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孕期妇女的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探讨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 - 90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8例不同孕期组及对照组进行PT、APTT、TI、 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中孕组、晚孕组、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明显缩短(P<0.01) ,FIB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和中孕组比较,APTT明显缩短(P<0.01) ,Fib明显增高(P<0.01) ,PT和TT变化不明显。妊高征组与晚孕组比较,PT、APTT、TT及FI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不同孕期孕妇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辁形成,对预后的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妊娠;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体内凝血成分出现明显改变,本文对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同孕期孕妇进行了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1.1.1正常对照组:非孕育龄妇20名,年龄20~40岁,平均25. 13±4.01岁,经体检均为身体健康并排除了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1.1.2孕妇组:均按第五版《妇产科学》孕期标准分类,分成早期妊娠组30名,年龄20~40岁,平均26. 02士5.03岁;中期妊娠组25名,年龄20~40岁,平均27.45±5.12岁;晚期妊娠组30名,年龄20~40岁,平均26. 29土3.70岁。妊高症组23名,年龄20~ 40岁,平均28. 19±5.05岁。均为心、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有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孕产妇。
1.2仪器与试剂
美国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厂家提供原装配套试剂,所有标本均在当日质控通过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1.3实验方法
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2.7 ml加至含有0.3ml枸橼酸钠的一次性抗凝管内,立即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以3000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采血后2h内检测完毕)[1]。
1.4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早、中、晚期妊娠组,妊高征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早孕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中孕组、晚孕组、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和中孕组比较,APT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增高(P<0.01),PT和TT变化不明显。妊高征组与晚孕组比较,PT、APTT、TT'及FI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注:a中孕组、晚孕组、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P<0.0l;b晚孕组与中孕组比较,P<0. 0l,c妊高征组与晚孕组比较,P<0.0l
3讨论
凝血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Ⅱ、V、Ⅶ、X因子的指标,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Ⅻ因子的指标,PT、APTT时间缩短,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具有血栓形成倾向。FIB是一种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其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浆中含量
升高,机体内便存在着血栓形成的倾向[2]。
本文结果提示:不同期孕妇FIB检测结果逐渐增高,与汪承虎等[3]报道一致。FIB升高一方面是由于产妇自身需要,用于分娩时的消耗使合成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组织纤溶酶原减少,纤溶活性下降。妊娠期绝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V、Ⅶ、Ⅶ、Ⅸ、X、Ⅻ的浓度增加,凝血功能增强,是为了保证产后能快速而有效的止血。妊高症患者,血浆FIB含量急剧增加,PT、TT、APTT显著缩短,使血液高凝状态加重,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重度妊高症患者,由于胎盘缺血,广泛梗死,胎盘、蜕膜、羊水和胎粪内可释放大量促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通过免疫反应激活凝血系统而促进凝血,继发性激活纤溶系统,易于导致DIC的发生。故此妊高征者常被认为处于一种“慢性DIC状态”[4]。
综上所述,动态观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产后异常出血。对高龄孕妇在不同孕期进行凝血4项的检查可作为预测妊高症病情的指标,对积极预防和治疗DIC前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各组血浆PT、APTT、TT及FIB测定结果(x土s)
参考文献
[1]叶应妩,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06:210-215.
[2]林粤,韩玲霞,王北宁,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测定的临床评价[J].医学信息,2005,18(9):99-100.
[3]汪承虎,许铁军.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8):731-732.
[4]吴小梅,丁晓兰,刘燕玲,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 (12):104-106.
【关键词】 妊娠;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体内凝血成分出现明显改变,本文对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同孕期孕妇进行了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1.1.1正常对照组:非孕育龄妇20名,年龄20~40岁,平均25. 13±4.01岁,经体检均为身体健康并排除了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1.1.2孕妇组:均按第五版《妇产科学》孕期标准分类,分成早期妊娠组30名,年龄20~40岁,平均26. 02士5.03岁;中期妊娠组25名,年龄20~40岁,平均27.45±5.12岁;晚期妊娠组30名,年龄20~40岁,平均26. 29土3.70岁。妊高症组23名,年龄20~ 40岁,平均28. 19±5.05岁。均为心、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有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孕产妇。
1.2仪器与试剂
美国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厂家提供原装配套试剂,所有标本均在当日质控通过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1.3实验方法
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2.7 ml加至含有0.3ml枸橼酸钠的一次性抗凝管内,立即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以3000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采血后2h内检测完毕)[1]。
1.4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早、中、晚期妊娠组,妊高征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早孕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中孕组、晚孕组、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和中孕组比较,APT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增高(P<0.01),PT和TT变化不明显。妊高征组与晚孕组比较,PT、APTT、TT'及FI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注:a中孕组、晚孕组、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P<0.0l;b晚孕组与中孕组比较,P<0. 0l,c妊高征组与晚孕组比较,P<0.0l
3讨论
凝血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Ⅱ、V、Ⅶ、X因子的指标,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Ⅻ因子的指标,PT、APTT时间缩短,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具有血栓形成倾向。FIB是一种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其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浆中含量
升高,机体内便存在着血栓形成的倾向[2]。
本文结果提示:不同期孕妇FIB检测结果逐渐增高,与汪承虎等[3]报道一致。FIB升高一方面是由于产妇自身需要,用于分娩时的消耗使合成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组织纤溶酶原减少,纤溶活性下降。妊娠期绝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V、Ⅶ、Ⅶ、Ⅸ、X、Ⅻ的浓度增加,凝血功能增强,是为了保证产后能快速而有效的止血。妊高症患者,血浆FIB含量急剧增加,PT、TT、APTT显著缩短,使血液高凝状态加重,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重度妊高症患者,由于胎盘缺血,广泛梗死,胎盘、蜕膜、羊水和胎粪内可释放大量促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通过免疫反应激活凝血系统而促进凝血,继发性激活纤溶系统,易于导致DIC的发生。故此妊高征者常被认为处于一种“慢性DIC状态”[4]。
综上所述,动态观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产后异常出血。对高龄孕妇在不同孕期进行凝血4项的检查可作为预测妊高症病情的指标,对积极预防和治疗DIC前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各组血浆PT、APTT、TT及FIB测定结果(x土s)
参考文献
[1]叶应妩,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06:210-215.
[2]林粤,韩玲霞,王北宁,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测定的临床评价[J].医学信息,2005,18(9):99-100.
[3]汪承虎,许铁军.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8):731-732.
[4]吴小梅,丁晓兰,刘燕玲,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 (1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