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儿子用压岁钱买了双120元的皮鞋,家里为此爆发了一场“战争”。
儿子今年20岁,尚在读书,可用起钱来比我们“阔绰”得多。买双百余元的皮鞋,眼都不眨一眨。当我们批评他太奢侈时,他还不服气地说:“这算什么?还不够档次呢!你们出去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穿一二百元的鞋?”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别说一二百元,就是七八十元的鞋也不舍得“潇洒”地穿一回呀!望着儿子那张不服气的“苦瓜脸”和这双所谓能“足下生辉”的鞋,我想起了自己辛酸的童年和艰苦的学生时代……
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日子十分艰辛,我们一年四季打赤脚,冬天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就跺跺脚,搓搓手,以此御寒取暖。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冬天有鞋穿,哪怕是一双拖鞋也令我羡慕得心醉神迷。
1961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气象系。全家人为我能到北京去上大学而欢呼雀跃,邻居们也纷纷前来贺喜。印象最深的是对面一个叫“南门”的老大娘,她家的日子也紧巴巴的,但她却颤颤巍巍地送来了两元钱,说:“孩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这是大喜事呀!这两元钱就给孩子买双鞋吧,北京很冷啊……”当我从大娘那骨瘦如柴的手上接过这两元钱时,禁不住眼泪刷刷地往下流。然而,欣喜的滋味还来不及细品,父母脸上的灿烂笑容已换上了一片愁云。有了鞋子,可赴京的路费和过冬的棉衣在哪儿?又是亲友们的资助,才解了家人的心灼之患。
经过十多天的紧张准备,我终于来到了仰望已久的北京,穿上了用“南门大娘”送的两元钱买的那双漂亮布鞋。我穿着它,走路小心翼翼,生怕地上的泥沙会磨坏了鞋底,总是穿了脱,脱了又穿。每次脱下来都爱不释手地摸摸鞋底,看看哪儿是否磨出了“伤痕”。因为这是我的心肝宝贝呀!
入学不久,在一次班级义务劳动时,我脱掉了脚上的鞋,挽起裤脚,麻利地挑起一担担泥土“飞”来跑去,身后立即引来了一双双惊异的目光。其中两个男生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起来:“就是她!就是她!”这一叫,使我莫名其妙,傻乎乎地站在一边不知所措,只见他俩又立刻拉着班上其他的男同学说:“我们看到的那个女生就是她!”事后我才明白,原来,那是星期天傍晚,我一人从七八里路以外步行回校。走着走着,我又心疼起鞋了,便把鞋脱掉,将两根鞋带一绑,背在肩上,光着脚跋涉。忽然,我发现身后有两个男生跟着,心里一阵害怕,不由得加快了步子,也没看清他们是谁。
这回终于真相大白了,原来这两个男生正是我们班长和他的同伴。那天他们看着我竟光着脚健步如飞,觉得奇怪,又只看到我的背影,不知是何许人也,于是紧紧尾随,想看个究竟,但我一路小跑,把他们甩在了后面。一回學校,他们便向男生“广播”了这“头号新闻”。直到此刻,看到我脱鞋的姿势才认出我来。
“原来是她……”
“哈哈!乖乖……”
同学们边议论边围了过来,好奇地问:你光脚丫冷吗?扎脚吗?……
面对一张张好奇的脸,我无言以对。只有我心里明白这双鞋的分量,我为什么对它如此珍惜!
就这样,这双布鞋伴我读完了5年大学。在5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只用助学金添了一双棉鞋和一双夏天的塑料凉鞋。为了节省,我常常是捱到天寒地冻才穿上这双布鞋……
儿子听了这“鞋子的故事”,一脸的惊诧和疑惑。我不知他在想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吃过苦的他是根本不知道“钱就是额头上的汗,皮肤上的血”,也体会不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不知道“节俭”为何物!
唐朝大诗人李隐商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多么希望儿子也能记住这句箴言。■ 江西南昌 马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