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关键词:美术创作;幼儿美术;引导创作
幼儿美术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可惜目前懂得幼儿美术的人真的不多,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
美术创作,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幼儿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呢?
为此,笔者想就如何引导孩子的美术创作于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孩子美术创作引导很有必要
1.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2.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二、幼儿美术创作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世界上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沃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三、怎样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呢?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四、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意义重大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改变灌输方式做法,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允许他们大胆的把想法表现在画面上,有创新精神。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能力。儿童美术创作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在他们的美术世界里,苹果会做梦,书包会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孩子们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组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美术的天真,率直,使矛盾与冲突单一化,整体化,独具魅力的形体和艳丽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正是儿童美术独特的地方,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异、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美术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从美术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儿童美术创作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儿童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同时绘画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由于受到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动作发展的限制,儿童的美术创作往往具有荒诞性,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儿童是创造的学习的,而且美术创作本身也是创造的,但如果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开掘和培养,那么儿童的绘画就只会停滞在简单、重复的低级阶段,从而影响儿童的创造表现力的良好发展。
依据《新纲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发张特点,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居静. 猫咪的甜点[J]. 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015年09期.
[2] 冯姗. 如何使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更有效[J].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
[3] 许珠连. 集体教学有效性——在美术创作中放飞快乐[J]. 教师 2014年18期 .
[4] 王红燕. 意象之美:儿童美术创作的本真回归[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幼儿美术;引导创作
幼儿美术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可惜目前懂得幼儿美术的人真的不多,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
美术创作,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幼儿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呢?
为此,笔者想就如何引导孩子的美术创作于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孩子美术创作引导很有必要
1.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2.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二、幼儿美术创作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世界上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沃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三、怎样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呢?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四、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意义重大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改变灌输方式做法,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允许他们大胆的把想法表现在画面上,有创新精神。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能力。儿童美术创作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在他们的美术世界里,苹果会做梦,书包会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孩子们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组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美术的天真,率直,使矛盾与冲突单一化,整体化,独具魅力的形体和艳丽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正是儿童美术独特的地方,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异、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美术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从美术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儿童美术创作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儿童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同时绘画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由于受到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动作发展的限制,儿童的美术创作往往具有荒诞性,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儿童是创造的学习的,而且美术创作本身也是创造的,但如果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开掘和培养,那么儿童的绘画就只会停滞在简单、重复的低级阶段,从而影响儿童的创造表现力的良好发展。
依据《新纲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发张特点,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居静. 猫咪的甜点[J]. 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015年09期.
[2] 冯姗. 如何使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更有效[J].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
[3] 许珠连. 集体教学有效性——在美术创作中放飞快乐[J]. 教师 2014年18期 .
[4] 王红燕. 意象之美:儿童美术创作的本真回归[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