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无一例外希望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那么,如何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教以来,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有了这样初步的感受:有效的课堂应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边读边思考边领会边习得的过程。
一、从学生注意力特点出发谈有效课堂
小学六年中,学生的无意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尤其是在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努力追求课堂的实效。
从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环节来说,生字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并且十分重要的,那么生字词的教学应该放在课堂的什么时间比较合适呢?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这样的安排:课堂导入精彩纷呈,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们的小脑袋里对于所学充满好奇,就在这个时候教师拿着词卡微笑着说:“不着急,咱们先把这一课的生字学一学再来思考这些问题。”接着进行生字教学。可是,学生们哪能不着急呢?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需要一些时间,这样的环节设计很有可能导致教师的生字教学已然结束,而学生们还停留在上一个环节对课文的好奇上,这样生字教学的效果如何也可想而知了。在学生们对课文充满求知欲望的时候就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去品味,不然生动的精彩的导人也就失去了意义。生字教学如果放到课堂的最后,放到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再来进行会不会更高效呢?教学设计中环节也许大同小异,但是合理的环节安排也许可以大大地提高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直观的、具象的东西往往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不如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帮助学生学习。比如三年级上册《石榴》一文中对于石榴成熟过程中果皮的颜色变化有着生动的描写,可是这样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比较陌生,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则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当然,文字本身留给学生的空间是无限大的,何时何处运用收效更好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
二、从语文学科性质出发谈有效课堂
1.从字词教学出发谈有效课堂
字搭配成词,词串联成句,句构筑全篇,对于学生而言,一篇课文的理解首先建立在扎实理解每一个词语的基础之上。字词教学占据着低年级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每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都相当重视,走上中年级以后,词语的扎实理解仍应该贯穿在中年级语文的每一堂课,但此时学生对于字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生字教学也相应的应该有所调整。
以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的字词教学为例,有两位教师分别是这样教学的:
(一)师:(课件出示词语:危险、甲藻、窃窃私语、长途旅行、蜜蜂、遇到、肌肉、爬行、攻击)
生开火车读,师相机正音,生齐读。
(二)师:(出示词语卡片:伸)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它是翘舌音。
师:是的,伸是翘舌音,注意老师的口型(教师示范),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生齐读。
师:(出示词语卡片:缩)缩,平舌音,嘴巴扁扁。读好平舌音,来。
生齐读。
师:(词语卡片出示词语:伸缩)第一个字是翘舌音,第二个字是平舌音,连起来读一读。
第一个教学片段中所呈现的生字词的教学设计十分常见,教师将所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一罗列在课件上,请学生们开火车读、齐读,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词语学生们都掌握了吗?回顾学生们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罗列的这些词语他们已经能够正确地读出了,偶尔也许会有个别读错的。那么既然学生们都掌握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几分钟的时间呢?
课堂只有40分钟,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教师应该在这40分钟之内寻求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有效课堂”,那么我们是否真正践行了这一理念呢?教师不教学生也知道的内容,便无须赘言;教师教了学生仍旧不懂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里也可以舍弃了。正如第二个片段中这位教师所做的这样,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课文中每一个词语,一些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通过预习解决的,都是不需要浪费时间的部分,省略。倒是一些有一定难度比如连读有难度的“伸缩”一词,第一个字是翘舌音,第二个字是平舌音,可以强调。
但正如王兰老师所说“课文一定要学扎实!”,中年级的学生字词方面还是需要扎实地学,况且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学生们存在差异,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字词上存在困难,这样的状况也是不能忽视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个别学生可能存在困难的字词及其注音写在小黑板上,挂在黑板的一边,告诉学生“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看老师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中则选择需要强调的词一起探讨如何读准。这样不仅考虑到了学情,同时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2.从问题设计出发谈有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应该把话筒交给学生,绝不是满堂灌。
有时候,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在课堂上问得太多了,静下来思考一下,确实,课堂不该是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们不断地回答。教师过多的提问势必会挤掉学生们思考、閱读、练笔的时间。“问答式”的课堂无法发展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其实,一节课只需要主问题做引领,在学生们需要的时候通过一些辅助性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主问题就够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时,其实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比如在教学“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一段落时,教师只需要提醒学生思考动物们分别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将它们的特点表达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关注文本,这样的问题引导足矣。主问题配合几个由主问题延伸而得到的辅助性问题,“整体性提问”也许会让课堂更有效。 更多的课堂上研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当然,学生质疑的前提是深入文本,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赏析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写作、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这便是学生需要经历的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正如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师的教比学生的学要难,因为教师要‘让学’。”是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常常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励、诱导学生去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势必应该让位于学生的“学”,讓学生接过话筒,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突破课堂的传统,打破教师控制、学生跟从的状态,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从内容取舍出发谈有效课堂
一篇课文放在面前,可以教、可供学的内容太多太多,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在教学内容上做取舍。
对于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可以读懂、掌握的内容以读代讲即可。如上文所提到的生字词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以《海底世界》一文为例,动物们的活动特点分别是怎样的,这是一读便知的,这样的内容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对于“作者怎么写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如何体现他们的不同”这样的问题则值得师生花一些时间去探讨,从而体会到作者在选择写作对象和运用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具匠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写作。通过仔细深入的品读,学生们可以读到为了写出海参的“慢”和梭子鱼的“快”,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手法,形象生动。而为了体现海底动物们活动各有特点,作者选取了海底动物中活动特点较为典型的介绍,如海参、梭子鱼一慢一快,乌贼和章鱼是后退,贝类借助外力移动……学生们在思考的同时自己读出了作者的用心,直接指导了学生们以后的写作。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们动笔练一练,这样从一读就懂的内容那儿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供学生们练练笔,想必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所提高的。
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学应有重难点的侧重,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面面浅显。教师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应有一个统筹的计划,避免多次花费时间在同样的学习内容的同一个层次上,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每一次学习也应该相较前一次有所升华,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实效的。
一、从学生注意力特点出发谈有效课堂
小学六年中,学生的无意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尤其是在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努力追求课堂的实效。
从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环节来说,生字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并且十分重要的,那么生字词的教学应该放在课堂的什么时间比较合适呢?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这样的安排:课堂导入精彩纷呈,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们的小脑袋里对于所学充满好奇,就在这个时候教师拿着词卡微笑着说:“不着急,咱们先把这一课的生字学一学再来思考这些问题。”接着进行生字教学。可是,学生们哪能不着急呢?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需要一些时间,这样的环节设计很有可能导致教师的生字教学已然结束,而学生们还停留在上一个环节对课文的好奇上,这样生字教学的效果如何也可想而知了。在学生们对课文充满求知欲望的时候就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去品味,不然生动的精彩的导人也就失去了意义。生字教学如果放到课堂的最后,放到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再来进行会不会更高效呢?教学设计中环节也许大同小异,但是合理的环节安排也许可以大大地提高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直观的、具象的东西往往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不如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帮助学生学习。比如三年级上册《石榴》一文中对于石榴成熟过程中果皮的颜色变化有着生动的描写,可是这样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比较陌生,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则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当然,文字本身留给学生的空间是无限大的,何时何处运用收效更好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
二、从语文学科性质出发谈有效课堂
1.从字词教学出发谈有效课堂
字搭配成词,词串联成句,句构筑全篇,对于学生而言,一篇课文的理解首先建立在扎实理解每一个词语的基础之上。字词教学占据着低年级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每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都相当重视,走上中年级以后,词语的扎实理解仍应该贯穿在中年级语文的每一堂课,但此时学生对于字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生字教学也相应的应该有所调整。
以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的字词教学为例,有两位教师分别是这样教学的:
(一)师:(课件出示词语:危险、甲藻、窃窃私语、长途旅行、蜜蜂、遇到、肌肉、爬行、攻击)
生开火车读,师相机正音,生齐读。
(二)师:(出示词语卡片:伸)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它是翘舌音。
师:是的,伸是翘舌音,注意老师的口型(教师示范),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生齐读。
师:(出示词语卡片:缩)缩,平舌音,嘴巴扁扁。读好平舌音,来。
生齐读。
师:(词语卡片出示词语:伸缩)第一个字是翘舌音,第二个字是平舌音,连起来读一读。
第一个教学片段中所呈现的生字词的教学设计十分常见,教师将所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一罗列在课件上,请学生们开火车读、齐读,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词语学生们都掌握了吗?回顾学生们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罗列的这些词语他们已经能够正确地读出了,偶尔也许会有个别读错的。那么既然学生们都掌握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几分钟的时间呢?
课堂只有40分钟,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教师应该在这40分钟之内寻求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有效课堂”,那么我们是否真正践行了这一理念呢?教师不教学生也知道的内容,便无须赘言;教师教了学生仍旧不懂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里也可以舍弃了。正如第二个片段中这位教师所做的这样,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课文中每一个词语,一些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通过预习解决的,都是不需要浪费时间的部分,省略。倒是一些有一定难度比如连读有难度的“伸缩”一词,第一个字是翘舌音,第二个字是平舌音,可以强调。
但正如王兰老师所说“课文一定要学扎实!”,中年级的学生字词方面还是需要扎实地学,况且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学生们存在差异,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字词上存在困难,这样的状况也是不能忽视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个别学生可能存在困难的字词及其注音写在小黑板上,挂在黑板的一边,告诉学生“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看老师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中则选择需要强调的词一起探讨如何读准。这样不仅考虑到了学情,同时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2.从问题设计出发谈有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应该把话筒交给学生,绝不是满堂灌。
有时候,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在课堂上问得太多了,静下来思考一下,确实,课堂不该是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们不断地回答。教师过多的提问势必会挤掉学生们思考、閱读、练笔的时间。“问答式”的课堂无法发展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其实,一节课只需要主问题做引领,在学生们需要的时候通过一些辅助性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主问题就够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时,其实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比如在教学“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一段落时,教师只需要提醒学生思考动物们分别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将它们的特点表达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关注文本,这样的问题引导足矣。主问题配合几个由主问题延伸而得到的辅助性问题,“整体性提问”也许会让课堂更有效。 更多的课堂上研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当然,学生质疑的前提是深入文本,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赏析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写作、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这便是学生需要经历的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正如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师的教比学生的学要难,因为教师要‘让学’。”是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常常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励、诱导学生去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势必应该让位于学生的“学”,讓学生接过话筒,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突破课堂的传统,打破教师控制、学生跟从的状态,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从内容取舍出发谈有效课堂
一篇课文放在面前,可以教、可供学的内容太多太多,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在教学内容上做取舍。
对于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可以读懂、掌握的内容以读代讲即可。如上文所提到的生字词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以《海底世界》一文为例,动物们的活动特点分别是怎样的,这是一读便知的,这样的内容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对于“作者怎么写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如何体现他们的不同”这样的问题则值得师生花一些时间去探讨,从而体会到作者在选择写作对象和运用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具匠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写作。通过仔细深入的品读,学生们可以读到为了写出海参的“慢”和梭子鱼的“快”,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手法,形象生动。而为了体现海底动物们活动各有特点,作者选取了海底动物中活动特点较为典型的介绍,如海参、梭子鱼一慢一快,乌贼和章鱼是后退,贝类借助外力移动……学生们在思考的同时自己读出了作者的用心,直接指导了学生们以后的写作。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们动笔练一练,这样从一读就懂的内容那儿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供学生们练练笔,想必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所提高的。
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学应有重难点的侧重,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面面浅显。教师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应有一个统筹的计划,避免多次花费时间在同样的学习内容的同一个层次上,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每一次学习也应该相较前一次有所升华,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