多么的美,再引导同学从这个形象去联想社会上的某一种人,如此使学生又产生了另一种情趣,这是美感的加深,既有形象美、又有社会美、语言美。所以,这种想象愈丰富,感受也愈深刻。
3借助品评,指导学生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中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感到的美越深刻,创造美的欲望就越强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练的方式,促使学生的知识迁移,培养训练学生的审美创造意识,发展他们审美创造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因为写作是指导学生创造美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写作中要通过具体的文字形式抒发感情,表达爱情、扬善弃恶、存真去伪。因此,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应注意启发他们运用语文学习中掌握的美的知识确定健康的审美观点,收集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内容,选择与内容相统一的美的表达形式,而这些又必须在文学作品的品评、借鉴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品评自然美,做到入画,入情,入理,能品评其好处,产生美感,再在此基础上,借鉴其写法,结合学习,写出较美的文章。如我们学过的一些课文《背影》、《故都的秋》、《过万重山漫想》等,均可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较美的文章。一位学生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写了一篇题目为《在雨中,我读懂了你》的文章,文中描写了日常生活中母亲为儿子送棉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对母亲常常的感激和忏悔之情,讴歌赞美了无私的、博大的母爱。这是一种创造美。
实践证明,这样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便于审美教育完整地实施,同学们能在感受、鉴赏、创造中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