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4日,波音公司和美国空军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附近的塞西尔·菲尔德海军航空站首次完成了OF—16全尺寸空中靶机(FSAT)的有人驾驶模式飞行。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时05分,这架OF—16原型机从机场起飞,然后爬升到12500米高度,在持续66分钟飞行过程中测试了基本性能。这是在承担空对空、空对地和科研试飞等任务后,声名显赫的F—16战斗机即将扮演的一个全新角色。
OF—16靶机的横空出世旨在满足美国空军作战训练和武器测试的潜在需求。自从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空军开始大量使用由退役战斗机改装而成的无人驾驶靶机,有意识地增强飞行员的空战能力,先后装备了OF—102、OF—100和OF—106等型号,当前正在使用QF—4型。这些靶机不仅帮助了美国空军飞行员较好地掌握使用各种空战武器的技术和战术,同时还被用来测试各种新型防空武器系统。
近年来,美国空军根据日常训练任务的需要,每年损耗大约16~20架QF—4靶机,导致库存数量日益减少,估计到2015年时会消耗殆尽。为此,美国空军在2006年开始着手选择一种后继机,以满足10年后对全尺寸靶机的需求。2007年6月,美国空军在新一代靶机招标方案中表示,退役战斗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外国飞机或全新设计平台都可以参与投标。
接着,各大承包商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投标方案。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OF—16方案和波音公司的OF—18方案比较受青睐,BAE系统公司也提出了一种全新设计方案,此外还有一个方案是从国外购入退役F—4系列战斗机的机体,再改装成靶机。相比之下,基于退役F—16战斗机的OF—16方案成为最有力的竞标者。
2008年12月18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美国空军试飞学校的一架可变稳定性飞行模拟试验机(VISTA)成功地完成了自主着陆飞行,标志着F—16战斗机首次完全依赖计算机控制而成功着陆。该公司研制自主着陆程序的初衷是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负担,增强安全性,随后则希望这一关键技术突破有助于OF—16方案在美国空军新一代高性能靶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目前,OF—4靶机也具备自主程序着陆能力,但是美国空军出于安全起见,还继续使用地面站,通过手动备份来应对紧急情况。美国空军在新一代高性能靶机项目中,明确要求不再依靠手动备份,使得自主着陆的可靠性成为竞争的关键之处。无疑,此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显示出经过改装的F—16战斗机可以具备高度可靠的自主着陆能力,成为确保OF—16方案在竞争中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美国空军尽管十分看好F—16战斗机的自主着陆技术,最后却将OF—16靶机的研制和生产合同授予了波音公司,令外界颇感意外。究其原因,波音公司领导的OF—16研制团队包括了BAE系统公司位于约翰逊城的飞行系统分公司,充分满足了美国空军在QF—16设计、研制和生产合同中提出的所有要求,可以更好地降低研制成本,节省改装经费。
2010年3月8日,波音公司获得一份价值近6970万美元的合同,负责OF—16靶机的初始工程、制造和研制。4月22日,首架退役的F—16C“战隼”战斗机飞抵波音公司位于塞西尔·菲尔德的制造厂,开始接受改装。
OF—16靶机是在F—16战斗机的基础上加装遥控飞行设备,作为空中训练的靶机和空空导弹、雷达、地空导弹等新型武器和系统测试的诱饵,用于评估美国现役战斗机和各种机载武器如何抗衡潜在的对手。与目前使用的OF—4靶机相比,OF—16靶机是一种高性能的平台,将成为第四代靶机的代表。在使用中,OF—16靶机可以有人驾驶模式飞行,或在某个遥控范围内实现无人驾驶飞行。
为此,波音公司在QF—16靶机上安装了一些专用硬件设备,允许该机以无人驾驶模式飞行,同时也可以接受两种不同地面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一种是位于佛罗里达州廷德尔空军基地的海湾靶场靶机控制系统(GRDCS),另一种是位于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的靶机编队控制系统(DFCS)。目前,波音公司在OF—16原型机飞行试验期间,利用了一辆安装有GRDCS和便携式发射塔的移动拖车,在地面上的飞行控制员与OF—16靶机飞行员之间建立了通信联络。
今年10月,波音公司将向廷德尔空军基地交付6架OF—16原型机,用于在海湾靶场上空完成一些工程测试项目。随后,波音公司将在霍洛曼空军基地,为白沙导弹靶场上空进行的国家飞行测试评估提供必要的支持。按照计划,波音公司将从2015年开始批生产QF—16靶机,每年生产25架。同年,由18架OF—16靶机组成的机队就可以具备初始使用能力。
OF—16靶机的横空出世旨在满足美国空军作战训练和武器测试的潜在需求。自从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空军开始大量使用由退役战斗机改装而成的无人驾驶靶机,有意识地增强飞行员的空战能力,先后装备了OF—102、OF—100和OF—106等型号,当前正在使用QF—4型。这些靶机不仅帮助了美国空军飞行员较好地掌握使用各种空战武器的技术和战术,同时还被用来测试各种新型防空武器系统。
近年来,美国空军根据日常训练任务的需要,每年损耗大约16~20架QF—4靶机,导致库存数量日益减少,估计到2015年时会消耗殆尽。为此,美国空军在2006年开始着手选择一种后继机,以满足10年后对全尺寸靶机的需求。2007年6月,美国空军在新一代靶机招标方案中表示,退役战斗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外国飞机或全新设计平台都可以参与投标。
接着,各大承包商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投标方案。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OF—16方案和波音公司的OF—18方案比较受青睐,BAE系统公司也提出了一种全新设计方案,此外还有一个方案是从国外购入退役F—4系列战斗机的机体,再改装成靶机。相比之下,基于退役F—16战斗机的OF—16方案成为最有力的竞标者。
2008年12月18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美国空军试飞学校的一架可变稳定性飞行模拟试验机(VISTA)成功地完成了自主着陆飞行,标志着F—16战斗机首次完全依赖计算机控制而成功着陆。该公司研制自主着陆程序的初衷是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负担,增强安全性,随后则希望这一关键技术突破有助于OF—16方案在美国空军新一代高性能靶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目前,OF—4靶机也具备自主程序着陆能力,但是美国空军出于安全起见,还继续使用地面站,通过手动备份来应对紧急情况。美国空军在新一代高性能靶机项目中,明确要求不再依靠手动备份,使得自主着陆的可靠性成为竞争的关键之处。无疑,此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显示出经过改装的F—16战斗机可以具备高度可靠的自主着陆能力,成为确保OF—16方案在竞争中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美国空军尽管十分看好F—16战斗机的自主着陆技术,最后却将OF—16靶机的研制和生产合同授予了波音公司,令外界颇感意外。究其原因,波音公司领导的OF—16研制团队包括了BAE系统公司位于约翰逊城的飞行系统分公司,充分满足了美国空军在QF—16设计、研制和生产合同中提出的所有要求,可以更好地降低研制成本,节省改装经费。
2010年3月8日,波音公司获得一份价值近6970万美元的合同,负责OF—16靶机的初始工程、制造和研制。4月22日,首架退役的F—16C“战隼”战斗机飞抵波音公司位于塞西尔·菲尔德的制造厂,开始接受改装。
OF—16靶机是在F—16战斗机的基础上加装遥控飞行设备,作为空中训练的靶机和空空导弹、雷达、地空导弹等新型武器和系统测试的诱饵,用于评估美国现役战斗机和各种机载武器如何抗衡潜在的对手。与目前使用的OF—4靶机相比,OF—16靶机是一种高性能的平台,将成为第四代靶机的代表。在使用中,OF—16靶机可以有人驾驶模式飞行,或在某个遥控范围内实现无人驾驶飞行。
为此,波音公司在QF—16靶机上安装了一些专用硬件设备,允许该机以无人驾驶模式飞行,同时也可以接受两种不同地面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一种是位于佛罗里达州廷德尔空军基地的海湾靶场靶机控制系统(GRDCS),另一种是位于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的靶机编队控制系统(DFCS)。目前,波音公司在OF—16原型机飞行试验期间,利用了一辆安装有GRDCS和便携式发射塔的移动拖车,在地面上的飞行控制员与OF—16靶机飞行员之间建立了通信联络。
今年10月,波音公司将向廷德尔空军基地交付6架OF—16原型机,用于在海湾靶场上空完成一些工程测试项目。随后,波音公司将在霍洛曼空军基地,为白沙导弹靶场上空进行的国家飞行测试评估提供必要的支持。按照计划,波音公司将从2015年开始批生产QF—16靶机,每年生产25架。同年,由18架OF—16靶机组成的机队就可以具备初始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