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的“动”,强制听课。一年级的数学新教材,就象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面对一年级的学生和一年级的教材,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这就要求我们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探讨数学教学策略正是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新课程理念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對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接受过学前教育,可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第一节《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其次,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多表扬鼓励,多给予一些热情期待,使“教”为“学”服务。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中一些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赋予感情色彩,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3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着好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特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不可小觑的创造潜力和智能优势,有人甚至说小学生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动手、爱操作、爱提问、爱探索。因此,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最佳时期应该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起始教师,我们要把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重视儿童的亲身体验和自我发展,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这四条策略,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对生活的信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對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接受过学前教育,可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第一节《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其次,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多表扬鼓励,多给予一些热情期待,使“教”为“学”服务。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中一些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赋予感情色彩,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3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着好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特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不可小觑的创造潜力和智能优势,有人甚至说小学生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动手、爱操作、爱提问、爱探索。因此,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最佳时期应该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起始教师,我们要把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重视儿童的亲身体验和自我发展,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这四条策略,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对生活的信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