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域成都 实践篇·理性与实干
全域成都10年蓝图,成都将怎样绘就?
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战略。
其实,早在4年前,成都的城乡统筹就已经进入实战状态。上述思路,既是4年探索的理性总结,更是改革走向深入的指针。
回想4年前的秋天,成都人的心中出现一幅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画卷底稿。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大笔挥洒间,恢宏画卷轮廓初显。“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在成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希望像红砂村一样”!这是记者在成都近郊农村采访时,农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江苏有个华西村,成都有个红砂村。红砂村名满天下,出名的原因却与华西村迥异。华西村是完全工业化的钢筋水泥之城,红砂村却是保留农业形态的花园之城——居住文明如城市、自然环境如乡村。
城里人、乡下人,本地人、外地人,在红砂村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各偿所愿。
不征地不拆迁:城市规划催生观光农业区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位于成都东二环路外7公里,2003年以前,这7公里是巨大的城乡鸿沟。
2003年10月的四川省首届花博会,作为主会场的红砂村首次走进公众视野。
这一年,红砂村人喝上了城市自来水;城市公交车开进了红砂村。城里的光彩工程红砂村也有,乡村夜路不再难行……
按照城市规划,红砂村地处城东通风口,是城市绿肺,不能作为建设用地,锦江区政府敏锐地看到了花卉种植传统背后的观光农业潜力。在不征地、不拆迁的情况下,锦江区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支持红砂村农房改造,并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权流转、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一年干成十年的事
人居环境的改善,直接催生了休闲旅游业的兴起,改变了农民向土里刨食的习惯,也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
花农何斌是土地流转政策下成长起来的本地种植大户,是红砂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之一。2007年,他与上海大地花卉园艺公司合作,在东篱菊园租下了近200亩地种非洲菊。
“土地流转后可成片经营,花的品质更好,卖价才能更高”。何斌深知规模经营的好处,并认为引进外来龙头企业很重要,“一年就可以干成我个人10年都干不成的事”。
红砂村1600亩耕地中,90%都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全村的花卉种植大户共33家,既有美国维生花卉公司这样的外来企业,也有何斌这样的本土花农。
这是一个巨大的花卉工厂,在规模经营并辅以现代化生产方式后,这块土地被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红砂村的成本账: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向放大
红砂村的奇迹被证明是可以复制的。2004年以来,其相邻的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也相继成功“绽放”,并与红砂村一道并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合力之下,“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缔造了“五朵金花”。“五朵金花”在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示范效应,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双向放大的品牌价值,这样的回报更是无可估量。
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几年来吸引游客1100万人次。这不仅丰富了成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层次,还促进了城乡人口的相互渗透,促成了城乡互动、共同繁荣。
编辑点评:
红砂村的声名鹊起,与几年来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如影随形。以红砂村为代表的城乡一体化,其意义在于农民身份的转变,城乡人口的相互渗透;在于农民增收致富,人居环境改善;在于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交融。
全域成都10年蓝图,成都将怎样绘就?
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战略。
其实,早在4年前,成都的城乡统筹就已经进入实战状态。上述思路,既是4年探索的理性总结,更是改革走向深入的指针。
回想4年前的秋天,成都人的心中出现一幅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画卷底稿。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大笔挥洒间,恢宏画卷轮廓初显。“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在成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希望像红砂村一样”!这是记者在成都近郊农村采访时,农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江苏有个华西村,成都有个红砂村。红砂村名满天下,出名的原因却与华西村迥异。华西村是完全工业化的钢筋水泥之城,红砂村却是保留农业形态的花园之城——居住文明如城市、自然环境如乡村。
城里人、乡下人,本地人、外地人,在红砂村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各偿所愿。
不征地不拆迁:城市规划催生观光农业区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位于成都东二环路外7公里,2003年以前,这7公里是巨大的城乡鸿沟。
2003年10月的四川省首届花博会,作为主会场的红砂村首次走进公众视野。
这一年,红砂村人喝上了城市自来水;城市公交车开进了红砂村。城里的光彩工程红砂村也有,乡村夜路不再难行……
按照城市规划,红砂村地处城东通风口,是城市绿肺,不能作为建设用地,锦江区政府敏锐地看到了花卉种植传统背后的观光农业潜力。在不征地、不拆迁的情况下,锦江区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支持红砂村农房改造,并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权流转、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一年干成十年的事
人居环境的改善,直接催生了休闲旅游业的兴起,改变了农民向土里刨食的习惯,也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
花农何斌是土地流转政策下成长起来的本地种植大户,是红砂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之一。2007年,他与上海大地花卉园艺公司合作,在东篱菊园租下了近200亩地种非洲菊。
“土地流转后可成片经营,花的品质更好,卖价才能更高”。何斌深知规模经营的好处,并认为引进外来龙头企业很重要,“一年就可以干成我个人10年都干不成的事”。
红砂村1600亩耕地中,90%都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全村的花卉种植大户共33家,既有美国维生花卉公司这样的外来企业,也有何斌这样的本土花农。
这是一个巨大的花卉工厂,在规模经营并辅以现代化生产方式后,这块土地被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红砂村的成本账: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向放大
红砂村的奇迹被证明是可以复制的。2004年以来,其相邻的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也相继成功“绽放”,并与红砂村一道并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合力之下,“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缔造了“五朵金花”。“五朵金花”在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示范效应,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双向放大的品牌价值,这样的回报更是无可估量。
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几年来吸引游客1100万人次。这不仅丰富了成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层次,还促进了城乡人口的相互渗透,促成了城乡互动、共同繁荣。
编辑点评:
红砂村的声名鹊起,与几年来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如影随形。以红砂村为代表的城乡一体化,其意义在于农民身份的转变,城乡人口的相互渗透;在于农民增收致富,人居环境改善;在于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