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茗香绕往事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g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人喜欢品茶,尤以潮汕地区最为出名。潮汕人自小就学会品茶,这也许是潮汕人积淀着闽南、潮汕之“功夫茶”文化底蕴所熏染的缘故。
  懂事开始,我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中国茶文化。只知道品茶喝茶,是我家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生活程序。
  记得孩提时,每天的早晨,我就会被一阵敲打碎木炭的声音吵醒。继而是满屋子氤氲的炭烟,熏得我直流眼泪。当我听到几句咳嗽声时,我就知道,是父亲起火准备煮水沏茶了。
  卜学以后,我很自然地参与父亲的茶事,帮父亲分担点煮茶的杂活。
  家中一套茶具,是父亲的钟爱。一座泥塑做的红色小火炉;一个赤陶质的小“玉书”(烧水壶);小“盂臣”(紫砂壶)直径只有五厘米左右,像个小桔子似的(如独自斟酌或对品,茶壶愈小愈佳:“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三个白瓷“若琛”(小茶杯)如乒乓球切开两半的样子,小巧玲珑(潮汕人品茶,杯子始终只有三个,人多即轮流烫洗用之);茶蕊是父亲自制的圆形竹木器,他还在器内画有两棵行榴,那石榴煞是可爱,裸露着秀色可餐、宛如珍珠玛般晶莹熟透的籽儿。同时,父亲还制作了茶具六君子:“茶夹、茶漏、茶针、茶匙、茶则、茶具筒”等放置在茶几上。
  自从早上品茶有我的相伴后,父亲便喜上梢梢,品起茶来更津津有味。而那时候我还小,开始对茶的醇厚浓酽并不太适应。因父亲总在小小的紫砂壶内放满茶叶,冲泡起来的茶汁就浓酽似酒,我只能慢呷一二杯。
  陪伴父亲品茶时,那叫“二人得趣”。他会讲些本土有趣的民间故事“老虎姑婆”、“山狗家”给我听。同叫‘,也免不了讲掌握“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如:例入茶叶至紫砂壶,称为“佳人入富”;壶嘴对着茶杯三起三落而冲开水称为“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称为“高山流水”;开水冲进装好茶叶的茶壶后,溢出茶壶口或殴口,用其盖拂去茶末儿,称为“春风拂面”或叫“推泡抽眉”;开水冲淋紫砂壶身上,称为“修身养性”;茶壶的茶汤对着杯子低洒巡行至八分满,称“关公巡城”,最后点点滴滴叫“韩信点兵”,还有“游山玩水”、“三龙护鼎”等等。父亲还有趣的手把手教我如何利用“闻香杯”的“泰山压顶摇香”,闻茶的香气来判断茶的优劣。
  “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的情景我也是常看见的。那就是每当天气很好的晚上,当圆圆的月亮皎浩地悬挂在深邃的天空时,父亲总会招呼几位邻居、朋友组成一个民族小乐队,在家门口一个宽敞的地方,摆好茶桌、端上茶具、茶点、茶水,待施过儿遍茶后,便开始了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地演奏起潮曲。
  如今,每次独自一个人品茶,就会想起父亲品茶时的身影。生活艰苦和清贫的年代,茶叶没了,父亲也会在沉积着茶渍的茶壶里,?巾出一道好茶出来。他还会笑着对我说:“这是真正的清茶!”。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无比感慨!我曾经写过一首《茶渍》的诗:“茶壶已沉积着/太多的茶渍/以致不用茶叶/也能泡出/一杯清淡的香茗这是一个/久经沧桑的茶壶/紫砂已把茶的精华吸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短缺茶叶的日子里/也能为人泡上一杯/淡薄的清贫/敷衍一下/岁月的无奈/感受那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这首诗歌蕴涵着我对父亲一生沧桑的写照,也是作为对父亲嗜茶如命的怀念!
其他文献
相比起来,前朝的朱姓皇帝就没有清皇那么讲究,这可能与朱元璋早年家境贫寒、吃不饱肚子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有一个传说,当年朱元璋要饭时饿得头昏眼花,一个讨饭婆给了他一碗瓦罐汤。朱元璋吃了还想吃,便问妇人这是什么汤。妇人顺口胡侃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记下了。当了皇帝后,便要御厨给自己做此道汤,但御厨做的味道怎么都不对。后来在盱眙祖籍地找到了当年的老婆子,才知道这仅是一道用烂白菜、玉米粒、剩饭混
期刊
在一本杂志上我曾看到一篇有关爱是什么的讨沦,很是有趣。有人说,爱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化学反应。要想反应进行完全,就必须不断增加爱的浓度。一旦爱的浓度变淡,反应就要向反方向逆转;有人说,爱情是由好感发酵而来,当好感迅速变冷变馊时,爱情也就霉变了;有人说,爱情是一曲二重奏。配合和谐则可以奏出优美的乐章,配合不好就会跑调而变成噪音;有人说,爱情的积累早算术级数上升,而婚姻的破裂则呈几何级数崩溃;仃人说,爱
期刊
胖老板  一个人走进药房,对胖老板说:“请给我一品脱蓖麻子油。”   胖老板从里头搬出一个铝梯,架好后爬到上面的储藏间,打开门,拿起一大桶子油将玻璃瓶倒满,关上门,然后爬下铝梯将瓶子交给顾客。  这时,另一个客人走进药房,说:“老板,给我一品脱蓖麻子油。”  油胖老板望了望上头,又爬上铝梯,倒好油,然后气喘嘘嘘的把油交给顾客。  第三个人走进药房,胖老板问:“你也要一品脱蓖麻子油吗?”  顾客摇头
期刊
官司父亲过世22年拆迁引发兄妹争产诉讼  事情要从2008年7月11日说起,那天,家住湘潭市岳塘区禾花村的黄敏在菜场买菜,突然接到侄儿阿伟从长沙打来的电话,说家里的老房子要拆了,请姑姑来协商拆迁事宜。  黄敏突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父亲去世22年了,她和哥哥都舍不得把长沙市岳麓区靳江河24、25号的那栋房子卖掉或出租,因为那里有父母抹不去的身影。每年清明或是父亲忌日,她总会回老房子看一看,摸一摸。 
期刊
郑寒,当代著名砚雕家,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黄山市“郑寒砚雕艺术中心”主任,黄山市屯溪区政协委员,“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项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    自从少小年纪在他的家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砚之乡”——歙县踏上专业砚雕之路,至今已经从事歙砚民间艺术的创作、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达3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艺术修
期刊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老伴,牵手相伴。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我和老伴深深相爱,相依为命,彼此间脾气性格、厌恶爱好、生活习惯都了如指掌。双方一个脸色、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相互都能读懂,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近年来,病痛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我们的情感未变,关爱依旧。一天我从医院回家后,埋怨道:“人太多,挂号、量血压、测体温挤得够呛。”听罢此言,细心的老伴当天下午便特意从医
期刊
为了让老年人欢度晚年,国家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我认为,在“五老”当中,“老有所乐”可谓中心目标。有种说法: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高兴就是乐。可见“老有所乐”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社会各方面积极为老年人寻乐创造条件,许多老年朋友更是千方百计地寻求乐趣。诸如含饴弄孙,以求天伦之乐;乐善好施,以求救援之乐;爱财的投入商战,以求积财之乐;爱跳爱唱的投入舞
期刊
黄锐相,一位中等身材的庄稼老汉,快“奔七”的老人,是这里名闻遐迩的“鸽司令”。曾经是江苏溧阳市信鸽协会会长,现为江苏溧阳市信鸽协会名誉主席!他的鸽舍是常州市十大定点舍棚之一,现在还饲养着一百多只信鸽,从家里一楼到三楼,存放着一百多个全国、全省、全市级奖杯以及各个级别的获奖旌旗。  踏进黄锐相老人的鸽舍,鸽们纷纷朝您围了过来,象是见到了老朋友。黄眼、砂眼滴溜溜转悠忽闪着,一派人鸽如亲,人鸽相通的和谐
期刊
我这老头予不知哪根神经发热,近段时间,竟然倒腾出一篇一千五百字小小说。五易其稿,投寄市报。想不到竟然发表了,我心里是多么的兴奋。毕竟是我半个月熬夜的结品。这件事在村里也传开了,大家都投来芹样的目光,那眼神如同审贼似的。村人似乎不敢相信我一个初中生,又清贫如洗,竟然能写出小说来。在他们的愚昧逻辑思维中写文章似乎是只有那些学历高又是大款、企业家之类的能人才能创作而成的。  因此,村人怀疑此怍纯属抄袭之
期刊
这不是我的个人经历,但在这几年里,她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打动着我,也使我重新审视老年人生的动力。  认识她,是在公园里。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带孩子去公园玩耍,休息的时候,我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满头青丝中夹杂着些许白发,两鬓苍染但决不杂乱,目光清亮没有丝毫的呆滞,精神头虽不显活泼,但也决不龙钟;眼观六路,灵活的腿脚走动时还小跑几步,谈不上健步,但给人以自信、希望、振奋和羡慕的感觉。直觉告诉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