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花脸是净角一种,在戏曲中以武打为主,因此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尤其是腰腿功、把子功和身段功。武花脸在戏曲表演中多为配角,起到的是衬托作用。单独以武花脸为主角的戏剧比较少见。武花脸在戏曲中多为勇猛刚强的人物,最大的表演特点就是舞蹈性强、做工较繁复。
关键词:武花脸;戏曲;表演技巧
武花脸也就是传统戏曲中的净,可以分为武花脸、架子花脸和铜锤花脸。其扮演性格、品质、貌相都有较为突出的特点。武花脸主要表现的是身体的打、翻、摔,演员的唱白很少,在一部戏曲中几乎都是武功和打斗,在不同的剧目中,武花脸的表演技巧会有所不同,但都具备武花脸的基本表演技巧。
一、扮相之美
首先从脸谱来说,花脸人物为了性格、身份、品质鲜明,必须在脸上勾画脸谱,正所谓:“红忠白奸,蓝勇绿暴,神仙精灵,金银普照”,京剧脸谱中色彩的分类只是以一些典型人物为例,不能一概而论,人物的性格还需结合服装、唱词、念白等多种因素综合定论。
二、力度之美
武花脸是个特殊行当,其表演手法和欣赏也有别于其他行当,讲究阳刚、粗犷、雄浑、磅礴等等,从美学角度来看,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力的作用。然而力度不在于大小,而在于美,有刚劲之美和柔美之分。武花脸行当表演艺术里力度的把握十分重要。演员一个翻身、一个扑打里都有“力”的体现,力度是无形的,好的演员可以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通过力度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到好处展示出来,以舞台为媒介将人物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塑造出来。
三、稳、准、狠的“武”
武花脸更讲究一个“武”字,根据剧情、人物、规定情景的不同。通过武戏中的各种“套路”及技巧来表现不同的战斗场面,有持械对打、徒手对打、水中激战,其表现力相当宽阔。
《火烧余洪》中余洪见旦角开打,主要展示大靠功、手里把子功以及大靠肘膀子和大靠翻高。文戏和武戏都要有节奏感,而武戏在把握节奏的同时突出爆发力,开打时最能体现出来。首先第一套“勾刀”,打个程式路子很容易,但要求打出意思打出感觉就要潜心修行,这套“勾刀”的前半套一定要四平八稳,一招一式让观众看清楚,从而为后面的加速和最后的大刀剁头亮相做铺垫,如果上来就如风似雨拼命的打,很容易筋疲力尽,气力小的没准半出戏没到就会体力不支,只有前面沉住气,到半套刚过(“一个鼻子,两个鼻子”时)锣鼓长调门,这时与锣鼓同时提速,气氛完全烘托上来,就在这时这套把子也接近尾声,然后,旦角和花脸同时两个转身之后,花脸起大刀花(同时旦角配合蹦子背刀低头)外加“四击头”剁头亮相。在花脸起大刀花转身的同时眼睛余光要提前瞄好旦角低头的位置,以便剁头时达到稳、准、狠的最佳效果。
接下来的“小快抢”打法节奏大致与上者相同,重要的是把握好收尾节奏,在扎完“老虎枪”后突然停住一秒(主要起提神效果),锣鼓同时停止,一秒后锣鼓配合演员起“撕边”,旦角抽枪“上搭下挑”扎花脸大靠“倒插虎”亮相,这样这个“倒插虎“才不白走,既突出了提神效果,又展示了醒脾效果。节奏把握好了,戏的味道也就出来了。之后就是末一套“九刀半”,这套把子不是很难,其重点同样押在末尾的大靠“硬抢背”和最后的“跺泥”亮相技巧上。大靠“硬抢背”与短打不同处就在于身披大靠、头戴盔头及厚底等,这个技巧也是武花脸必有技巧之一,要领就在空中展开之时“变靠”屏住呼吸用后背落地,完成其中的这一系列动作首先就是要有高度,如果没有高度那看上去会摔得很狼狈,虽说是摔,但要摔得干净漂亮,靠旗髯121丝毫不乱。再紧接“飞脚…‘跺泥”亮相,“跺泥”要有单腿钉在台板上的感觉。之后演员高台要在两米五以上的高台上翻下,翻下时还要保持其优美性和完整性。可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真实性。
前面大靠完后,最后“火烧”一场是这出戏的结尾,也是戏的高潮。这场主要展示武花脸演员的扑跌摔打技巧,通过合理的运用这些技巧来夸张余洪被烧后的悲惨景象,淋漓尽致的刻画这一人物被火烧后的种种表现,头一句“倒板”后出场就是一排跟头,其不仅为了展示技巧,更是据此展现余洪在火烧中垂死挣扎的情景。然而又通过“倒插虎”、“硬抢背”等一系列翻摔技巧来展现他发现自己的发髻、胡须乃至武器、坐骑被烧后惨不忍睹的心理状态。展示技巧的同时要注意舞台节奏和人物内心的变化,比如念到“这头上发”时反应要强烈,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时可以运用京劇程式技巧“七百二十度硬抢背”来夸张这一强烈反应,技巧难度越大越不能急,太急不但效果出不来反而让人觉得忙乱无序。在这个技巧起范的同时也起到一个领神的作用,来引领观众的情绪随你的动作起伏,如此才能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武花脸在戏曲的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演员通过“武”来展现人物形象,由具体的打斗、表演来凸显人物感情和性格特点。武花脸的念白、唱段不多,不能通过语言来表演,只能通过动作来来形象的表达感情。然而动作的展现,使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加形象、明显,是一种动态的美。
参考文献:
[1]郎争.以京剧《火烧余洪》为例浅谈武花脸行当的表演艺术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4)
[2]高镇海.京剧架子花脸表演艺术浅识[J]剧作家.2008(01)
[3]常立胜.谈武净[J].中国戏剧.2012(09)
关键词:武花脸;戏曲;表演技巧
武花脸也就是传统戏曲中的净,可以分为武花脸、架子花脸和铜锤花脸。其扮演性格、品质、貌相都有较为突出的特点。武花脸主要表现的是身体的打、翻、摔,演员的唱白很少,在一部戏曲中几乎都是武功和打斗,在不同的剧目中,武花脸的表演技巧会有所不同,但都具备武花脸的基本表演技巧。
一、扮相之美
首先从脸谱来说,花脸人物为了性格、身份、品质鲜明,必须在脸上勾画脸谱,正所谓:“红忠白奸,蓝勇绿暴,神仙精灵,金银普照”,京剧脸谱中色彩的分类只是以一些典型人物为例,不能一概而论,人物的性格还需结合服装、唱词、念白等多种因素综合定论。
二、力度之美
武花脸是个特殊行当,其表演手法和欣赏也有别于其他行当,讲究阳刚、粗犷、雄浑、磅礴等等,从美学角度来看,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力的作用。然而力度不在于大小,而在于美,有刚劲之美和柔美之分。武花脸行当表演艺术里力度的把握十分重要。演员一个翻身、一个扑打里都有“力”的体现,力度是无形的,好的演员可以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通过力度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到好处展示出来,以舞台为媒介将人物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塑造出来。
三、稳、准、狠的“武”
武花脸更讲究一个“武”字,根据剧情、人物、规定情景的不同。通过武戏中的各种“套路”及技巧来表现不同的战斗场面,有持械对打、徒手对打、水中激战,其表现力相当宽阔。
《火烧余洪》中余洪见旦角开打,主要展示大靠功、手里把子功以及大靠肘膀子和大靠翻高。文戏和武戏都要有节奏感,而武戏在把握节奏的同时突出爆发力,开打时最能体现出来。首先第一套“勾刀”,打个程式路子很容易,但要求打出意思打出感觉就要潜心修行,这套“勾刀”的前半套一定要四平八稳,一招一式让观众看清楚,从而为后面的加速和最后的大刀剁头亮相做铺垫,如果上来就如风似雨拼命的打,很容易筋疲力尽,气力小的没准半出戏没到就会体力不支,只有前面沉住气,到半套刚过(“一个鼻子,两个鼻子”时)锣鼓长调门,这时与锣鼓同时提速,气氛完全烘托上来,就在这时这套把子也接近尾声,然后,旦角和花脸同时两个转身之后,花脸起大刀花(同时旦角配合蹦子背刀低头)外加“四击头”剁头亮相。在花脸起大刀花转身的同时眼睛余光要提前瞄好旦角低头的位置,以便剁头时达到稳、准、狠的最佳效果。
接下来的“小快抢”打法节奏大致与上者相同,重要的是把握好收尾节奏,在扎完“老虎枪”后突然停住一秒(主要起提神效果),锣鼓同时停止,一秒后锣鼓配合演员起“撕边”,旦角抽枪“上搭下挑”扎花脸大靠“倒插虎”亮相,这样这个“倒插虎“才不白走,既突出了提神效果,又展示了醒脾效果。节奏把握好了,戏的味道也就出来了。之后就是末一套“九刀半”,这套把子不是很难,其重点同样押在末尾的大靠“硬抢背”和最后的“跺泥”亮相技巧上。大靠“硬抢背”与短打不同处就在于身披大靠、头戴盔头及厚底等,这个技巧也是武花脸必有技巧之一,要领就在空中展开之时“变靠”屏住呼吸用后背落地,完成其中的这一系列动作首先就是要有高度,如果没有高度那看上去会摔得很狼狈,虽说是摔,但要摔得干净漂亮,靠旗髯121丝毫不乱。再紧接“飞脚…‘跺泥”亮相,“跺泥”要有单腿钉在台板上的感觉。之后演员高台要在两米五以上的高台上翻下,翻下时还要保持其优美性和完整性。可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真实性。
前面大靠完后,最后“火烧”一场是这出戏的结尾,也是戏的高潮。这场主要展示武花脸演员的扑跌摔打技巧,通过合理的运用这些技巧来夸张余洪被烧后的悲惨景象,淋漓尽致的刻画这一人物被火烧后的种种表现,头一句“倒板”后出场就是一排跟头,其不仅为了展示技巧,更是据此展现余洪在火烧中垂死挣扎的情景。然而又通过“倒插虎”、“硬抢背”等一系列翻摔技巧来展现他发现自己的发髻、胡须乃至武器、坐骑被烧后惨不忍睹的心理状态。展示技巧的同时要注意舞台节奏和人物内心的变化,比如念到“这头上发”时反应要强烈,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时可以运用京劇程式技巧“七百二十度硬抢背”来夸张这一强烈反应,技巧难度越大越不能急,太急不但效果出不来反而让人觉得忙乱无序。在这个技巧起范的同时也起到一个领神的作用,来引领观众的情绪随你的动作起伏,如此才能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武花脸在戏曲的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演员通过“武”来展现人物形象,由具体的打斗、表演来凸显人物感情和性格特点。武花脸的念白、唱段不多,不能通过语言来表演,只能通过动作来来形象的表达感情。然而动作的展现,使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加形象、明显,是一种动态的美。
参考文献:
[1]郎争.以京剧《火烧余洪》为例浅谈武花脸行当的表演艺术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4)
[2]高镇海.京剧架子花脸表演艺术浅识[J]剧作家.2008(01)
[3]常立胜.谈武净[J].中国戏剧.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