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人喜欢品茶,尤以潮汕地区最为出名。潮汕人自小就学会品茶,这也许是潮汕人积淀着闽南、潮汕之“功夫茶”文化底蕴所熏染的缘故。
懂事开始,我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中国茶文化。只知道品茶喝茶,是我家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生活程序。
记得孩提时,每天的早晨,我就会被一阵敲打碎木炭的声音吵醒。继而是满屋子氤氲的炭烟,熏得我直流眼泪。当我听到几句咳嗽声时,我就知道,是父亲起火准备煮水沏茶了。
卜学以后,我很自然地参与父亲的茶事,帮父亲分担点煮茶的杂活。
家中一套茶具,是父亲的钟爱。一座泥塑做的红色小火炉;一个赤陶质的小“玉书”(烧水壶);小“盂臣”(紫砂壶)直径只有五厘米左右,像个小桔子似的(如独自斟酌或对品,茶壶愈小愈佳:“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三个白瓷“若琛”(小茶杯)如乒乓球切开两半的样子,小巧玲珑(潮汕人品茶,杯子始终只有三个,人多即轮流烫洗用之);茶蕊是父亲自制的圆形竹木器,他还在器内画有两棵行榴,那石榴煞是可爱,裸露着秀色可餐、宛如珍珠玛般晶莹熟透的籽儿。同时,父亲还制作了茶具六君子:“茶夹、茶漏、茶针、茶匙、茶则、茶具筒”等放置在茶几上。
自从早上品茶有我的相伴后,父亲便喜上梢梢,品起茶来更津津有味。而那时候我还小,开始对茶的醇厚浓酽并不太适应。因父亲总在小小的紫砂壶内放满茶叶,冲泡起来的茶汁就浓酽似酒,我只能慢呷一二杯。
陪伴父亲品茶时,那叫“二人得趣”。他会讲些本土有趣的民间故事“老虎姑婆”、“山狗家”给我听。同叫‘,也免不了讲掌握“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如:例入茶叶至紫砂壶,称为“佳人入富”;壶嘴对着茶杯三起三落而冲开水称为“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称为“高山流水”;开水冲进装好茶叶的茶壶后,溢出茶壶口或殴口,用其盖拂去茶末儿,称为“春风拂面”或叫“推泡抽眉”;开水冲淋紫砂壶身上,称为“修身养性”;茶壶的茶汤对着杯子低洒巡行至八分满,称“关公巡城”,最后点点滴滴叫“韩信点兵”,还有“游山玩水”、“三龙护鼎”等等。父亲还有趣的手把手教我如何利用“闻香杯”的“泰山压顶摇香”,闻茶的香气来判断茶的优劣。
“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的情景我也是常看见的。那就是每当天气很好的晚上,当圆圆的月亮皎浩地悬挂在深邃的天空时,父亲总会招呼几位邻居、朋友组成一个民族小乐队,在家门口一个宽敞的地方,摆好茶桌、端上茶具、茶点、茶水,待施过儿遍茶后,便开始了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地演奏起潮曲。
如今,每次独自一个人品茶,就会想起父亲品茶时的身影。生活艰苦和清贫的年代,茶叶没了,父亲也会在沉积着茶渍的茶壶里,?巾出一道好茶出来。他还会笑着对我说:“这是真正的清茶!”。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无比感慨!我曾经写过一首《茶渍》的诗:“茶壶已沉积着/太多的茶渍/以致不用茶叶/也能泡出/一杯清淡的香茗这是一个/久经沧桑的茶壶/紫砂已把茶的精华吸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短缺茶叶的日子里/也能为人泡上一杯/淡薄的清贫/敷衍一下/岁月的无奈/感受那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这首诗歌蕴涵着我对父亲一生沧桑的写照,也是作为对父亲嗜茶如命的怀念!
懂事开始,我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中国茶文化。只知道品茶喝茶,是我家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生活程序。
记得孩提时,每天的早晨,我就会被一阵敲打碎木炭的声音吵醒。继而是满屋子氤氲的炭烟,熏得我直流眼泪。当我听到几句咳嗽声时,我就知道,是父亲起火准备煮水沏茶了。
卜学以后,我很自然地参与父亲的茶事,帮父亲分担点煮茶的杂活。
家中一套茶具,是父亲的钟爱。一座泥塑做的红色小火炉;一个赤陶质的小“玉书”(烧水壶);小“盂臣”(紫砂壶)直径只有五厘米左右,像个小桔子似的(如独自斟酌或对品,茶壶愈小愈佳:“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三个白瓷“若琛”(小茶杯)如乒乓球切开两半的样子,小巧玲珑(潮汕人品茶,杯子始终只有三个,人多即轮流烫洗用之);茶蕊是父亲自制的圆形竹木器,他还在器内画有两棵行榴,那石榴煞是可爱,裸露着秀色可餐、宛如珍珠玛般晶莹熟透的籽儿。同时,父亲还制作了茶具六君子:“茶夹、茶漏、茶针、茶匙、茶则、茶具筒”等放置在茶几上。
自从早上品茶有我的相伴后,父亲便喜上梢梢,品起茶来更津津有味。而那时候我还小,开始对茶的醇厚浓酽并不太适应。因父亲总在小小的紫砂壶内放满茶叶,冲泡起来的茶汁就浓酽似酒,我只能慢呷一二杯。
陪伴父亲品茶时,那叫“二人得趣”。他会讲些本土有趣的民间故事“老虎姑婆”、“山狗家”给我听。同叫‘,也免不了讲掌握“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如:例入茶叶至紫砂壶,称为“佳人入富”;壶嘴对着茶杯三起三落而冲开水称为“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称为“高山流水”;开水冲进装好茶叶的茶壶后,溢出茶壶口或殴口,用其盖拂去茶末儿,称为“春风拂面”或叫“推泡抽眉”;开水冲淋紫砂壶身上,称为“修身养性”;茶壶的茶汤对着杯子低洒巡行至八分满,称“关公巡城”,最后点点滴滴叫“韩信点兵”,还有“游山玩水”、“三龙护鼎”等等。父亲还有趣的手把手教我如何利用“闻香杯”的“泰山压顶摇香”,闻茶的香气来判断茶的优劣。
“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的情景我也是常看见的。那就是每当天气很好的晚上,当圆圆的月亮皎浩地悬挂在深邃的天空时,父亲总会招呼几位邻居、朋友组成一个民族小乐队,在家门口一个宽敞的地方,摆好茶桌、端上茶具、茶点、茶水,待施过儿遍茶后,便开始了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地演奏起潮曲。
如今,每次独自一个人品茶,就会想起父亲品茶时的身影。生活艰苦和清贫的年代,茶叶没了,父亲也会在沉积着茶渍的茶壶里,?巾出一道好茶出来。他还会笑着对我说:“这是真正的清茶!”。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无比感慨!我曾经写过一首《茶渍》的诗:“茶壶已沉积着/太多的茶渍/以致不用茶叶/也能泡出/一杯清淡的香茗这是一个/久经沧桑的茶壶/紫砂已把茶的精华吸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短缺茶叶的日子里/也能为人泡上一杯/淡薄的清贫/敷衍一下/岁月的无奈/感受那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这首诗歌蕴涵着我对父亲一生沧桑的写照,也是作为对父亲嗜茶如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