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重金属污染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污染形式之一。在我国,自20世纪晚期以来,不少地方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界定,并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接着,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进行描述,考察其来源并分析其类型;最后,则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态修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给其他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71/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3-0005-11
一、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
目前,对于什么是重金属尚无严格的、被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化学上一般根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所谓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①在金属元素中,原子序数从23(V)至92(U)的天然金属元素共有60种,除其中的6种外,其余54种的相对密度都大于4.5g/cm3,因此,从相对密度的意义上讲,这54种金属都应该属于重金属。但是,在进行元素分类时,由于其中有的元素属于稀土金属,有的元素则被划归为难熔金属,所以,最终在工业上真正划入重金属的共有10种金属元素,即:铜(Cu)、铅(Pb)、锌(Zn)、锡(Sn)、镍(Ni)、钴(Co)、锑(Sb)、汞(Hg)、镉(Cd)和铋(Bi)。在环境污染方面,我们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Hg)、镉(Cd)、铅(Pb)、铬(Cr)、锌(Zn)、铜(Cu)、钴(Co)、镍(Ni)、锡(Sn)、钒(V)、铍(Be)、铝(Al)以及类金属砷(As)等等。
在受污染的环境中,无论是在空气、泥土甚至饮用水中,都可能含有重金属,如引起衰老的自由基、对肌肤有伤害的微粒、空气中的尘埃、汽车尾气等,有些护肤品如润肤乳也可能重金属超标,甚至一些大米、小麦或水产品中也存在重金属过量的问题。这些重金属在化学上各有各的特性,在工业上各有各的用处,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性:当它们被吸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慢性中毒。比如,汞被食入人体后,会直接沉入肝脏并对它造成伤害,而且汞对大脑视力神经的破坏也极大;含有微量汞的饮用水,长期食用会引起蓄积性中毒,如果每升水中汞的含量达到0.01毫克的话,则会引起强烈中毒。镉进入人体后会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并会破坏骨钙、引起肾功能失调。铅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除,会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板,从而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人则会造成痴呆、脑死亡等。总之,这些重金属中的任何一种进入人体并达到一定指标后,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经错乱、关节疼痛,并引发结石、癌症、乌脚病、白血病等多种疾病,从而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其中,一些重金属(如汞、铅、砷等)只要在人体内蓄积就会产生潜在的毒性,而另一些则通过氧、硫化物或氯化物形成化合物而具有毒性。
由于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重金属污染的难以排除和修复,所以,目前重金属污染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污染形式之一。在界定重金属污染时,我们必须明白:虽然铜、锌等重金属元素是植物生长和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它们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则具有相当的毒性,就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危害和破坏。此外,还应该知道的是:重金属污染并不只是近代才发生的现象,对距今7000年前格陵兰冰中铜浓度的检测表明,大约自2500年前开始水,(冰)中铜含量已超过自然水平,这种北半球早期的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古罗马和中世纪原始的高污染炼铜技术所致,特别是在欧洲和中国,伴随着其“青铜时代”文明而来的则是难以避免的重金属污染。②但是,古代的重金属污染毕竟范围有限、程度不深,其危害性也并不明显,真正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重金属污染还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尤其是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步步深入,重金属污染才真正成为一个危害人类、困扰人类的严重问题。在我国,自20世纪晚期以来,不少地方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试图在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以江西省新余市的有关做法为例,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态修复问题略陈管见,以期给其他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提供借鉴。
二、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要明白某一地区之所以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知道其污染源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要考察某一地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我们首先必须考察其来源。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广泛,传统上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和农业来源。①其中,工业生产中的重金属污染,随着人们对金属矿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逐步加深;而重金属矿山的开采及其产品的利用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全球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所在。在采矿、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染,这是国内国外都遭遇过的一个残酷现实。排放的废水、废渣等直接进入水体及土壤中,废气中的重金属经沉降作用也进入土壤等环境中,从而使得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如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1966年,湘江水体中检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1978年,湘江已成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湘江水质呈恶化趋势,工业污染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废弃尾矿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矿区堆放的尾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源。尾矿中的重金属含量通常很高,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重金属的难以分解性,重金属被排入环境后具有永久性,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云南铅锌矿为例,云南拥有国内储量最大的兰坪铅锌矿和国内品位最富的会泽铅锌矿,②它的开采量日益增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随之日益增多。由于云南铅锌矿山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工艺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③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没有专门的尾矿坝,尾矿、废水随意排放了,加之由于当地开发无序,滥采滥挖,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矿山特别是铅锌矿山老化,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增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使得生态环境的修复、改造和维护难以进行。④ 在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重金属重要污染的重要来源。以磷肥为例,生产磷肥的磷矿石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如锌、铬、镍、铜、镉、铅等,对其不合理使用,则劣质化肥中的重金属杂质会直接导致土壤的被污染。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别于以往的为城市所特有的污染来源亦随之产生,城市正在日益变成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及堆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中的重金属量通常也会严重超标。含铅汽油的燃烧是城市铅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汽车轮胎添加剂中使用的锌也导致城市土壤的锌污染。研究发现,交通密集公路带土壤中铅、铜、锌、镍、锰、钴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交通非密集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这表明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是相当严重的。①
(二)我国重金属污染的总体状况
我国是一个重金属开发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炼铜技术,并凭此进入到文明化程度很高的“青铜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则很好地掌握了炼铁技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重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更是得以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重金属产量和对矿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目前,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量,我国还在建立190万t新铅产能以及290万t锌产能。由此可见,重金属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就像一把双刃剑,重金属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重金属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大量重金属资源的不良开发活动势必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乡镇、个体矿山的开发,由于其各方面的技术、设备简陋,环保意识缺乏等原因,对土壤、水源的破坏和污染均非常严重。②
据统计,目前全国不同程度遭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l/5,③且绝大部分未得到合理治理。据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占监测调查总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铅、镉、汞、铜及其复合污染尤为明显。④如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0.23×103km2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污染农田27.0km2,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km2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⑤又据我国农业部所作的全国污水灌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污水灌区面积约140万hm2,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并且以汞和镉的污染面积最大。⑥此外,据统计,我国约有3万多公顷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万多公顷土地受镉的污染,每年仅生产镉米就达5万t以上,而每年因污染而损失的粮食约1200万t,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食物安全。江西大余县污灌引起的Cd污染面积达5500万hm2,青岛市2.7-9%的农田土壤分别受到Cr、Hg、Cd、As、Pb、Cu、Zn等7种重金属的轻污染,沈阳张士污灌区多年使用沈阳市重工业部门排放的污水灌溉,有2533hm2土地遭受镉的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占13%,污水灌区人尿中镉的含量增高,癌症、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平均患病率均高于清水灌区。⑦
(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类型
与世界上其他许多被重金属污染的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的重金属污染也是主要存在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两种类型。
1.水体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水环境面临的重要污染问题之一,著名的“公害病”——水俣病和骨痛病就分别是由重金属汞和镉污染引起的。重金属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等特点。一般而言,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后,却既可以直接通过饮用水或生活用水作用于人体,也可以为水生动植物富集吸收而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畜安全。试验证明,镉质量浓度为1.0mg/L的溶液24h可使栅藻中毒,表现为细胞质萎缩以及叶绿体的被破坏。重金属对水生动物也有很强的毒害作用,短暂地暴露在高浓度的重金属溶液中的鱼类会产生应激反应,使鱼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据研究,重金属铜、锌、锰的积累对鱼类的性别、体长都存在一定的影响。①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水中,是造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各大江河湖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水体的质量。②据调查,2003年,黄河、淮河、花江、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流片,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受重金属污染,且都超标;2004年,太湖底泥中总铜、铬、铅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黄浦江干流表面沉淀物中镉背景值是正常值的2倍,铅则是背景值的1倍,而汞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苏州河中的铅全部超标,镉超标75%,汞则超标62.5%。总之,现在我国城市河流中的铅总量均超过了标准值,全国近岸河域海水中铅、汞、镉、铜等重金属也存在严重超标现象。③
2.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获取食物和其他再生资源的物质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逐年增加,工业、城市污染逐渐加剧,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并已成为一个危害全球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④ 所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计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的现象。其中,尤其受人们关注的是毒害性较大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⑤重金属元素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物,很难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它一旦污染土壤,便具有累积性、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⑥治理起来将非常困难。因此,对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进行改良和生态修复,已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介于无机与有机成分之间的土壤的质量恶化,必然会导致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土壤中的有害金属会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的重金属容易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另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到土壤表面的植物、土壤动物、微生物。总之,土壤中的有害金属最终会通过植物富集经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还可能会通过饮用水或大气浮尘来危害人体健康。如广西某铅锌矿区的开发引发土壤的镉污染,当地居民有很多人出现腰背酸痛、尿镉增高等症状。①另据美国学者统计表明,城市儿童血铅与城市土壤铅含量呈显著的指数关系。②另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会抑制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镉与巯基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引起氨基酸蛋白质的失活,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③镉通过形成过量的氧自由基,影响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系统、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抑制水稻叶绿素合成和植株生长。④土壤重金属污染,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达到200亿元,这对于耕地资源有限、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粮食的数量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由于重金属的污染,其质量安全也无法保障,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如江西省某县的耕地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形成670hm2的“镉米”区,从而引发比较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⑤除耕地之外,我国不少的工矿区和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壤(或土地)重金属污染问题。⑥
不仅我国如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全球性难题。比如,日本就是世界上土壤污染发现最早,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土壤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向土壤系统排放的汞约为1万t、锰约为1500万t、铅约为500万t、镍约为100万t、铜约为340万t。⑦
三、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其生态修复: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这种污染的生态修复是十分困难的。如今,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鉴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部门和专家学者均非常关注重金属污染问题。在中国,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以及对被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亦被提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议程。当然,由于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及其生态修复的艰巨性,目前国际上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生态难题的可行方法。就此而言,江西省新余市在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其对被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方面的一系列探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下面,我们就介绍新余市在这方面的一些好经验,以期给全国乃至全球遭受同样污染地区的实际部门提供借鉴,并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以引发更深的思考。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新余市是江西省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新余市就较大规模兴起了煤矿、铁矿、金矿、铅锌矿开采,以及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这些产业在推动新余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和城市部分区域水质、空气和土壤污染,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及生态环境,危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这些重金属污染问题怎么办?是归入历史旧账不闻不问,还是加大投入,采取新的手段抓紧治理?而治理需要大量财力,作为欠发达地区,钱从哪里来?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新余市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绕不过的坎。
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江西一直在努力探索。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西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污染,用生态的手段包装产业,用生态的模式发展经济,取得显著成绩,现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进位赶超,有的在全国或中部处于领先位置,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位于全国前列。①而要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好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将以目前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内蒙、江苏、浙江、江西等14个省区市为试点,全面启动砷、铅、铬、汞等重点污染物的源头减量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尤其提出对责任主体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为此,省领导多次走访调研,并强调:治理重金属污染是广大群众多年期盼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搞好环境保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生产乃至健康和生命,关系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大局;要坚持探索多途径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办法,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污染治理的良好环境;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造福百姓、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面对巨大的环境治理压力,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走绿色崛起之路。他们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先,以保护子孙后代为重,敢于面对和担当,把治理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作为民生工程的头件大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来抓,下大决心,综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环境综合再造,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其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政府高位推动,建立专项治理联动机制。2012年,新余市专门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牵头单位作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第二,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近年来,新余市先后出台了《新余市关于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新余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新余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2011年年度实施方案》、《新余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2012年年度实施方案》以及《新余市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编辑一期专报,及时通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情况。为了防治重金属污染,新余市严格环境执法,从严规范企业行为。
第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对新上的项目进行严格的环保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出现。2012年,《新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正式获得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8个城市中首个获批复的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着重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甄选了279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296.48亿元。这些示范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新余市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①
近年来,新余市通过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发展循环型经济,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00余个,投入技术改造资金数百亿元,这些技改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而且调整和优化了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作为耗能大户的新钢公司,近年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先后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施。三期技改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其中12%的资金约18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技术和设施的建设使用。通过技改,新钢实现用电不增加,劳动力不增加,用水不增加,没有废渣(全部用来生产微粉水泥)。此外,新钢还转变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工艺生产方式,使吨钢COD排放量下降77.72%,吨钢SO2排放量下降42.64%,吨钢氰化物、烟(粉)尘、挥发酚的排放量的下降比率均在90%以上。②新钢节能减排的示范效应,让新余市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第四,大力开展水资源综合治理,出台保护水质的有关文件,加大对仙女湖、孔目江、袁河和全市山塘水库等水环境治理,开展普查,依法果断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了饮用水安全。
新余市内居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水源地:仙女湖和孔目江,其中孔目江水源地每年供水量远超仙女湖水源地。由于养殖饲料中会不可避免地含有部分污染水源的重金属物质如砷等,为保障居民饮用水的洁净安全,2012年新余市对袁河沿岸12家没有办理环保审批的养猪场和现有工矿企业中废水未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在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地共建污水处理设施71套;投入1320万元全面拆除仙女湖区约2.5万个网箱;孔目江流域内的小一、二型水库及山塘实行“人放天养”,确保沿河两岸一公里范围内无涉重污染企业污染水质。据报道,2008年以来,新余依法关停仙女湖、孔目江、袁河两岸污染企业247家,其中工矿企业188家;2011年,又与33家污染企业签订了3年内自愿关闭的合同,同时先后投入4.7亿元,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并在重点企业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24个治理项目的专项整治,彻底截断污染源。③
第五,在废弃矿区和受重金属污染土地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使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得到逐步修复。
国内外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修复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目前试验效果来看,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这三种途径。其中,利用生物消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的生物修复途径是目前较为安全、无副作用但周期较长的绿色修复方法。它可以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提取、挥发、稳定重金属含量,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到背景值以下,这些修复好的土地依然还可以种植粮食等农作物且达到安全食用标准。应该承认,这种做法是具有科学性和技术含量的。1983年,英国科学家Chaney就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思想,即植物修复技术。Shefield大学Baker博士在英国首次利用遏蓝菜属植物(Thlaspica rulescens)修复了长期施用污泥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证实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他还提出连续种植超富集植物可实现金属生物回收的实际可能性。试验表明:十字花科遏蓝菜属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aes)、黑麦(Leleium perrious)、向日葵、白菜、豆科植物、桦树、柳树、杨树等,具有很大的吸取锌、镉、铅、镍、砷、铬、汞、硒和铜等重金属的潜力;其中,有些植物还可以有效地防控土壤侵蚀和滑坡,并降低土壤的盐度。目前,英国已开发出多种耐重金属污染的草本植物用于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并己将这些开发出来的草本植物推向商业化进程,还建立了超富集植物材料库。我国的相关科研单位也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修复问题开展了长期的、富有针对性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
在对全市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新余市最终确定以扶持苗木种植业来治理重金属污染。在这方面,新余市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如与中国科学院亚林中心合作,对孔目江生态经济区200亩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了树种修复实验,实验表明:木荷、樟树和丹桂对锰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较高的重金属吸收能力,是较好的矿区绿化和修复兼用树种。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该市选育了一些适合当地气候、土地条件和环境要求,适用于观赏、建材、工业原料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树种和花草在全市推广,用于吸收、转化、降解污染物,移除土壤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时,花大力气发展苗木产业,引进江苏阳光、新余景笙等10多家境内外林木种苗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大型苗木企业已发展到28家,其中苗木种植大户就有126家,集中连片开发的苗木基地则有13个。仅2011~2012年冬春之际,就新增苗木花卉基地2.42万亩(其中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新种花卉苗木2.3万亩),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5.63万亩(其中受重金属污染土地种植3.6万亩)。预计到2015年,全市22万亩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和5600亩废弃荒地、废弃矿区,可以基本实现苗木全覆盖。① 据了解,新余市在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荒山、矿山废弃地上种植花卉苗木,未改变土地的使用用途,未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未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的创新之举。通过发展苗木产业,既为企业找到发展机会,又为社会找到治理路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了多方共赢,意义深远。
第六,对少数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并稳步推进后续民生保障工作,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受污染地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新余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对污染区内的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让他们住上新居,享受蓝天碧水。2012年,被市顺利完成渝水区袁河办事处赵家村、西邱村,分宜县分宜镇凤鸣村和高新区简家村4个村庄510户共1206人的搬迁工作。2013年,新余市拟搬迁634户共1845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新余市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仙女湖和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由2007年的三类提高到二类,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达100%,新余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四、几点启示:在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实现绿色崛起
新余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探索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路,切实保护和建设好一方青山绿水,使污染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逐步改善,生命健康免遭威胁。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是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主动负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总结新余市探索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广辟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虽然新余市财政状况较好,但没有简单地依赖于财政、企业,而是广辟渠道、灵活运作,更多地向政策要钱、向市场要钱、向创新融资方式要钱。据孔目江区反映,他们的村民搬迁安置前期资金由政府垫付,然后将原村庄集体土地面向市场招商,引导企业参与治理,政府通过用土地运作收益补贴前期的资金投入,不仅不亏钱,还能略有盈余。新余市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践表明,环境不仅是资源,更是可以善加利用的社会资本。只要科学规划,精心经营,即使是劣质的环境资本也可以实现更大的价值,进而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在绿水青山间收获“金山银山”。
第二,找到治理污染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结合点,破解路径难题
例如,新余市在重金属污染土地上种植苗木,就收到了“一石四鸟”的效果:一是污染土壤开始得到修复;二是土地用途没有变,今后可以恢复粮食生产;三是促进了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四是找到了被关停企业的替代产业。此外,新余市采取土地出租、返租倒包、土地入股、公司+农户、公司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形成共同利益体,为治污工作团结了更多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路径,江西在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第三,坚持“治”和“理”相结合,破解权益保障难题
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常常涉及多方利益体,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就要坚持“治”和“理”相结合。新余积极为关停企业找出路,凡是手续合法,就帮助他们联系落户新址,同时给予合理补偿,并为关停企业员工找出路,将其推荐给工业园区优先聘用。新余市还规定,对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上建设绿化苗木基地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50元;对规划区范围内新建苗木花卉基地达到50亩以上的,除享受国家和江西省有关扶持政策外,实行市、县(区)连补三年的政策。同时,在村庄整体搬迁过程中,新余市稳步推进后续民生保障工作,市政府按照每户村民免费安置2套房子的政策实行搬迁,并给予其失地农民待遇和社会保障,群众满意,没有引发社会矛盾。关于搬迁居民远离耕地后的生活出路问题,新余市政府也在积极为搬迁村民寻找出路,千方百计地做好搬迁居民的民生保障工作。如搬迁后的分宜镇池塘村委凤鸣新村村民,由于位处江锂科技公司附近,政府正考虑让其村民承接该公司的职工食堂、职工子女幼儿园教育等后勤服务产业。
当然,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我们还得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不可把新余市的经验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比如,我们得考虑具体被污染地区的水文和土壤情况,还得考虑污染环境的具体是哪一种重金属。我们认为,关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已经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充分结合具体被污染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防治和修复工作。最后,我们再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供相关实际部门或从事重金属污染治理者参考和借鉴:
1.从污染源头抓起。在土地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污染、再度污染的可能性。在招商引资时,要严格限定污染企业对未开发土地的利用范围,对预计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不予批准其建立厂矿。
2.相关科研部门应做好详细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的数据收集工作,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及时上报被污染土壤、水源及其生态修复的相关数据,以供政府部门随时调整防治政策。
3.及时跟踪国际上最新的有关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研究动态,对于一些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应及时引进或采纳,以便发现行之有效的治理具体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4.发展苗木种植业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对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吸附力较强的苗木品种,在优先保障其生态修复功能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尽快把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转化为可再开发土地。
5.在处理受重金属污染地区群众搬迁问题时,除了政府出资建造搬迁房屋并提供相关搬迁费用外,也应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让造成污染的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其他在污染治理或生态修复中产生的费用,也可签署相应的出资协议。为了避免当污染企业关停或宣布破产时政府就得完全买单的尴尬局面,可预收企业部分治污经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工作还很艰巨。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和治理;只有把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保护好一草一木,才能让人民都能享受到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才能让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永存,从而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71/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3-0005-11
一、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
目前,对于什么是重金属尚无严格的、被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化学上一般根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所谓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①在金属元素中,原子序数从23(V)至92(U)的天然金属元素共有60种,除其中的6种外,其余54种的相对密度都大于4.5g/cm3,因此,从相对密度的意义上讲,这54种金属都应该属于重金属。但是,在进行元素分类时,由于其中有的元素属于稀土金属,有的元素则被划归为难熔金属,所以,最终在工业上真正划入重金属的共有10种金属元素,即:铜(Cu)、铅(Pb)、锌(Zn)、锡(Sn)、镍(Ni)、钴(Co)、锑(Sb)、汞(Hg)、镉(Cd)和铋(Bi)。在环境污染方面,我们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Hg)、镉(Cd)、铅(Pb)、铬(Cr)、锌(Zn)、铜(Cu)、钴(Co)、镍(Ni)、锡(Sn)、钒(V)、铍(Be)、铝(Al)以及类金属砷(As)等等。
在受污染的环境中,无论是在空气、泥土甚至饮用水中,都可能含有重金属,如引起衰老的自由基、对肌肤有伤害的微粒、空气中的尘埃、汽车尾气等,有些护肤品如润肤乳也可能重金属超标,甚至一些大米、小麦或水产品中也存在重金属过量的问题。这些重金属在化学上各有各的特性,在工业上各有各的用处,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性:当它们被吸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慢性中毒。比如,汞被食入人体后,会直接沉入肝脏并对它造成伤害,而且汞对大脑视力神经的破坏也极大;含有微量汞的饮用水,长期食用会引起蓄积性中毒,如果每升水中汞的含量达到0.01毫克的话,则会引起强烈中毒。镉进入人体后会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并会破坏骨钙、引起肾功能失调。铅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除,会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板,从而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人则会造成痴呆、脑死亡等。总之,这些重金属中的任何一种进入人体并达到一定指标后,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经错乱、关节疼痛,并引发结石、癌症、乌脚病、白血病等多种疾病,从而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其中,一些重金属(如汞、铅、砷等)只要在人体内蓄积就会产生潜在的毒性,而另一些则通过氧、硫化物或氯化物形成化合物而具有毒性。
由于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重金属污染的难以排除和修复,所以,目前重金属污染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污染形式之一。在界定重金属污染时,我们必须明白:虽然铜、锌等重金属元素是植物生长和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它们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则具有相当的毒性,就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危害和破坏。此外,还应该知道的是:重金属污染并不只是近代才发生的现象,对距今7000年前格陵兰冰中铜浓度的检测表明,大约自2500年前开始水,(冰)中铜含量已超过自然水平,这种北半球早期的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古罗马和中世纪原始的高污染炼铜技术所致,特别是在欧洲和中国,伴随着其“青铜时代”文明而来的则是难以避免的重金属污染。②但是,古代的重金属污染毕竟范围有限、程度不深,其危害性也并不明显,真正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重金属污染还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尤其是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步步深入,重金属污染才真正成为一个危害人类、困扰人类的严重问题。在我国,自20世纪晚期以来,不少地方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试图在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以江西省新余市的有关做法为例,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态修复问题略陈管见,以期给其他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提供借鉴。
二、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要明白某一地区之所以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知道其污染源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要考察某一地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我们首先必须考察其来源。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广泛,传统上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和农业来源。①其中,工业生产中的重金属污染,随着人们对金属矿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逐步加深;而重金属矿山的开采及其产品的利用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全球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所在。在采矿、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染,这是国内国外都遭遇过的一个残酷现实。排放的废水、废渣等直接进入水体及土壤中,废气中的重金属经沉降作用也进入土壤等环境中,从而使得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如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1966年,湘江水体中检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1978年,湘江已成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湘江水质呈恶化趋势,工业污染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废弃尾矿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矿区堆放的尾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源。尾矿中的重金属含量通常很高,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重金属的难以分解性,重金属被排入环境后具有永久性,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云南铅锌矿为例,云南拥有国内储量最大的兰坪铅锌矿和国内品位最富的会泽铅锌矿,②它的开采量日益增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随之日益增多。由于云南铅锌矿山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工艺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③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没有专门的尾矿坝,尾矿、废水随意排放了,加之由于当地开发无序,滥采滥挖,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矿山特别是铅锌矿山老化,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增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使得生态环境的修复、改造和维护难以进行。④ 在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重金属重要污染的重要来源。以磷肥为例,生产磷肥的磷矿石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如锌、铬、镍、铜、镉、铅等,对其不合理使用,则劣质化肥中的重金属杂质会直接导致土壤的被污染。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别于以往的为城市所特有的污染来源亦随之产生,城市正在日益变成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及堆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中的重金属量通常也会严重超标。含铅汽油的燃烧是城市铅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汽车轮胎添加剂中使用的锌也导致城市土壤的锌污染。研究发现,交通密集公路带土壤中铅、铜、锌、镍、锰、钴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交通非密集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这表明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是相当严重的。①
(二)我国重金属污染的总体状况
我国是一个重金属开发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炼铜技术,并凭此进入到文明化程度很高的“青铜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则很好地掌握了炼铁技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重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更是得以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重金属产量和对矿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目前,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量,我国还在建立190万t新铅产能以及290万t锌产能。由此可见,重金属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就像一把双刃剑,重金属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重金属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大量重金属资源的不良开发活动势必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乡镇、个体矿山的开发,由于其各方面的技术、设备简陋,环保意识缺乏等原因,对土壤、水源的破坏和污染均非常严重。②
据统计,目前全国不同程度遭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l/5,③且绝大部分未得到合理治理。据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占监测调查总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铅、镉、汞、铜及其复合污染尤为明显。④如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0.23×103km2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污染农田27.0km2,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km2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⑤又据我国农业部所作的全国污水灌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污水灌区面积约140万hm2,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并且以汞和镉的污染面积最大。⑥此外,据统计,我国约有3万多公顷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万多公顷土地受镉的污染,每年仅生产镉米就达5万t以上,而每年因污染而损失的粮食约1200万t,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食物安全。江西大余县污灌引起的Cd污染面积达5500万hm2,青岛市2.7-9%的农田土壤分别受到Cr、Hg、Cd、As、Pb、Cu、Zn等7种重金属的轻污染,沈阳张士污灌区多年使用沈阳市重工业部门排放的污水灌溉,有2533hm2土地遭受镉的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占13%,污水灌区人尿中镉的含量增高,癌症、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平均患病率均高于清水灌区。⑦
(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类型
与世界上其他许多被重金属污染的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的重金属污染也是主要存在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两种类型。
1.水体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水环境面临的重要污染问题之一,著名的“公害病”——水俣病和骨痛病就分别是由重金属汞和镉污染引起的。重金属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等特点。一般而言,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后,却既可以直接通过饮用水或生活用水作用于人体,也可以为水生动植物富集吸收而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畜安全。试验证明,镉质量浓度为1.0mg/L的溶液24h可使栅藻中毒,表现为细胞质萎缩以及叶绿体的被破坏。重金属对水生动物也有很强的毒害作用,短暂地暴露在高浓度的重金属溶液中的鱼类会产生应激反应,使鱼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据研究,重金属铜、锌、锰的积累对鱼类的性别、体长都存在一定的影响。①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水中,是造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各大江河湖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水体的质量。②据调查,2003年,黄河、淮河、花江、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流片,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受重金属污染,且都超标;2004年,太湖底泥中总铜、铬、铅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黄浦江干流表面沉淀物中镉背景值是正常值的2倍,铅则是背景值的1倍,而汞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苏州河中的铅全部超标,镉超标75%,汞则超标62.5%。总之,现在我国城市河流中的铅总量均超过了标准值,全国近岸河域海水中铅、汞、镉、铜等重金属也存在严重超标现象。③
2.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获取食物和其他再生资源的物质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逐年增加,工业、城市污染逐渐加剧,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并已成为一个危害全球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④ 所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计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的现象。其中,尤其受人们关注的是毒害性较大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⑤重金属元素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物,很难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它一旦污染土壤,便具有累积性、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⑥治理起来将非常困难。因此,对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进行改良和生态修复,已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介于无机与有机成分之间的土壤的质量恶化,必然会导致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土壤中的有害金属会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的重金属容易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另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到土壤表面的植物、土壤动物、微生物。总之,土壤中的有害金属最终会通过植物富集经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还可能会通过饮用水或大气浮尘来危害人体健康。如广西某铅锌矿区的开发引发土壤的镉污染,当地居民有很多人出现腰背酸痛、尿镉增高等症状。①另据美国学者统计表明,城市儿童血铅与城市土壤铅含量呈显著的指数关系。②另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会抑制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镉与巯基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引起氨基酸蛋白质的失活,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③镉通过形成过量的氧自由基,影响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系统、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抑制水稻叶绿素合成和植株生长。④土壤重金属污染,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达到200亿元,这对于耕地资源有限、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粮食的数量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由于重金属的污染,其质量安全也无法保障,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如江西省某县的耕地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形成670hm2的“镉米”区,从而引发比较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⑤除耕地之外,我国不少的工矿区和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壤(或土地)重金属污染问题。⑥
不仅我国如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全球性难题。比如,日本就是世界上土壤污染发现最早,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土壤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向土壤系统排放的汞约为1万t、锰约为1500万t、铅约为500万t、镍约为100万t、铜约为340万t。⑦
三、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其生态修复: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这种污染的生态修复是十分困难的。如今,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鉴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部门和专家学者均非常关注重金属污染问题。在中国,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以及对被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亦被提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议程。当然,由于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及其生态修复的艰巨性,目前国际上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生态难题的可行方法。就此而言,江西省新余市在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其对被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方面的一系列探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下面,我们就介绍新余市在这方面的一些好经验,以期给全国乃至全球遭受同样污染地区的实际部门提供借鉴,并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以引发更深的思考。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新余市是江西省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新余市就较大规模兴起了煤矿、铁矿、金矿、铅锌矿开采,以及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这些产业在推动新余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和城市部分区域水质、空气和土壤污染,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及生态环境,危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这些重金属污染问题怎么办?是归入历史旧账不闻不问,还是加大投入,采取新的手段抓紧治理?而治理需要大量财力,作为欠发达地区,钱从哪里来?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新余市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绕不过的坎。
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江西一直在努力探索。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西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污染,用生态的手段包装产业,用生态的模式发展经济,取得显著成绩,现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进位赶超,有的在全国或中部处于领先位置,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位于全国前列。①而要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好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将以目前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内蒙、江苏、浙江、江西等14个省区市为试点,全面启动砷、铅、铬、汞等重点污染物的源头减量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尤其提出对责任主体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为此,省领导多次走访调研,并强调:治理重金属污染是广大群众多年期盼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搞好环境保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生产乃至健康和生命,关系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大局;要坚持探索多途径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办法,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污染治理的良好环境;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造福百姓、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面对巨大的环境治理压力,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走绿色崛起之路。他们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先,以保护子孙后代为重,敢于面对和担当,把治理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作为民生工程的头件大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来抓,下大决心,综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环境综合再造,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其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政府高位推动,建立专项治理联动机制。2012年,新余市专门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牵头单位作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第二,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近年来,新余市先后出台了《新余市关于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新余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新余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2011年年度实施方案》、《新余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2012年年度实施方案》以及《新余市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编辑一期专报,及时通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情况。为了防治重金属污染,新余市严格环境执法,从严规范企业行为。
第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对新上的项目进行严格的环保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出现。2012年,《新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正式获得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8个城市中首个获批复的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着重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甄选了279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296.48亿元。这些示范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新余市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①
近年来,新余市通过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发展循环型经济,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00余个,投入技术改造资金数百亿元,这些技改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而且调整和优化了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作为耗能大户的新钢公司,近年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先后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施。三期技改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其中12%的资金约18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技术和设施的建设使用。通过技改,新钢实现用电不增加,劳动力不增加,用水不增加,没有废渣(全部用来生产微粉水泥)。此外,新钢还转变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工艺生产方式,使吨钢COD排放量下降77.72%,吨钢SO2排放量下降42.64%,吨钢氰化物、烟(粉)尘、挥发酚的排放量的下降比率均在90%以上。②新钢节能减排的示范效应,让新余市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第四,大力开展水资源综合治理,出台保护水质的有关文件,加大对仙女湖、孔目江、袁河和全市山塘水库等水环境治理,开展普查,依法果断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了饮用水安全。
新余市内居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水源地:仙女湖和孔目江,其中孔目江水源地每年供水量远超仙女湖水源地。由于养殖饲料中会不可避免地含有部分污染水源的重金属物质如砷等,为保障居民饮用水的洁净安全,2012年新余市对袁河沿岸12家没有办理环保审批的养猪场和现有工矿企业中废水未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在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地共建污水处理设施71套;投入1320万元全面拆除仙女湖区约2.5万个网箱;孔目江流域内的小一、二型水库及山塘实行“人放天养”,确保沿河两岸一公里范围内无涉重污染企业污染水质。据报道,2008年以来,新余依法关停仙女湖、孔目江、袁河两岸污染企业247家,其中工矿企业188家;2011年,又与33家污染企业签订了3年内自愿关闭的合同,同时先后投入4.7亿元,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并在重点企业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24个治理项目的专项整治,彻底截断污染源。③
第五,在废弃矿区和受重金属污染土地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使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得到逐步修复。
国内外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修复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目前试验效果来看,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这三种途径。其中,利用生物消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的生物修复途径是目前较为安全、无副作用但周期较长的绿色修复方法。它可以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提取、挥发、稳定重金属含量,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到背景值以下,这些修复好的土地依然还可以种植粮食等农作物且达到安全食用标准。应该承认,这种做法是具有科学性和技术含量的。1983年,英国科学家Chaney就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思想,即植物修复技术。Shefield大学Baker博士在英国首次利用遏蓝菜属植物(Thlaspica rulescens)修复了长期施用污泥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证实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他还提出连续种植超富集植物可实现金属生物回收的实际可能性。试验表明:十字花科遏蓝菜属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aes)、黑麦(Leleium perrious)、向日葵、白菜、豆科植物、桦树、柳树、杨树等,具有很大的吸取锌、镉、铅、镍、砷、铬、汞、硒和铜等重金属的潜力;其中,有些植物还可以有效地防控土壤侵蚀和滑坡,并降低土壤的盐度。目前,英国已开发出多种耐重金属污染的草本植物用于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并己将这些开发出来的草本植物推向商业化进程,还建立了超富集植物材料库。我国的相关科研单位也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修复问题开展了长期的、富有针对性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
在对全市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新余市最终确定以扶持苗木种植业来治理重金属污染。在这方面,新余市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如与中国科学院亚林中心合作,对孔目江生态经济区200亩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了树种修复实验,实验表明:木荷、樟树和丹桂对锰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较高的重金属吸收能力,是较好的矿区绿化和修复兼用树种。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该市选育了一些适合当地气候、土地条件和环境要求,适用于观赏、建材、工业原料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树种和花草在全市推广,用于吸收、转化、降解污染物,移除土壤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时,花大力气发展苗木产业,引进江苏阳光、新余景笙等10多家境内外林木种苗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大型苗木企业已发展到28家,其中苗木种植大户就有126家,集中连片开发的苗木基地则有13个。仅2011~2012年冬春之际,就新增苗木花卉基地2.42万亩(其中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新种花卉苗木2.3万亩),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5.63万亩(其中受重金属污染土地种植3.6万亩)。预计到2015年,全市22万亩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和5600亩废弃荒地、废弃矿区,可以基本实现苗木全覆盖。① 据了解,新余市在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荒山、矿山废弃地上种植花卉苗木,未改变土地的使用用途,未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未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的创新之举。通过发展苗木产业,既为企业找到发展机会,又为社会找到治理路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了多方共赢,意义深远。
第六,对少数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并稳步推进后续民生保障工作,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受污染地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新余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对污染区内的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让他们住上新居,享受蓝天碧水。2012年,被市顺利完成渝水区袁河办事处赵家村、西邱村,分宜县分宜镇凤鸣村和高新区简家村4个村庄510户共1206人的搬迁工作。2013年,新余市拟搬迁634户共1845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新余市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仙女湖和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由2007年的三类提高到二类,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达100%,新余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四、几点启示:在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实现绿色崛起
新余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探索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路,切实保护和建设好一方青山绿水,使污染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逐步改善,生命健康免遭威胁。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是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主动负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总结新余市探索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广辟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虽然新余市财政状况较好,但没有简单地依赖于财政、企业,而是广辟渠道、灵活运作,更多地向政策要钱、向市场要钱、向创新融资方式要钱。据孔目江区反映,他们的村民搬迁安置前期资金由政府垫付,然后将原村庄集体土地面向市场招商,引导企业参与治理,政府通过用土地运作收益补贴前期的资金投入,不仅不亏钱,还能略有盈余。新余市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践表明,环境不仅是资源,更是可以善加利用的社会资本。只要科学规划,精心经营,即使是劣质的环境资本也可以实现更大的价值,进而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在绿水青山间收获“金山银山”。
第二,找到治理污染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结合点,破解路径难题
例如,新余市在重金属污染土地上种植苗木,就收到了“一石四鸟”的效果:一是污染土壤开始得到修复;二是土地用途没有变,今后可以恢复粮食生产;三是促进了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四是找到了被关停企业的替代产业。此外,新余市采取土地出租、返租倒包、土地入股、公司+农户、公司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形成共同利益体,为治污工作团结了更多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路径,江西在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第三,坚持“治”和“理”相结合,破解权益保障难题
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常常涉及多方利益体,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就要坚持“治”和“理”相结合。新余积极为关停企业找出路,凡是手续合法,就帮助他们联系落户新址,同时给予合理补偿,并为关停企业员工找出路,将其推荐给工业园区优先聘用。新余市还规定,对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上建设绿化苗木基地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50元;对规划区范围内新建苗木花卉基地达到50亩以上的,除享受国家和江西省有关扶持政策外,实行市、县(区)连补三年的政策。同时,在村庄整体搬迁过程中,新余市稳步推进后续民生保障工作,市政府按照每户村民免费安置2套房子的政策实行搬迁,并给予其失地农民待遇和社会保障,群众满意,没有引发社会矛盾。关于搬迁居民远离耕地后的生活出路问题,新余市政府也在积极为搬迁村民寻找出路,千方百计地做好搬迁居民的民生保障工作。如搬迁后的分宜镇池塘村委凤鸣新村村民,由于位处江锂科技公司附近,政府正考虑让其村民承接该公司的职工食堂、职工子女幼儿园教育等后勤服务产业。
当然,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我们还得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不可把新余市的经验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比如,我们得考虑具体被污染地区的水文和土壤情况,还得考虑污染环境的具体是哪一种重金属。我们认为,关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已经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充分结合具体被污染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防治和修复工作。最后,我们再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供相关实际部门或从事重金属污染治理者参考和借鉴:
1.从污染源头抓起。在土地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污染、再度污染的可能性。在招商引资时,要严格限定污染企业对未开发土地的利用范围,对预计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不予批准其建立厂矿。
2.相关科研部门应做好详细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的数据收集工作,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及时上报被污染土壤、水源及其生态修复的相关数据,以供政府部门随时调整防治政策。
3.及时跟踪国际上最新的有关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研究动态,对于一些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应及时引进或采纳,以便发现行之有效的治理具体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4.发展苗木种植业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对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吸附力较强的苗木品种,在优先保障其生态修复功能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尽快把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转化为可再开发土地。
5.在处理受重金属污染地区群众搬迁问题时,除了政府出资建造搬迁房屋并提供相关搬迁费用外,也应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让造成污染的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其他在污染治理或生态修复中产生的费用,也可签署相应的出资协议。为了避免当污染企业关停或宣布破产时政府就得完全买单的尴尬局面,可预收企业部分治污经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工作还很艰巨。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和治理;只有把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保护好一草一木,才能让人民都能享受到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才能让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永存,从而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