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电网建设不断推进和供电企业的发展提升,对供电所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供电所职责、特点,针对边远山区农村供电所在规范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电网硬件条件、资源状况、地理环境等普遍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着眼目前,如何缓解矛盾,改进提升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难点;对策
引言
随着乡镇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供电企业生产业务管理的前沿阵地,为当地乡镇一级管辖区域的供电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成为了促动农电基础管理前进和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在推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农村供电所管理还受农村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供电所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找准供电所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矛盾,就是解决农村供电所管理的普遍性问题,为夯实提升农电基础工作提供保障。
1.供电所职责和工作特点
1.1供电所职责
主要负责辖区内10kV及以下配电设备运维、抢修,抄、核、收、计量、用电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受理辖区用电客户新装、增容、变更、报修、投诉、咨询、查询等业务,是直接为辖区农业、农民、农村供用电服务的“窗口”。
1.2供电所工作的特点
1.2.1工作综合性
目前,供电所一般为营配合一模式,其工作综合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维护、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农网工程管理、线损管理、器材库房、内部员工管理、车辆管理、后勤保障服务,以及地方政府、单位等关系协调。
1.2.2相对独立自主性
供电所设立于各乡镇所在地,代表供电企业在当地独挡一面,需独立承担管辖范围日常的配网运行、维护、抢修及从事各类电力营销服务活动,对当地的配网故障、供电矛盾也要求供电所根据情况迅速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
1.2.3社会公益性
供电企业是社会公益性企业,供电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
2.农村供电所管理的难点
2.1安全管理的难度大、责任重
2.1.1配网结构不合理,35kV系统网络接线方式主要有单辐射接线、单回链式接线、单回T接线模式,单电源供电线路多,转供能力低,严重影响供电可靠率。加上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小,老化严重,线路末端电压质量低、线损大。
2.1.2由于配网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长期以来“重输变、轻营配”,投入的大修、技改资金严重不足,加之早期城农网线路延伸不足、布点不合理且路径复杂,难于承担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卡脖子”供电瓶颈日益凸显。
2.1.3線路设备老化严重,尤其是10kV线路,大部分线路和设备已经运行了十多年,运行年限在20年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早期建设投运的JP柜、避雷器、户表等受投入资金限制,设计标准低,已不能满足现行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配变、低压线路、表计运行时间长,损坏、老化严重,低压线路设备故障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轻维护、重抢修”的管理局面。
2.1.4“两改一同价”后,供电单位对农村低压电网的管理逐步从原来的乡镇或变压器台区趸售方式延伸到千家万户,实行抄表到户,管理的低压配网设备资产范围大幅扩大,担负的责任也随之扩大。
2.1.5农村电网改造速度跟不上安全隐患发展速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新建、改建房,农业排灌、临时用电等增多,线路与相邻建筑物、道路安全距离不足,以及客户私拉乱接现象突出,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2.2地理环境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2.2.1农村电网通道大多经过林地、灌木,树木生长速度快,容易造成树木和线路安全距离严重不足,易引起导线风偏,导致线路故障。
2.2.2山区地理条件复杂,位置偏远,公路建设较为落后,大多为土路,雨季路滑,容易给抢修、运维车辆出行造成不便,同时加大了交通安全风险。
2.2.3地广人稀,表计分散,部分边远村寨单程距离需驾车2个小时才能到达,住户少至10户,加之地方经济落后,只能通过走收的方式保证电费回收,抄表、收费工作量大且效率低。
2.3资源不足
2.3.1硬件条件差。大多数农村供电所没有自有产权的办公住宅地,多为租赁房屋,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办公设备老旧不足,“带宽低,网速慢”,固定生产车辆唯一,无法同时满足多重抢修业务或巡视工作的开展。
2.3.2人员素质偏低。就西南部某地区供电所人员情况调查显示,从所长至各岗位员工1500人中,专科以上学历仅占11%,高中、中专、技校占48%,初中及以下占41%。另有同等数量的非全日制抄表工1500多人,80%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2.3.3留不住人才。全日制农电工是供电所员工队伍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0%之多。由于用工机制的不同,缺乏对农电工岗位职级晋升、工资薪酬晋升的机制引导,多年来工资待遇水平提升幅度小,更多年轻、优秀的农电工选择了另谋它职,造成长期以来供电所人才培养难以填补人才流失的漏洞。
3.夯实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的几点建议
合理规划电网结构,通过逐年电网改造投入逐步解决农村电网架结构薄弱、设备老化问题,提升中低压线路绝缘化率、联络率、计量自动化覆盖率,这些是解决和改进农村供电所管理基础的最根本途径,但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之资金限制,与主网相比,农村配电网改造难以保证按需投入。但供电所不能以硬件条件差、人员素质低为理由为规范化管理找借口,需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去开展管理改进,提升“软实力”,为配电网安全运行、客户安全可靠用电以及公司降本增效作出积极贡献。以下是夯实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的几点建议: 3.1突出管理重点,保障安全底线
3.1.1抓好源头,掌握设备现状。结合地理特征及季节特点,合理制定辖区线路运维计划、台区周期巡视计划,首先保障线路定期巡视,对特殊地理环境和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区段适时增加巡视频度,对于台区通过固定的周期的隐患排查,及时掌握线路设备的运行状况、周边环境变化、异常及潜在隐患,并认真做好记录,为设备检修、消缺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3.1.2争取事前控制,减少事后抢修。通过配电线路巡视、台区隐患排查,按照严重程度对缺陷进行分类上报,分级列入公司层面维修计划以及供电所层面维修计划消缺,对于可能存在的缺陷隐患要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检修计划进行处理,抓好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化被动为主动,争取在故障发生前消除潜在隐患,保障线路设备运行可控在控。
3.1.3把握好改造的轻急缓重和前后衔接,提高效用。供电所管辖配电设备大修技改应充分考虑三点:一是充分与农网工程规划建设接口,避免生产大修技改项目与农网工程规划建设重复,减少同一供电设备的重复投资改造;二是设备大修技改应建立在充分评估设备状况与电网重要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立项,避免出现修理改造“过度或不足”现象,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大修技改资金;三是供电设备修理改造应充分结合户表改造配套统筹完成,降低因反复改造带来的投资浪费及重复停电。
3.1.4把好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关,为设备管理开好头。供电所作为辖区设备运维的主体,把好工程质量关对于后期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中派遣工地代表随工验收可做好隐蔽工程及关键节点的质量质量监督。供电所应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强的人员为“工地代表”,随工期间,除及时发现线路设备缺陷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外,涉及户表工程的还应对所有表箱接线柱进行紧固,做好一户一表的对应性核查,为后期设备管理、营销服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培养选拔班组“领头羊”,以点带面
3.2.1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水平。供电所在配网设备运维管理、故障抢修过程中面临大量的作业任务,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班组长在此过程起着作业规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熟练的业务技能方能服人,培养树立班组员工良好的作业习惯。
3.2.2具备业务知识学习和融会运用的能力。随着电网技术水平和电网企业的发展,各种业务知识、管理要求更新较快,需要班组长具有很综合的业务知识储备,并且能跟上技术标准更新的脚步,通过学习领会融会贯通,转换为班组员工所能接受的工作方法或模式加以运用,实现常态推进。
3.2.3具备总结、计划和组织的能力。所长是供电所生产工作的指挥者也班组管理的组织者,需要具备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日常业务要求和处理问题的目标,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合理的作出分工和工作计划安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业务统筹和计划管理,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需求,缓解资源限制的矛盾。
3.2.4具备带队伍的能力。“人管人”与“制度管人”相结合,“人管人”体现在纪律约束和行为影响上,从自我表率、严于律己做起,通过自身行为影响以及不断的强调、制止、纠正,把工作“能”与“不能”植入班组成员的行为习惯,同时加以人文关怀和积极引导,以个人魅力影响和凝集班组队伍;“制度管人”应结合班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岗位工作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組业务工作的开展制定可量化的工作质量评比指标,以结果的好坏评价工作质量是否到位,进行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奖励与惩处,带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2.5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所长是班组队伍内外关系的协调者,处理好内部人员关系是队伍凝聚的前提保障,处理协调好与地方政府机构、单位以及用电客户之间关系也是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需与当地机构、基层组织建立融洽的关系,通过争取外界支持,更好的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供电服务当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3提高工作效率,农电工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
3.3.1选择责任心强的本地青年充实到供电所员工队伍中。供电所人才流失的原因无外乎工资待遇达不到个人期望值,乡镇生活工作环境差。在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均不能改善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把机会留给更多有意愿留在本地就业的年轻人,一则减少人员频繁流动的可能,可稳固业务工作正常有序无间断的开展,二则可以发挥本地人沟通协调的优势,减少沟通问题带来的工作屏障。
3.3.2挑选培养得力的台区护线员和抄表员充当供电所的帮手。从当地村名中物色选拔责任心强的村名,负责每月的抄表以及台区配电网设备、电能表异常、线路通道异常等情况报告,同时根据需要增加走收、客户信息资料核实等内容,减少巡视、抄表、客户信息核实等过程的精力投入,从而弥补供电所资源不足以及交通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集中资源应对线路设备隐患处理。
3.3.3实行片区责任制度,保障工作质量。为便于台区管理,同时提高抄表护线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根据台区交通情况、与周边台区毗邻情况、低压客户数量等情况,按照“相对集中、方便管理、减员增效”的原则,对所辖区域进行片区划分,1个片区指定1名抄表、护线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禁忌行为要求进行培训普及,并将抄表数量、抄表差错率、电费回收率、台区巡视不到位的情况与片区负责人报酬进行挂钩,体现多劳多得、按质分配,以此提高台区抄表、护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障工作质量。
3.4争取地方政府机构和农村基层组织支持
供电所日常工作离不开当地乡镇政府机构以及乡镇下属村委会、村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和电费收缴方面。争取地方支持首先从培养供电所团队服务理念做起,做一支快速响应、技能精湛的队伍,发生故障时,快速为民众排除停电困扰,在地方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赢得民众的尊重与信赖;其次从村委干部、老师、学生的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用电意识宣传抓起,通过少数人影响更多人,控制和减少人为破坏电力设施、违章施工、通道保护区内违章种树等事件的发生;与村委干部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需要时可帮助协调与民众的纠纷,为控制事件的发展、和平解决提供有效帮助。
4.结语
供电所规范化建设是一条持续而长久的道路,在特定的硬件条件、资源、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等条件制约下,农村供电所需要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差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变通的利好用有限资源,抓好核心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基础,通过提升软实力,弥补短板应对威胁,为供电企业以及电网建设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读本》,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
[2]《供电所工作务实手册》,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农电分会
作者简介:
张润丽,女,1983年生,2005年毕业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2007年10年至今在红河供电局农电管理部工作。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难点;对策
引言
随着乡镇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供电企业生产业务管理的前沿阵地,为当地乡镇一级管辖区域的供电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成为了促动农电基础管理前进和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在推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农村供电所管理还受农村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供电所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找准供电所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矛盾,就是解决农村供电所管理的普遍性问题,为夯实提升农电基础工作提供保障。
1.供电所职责和工作特点
1.1供电所职责
主要负责辖区内10kV及以下配电设备运维、抢修,抄、核、收、计量、用电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受理辖区用电客户新装、增容、变更、报修、投诉、咨询、查询等业务,是直接为辖区农业、农民、农村供用电服务的“窗口”。
1.2供电所工作的特点
1.2.1工作综合性
目前,供电所一般为营配合一模式,其工作综合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维护、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农网工程管理、线损管理、器材库房、内部员工管理、车辆管理、后勤保障服务,以及地方政府、单位等关系协调。
1.2.2相对独立自主性
供电所设立于各乡镇所在地,代表供电企业在当地独挡一面,需独立承担管辖范围日常的配网运行、维护、抢修及从事各类电力营销服务活动,对当地的配网故障、供电矛盾也要求供电所根据情况迅速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
1.2.3社会公益性
供电企业是社会公益性企业,供电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
2.农村供电所管理的难点
2.1安全管理的难度大、责任重
2.1.1配网结构不合理,35kV系统网络接线方式主要有单辐射接线、单回链式接线、单回T接线模式,单电源供电线路多,转供能力低,严重影响供电可靠率。加上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小,老化严重,线路末端电压质量低、线损大。
2.1.2由于配网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长期以来“重输变、轻营配”,投入的大修、技改资金严重不足,加之早期城农网线路延伸不足、布点不合理且路径复杂,难于承担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卡脖子”供电瓶颈日益凸显。
2.1.3線路设备老化严重,尤其是10kV线路,大部分线路和设备已经运行了十多年,运行年限在20年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早期建设投运的JP柜、避雷器、户表等受投入资金限制,设计标准低,已不能满足现行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配变、低压线路、表计运行时间长,损坏、老化严重,低压线路设备故障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轻维护、重抢修”的管理局面。
2.1.4“两改一同价”后,供电单位对农村低压电网的管理逐步从原来的乡镇或变压器台区趸售方式延伸到千家万户,实行抄表到户,管理的低压配网设备资产范围大幅扩大,担负的责任也随之扩大。
2.1.5农村电网改造速度跟不上安全隐患发展速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新建、改建房,农业排灌、临时用电等增多,线路与相邻建筑物、道路安全距离不足,以及客户私拉乱接现象突出,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2.2地理环境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2.2.1农村电网通道大多经过林地、灌木,树木生长速度快,容易造成树木和线路安全距离严重不足,易引起导线风偏,导致线路故障。
2.2.2山区地理条件复杂,位置偏远,公路建设较为落后,大多为土路,雨季路滑,容易给抢修、运维车辆出行造成不便,同时加大了交通安全风险。
2.2.3地广人稀,表计分散,部分边远村寨单程距离需驾车2个小时才能到达,住户少至10户,加之地方经济落后,只能通过走收的方式保证电费回收,抄表、收费工作量大且效率低。
2.3资源不足
2.3.1硬件条件差。大多数农村供电所没有自有产权的办公住宅地,多为租赁房屋,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办公设备老旧不足,“带宽低,网速慢”,固定生产车辆唯一,无法同时满足多重抢修业务或巡视工作的开展。
2.3.2人员素质偏低。就西南部某地区供电所人员情况调查显示,从所长至各岗位员工1500人中,专科以上学历仅占11%,高中、中专、技校占48%,初中及以下占41%。另有同等数量的非全日制抄表工1500多人,80%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2.3.3留不住人才。全日制农电工是供电所员工队伍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0%之多。由于用工机制的不同,缺乏对农电工岗位职级晋升、工资薪酬晋升的机制引导,多年来工资待遇水平提升幅度小,更多年轻、优秀的农电工选择了另谋它职,造成长期以来供电所人才培养难以填补人才流失的漏洞。
3.夯实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的几点建议
合理规划电网结构,通过逐年电网改造投入逐步解决农村电网架结构薄弱、设备老化问题,提升中低压线路绝缘化率、联络率、计量自动化覆盖率,这些是解决和改进农村供电所管理基础的最根本途径,但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之资金限制,与主网相比,农村配电网改造难以保证按需投入。但供电所不能以硬件条件差、人员素质低为理由为规范化管理找借口,需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去开展管理改进,提升“软实力”,为配电网安全运行、客户安全可靠用电以及公司降本增效作出积极贡献。以下是夯实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的几点建议: 3.1突出管理重点,保障安全底线
3.1.1抓好源头,掌握设备现状。结合地理特征及季节特点,合理制定辖区线路运维计划、台区周期巡视计划,首先保障线路定期巡视,对特殊地理环境和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区段适时增加巡视频度,对于台区通过固定的周期的隐患排查,及时掌握线路设备的运行状况、周边环境变化、异常及潜在隐患,并认真做好记录,为设备检修、消缺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3.1.2争取事前控制,减少事后抢修。通过配电线路巡视、台区隐患排查,按照严重程度对缺陷进行分类上报,分级列入公司层面维修计划以及供电所层面维修计划消缺,对于可能存在的缺陷隐患要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检修计划进行处理,抓好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化被动为主动,争取在故障发生前消除潜在隐患,保障线路设备运行可控在控。
3.1.3把握好改造的轻急缓重和前后衔接,提高效用。供电所管辖配电设备大修技改应充分考虑三点:一是充分与农网工程规划建设接口,避免生产大修技改项目与农网工程规划建设重复,减少同一供电设备的重复投资改造;二是设备大修技改应建立在充分评估设备状况与电网重要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立项,避免出现修理改造“过度或不足”现象,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大修技改资金;三是供电设备修理改造应充分结合户表改造配套统筹完成,降低因反复改造带来的投资浪费及重复停电。
3.1.4把好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关,为设备管理开好头。供电所作为辖区设备运维的主体,把好工程质量关对于后期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中派遣工地代表随工验收可做好隐蔽工程及关键节点的质量质量监督。供电所应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强的人员为“工地代表”,随工期间,除及时发现线路设备缺陷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外,涉及户表工程的还应对所有表箱接线柱进行紧固,做好一户一表的对应性核查,为后期设备管理、营销服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培养选拔班组“领头羊”,以点带面
3.2.1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水平。供电所在配网设备运维管理、故障抢修过程中面临大量的作业任务,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班组长在此过程起着作业规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熟练的业务技能方能服人,培养树立班组员工良好的作业习惯。
3.2.2具备业务知识学习和融会运用的能力。随着电网技术水平和电网企业的发展,各种业务知识、管理要求更新较快,需要班组长具有很综合的业务知识储备,并且能跟上技术标准更新的脚步,通过学习领会融会贯通,转换为班组员工所能接受的工作方法或模式加以运用,实现常态推进。
3.2.3具备总结、计划和组织的能力。所长是供电所生产工作的指挥者也班组管理的组织者,需要具备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日常业务要求和处理问题的目标,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合理的作出分工和工作计划安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业务统筹和计划管理,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需求,缓解资源限制的矛盾。
3.2.4具备带队伍的能力。“人管人”与“制度管人”相结合,“人管人”体现在纪律约束和行为影响上,从自我表率、严于律己做起,通过自身行为影响以及不断的强调、制止、纠正,把工作“能”与“不能”植入班组成员的行为习惯,同时加以人文关怀和积极引导,以个人魅力影响和凝集班组队伍;“制度管人”应结合班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岗位工作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組业务工作的开展制定可量化的工作质量评比指标,以结果的好坏评价工作质量是否到位,进行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奖励与惩处,带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2.5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所长是班组队伍内外关系的协调者,处理好内部人员关系是队伍凝聚的前提保障,处理协调好与地方政府机构、单位以及用电客户之间关系也是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需与当地机构、基层组织建立融洽的关系,通过争取外界支持,更好的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供电服务当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3提高工作效率,农电工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
3.3.1选择责任心强的本地青年充实到供电所员工队伍中。供电所人才流失的原因无外乎工资待遇达不到个人期望值,乡镇生活工作环境差。在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均不能改善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把机会留给更多有意愿留在本地就业的年轻人,一则减少人员频繁流动的可能,可稳固业务工作正常有序无间断的开展,二则可以发挥本地人沟通协调的优势,减少沟通问题带来的工作屏障。
3.3.2挑选培养得力的台区护线员和抄表员充当供电所的帮手。从当地村名中物色选拔责任心强的村名,负责每月的抄表以及台区配电网设备、电能表异常、线路通道异常等情况报告,同时根据需要增加走收、客户信息资料核实等内容,减少巡视、抄表、客户信息核实等过程的精力投入,从而弥补供电所资源不足以及交通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集中资源应对线路设备隐患处理。
3.3.3实行片区责任制度,保障工作质量。为便于台区管理,同时提高抄表护线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根据台区交通情况、与周边台区毗邻情况、低压客户数量等情况,按照“相对集中、方便管理、减员增效”的原则,对所辖区域进行片区划分,1个片区指定1名抄表、护线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禁忌行为要求进行培训普及,并将抄表数量、抄表差错率、电费回收率、台区巡视不到位的情况与片区负责人报酬进行挂钩,体现多劳多得、按质分配,以此提高台区抄表、护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障工作质量。
3.4争取地方政府机构和农村基层组织支持
供电所日常工作离不开当地乡镇政府机构以及乡镇下属村委会、村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和电费收缴方面。争取地方支持首先从培养供电所团队服务理念做起,做一支快速响应、技能精湛的队伍,发生故障时,快速为民众排除停电困扰,在地方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赢得民众的尊重与信赖;其次从村委干部、老师、学生的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用电意识宣传抓起,通过少数人影响更多人,控制和减少人为破坏电力设施、违章施工、通道保护区内违章种树等事件的发生;与村委干部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需要时可帮助协调与民众的纠纷,为控制事件的发展、和平解决提供有效帮助。
4.结语
供电所规范化建设是一条持续而长久的道路,在特定的硬件条件、资源、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等条件制约下,农村供电所需要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差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变通的利好用有限资源,抓好核心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基础,通过提升软实力,弥补短板应对威胁,为供电企业以及电网建设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读本》,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
[2]《供电所工作务实手册》,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农电分会
作者简介:
张润丽,女,1983年生,2005年毕业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2007年10年至今在红河供电局农电管理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