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幼儿的很多经验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如果仅给幼儿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强加给孩子,那么幼儿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操作活动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
(一)数学教学活动较为枯燥乏味
在一些幼儿园里,幼儿数学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经验,没有制定明确的数学活动教学方案,只是凭借自己的思想,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毫无逻辑性可言,导致幼儿不知道该学什么,对数学感到陌生。还有的幼儿数学教师不善于调动课堂氛围,只是一味地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枯燥的讲述,使幼儿感到反感,不能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不能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幼儿的个性融合到一起,那么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是难以提高的。
(二)数学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际
很多幼儿数学教师为了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都会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却并没有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也没有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对于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幼儿数学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在幼儿园阶段讲授小学数学知识,违背了幼儿园教育不允许小学化的规定,幼儿园出现了“抢跑”现象,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造成困扰。
(三)数学教学活动存在差别对待
有一些幼儿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偏爱思维积极、头脑灵活的幼儿,而对于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幼兒则置之不理。这种差别对待幼儿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容易让幼儿心灵受到伤害,抹杀幼儿的自尊心,出现两极分化。还有的幼儿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幼儿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不考虑幼儿是否学会,只重视课堂外在效果,也不能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习惯,然而很多幼儿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二、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善用游戏性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积极性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同时我们还增设了“百宝箱”,提供其它废旧材料供幼儿选择,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贯彻自主性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
(三)活用互动性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
(四)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
(五)巧用激励性激发幼儿向上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幼儿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有点头、微笑、夸奖、贴粘纸、插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幼儿回答正确时,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幼儿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当幼儿在操作中,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就会感到“我能行”并产生了自信心,当积累了无数细小的成就,自发的内驱力会像泉水一样涌出,幼儿愿意干多次喜欢做的事,对得到表扬的事感兴趣,老师会意的眼神,微微的一笑等,小小的动作就能产生激励的效果。对孩子的表扬因人而异,对于学习积极,反应较快的幼儿要肯定成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比较被动,思维能力弱,反应慢的幼儿,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多表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产生在学习的愿望。大班年龄的幼儿,有了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在富于竞赛和刺激的操作游戏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地学习数学。
总之,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操作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
(一)数学教学活动较为枯燥乏味
在一些幼儿园里,幼儿数学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经验,没有制定明确的数学活动教学方案,只是凭借自己的思想,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毫无逻辑性可言,导致幼儿不知道该学什么,对数学感到陌生。还有的幼儿数学教师不善于调动课堂氛围,只是一味地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枯燥的讲述,使幼儿感到反感,不能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不能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幼儿的个性融合到一起,那么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是难以提高的。
(二)数学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际
很多幼儿数学教师为了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都会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却并没有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也没有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对于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幼儿数学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在幼儿园阶段讲授小学数学知识,违背了幼儿园教育不允许小学化的规定,幼儿园出现了“抢跑”现象,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造成困扰。
(三)数学教学活动存在差别对待
有一些幼儿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偏爱思维积极、头脑灵活的幼儿,而对于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幼兒则置之不理。这种差别对待幼儿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容易让幼儿心灵受到伤害,抹杀幼儿的自尊心,出现两极分化。还有的幼儿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幼儿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不考虑幼儿是否学会,只重视课堂外在效果,也不能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习惯,然而很多幼儿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二、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善用游戏性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积极性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同时我们还增设了“百宝箱”,提供其它废旧材料供幼儿选择,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贯彻自主性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
(三)活用互动性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
(四)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
(五)巧用激励性激发幼儿向上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幼儿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有点头、微笑、夸奖、贴粘纸、插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幼儿回答正确时,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幼儿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当幼儿在操作中,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就会感到“我能行”并产生了自信心,当积累了无数细小的成就,自发的内驱力会像泉水一样涌出,幼儿愿意干多次喜欢做的事,对得到表扬的事感兴趣,老师会意的眼神,微微的一笑等,小小的动作就能产生激励的效果。对孩子的表扬因人而异,对于学习积极,反应较快的幼儿要肯定成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比较被动,思维能力弱,反应慢的幼儿,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多表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产生在学习的愿望。大班年龄的幼儿,有了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在富于竞赛和刺激的操作游戏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地学习数学。
总之,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操作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