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一个淳朴的乡村,那里拥有着令人向往的绿水青山,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们。提起思乡之情,离不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美景和家鄉的美食。我对家乡的印象,是慈祥的祖父母,还有儿时记忆中的那口石磨,和那让人回味无穷的醇厚的豆浆。
在故乡旧居门口,摆放着一口用来磨豆浆的臼磨。它大概有40厘米高,是由一整块大青石凿成的,内部呈窝凼(dang)状,还刻有许多条便于研磨的螺旋状刻线。它的使用方法与通常的石磨不同,不是推,而是“捣”——将清水与大豆放入其中,用木柄石杵来捣,待充分研磨后,上层的水就成为豆浆了。这个过程有点像研磨药材,捣磨时也要像研磨药材一般细心。
记得小时候我试着用它来磨豆浆时,父亲总会在身边耐心地指点。他一会儿提醒我豆子没有研磨充分,一会儿又指点我用力方式需改进。我一边点头,一边更加卖力。虽然人工磨豆效率不高,但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听着石杵与臼磨的碰撞声,看着磨中的清水逐渐变成乳白色,心中总会充满欣喜。而这样用臼磨磨出的豆浆,充满了手磨的温度与石磨特有的乡土味道,是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饮品无法企及的。
又回老家,我也与家门口那口尘封已久的古朴的青石臼磨重逢了。我提议用臼磨再磨一次豆浆,再用心品尝一下那杯香醇的豆浆。祖父母笑了,父母虽先是惊异而后也心领神会。我们将臼磨抬到院子中央,虽然明知不可能摔坏,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就像保护着一件历史文物一样。
编辑姐姐:也许,作者保护的不仅是一口石磨,而是在维护着心中那份乡情,还有那悠久的民间手艺。我们欣然接受高效快捷的都市生活带来的动感时尚之美,也不要忽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带来的古朴宁静之美。
在故乡旧居门口,摆放着一口用来磨豆浆的臼磨。它大概有40厘米高,是由一整块大青石凿成的,内部呈窝凼(dang)状,还刻有许多条便于研磨的螺旋状刻线。它的使用方法与通常的石磨不同,不是推,而是“捣”——将清水与大豆放入其中,用木柄石杵来捣,待充分研磨后,上层的水就成为豆浆了。这个过程有点像研磨药材,捣磨时也要像研磨药材一般细心。
记得小时候我试着用它来磨豆浆时,父亲总会在身边耐心地指点。他一会儿提醒我豆子没有研磨充分,一会儿又指点我用力方式需改进。我一边点头,一边更加卖力。虽然人工磨豆效率不高,但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听着石杵与臼磨的碰撞声,看着磨中的清水逐渐变成乳白色,心中总会充满欣喜。而这样用臼磨磨出的豆浆,充满了手磨的温度与石磨特有的乡土味道,是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饮品无法企及的。
又回老家,我也与家门口那口尘封已久的古朴的青石臼磨重逢了。我提议用臼磨再磨一次豆浆,再用心品尝一下那杯香醇的豆浆。祖父母笑了,父母虽先是惊异而后也心领神会。我们将臼磨抬到院子中央,虽然明知不可能摔坏,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就像保护着一件历史文物一样。
编辑姐姐:也许,作者保护的不仅是一口石磨,而是在维护着心中那份乡情,还有那悠久的民间手艺。我们欣然接受高效快捷的都市生活带来的动感时尚之美,也不要忽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带来的古朴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