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科普文章如今读物见遍及报刊、网络、图书,深入人心。可是究竟如何辨别良莠,读的时候应该带着怎么样的思维方式,很多人没有概念。
养生科普的主题是科普,内容是中医,读的时候应该用中医的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听说某食物能补就胡乱食用,这不是中医食疗;听说某药可祛病,就多多益善,这不是中医药膳。
真正的养生科普,是从中医的辩证思维出发,以四性五味来剖析、宣传药食的功用;从整体观的辩证思维出发,讲述、普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怎么看抗癌食物
抗癌是人们所关心的,用食物来抗癌更是大众所欢迎的。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与癌的关系研究后,将20种对肿瘤有显著抑制效应的蔬菜从 高到低排出名单:熟红薯、生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菜花、芹菜、茄子、甜椒、胡萝卜、黄花菜、荠菜、苤蓝、芥菜、雪里蕻、番茄、大葱、大蒜、黄瓜、 白菜。这是现代营养学、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面对这一研究报告,我们中医怎么看?作为中医,我们不排斥西医。现代的研究结果要相信,并作为推荐的标准。但在推荐应用时,我们会有中医的辩证思维。
比如大蒜,研究人员通过对鼠进行同时饲以致乳腺癌物质与大蒜进行试验,结果这些鼠均未患上乳腺癌。研究还发现,癌症低发区居民有每月吃20瓣左右大蒜的习惯。 大蒜的抗菌力强,对各种致癌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它能预防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在内的各种癌症。但在中医看来,大葱(包括大蒜、甜椒)属于温性、热性类食物,有温胃散寒的作用,但容易上火,只适宜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者食用。
同样,黄瓜、芹菜、茄子、荠菜属于凉性、寒性类食物,功用清凉去火,适宜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者选用。从中医的理论出发,讲述食物的保健祛病效用和选用原则,才是正途。
两个噎嗝病人,两种食疗方法
我常举名医朱丹溪对两个噎嗝病人选用不同食物为例,强调辩证食疗的重要性。
一例见《局方发挥》。治一匠者,年近三十,有爱妻,勤于工作,喜饮酒,面色白,脉象涩,重按大而无力。丹溪嘱他谢去工作,卧于牛家,取新温牛乳细饮慢咽,每次一怀,一昼夜饮五七次,渐至八九次。半月后大便润,月余病安。或有口干,间饮甘蔗汁。
另一例见《格致余论》。东阳王仲延,每日食物必屈曲自膈而下,且硬涩作微痛,右脉甚涩而关尤沉,左脉和,丹溪说:瘀血在胃脘之口,气因郁而为痰。为制一方,用韭汁半银盏,冷饮细呷之,尽韭叶半斤而病安。
两个噎嗝病人,证型不同,一人嘱饮新鲜牛奶,每次一小杯,每日喝5~7次;另一人给服韭菜汁,每次半盏,每日服3次。结果,两个患者的症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辨证思维辨别“伪科普”
指导大众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食物,弘扬的正是中医的辩证理念。某食物含有某某营养素,这营养素能保健,便将此食物说成是保健佳品,这不是中医科普,充其量是某营养品的代言。从西医的角度来判断,某食物不含有能治病的某种成分,就断言这食物不能治病,那是瞎批评。
说某物有益健身,一年四季推崇它:春夏保健推荐它,说它能助阳;秋冬保健推荐它,说它能益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中医科普,多半是保健品厂家干的事,借中医之名为厂家产品拉大旗。
读中医养生科普时,一定要有中医辨证的思维,这样才不会掉进陷阱、步入误区。
养生科普的主题是科普,内容是中医,读的时候应该用中医的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听说某食物能补就胡乱食用,这不是中医食疗;听说某药可祛病,就多多益善,这不是中医药膳。
真正的养生科普,是从中医的辩证思维出发,以四性五味来剖析、宣传药食的功用;从整体观的辩证思维出发,讲述、普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怎么看抗癌食物
抗癌是人们所关心的,用食物来抗癌更是大众所欢迎的。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与癌的关系研究后,将20种对肿瘤有显著抑制效应的蔬菜从 高到低排出名单:熟红薯、生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菜花、芹菜、茄子、甜椒、胡萝卜、黄花菜、荠菜、苤蓝、芥菜、雪里蕻、番茄、大葱、大蒜、黄瓜、 白菜。这是现代营养学、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面对这一研究报告,我们中医怎么看?作为中医,我们不排斥西医。现代的研究结果要相信,并作为推荐的标准。但在推荐应用时,我们会有中医的辩证思维。
比如大蒜,研究人员通过对鼠进行同时饲以致乳腺癌物质与大蒜进行试验,结果这些鼠均未患上乳腺癌。研究还发现,癌症低发区居民有每月吃20瓣左右大蒜的习惯。 大蒜的抗菌力强,对各种致癌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它能预防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在内的各种癌症。但在中医看来,大葱(包括大蒜、甜椒)属于温性、热性类食物,有温胃散寒的作用,但容易上火,只适宜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者食用。
同样,黄瓜、芹菜、茄子、荠菜属于凉性、寒性类食物,功用清凉去火,适宜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者选用。从中医的理论出发,讲述食物的保健祛病效用和选用原则,才是正途。
两个噎嗝病人,两种食疗方法
我常举名医朱丹溪对两个噎嗝病人选用不同食物为例,强调辩证食疗的重要性。
一例见《局方发挥》。治一匠者,年近三十,有爱妻,勤于工作,喜饮酒,面色白,脉象涩,重按大而无力。丹溪嘱他谢去工作,卧于牛家,取新温牛乳细饮慢咽,每次一怀,一昼夜饮五七次,渐至八九次。半月后大便润,月余病安。或有口干,间饮甘蔗汁。
另一例见《格致余论》。东阳王仲延,每日食物必屈曲自膈而下,且硬涩作微痛,右脉甚涩而关尤沉,左脉和,丹溪说:瘀血在胃脘之口,气因郁而为痰。为制一方,用韭汁半银盏,冷饮细呷之,尽韭叶半斤而病安。
两个噎嗝病人,证型不同,一人嘱饮新鲜牛奶,每次一小杯,每日喝5~7次;另一人给服韭菜汁,每次半盏,每日服3次。结果,两个患者的症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辨证思维辨别“伪科普”
指导大众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食物,弘扬的正是中医的辩证理念。某食物含有某某营养素,这营养素能保健,便将此食物说成是保健佳品,这不是中医科普,充其量是某营养品的代言。从西医的角度来判断,某食物不含有能治病的某种成分,就断言这食物不能治病,那是瞎批评。
说某物有益健身,一年四季推崇它:春夏保健推荐它,说它能助阳;秋冬保健推荐它,说它能益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中医科普,多半是保健品厂家干的事,借中医之名为厂家产品拉大旗。
读中医养生科普时,一定要有中医辨证的思维,这样才不会掉进陷阱、步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