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如何教”“教什么”却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说明文教学,这个问题更值得教师探讨反思,作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以《苏州园林》课程教学为例,从“读懂…‘分析”“欣赏”三个方面,阐述说明文究竟要教什么,希望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文章载体形式,具有科学性、条理性的特点,而“教什么”是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谓“教什么”并不是指教的内容,因为说明文教学内容是确定的,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教说明对象的特征、教说明文方法,还是教说明文顺序,抑或其他,只有将学生“教明白”,才能为高效教学做出保障。
一、说明文及《苏州园林》课程教学基本介绍
“说明文”顾名思义,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载体,通过科学地解说实体事物,从而使读者客观地获得相关知识,因此说明文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科學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文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
“教学要关注、领会文章作品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换而言之,教师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对说明文准确而周密的语言做出体会。本文之中我以《苏州园林》课程教学为例,《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从游览者的视角出发,匠心独运地对苏州园林内大小景观做出了介绍,是说明文的典范代表,文章就像是一把“钥匙”,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缓缓打开。在《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读懂”“分析”“欣赏”三个方面出发,解决说明文“教什么”的问题,这样才能为高效率的教学提供保障,希望我提出的论述观点,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二、说明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学《苏州园林》的反思
(一)读懂,找出说明特征,提取重要信息
说明文是一种“说明白”的文学艺术,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因此在《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以“明白”文本为前提,确保学生能够“读懂”文章,这是教师需要“教”的。具体而言,“懂”指的是语文课程范畴内的“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学生能够找出说明特征,提取重要信息,这就是学生读懂、读明白的一种体现。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先让学生默读,而当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段时,则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同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了多张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读”的理解认识,为图片配上相应的解说词。这样的教学形声兼备,直观形象与抽象文字相结合,学生会对“苏州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提取其中重要的信息,这就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借助这样的“教”,解决了文章“写什么”的问题。
(二)分析,理解说明顺序,说出创作缘由
说明文文体的重要特征,就是逻辑思路清晰,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是以工艺流程为序,有的是以事物的性质功能原理等为序,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理解说明顺序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文章的创作缘由,而《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是典型的以空间为序展开撰写的,而这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教什么”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空间”角度出发,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在我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小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即文章的空间顺序由“局部”和“细部”两部分组成,其中局部可概况为“四个讲究”,分别是讲究亭台楼榭布局、讲究假山池沼配合、讲究花草树木映衬、讲究近景远景层次;而细部则可以概况为“三个美”,分别是角落图画美、门窗图案美、色彩和谐美,文章就是这样由主到次展开的。在理清这样的说明顺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说出这样的问题,即文章之中“局部”和“细部”的写作顺序位置能否替换,而学生通过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不能替换的,这样的写作说明顺序,由远及近,可以更好地将苏州园林的真实面貌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解决了“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三)欣赏、品味语言妙处,发现语句亮点
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教学应该坚决站在“语言文字”的立场,同时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如喻义、引申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语言,是学习说明文文本的不二法门,也是阅读理解的乐趣所在,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第三个要教的就是“欣赏”,要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妙处,发现语句的亮点。如《苏州园林》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复杂的事物,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三、结语
长久以来,很多教师陷于教文体知识的僵局之中,注重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教学,但其实这种纯粹文体知识的教学反而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的,对说明文教学并没有太大意义,本文我以《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为例,希望教师同仁明白,说明文“教什么”取决于文本“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决定了说明文教学内容的定位,这是今后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需要着重关注与思考的。
(责编:侯芳)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文章载体形式,具有科学性、条理性的特点,而“教什么”是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谓“教什么”并不是指教的内容,因为说明文教学内容是确定的,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教说明对象的特征、教说明文方法,还是教说明文顺序,抑或其他,只有将学生“教明白”,才能为高效教学做出保障。
一、说明文及《苏州园林》课程教学基本介绍
“说明文”顾名思义,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载体,通过科学地解说实体事物,从而使读者客观地获得相关知识,因此说明文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科學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文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
“教学要关注、领会文章作品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换而言之,教师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对说明文准确而周密的语言做出体会。本文之中我以《苏州园林》课程教学为例,《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从游览者的视角出发,匠心独运地对苏州园林内大小景观做出了介绍,是说明文的典范代表,文章就像是一把“钥匙”,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缓缓打开。在《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读懂”“分析”“欣赏”三个方面出发,解决说明文“教什么”的问题,这样才能为高效率的教学提供保障,希望我提出的论述观点,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二、说明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学《苏州园林》的反思
(一)读懂,找出说明特征,提取重要信息
说明文是一种“说明白”的文学艺术,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因此在《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以“明白”文本为前提,确保学生能够“读懂”文章,这是教师需要“教”的。具体而言,“懂”指的是语文课程范畴内的“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学生能够找出说明特征,提取重要信息,这就是学生读懂、读明白的一种体现。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先让学生默读,而当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段时,则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同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了多张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读”的理解认识,为图片配上相应的解说词。这样的教学形声兼备,直观形象与抽象文字相结合,学生会对“苏州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提取其中重要的信息,这就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借助这样的“教”,解决了文章“写什么”的问题。
(二)分析,理解说明顺序,说出创作缘由
说明文文体的重要特征,就是逻辑思路清晰,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是以工艺流程为序,有的是以事物的性质功能原理等为序,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理解说明顺序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文章的创作缘由,而《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是典型的以空间为序展开撰写的,而这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教什么”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空间”角度出发,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在我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小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即文章的空间顺序由“局部”和“细部”两部分组成,其中局部可概况为“四个讲究”,分别是讲究亭台楼榭布局、讲究假山池沼配合、讲究花草树木映衬、讲究近景远景层次;而细部则可以概况为“三个美”,分别是角落图画美、门窗图案美、色彩和谐美,文章就是这样由主到次展开的。在理清这样的说明顺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说出这样的问题,即文章之中“局部”和“细部”的写作顺序位置能否替换,而学生通过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不能替换的,这样的写作说明顺序,由远及近,可以更好地将苏州园林的真实面貌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解决了“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三)欣赏、品味语言妙处,发现语句亮点
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教学应该坚决站在“语言文字”的立场,同时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如喻义、引申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语言,是学习说明文文本的不二法门,也是阅读理解的乐趣所在,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第三个要教的就是“欣赏”,要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妙处,发现语句的亮点。如《苏州园林》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复杂的事物,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三、结语
长久以来,很多教师陷于教文体知识的僵局之中,注重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教学,但其实这种纯粹文体知识的教学反而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的,对说明文教学并没有太大意义,本文我以《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为例,希望教师同仁明白,说明文“教什么”取决于文本“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决定了说明文教学内容的定位,这是今后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需要着重关注与思考的。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