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作,编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利用,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编目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影响面是相当广的。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编目工作 问题
编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从接收待编文献到清点验收、文献查重、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再到数据的审校、文献的加工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作,编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利用,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下面笔者就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总结与归纳。
1、样本抽取错误
高校图书馆购买图书通常都有一定的复本量,尤其是非专业性的通用类图书,复本量一般比较大,如我馆专业类图书的复本量一般在3到5本,英语等级考试等通用类图书的复本量一般在6到10本,但编目的时候只需对每一种图书做一条书目数据,所以从采访接收待编文献,编目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抽取样本,不同的复本书只是在同一条书目数据下分别配给不同的条码号,这就是要抽取样本的目的。抽样本之前尽可能把同一种书集中在一起,以避免同一编目批次内同一种图书重复编目,简化工作程序。抽取样本的工作虽然简单,但重复乏味,工作人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抽取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复本数标记错误,例如图书有3个复本却标记成“4”,有4个复本却标记成“3”;二是把外部特征相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图书误作为一种书只抽取一个样本。第一种错误会造成对同一种书多分或少分条码号,到书数量与实际不符的后果;第二种错误会把本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数据错误地做到了同一条数据中,造成异书同号的现象,这种错误因为图书的册数和书标数量一一对应,所以更难发现,一旦入库,漏抽样本图书的流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没有数据,读者根本检索不到,只能依靠书库工作人员或读者去发现。
2、编目查重遗漏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基础较好的高校馆,馆藏历史悠久,馆藏书目数据数量巨大,新进图书难免与馆藏库图书存在重复,所以分编每一种图书时,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查重,查重常用的检索途径包括题名、ISBN号、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的较多的是题名、ISBN号和责任者查重,其余几种用的很少。查重遗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完全相同的复本书查重遗漏;二是新进图书与已入藏图书不同版本图书查重遗漏;三是连续出版物或多卷书的不同分册查重遗漏。
我馆编目人员一般习惯使用题名查重,原因是使用题名查重当输入题名进行检索的时候,分编数据、馆藏库数据、外部要套录的数据都会在同一个页面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发现馆藏库存在重复数据,就直接把分编数据和外部数据分别调出米做套录编目就可以了,如果发现馆藏存在有重复记录,再看是同种书的不同版本或连续出版物、多卷书的不同分册还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书,再视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但只用题名查重查全率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带符号的题名,如果符号输入半角全角状态不一致就会检索不出来,另外回溯建库时所做书目数据错误百出,题名中出现别字、多字、少字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果待编图书恰好是这些图书的再版图书,倘若仅用题名查重很容易漏检,造成书目数据重复、同书异号、再版图书和初版图书不能集中排架的情况,所以最好在文献查重中结合使用题名、责任者和ISBN号进行查重,但根据我馆的编目工作实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查重方法,都只能减少漏查率,遗漏现象却无法避免,目前,我馆馆藏数据库中的重复记录、同书异号的情况时有发现,大多是查重过程中漏查造成的。
3、编目审校程序存在的问题
审校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专门的审校人员。我馆编目人员完成一批图书的编目工作后移交典藏并把书目数据传入中央数据库,由典藏人员来负责书目数据质量的审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编日人员,修改后进行图书的典藏工作。但典藏人员并不是从书目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的角度来做审校,而是仅仅从检索的角度看一下某种图书通过题名、责任者、ISBN号或丛书名、封面或题名页上出现的其他信息是否能被检索到,看一下所给索取号是否符合本馆的习惯(主要是一些交叉学科)等等,并不是调出MARC数据逐个字段来审查,反馈回来的问题常常是题名或责任者中有错别字。更因为不是专门的审校人员,责任心可能差一点,即便经过审校上架流通的图书还会常常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二是先加工后审校的顺序设计不合理。我馆编目全部工作做完,即贴上书标和条码,传入中央数据库后移交典藏人员来审校,审校一旦发现错误,例如分类号错误或不符合本馆分类习惯,主题相近的一套丛书没有墩相同的种次号等此类错误,修改分类号后因已传入中央数据库,不能自动生成种次号,只有依靠手动一次次尝试的方法找对种次号,种次号变了索取号就变了,因为书标上有索取号,所以书标也要跟着改,需重新输出打印书标,然后把原来贴的书标撕掉重新粘贴,这一过程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原编数据过于简单
目前高校大都采用套录的方式下载书商或联机编F}中心的数据,虽然需要原始编目的情况很少,但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内部资料性质的图书,各高校館一般都有本校此类图书的收藏,CALIS上一般也没有此类图书的编日数据,就需要各高校馆进行原始编目,由于习惯了套录的编目方式,编目人员对原始编目存在畏难和抵触的心理,再加上编目员自身的能力因素,原始编目数据质量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编目数据过于简单。
只有高素质的编目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地投入到编目工作中去,时刻关注编目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对编目工作以及编目标准、规则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编目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使编目工作作向着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分编过程中很多的错误,尤其是数据录入方面的错误,稍加注意,就可能会避免;有了过硬的业务知识,就会在机读目录的字段使用、分类标引、主题标引方面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这才是提高编目工作质量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晋图学刊,2006(3)
[2]卢红梅.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编目工作 问题
编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从接收待编文献到清点验收、文献查重、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再到数据的审校、文献的加工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作,编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利用,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下面笔者就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总结与归纳。
1、样本抽取错误
高校图书馆购买图书通常都有一定的复本量,尤其是非专业性的通用类图书,复本量一般比较大,如我馆专业类图书的复本量一般在3到5本,英语等级考试等通用类图书的复本量一般在6到10本,但编目的时候只需对每一种图书做一条书目数据,所以从采访接收待编文献,编目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抽取样本,不同的复本书只是在同一条书目数据下分别配给不同的条码号,这就是要抽取样本的目的。抽样本之前尽可能把同一种书集中在一起,以避免同一编目批次内同一种图书重复编目,简化工作程序。抽取样本的工作虽然简单,但重复乏味,工作人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抽取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复本数标记错误,例如图书有3个复本却标记成“4”,有4个复本却标记成“3”;二是把外部特征相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图书误作为一种书只抽取一个样本。第一种错误会造成对同一种书多分或少分条码号,到书数量与实际不符的后果;第二种错误会把本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数据错误地做到了同一条数据中,造成异书同号的现象,这种错误因为图书的册数和书标数量一一对应,所以更难发现,一旦入库,漏抽样本图书的流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没有数据,读者根本检索不到,只能依靠书库工作人员或读者去发现。
2、编目查重遗漏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基础较好的高校馆,馆藏历史悠久,馆藏书目数据数量巨大,新进图书难免与馆藏库图书存在重复,所以分编每一种图书时,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查重,查重常用的检索途径包括题名、ISBN号、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的较多的是题名、ISBN号和责任者查重,其余几种用的很少。查重遗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完全相同的复本书查重遗漏;二是新进图书与已入藏图书不同版本图书查重遗漏;三是连续出版物或多卷书的不同分册查重遗漏。
我馆编目人员一般习惯使用题名查重,原因是使用题名查重当输入题名进行检索的时候,分编数据、馆藏库数据、外部要套录的数据都会在同一个页面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发现馆藏库存在重复数据,就直接把分编数据和外部数据分别调出米做套录编目就可以了,如果发现馆藏存在有重复记录,再看是同种书的不同版本或连续出版物、多卷书的不同分册还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书,再视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但只用题名查重查全率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带符号的题名,如果符号输入半角全角状态不一致就会检索不出来,另外回溯建库时所做书目数据错误百出,题名中出现别字、多字、少字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果待编图书恰好是这些图书的再版图书,倘若仅用题名查重很容易漏检,造成书目数据重复、同书异号、再版图书和初版图书不能集中排架的情况,所以最好在文献查重中结合使用题名、责任者和ISBN号进行查重,但根据我馆的编目工作实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查重方法,都只能减少漏查率,遗漏现象却无法避免,目前,我馆馆藏数据库中的重复记录、同书异号的情况时有发现,大多是查重过程中漏查造成的。
3、编目审校程序存在的问题
审校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专门的审校人员。我馆编目人员完成一批图书的编目工作后移交典藏并把书目数据传入中央数据库,由典藏人员来负责书目数据质量的审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编日人员,修改后进行图书的典藏工作。但典藏人员并不是从书目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的角度来做审校,而是仅仅从检索的角度看一下某种图书通过题名、责任者、ISBN号或丛书名、封面或题名页上出现的其他信息是否能被检索到,看一下所给索取号是否符合本馆的习惯(主要是一些交叉学科)等等,并不是调出MARC数据逐个字段来审查,反馈回来的问题常常是题名或责任者中有错别字。更因为不是专门的审校人员,责任心可能差一点,即便经过审校上架流通的图书还会常常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二是先加工后审校的顺序设计不合理。我馆编目全部工作做完,即贴上书标和条码,传入中央数据库后移交典藏人员来审校,审校一旦发现错误,例如分类号错误或不符合本馆分类习惯,主题相近的一套丛书没有墩相同的种次号等此类错误,修改分类号后因已传入中央数据库,不能自动生成种次号,只有依靠手动一次次尝试的方法找对种次号,种次号变了索取号就变了,因为书标上有索取号,所以书标也要跟着改,需重新输出打印书标,然后把原来贴的书标撕掉重新粘贴,这一过程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原编数据过于简单
目前高校大都采用套录的方式下载书商或联机编F}中心的数据,虽然需要原始编目的情况很少,但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内部资料性质的图书,各高校館一般都有本校此类图书的收藏,CALIS上一般也没有此类图书的编日数据,就需要各高校馆进行原始编目,由于习惯了套录的编目方式,编目人员对原始编目存在畏难和抵触的心理,再加上编目员自身的能力因素,原始编目数据质量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编目数据过于简单。
只有高素质的编目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地投入到编目工作中去,时刻关注编目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对编目工作以及编目标准、规则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编目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使编目工作作向着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分编过程中很多的错误,尤其是数据录入方面的错误,稍加注意,就可能会避免;有了过硬的业务知识,就会在机读目录的字段使用、分类标引、主题标引方面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这才是提高编目工作质量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晋图学刊,2006(3)
[2]卢红梅.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