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的一轮复习已经进入尾声,可学生的作文却进步不大,更有甚者在考场上都完不成作文。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困扰他们的不是作文的立意,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润色,而是没东西可写。
其实,高三的同学有过一定的生活积累,学过不少篇目的语文课文,涉猎过不少其它科目的知识,熟知数目不菲的语文传记阅读中的传主形象和事迹,与老师一齐分析过综合练习中的作文材料,而这些都应成为学生作文的备选材料。因些学生头脑中论据的积累从量上来看是充足的,可为什么在考场作文时总感到没东西可写呢?这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会提取论据。
高考在即,在作文备考时,我们老师急需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取论据。
第一,要让学生意识到,由于脑中的素材来自不同的渠道,在脑中的存在是杂乱无章的,提取时自然是困难重重。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素材分类积累:如成长与教育类,自由与规则类,情感与理性类,责任与信仰类,选择与命运类等等,这样可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目录,也便于提取时能快速定位。
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论据的迁移。
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在非洲的草原上,一只猎豹正在追赶一只水羚,眼看着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时,水羚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流。只见水羚奋起四蹄,一下子跃入水中。水很浅,还没不过水羚的四肢,但它却累得站不起身,卧在了水里。猎豹追到了岸边,它看了看水里的水羚,又看了看浑浊的河水,它想水一定很深,便无奈地在岸边来回踱步,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看到猎豹离它而去,水羚才胆颤心惊地侥幸逃回了家。水羚很是得意,心想我卧在水里竟然保全了性命,这可是一个逃脱猎豹追杀的好办法!
不久的一天,这只水羚又被一只猎豹追赶,水羚又是拼命狂奔,令它惊喜的是,这次,前方又出现了一条河流,水羚又是一跃跳进河里——河水也很浅,它暗自得意地仿效上次那样卧在水里。不一会儿,那只猎豹便追赶到了岸边,它看了一眼河水,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扑到了水羚身上,啮咬住它的喉管……
这则材料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水羚死亡的原因在于它的思维定式,在于它的因循守旧。
由这个材料的寓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迁移到守株待兔的故事,还可以迁移到滥竽充数的故事,还可以迁移到柯达公司破产的事情,还可迁移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等。
学生具备这样的迁移能力在提取论据时思维就会顺畅得多了。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同材异构。
就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来说吧。可以用马谡失败后仍然回来受死来论证敢于担当;也可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论证理智战胜情感,还可用诸葛亮因用马谡不当而自降三级来论证敢于承担责任等。这样材料的广度就扩大了。
第四,老师要经常为学生思维的碰撞提供舞台。前面的分类整理、迁移、同材异构均为个人行为,要想更优秀,就要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只有梁实秋先生坚持了下来。他用了36年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他的朋友在为他举办庆功会,他说,要翻译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他必须没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工作了。二,他必须不是天才,要是天才他就去写小说等创作工作了。三,他必須活得久,不然无法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就完成了工作!
以下就是学生整理的他们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结果: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再深挖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注,持之以恒。
3.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生意却极好。老板偏好用产自牙买加的咖啡豆冲泡成咖啡,据说一杯咖啡就足以香浓得让人终生难忘。
4.帕瓦罗蒂大学毕业后,面临职业选择。他想当一名教师,可是他又非常热爱唱歌。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父亲开导他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想要做出点成绩,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这样才能坐得稳,坐得久。”之后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只要老师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再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这不断的碰撞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被点燃,脑中论据也就很容易被提取出来。
实践证明,在高考后期的备考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提取论据的能力会有提高,写出较优秀的作文也就不再是很难的事了。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中。
其实,高三的同学有过一定的生活积累,学过不少篇目的语文课文,涉猎过不少其它科目的知识,熟知数目不菲的语文传记阅读中的传主形象和事迹,与老师一齐分析过综合练习中的作文材料,而这些都应成为学生作文的备选材料。因些学生头脑中论据的积累从量上来看是充足的,可为什么在考场作文时总感到没东西可写呢?这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会提取论据。
高考在即,在作文备考时,我们老师急需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取论据。
第一,要让学生意识到,由于脑中的素材来自不同的渠道,在脑中的存在是杂乱无章的,提取时自然是困难重重。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素材分类积累:如成长与教育类,自由与规则类,情感与理性类,责任与信仰类,选择与命运类等等,这样可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目录,也便于提取时能快速定位。
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论据的迁移。
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在非洲的草原上,一只猎豹正在追赶一只水羚,眼看着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时,水羚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流。只见水羚奋起四蹄,一下子跃入水中。水很浅,还没不过水羚的四肢,但它却累得站不起身,卧在了水里。猎豹追到了岸边,它看了看水里的水羚,又看了看浑浊的河水,它想水一定很深,便无奈地在岸边来回踱步,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看到猎豹离它而去,水羚才胆颤心惊地侥幸逃回了家。水羚很是得意,心想我卧在水里竟然保全了性命,这可是一个逃脱猎豹追杀的好办法!
不久的一天,这只水羚又被一只猎豹追赶,水羚又是拼命狂奔,令它惊喜的是,这次,前方又出现了一条河流,水羚又是一跃跳进河里——河水也很浅,它暗自得意地仿效上次那样卧在水里。不一会儿,那只猎豹便追赶到了岸边,它看了一眼河水,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扑到了水羚身上,啮咬住它的喉管……
这则材料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水羚死亡的原因在于它的思维定式,在于它的因循守旧。
由这个材料的寓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迁移到守株待兔的故事,还可以迁移到滥竽充数的故事,还可以迁移到柯达公司破产的事情,还可迁移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等。
学生具备这样的迁移能力在提取论据时思维就会顺畅得多了。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同材异构。
就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来说吧。可以用马谡失败后仍然回来受死来论证敢于担当;也可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论证理智战胜情感,还可用诸葛亮因用马谡不当而自降三级来论证敢于承担责任等。这样材料的广度就扩大了。
第四,老师要经常为学生思维的碰撞提供舞台。前面的分类整理、迁移、同材异构均为个人行为,要想更优秀,就要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只有梁实秋先生坚持了下来。他用了36年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他的朋友在为他举办庆功会,他说,要翻译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他必须没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工作了。二,他必须不是天才,要是天才他就去写小说等创作工作了。三,他必須活得久,不然无法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就完成了工作!
以下就是学生整理的他们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结果: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再深挖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注,持之以恒。
3.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生意却极好。老板偏好用产自牙买加的咖啡豆冲泡成咖啡,据说一杯咖啡就足以香浓得让人终生难忘。
4.帕瓦罗蒂大学毕业后,面临职业选择。他想当一名教师,可是他又非常热爱唱歌。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父亲开导他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想要做出点成绩,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这样才能坐得稳,坐得久。”之后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只要老师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再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这不断的碰撞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被点燃,脑中论据也就很容易被提取出来。
实践证明,在高考后期的备考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提取论据的能力会有提高,写出较优秀的作文也就不再是很难的事了。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