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取试验研究方法,对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粗榧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促进粗榧苗木生长,且不同的施肥管理对于粗榧苗木各部分生长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對苗高、地径影响较大,对分枝影响较小。
关键词 粗榧;施肥管理;生长情况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5
粗榧又被称为水柏枝,属于三尖杉科三尖杉属常绿小乔木,树高可达3.0 m,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寒能力、抗虫害能力、萌芽力,树型优美,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西北地区的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均有分布。研究中的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粗榧主要位于海拔1 600 m以上的沟谷、坡麓地带,属于林区的重点树种,有利于荒山绿化和环境保护,且其种子、树皮皆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可以用于油料制作和工业生产,因此加强对其培育技术的研究,可实现价值最大化[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主要为粗榧树种,来源于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树龄50年以上的母树。
1.2 试验方法
1)试验地块。试验地点选择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试验局李子林场,其海拔为1 450 m,年平均温度为11 ℃,其中,最高气温为39 ℃,最低温度为-19.5 ℃。经测试,年平均湿度为70%,年均降水可以达831 mm,年均蒸发量为925 mm,无霜期为180~220 d。
2)种子处理。种子采集后,对其进行阴干处理,时间为7~10 d,并采取水选方法,去除不饱满的种子和杂质。风干后使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间为1 h,再次对其冲洗、晾干,并与湿砂进行1∶3混合,储存在土坑内[2]。
3)整地作床。整地作床,必须保证地势平坦,光照、水源、通风等满足需求,背风向阳且水源充足地段较好。对于苗圃需要深耕细作,并在其周围设置排水沟,去除其中的杂质、草根等,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作床时,施加基肥,基肥选择过磷酸钙与农家肥,每667 m2用量分别为50 kg、4 000 kg,为避免地下虫病害危害粗榧幼苗,可以选择锌拌磷、硫酸亚铁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每667 m2用量分别为5 kg、10 kg[4]。
4)催芽播种。将3月上中旬作为催芽播种时期,先用干净的冷水冲洗种子,然后配制消毒液,即0.2%赛力散、0.2%的五氯硝苯200倍液,浸泡种子30 min。完成消毒后,使用冷水冲洗种子表面消毒液,之后放置于35~40 ℃温水中浸泡并搅动,时间6 h左右。取出种子后,置于马粪中,保持温度22 ℃,进行催芽。与此同时,每天使用25 ℃温水对种子进行冲洗,并翻动,保持其湿润,当种子裂嘴且露白1/3以上时,便可播种。播种时,对于样地,分别设置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5]。
5)施肥方案。开展试验时,设置样地9块,具体大小为5 m×5 m,且播种量和施肥量各有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光照、温度、湿度等)。其中,第一组属于加强水肥管理组,共3块样地,每块样地播种量各有不同,分别为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2020年4月20日对第一组3块不同播种量的样地施加复合肥与有机肥,其中,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的复合肥用量皆为3 kg,有机肥用量皆为20 kg;2020年6月10日对3块播种量不同的样地施加复合肥,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复合肥用量皆为2 kg。第二组为正常施肥管理组,共3块样地,分别设置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具体操作时,2020年4月20日对其施加有机肥与复合肥,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有机肥用量皆为15 kg,复合肥用量皆为2 kg;2020年6月20日对3块样地施加复合肥,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复合肥用量皆为1 kg。第三组为不施肥料只喷洒叶面肥组,共3块样地,分别设置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具体操作时,2020年4月20日对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粗榧苗木皆喷洒叶面肥,喷洒肥料和频率皆相同,具体为0.0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频率为1次/7 d,与此同时,采用0.5%尿素进行交叉喷施。进行结果统计时,在每个试验区分别随机抽取20株样本,对其高度、地径、分枝数进行记录,以平均值为记录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粗榧苗木生长试验,进行试验结果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1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如下。1)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不同播种量下的粗榧苗木苗高、地径、分枝各有不同,以加强肥料条件为例,18 kg播种量苗高最高,为34.1 cm,16 kg播种量次之,为33.2 cm,14 kg播种量最低,为29.2 cm。在地径方面,14 kg播种量地径最大,为0.50 cm,18 kg播种量次之,为0.48 cm,16 kg播种量最小,为0.45 cm。在分枝方面,18 kg播种量为4枝,16 kg播种量为3枝,14 kg播种量为4枝。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播种量导致的苗木数量不同,对于肥料的平均占有量也不相同,从而导致其生长情况各有不同。2)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粗榧苗木生长情况各有不同,加强施肥有利于苗木生长。以18 kg播种量为例,加强肥料条件下的苗高、地径、分枝分别为34.1 cm、0.48 cm和4枝;正常施肥条件下,分别为31.6 cm、0.35 cm和4枝;在不施肥只施叶面肥条件下,分别为28.9 cm、0.32 cm和3枝。由此得出,肥料可以为苗木生长提供所需养分,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3)不同施肥量对于粗榧苗木生长过程中的各部分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对分枝影响较小,对于苗高和地径影响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因为苗木各部分对于肥料吸收方式不同、吸收能力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总体而言,施肥对于粗榧苗木生长具有影响,加强水肥管理和正常施肥条件下的苗木生长较好,苗高、地径、分枝明显高于只施叶面肥情况下的生长情况,证明肥料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合理施肥是育苗的关键措施。不同的施肥管理对于粗榧苗木各部分生长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对苗高、地径影响较大,对分枝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各部分生长对于肥料需求量不同、吸收方式不同,从而影响实际效果。由此可见,为了促进粗榧苗木生长,应加强施肥管理,适当使用肥料。
在粗榧苗木育苗过程中,应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合理进行肥料使用,保证其生长所需养分充足;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对于肥料的需求各有不同,应针对性进行施肥,并合理选择施肥方式,保证肥料吸收和利用,完成施肥后应及时开展浇水作业,避免发生烧苗问题。为了加强对苗木的施肥管理,促进其生长,可以进行苗木生长态势和所需养分的动态化监管,及时根据其状态,适当进行肥料施用,体现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司倩倩,臧德奎,傅剑波,等.粗榧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方法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5):42-44.
[2] 李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高活性菌株F127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7.
[3] 金钱荣.大姚县粗榧生境条件及分布现状初报[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6):131-133.
[4] 翟剑,王霞.粗榧育苗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园艺,2019(4):10-11.
[5] 马洪涛.对林业育苗及苗木生长期管理技术的研究[J].农家科技,2019(1):1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粗榧;施肥管理;生长情况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5
粗榧又被称为水柏枝,属于三尖杉科三尖杉属常绿小乔木,树高可达3.0 m,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寒能力、抗虫害能力、萌芽力,树型优美,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西北地区的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均有分布。研究中的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粗榧主要位于海拔1 600 m以上的沟谷、坡麓地带,属于林区的重点树种,有利于荒山绿化和环境保护,且其种子、树皮皆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可以用于油料制作和工业生产,因此加强对其培育技术的研究,可实现价值最大化[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主要为粗榧树种,来源于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树龄50年以上的母树。
1.2 试验方法
1)试验地块。试验地点选择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试验局李子林场,其海拔为1 450 m,年平均温度为11 ℃,其中,最高气温为39 ℃,最低温度为-19.5 ℃。经测试,年平均湿度为70%,年均降水可以达831 mm,年均蒸发量为925 mm,无霜期为180~220 d。
2)种子处理。种子采集后,对其进行阴干处理,时间为7~10 d,并采取水选方法,去除不饱满的种子和杂质。风干后使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间为1 h,再次对其冲洗、晾干,并与湿砂进行1∶3混合,储存在土坑内[2]。
3)整地作床。整地作床,必须保证地势平坦,光照、水源、通风等满足需求,背风向阳且水源充足地段较好。对于苗圃需要深耕细作,并在其周围设置排水沟,去除其中的杂质、草根等,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作床时,施加基肥,基肥选择过磷酸钙与农家肥,每667 m2用量分别为50 kg、4 000 kg,为避免地下虫病害危害粗榧幼苗,可以选择锌拌磷、硫酸亚铁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每667 m2用量分别为5 kg、10 kg[4]。
4)催芽播种。将3月上中旬作为催芽播种时期,先用干净的冷水冲洗种子,然后配制消毒液,即0.2%赛力散、0.2%的五氯硝苯200倍液,浸泡种子30 min。完成消毒后,使用冷水冲洗种子表面消毒液,之后放置于35~40 ℃温水中浸泡并搅动,时间6 h左右。取出种子后,置于马粪中,保持温度22 ℃,进行催芽。与此同时,每天使用25 ℃温水对种子进行冲洗,并翻动,保持其湿润,当种子裂嘴且露白1/3以上时,便可播种。播种时,对于样地,分别设置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5]。
5)施肥方案。开展试验时,设置样地9块,具体大小为5 m×5 m,且播种量和施肥量各有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光照、温度、湿度等)。其中,第一组属于加强水肥管理组,共3块样地,每块样地播种量各有不同,分别为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2020年4月20日对第一组3块不同播种量的样地施加复合肥与有机肥,其中,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的复合肥用量皆为3 kg,有机肥用量皆为20 kg;2020年6月10日对3块播种量不同的样地施加复合肥,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复合肥用量皆为2 kg。第二组为正常施肥管理组,共3块样地,分别设置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具体操作时,2020年4月20日对其施加有机肥与复合肥,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有机肥用量皆为15 kg,复合肥用量皆为2 kg;2020年6月20日对3块样地施加复合肥,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复合肥用量皆为1 kg。第三组为不施肥料只喷洒叶面肥组,共3块样地,分别设置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具体操作时,2020年4月20日对18 kg播种量、16 kg播种量、14 kg播种量样地粗榧苗木皆喷洒叶面肥,喷洒肥料和频率皆相同,具体为0.0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频率为1次/7 d,与此同时,采用0.5%尿素进行交叉喷施。进行结果统计时,在每个试验区分别随机抽取20株样本,对其高度、地径、分枝数进行记录,以平均值为记录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粗榧苗木生长试验,进行试验结果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1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如下。1)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不同播种量下的粗榧苗木苗高、地径、分枝各有不同,以加强肥料条件为例,18 kg播种量苗高最高,为34.1 cm,16 kg播种量次之,为33.2 cm,14 kg播种量最低,为29.2 cm。在地径方面,14 kg播种量地径最大,为0.50 cm,18 kg播种量次之,为0.48 cm,16 kg播种量最小,为0.45 cm。在分枝方面,18 kg播种量为4枝,16 kg播种量为3枝,14 kg播种量为4枝。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播种量导致的苗木数量不同,对于肥料的平均占有量也不相同,从而导致其生长情况各有不同。2)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粗榧苗木生长情况各有不同,加强施肥有利于苗木生长。以18 kg播种量为例,加强肥料条件下的苗高、地径、分枝分别为34.1 cm、0.48 cm和4枝;正常施肥条件下,分别为31.6 cm、0.35 cm和4枝;在不施肥只施叶面肥条件下,分别为28.9 cm、0.32 cm和3枝。由此得出,肥料可以为苗木生长提供所需养分,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3)不同施肥量对于粗榧苗木生长过程中的各部分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对分枝影响较小,对于苗高和地径影响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因为苗木各部分对于肥料吸收方式不同、吸收能力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总体而言,施肥对于粗榧苗木生长具有影响,加强水肥管理和正常施肥条件下的苗木生长较好,苗高、地径、分枝明显高于只施叶面肥情况下的生长情况,证明肥料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合理施肥是育苗的关键措施。不同的施肥管理对于粗榧苗木各部分生长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对苗高、地径影响较大,对分枝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各部分生长对于肥料需求量不同、吸收方式不同,从而影响实际效果。由此可见,为了促进粗榧苗木生长,应加强施肥管理,适当使用肥料。
在粗榧苗木育苗过程中,应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合理进行肥料使用,保证其生长所需养分充足;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对于肥料的需求各有不同,应针对性进行施肥,并合理选择施肥方式,保证肥料吸收和利用,完成施肥后应及时开展浇水作业,避免发生烧苗问题。为了加强对苗木的施肥管理,促进其生长,可以进行苗木生长态势和所需养分的动态化监管,及时根据其状态,适当进行肥料施用,体现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司倩倩,臧德奎,傅剑波,等.粗榧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方法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5):42-44.
[2] 李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高活性菌株F127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7.
[3] 金钱荣.大姚县粗榧生境条件及分布现状初报[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6):131-133.
[4] 翟剑,王霞.粗榧育苗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园艺,2019(4):10-11.
[5] 马洪涛.对林业育苗及苗木生长期管理技术的研究[J].农家科技,2019(1):15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