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争让昔贤留姓氏;
把酒吊,马将军墓,奈何天地,竟将残局付英雄。”
这副韩愈祠堂前的对联,叶剑英元帅特别欣赏,常常吟诵不已。可能,他认为自己一生中总在扮演这种“收拾残局”的角色吧。
叶剑英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三大历史时期:早年追随孙中山,后来拥护毛泽东,晚年匡护邓小平。在中国革命进入危急关头之时,他起到了扭转局面和推动历史的作用,用赤诚忠心捍卫了革命事业。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孙中山:“年轻有为,
年轻有为!”
1920年10月,中山组建的粤军打败桂系军阀,攻克广州城。
11月25日,在上海的孙中山应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的电邀,偕夫人宋庆龄离开上海返回广州。
这时,叶剑英由军政府副官长吴铁城推荐,在副官处任职。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上,参众两院联合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5月5日,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就职典礼宣告开始。孙中山身穿大礼服,在欢呼声中走上讲台,庄严地发表就职宣言。叶剑英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琢磨着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分量。孙中山以高昂的语调,分析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政局,阐述了今后的建国方略。
大总统宣誓完毕,台下掌声雷动,观音山沸腾了。
但是,令叶剑英奇怪的是,在这样隆重的大典上,却看不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影子。这个孙中山一手提拔的“革命主将”,不但拒不到会,还扬言要送孙大总统“出国考察”,要推行“地方自治”,由他来当“粤中王”。
陈炯明的倒行逆施,遭到孙中山和廖仲恺、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也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叶剑英和旅粤的云南讲武堂同学目睹陈炯明的所作所为,看清了他的险恶用心,非常气愤,常常到小马站曾家祠聚会,商议对付这个新军阀的办法。
叶剑英和张国森等商议后,决定上书孙中山,请缨北伐。信件内容如下:
孙大总统钧鉴:
乃者大盗移国,粤土自私,近以吾粤市政各局,抵押自肥。公设娼妓,败坏风化。开烟开赌,毒害人民。包庇走私,扰乱金融。国家税收,尽入私囊。军政大权,霸为私有。投靠军阀,卖党求荣。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陷国家于危急存亡之时。敬请大总统先行讨贼,抵定后方,然后北伐,伏乞早日鞭策,我等愿作先驱,誓灭国贼,不胜厚幸,待命之至。
总统府秘书长马君武看到这封公开信后,当即呈报大总统。孙中山阅后,连声称赞,亲自在信上批复:“请缨北伐,壮志可嘉,着陆军部校办,全部录用。”
不久,孙中山在两广统一之后,决定出师北伐,组织大本营随行。叶剑英被荐为大总统随员,留在大本营参军处工作。
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率领大本营全体人员,从广州天字码头,乘“宝璧舰”巡视广西,经过梧州,于11月底抵达桂林。
孙中山在王城行辕,同参谋总长李烈钧商议,要对各省的军队进行统一整饬,以便在总统统一口令下进行北伐。
孙中山决定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整军事宜。在参军处工作的叶剑英被告知参加会议。
这天,叶剑英早早来到大总统行辕的正厅,仰望着高高门庭上一块古色古香、字体浑厚的匾额,上面浮雕着“冠冕绝伦”4个大字,不禁肃然起敬。不一会儿,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来了。他们夫妇向众人点头致意,顿时掌声四起。
孙中山快步走近大家,一一握手问候。
叶剑英第一次握住这只亲切温存的手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从那有力的一握中,他感到,这是一位多么坚强豪迈的伟人啊!
当他轻声地、谦恭地报出自己的名字时,孙中山似有所悟地说:“噢,你就是那个同张国森请缨北伐,又同吴铁城、陈策等策反陈得平师的青年人吧?”
未等叶剑英回答,陈策在一旁作了补充介绍。孙中山连声说:“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毛泽东:“诸葛一生惟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向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在“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刻,不少共产党员脱党逃跑了,有的甚至变节了。
当时,叶剑英是深受国民党器重的高级将领,他说:“蒋介石背叛革命,我才反对他,不能因为他送给我‘巴掌’(任命叶为师长),我就跟他走。我反对蒋介石,是由于我对革命的认识。”
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他勇敢坚定地投入了共产党的怀抱,成为中共的秘密党员,但对外仍戴着国民党“左派”的名号。不久,他得知汪精卫指使孙科、朱培德等人诱骗叶挺、贺龙上庐山“开会”,企图乘机解除叶、贺的兵权,并以3个军的兵力围攻叶、贺部队。
他不顾个人安危,于1927年7月24日,秘密约叶挺、贺龙、廖乾吾到九江甘棠湖的船上,把汪精卫的阴谋告诉了他们。
7月26日,叶、贺将部队开往南昌。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红军实力大大增强。当时,红四方面军的政委张国焘依仗人多势众,和党中央闹独立,反对北上方针,提出他的西进方针,党中央果断地否定了张国焘的西进计划。
为了团结张国焘一起北上,党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决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8月上旬,中央政治局又决定把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率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
当左路军行进到阿坝时,张国焘却下令部队停止前进,重提西进方针,决意分裂红军。他还背着党中央秘密电令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一天下午,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召开干部大会,机要员把张国焘发来的密电译出后,送到会场上交给了叶剑英。叶剑英看完密电后,借故离开会场,向党中央驻地奔去,亲自将密电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一惊,随即将电文内容抄写在卷烟纸上。然后,叶剑英又不动声色地带着密电回到会场。
当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召开紧急会议。次日凌晨,他们便率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迅速脱离了险境,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
为了确保党中央安全地脱离险境,叶剑英找来一张十万分之一比例的甘肃省地图,亲自交给党中央。
此后,毛泽东多次提起此事。解放初期,毛泽东在怀仁堂的一次会议上说:“叶剑英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脑袋)了。他救了党,救了我们这些人。”
据档案记载,196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送给叶剑英两句话。原话是:“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
据薄一波回忆,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两句话——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看来,毛泽东不止一次说过这两句话,故流传甚广。
叶剑英曾在一首《题画竹》诗中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可以视为他在大关节处彰显政治品格的生动写照。
邓小平:“向这位为人民建立功勋的老战友表示祝贺。”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叶剑英身处逆境,遭到迫害,但仍十分关心邓小平。1969年,林彪借“备战”之名,把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疏散”到各省市进行劳动改造。邓小平、王震等被下放到江西,叶剑英被下放到湖南。
当时王震还可以走动,他来长沙看望叶剑英时,叶剑英向他了解邓小平的身体、起居、生活等状况。叶剑英对王震说:“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邓小平同志。”这是叶剑英针对时局,为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提出来的。他叫王震回江西后照顾和保护好邓小平。
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皇北窜沉沙折戟”。毛泽东亲自为“二月逆流”中的叶剑英等老帅平了反,恢复了政治名誉。
随后,叶剑英开始为邓小平的复出做工作。他多次向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尽快恢复邓小平的工作。党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邓小平出来工作的问题时,叶剑英坚决支持和赞成。
邓小平回到北京后,叶剑英上门看望他,还向毛泽东、周恩来多次建议由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此后,他与邓小平一起同“四人帮”作坚决的斗争。
后来,毛泽东病重,实际上已被“四人帮”架空,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当时的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无法担负起粉碎“四人帮”的重任,历史的重担就落在了党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身上。叶剑英制订了“积极准备,等待时机”的策略,并多次找一些老同志秘密商议。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四人帮”加紧了夺权活动,加强了对邓小平的看管,并严密监视叶剑英的活动。叶剑英为了避开“四人帮”的监视,从西山搬到玉泉山居住,找一些老同志联系,并多次与华国锋交换意见。
1976年10月,叶剑英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快打慢”,亲自坐镇怀仁堂指挥,粉碎了“四人帮”反动集团。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又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民族。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叶剑英就提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但他的提议遭到了拒绝。邓小平当时正因病住院,后来叶剑英就安排邓小平一家住进西山。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作了简单的叙述:“父亲解放前与叶剑英共事并不算多,但在解放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两个人可真是肝胆相照……记得为了让父亲第三次复出,叶伯伯让他的小儿子驾车,把还在软禁中的我的父亲偷偷接到他的住处。当时我在场,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两个人见面之时,激动万分。父亲长叹一声‘老兄’,两个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1977年7月,经过叶剑英等人的积极努力,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叶剑英为确立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领导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用行动匡护了邓小平,并与邓小平等一起,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叶剑英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叶剑英80寿辰时,邓小平亲自来到叶剑英的家里,说:“我来了,向这位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的老战友表示祝贺。”他对叶剑英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不朽功勋作了充分的肯定。
周恩来总理曾给予叶帅高度评价:“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把酒吊,马将军墓,奈何天地,竟将残局付英雄。”
这副韩愈祠堂前的对联,叶剑英元帅特别欣赏,常常吟诵不已。可能,他认为自己一生中总在扮演这种“收拾残局”的角色吧。
叶剑英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三大历史时期:早年追随孙中山,后来拥护毛泽东,晚年匡护邓小平。在中国革命进入危急关头之时,他起到了扭转局面和推动历史的作用,用赤诚忠心捍卫了革命事业。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孙中山:“年轻有为,
年轻有为!”
1920年10月,中山组建的粤军打败桂系军阀,攻克广州城。
11月25日,在上海的孙中山应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的电邀,偕夫人宋庆龄离开上海返回广州。
这时,叶剑英由军政府副官长吴铁城推荐,在副官处任职。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上,参众两院联合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5月5日,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就职典礼宣告开始。孙中山身穿大礼服,在欢呼声中走上讲台,庄严地发表就职宣言。叶剑英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琢磨着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分量。孙中山以高昂的语调,分析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政局,阐述了今后的建国方略。
大总统宣誓完毕,台下掌声雷动,观音山沸腾了。
但是,令叶剑英奇怪的是,在这样隆重的大典上,却看不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影子。这个孙中山一手提拔的“革命主将”,不但拒不到会,还扬言要送孙大总统“出国考察”,要推行“地方自治”,由他来当“粤中王”。
陈炯明的倒行逆施,遭到孙中山和廖仲恺、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也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叶剑英和旅粤的云南讲武堂同学目睹陈炯明的所作所为,看清了他的险恶用心,非常气愤,常常到小马站曾家祠聚会,商议对付这个新军阀的办法。
叶剑英和张国森等商议后,决定上书孙中山,请缨北伐。信件内容如下:
孙大总统钧鉴:
乃者大盗移国,粤土自私,近以吾粤市政各局,抵押自肥。公设娼妓,败坏风化。开烟开赌,毒害人民。包庇走私,扰乱金融。国家税收,尽入私囊。军政大权,霸为私有。投靠军阀,卖党求荣。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陷国家于危急存亡之时。敬请大总统先行讨贼,抵定后方,然后北伐,伏乞早日鞭策,我等愿作先驱,誓灭国贼,不胜厚幸,待命之至。
总统府秘书长马君武看到这封公开信后,当即呈报大总统。孙中山阅后,连声称赞,亲自在信上批复:“请缨北伐,壮志可嘉,着陆军部校办,全部录用。”
不久,孙中山在两广统一之后,决定出师北伐,组织大本营随行。叶剑英被荐为大总统随员,留在大本营参军处工作。
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率领大本营全体人员,从广州天字码头,乘“宝璧舰”巡视广西,经过梧州,于11月底抵达桂林。
孙中山在王城行辕,同参谋总长李烈钧商议,要对各省的军队进行统一整饬,以便在总统统一口令下进行北伐。
孙中山决定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整军事宜。在参军处工作的叶剑英被告知参加会议。
这天,叶剑英早早来到大总统行辕的正厅,仰望着高高门庭上一块古色古香、字体浑厚的匾额,上面浮雕着“冠冕绝伦”4个大字,不禁肃然起敬。不一会儿,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来了。他们夫妇向众人点头致意,顿时掌声四起。
孙中山快步走近大家,一一握手问候。
叶剑英第一次握住这只亲切温存的手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从那有力的一握中,他感到,这是一位多么坚强豪迈的伟人啊!
当他轻声地、谦恭地报出自己的名字时,孙中山似有所悟地说:“噢,你就是那个同张国森请缨北伐,又同吴铁城、陈策等策反陈得平师的青年人吧?”
未等叶剑英回答,陈策在一旁作了补充介绍。孙中山连声说:“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毛泽东:“诸葛一生惟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向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在“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刻,不少共产党员脱党逃跑了,有的甚至变节了。
当时,叶剑英是深受国民党器重的高级将领,他说:“蒋介石背叛革命,我才反对他,不能因为他送给我‘巴掌’(任命叶为师长),我就跟他走。我反对蒋介石,是由于我对革命的认识。”
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他勇敢坚定地投入了共产党的怀抱,成为中共的秘密党员,但对外仍戴着国民党“左派”的名号。不久,他得知汪精卫指使孙科、朱培德等人诱骗叶挺、贺龙上庐山“开会”,企图乘机解除叶、贺的兵权,并以3个军的兵力围攻叶、贺部队。
他不顾个人安危,于1927年7月24日,秘密约叶挺、贺龙、廖乾吾到九江甘棠湖的船上,把汪精卫的阴谋告诉了他们。
7月26日,叶、贺将部队开往南昌。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红军实力大大增强。当时,红四方面军的政委张国焘依仗人多势众,和党中央闹独立,反对北上方针,提出他的西进方针,党中央果断地否定了张国焘的西进计划。
为了团结张国焘一起北上,党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决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8月上旬,中央政治局又决定把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率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
当左路军行进到阿坝时,张国焘却下令部队停止前进,重提西进方针,决意分裂红军。他还背着党中央秘密电令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一天下午,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召开干部大会,机要员把张国焘发来的密电译出后,送到会场上交给了叶剑英。叶剑英看完密电后,借故离开会场,向党中央驻地奔去,亲自将密电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一惊,随即将电文内容抄写在卷烟纸上。然后,叶剑英又不动声色地带着密电回到会场。
当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召开紧急会议。次日凌晨,他们便率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迅速脱离了险境,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
为了确保党中央安全地脱离险境,叶剑英找来一张十万分之一比例的甘肃省地图,亲自交给党中央。
此后,毛泽东多次提起此事。解放初期,毛泽东在怀仁堂的一次会议上说:“叶剑英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脑袋)了。他救了党,救了我们这些人。”
据档案记载,196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送给叶剑英两句话。原话是:“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
据薄一波回忆,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两句话——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看来,毛泽东不止一次说过这两句话,故流传甚广。
叶剑英曾在一首《题画竹》诗中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可以视为他在大关节处彰显政治品格的生动写照。
邓小平:“向这位为人民建立功勋的老战友表示祝贺。”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叶剑英身处逆境,遭到迫害,但仍十分关心邓小平。1969年,林彪借“备战”之名,把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疏散”到各省市进行劳动改造。邓小平、王震等被下放到江西,叶剑英被下放到湖南。
当时王震还可以走动,他来长沙看望叶剑英时,叶剑英向他了解邓小平的身体、起居、生活等状况。叶剑英对王震说:“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邓小平同志。”这是叶剑英针对时局,为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提出来的。他叫王震回江西后照顾和保护好邓小平。
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皇北窜沉沙折戟”。毛泽东亲自为“二月逆流”中的叶剑英等老帅平了反,恢复了政治名誉。
随后,叶剑英开始为邓小平的复出做工作。他多次向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尽快恢复邓小平的工作。党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邓小平出来工作的问题时,叶剑英坚决支持和赞成。
邓小平回到北京后,叶剑英上门看望他,还向毛泽东、周恩来多次建议由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此后,他与邓小平一起同“四人帮”作坚决的斗争。
后来,毛泽东病重,实际上已被“四人帮”架空,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当时的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无法担负起粉碎“四人帮”的重任,历史的重担就落在了党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身上。叶剑英制订了“积极准备,等待时机”的策略,并多次找一些老同志秘密商议。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四人帮”加紧了夺权活动,加强了对邓小平的看管,并严密监视叶剑英的活动。叶剑英为了避开“四人帮”的监视,从西山搬到玉泉山居住,找一些老同志联系,并多次与华国锋交换意见。
1976年10月,叶剑英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快打慢”,亲自坐镇怀仁堂指挥,粉碎了“四人帮”反动集团。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又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民族。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叶剑英就提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但他的提议遭到了拒绝。邓小平当时正因病住院,后来叶剑英就安排邓小平一家住进西山。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作了简单的叙述:“父亲解放前与叶剑英共事并不算多,但在解放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两个人可真是肝胆相照……记得为了让父亲第三次复出,叶伯伯让他的小儿子驾车,把还在软禁中的我的父亲偷偷接到他的住处。当时我在场,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两个人见面之时,激动万分。父亲长叹一声‘老兄’,两个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1977年7月,经过叶剑英等人的积极努力,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叶剑英为确立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领导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用行动匡护了邓小平,并与邓小平等一起,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叶剑英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叶剑英80寿辰时,邓小平亲自来到叶剑英的家里,说:“我来了,向这位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的老战友表示祝贺。”他对叶剑英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不朽功勋作了充分的肯定。
周恩来总理曾给予叶帅高度评价:“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