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组织运行体系中具有基本单元功能,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载体。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县域经济发展应探索打破目前县域经济僵化行政区划现状,创新县域经济运作模式,形成区域协作联动的经济运行体制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资源优化整合和集约化运营,以区域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一、“8337”发展思路8个发展定位与县域经济协作
(一)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区总辐射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2位。风能贮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全区可开发风能资源约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50%,这为内蒙古建成全国性清洁能源基地奠定了基础。建成全国性清洁能源基地不仅意味着内蒙古能源在全国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也意味着内蒙古能源发展方式及组织运行机制转型。这种转型意味着能源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调整,意味着区域经济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及空间布局优化统筹等,这就需要加强县域经济协作,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二)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矿藏不仅储量大,而且种类齐全。但内蒙古传统煤炭产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燃料及煤电转化粗放式发展上。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发展目标意味着煤炭工业的升级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各地煤炭企业根据内蒙古煤炭产业布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煤炭产业转型决不能走由于区域产业同质化造成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的老路,必须进行产业职能分化和构建煤炭经济统筹协作发展新布局。
(三)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
首先,内蒙古有丰富的、相对集中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和比较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这为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建设较大规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和产业基础。目前,制约内蒙古有色金属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产业升级不足及区域分工协作机制缺乏,而这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因此,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经济要加快有色金属产业战略重组,通过区域协作确保矿产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其次,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内蒙古装备制造将着力依托资源优势及其相关巨大产业市场潜力。但打造产业市场优势要调整优化企业产业格局,加快整合产业资源、市场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统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装备制造业园区基地。
(四)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建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就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就要实现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就要解决区域农牧业资源整合统筹、功能区划和区域协作问题。除此以外,内蒙古森林生态资源及生态物种资源是内蒙古绿色经济潜在生产力。然而,要使其变为现实的绿色生产力需要产业化开发利用和集约化发展,这同样需要不同区域的经济协作统筹才能完成。
(五)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内蒙古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拥有北国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气候资源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的边境口岸经济等,这些构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内蒙古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水平较低。打破旅游资源行政区划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区域整合是推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六)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草原连接东北、华北、西北,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3个气候带,占据着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和东北、华北上游水源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草原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诸多功能,决定了内蒙古草原生态对整个“三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作用。然而生态环境难以特定区域划界,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区域地理气候环境问题。因此,解决区域气候环境、区域地理环境、区域生态环境等的保护问题,需要相关行政区域的通力协作,需要区域统筹的政策制度支持。
(七)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安全稳定首先基于解决好民生问题,来自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发展利益均衡分配,来自于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的民族凝聚力。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利益不均衡问题,就要因地制宜地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特别要着力涉及国家安全重点区域的发展统筹和利益统筹。
(八)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内蒙古边境线较长,开放口岸多,具有发展边贸经济的优势。但长期来看,沿边经济的优势在两头,即中国与边境国内地甚至通过边境国第三国。因此,内蒙古沿边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边贸经济发展思路,一要突出特色,二要实现口岸职能分工,三要实现口岸经济联合,着力走内引外联的纵深经济协作发展之路。
二、“8337”发展思路“三个着力”与县域经济协作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事关内蒙古整体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涉及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问题,需要地方区域乃至全自治区协同协调。县域经济协作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运营过程,在凸显竞争的同时也蕴含着协作协同要求。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封闭的自然经济,也不同于自由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意味着它在运营机制上使竞争与协作成为经济运营机制的内在矛盾统一体,意味着通过竞争激发经济的活力,通过协作使区域经济资源优化整合和经济发展力提升。
(二)着力壮大县域经济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需要寻找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就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转变县域经济组织运行模式,着力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县域经济集约化发展,实现内涵式增长。特色经济主体功能区是区域集约化运营的基础,县域经济协作是打造区域特色经济主体功能区的前提。总体来看,内蒙古县(旗)域经济主要表现为资源型行政区划经济,这种行政区划经济造成一定的县域经济壁垒,与区域经济协同协调内在要求存在严重矛盾,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客观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现象,妨碍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整体经济优势的形成,甚至造成经济资源低效和浪费。打造经济主体功能区就要统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消除县域经济各自为战的局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共赢。 (三)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要通过统筹性的政策制度安排,打破县域经济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为非公经济发展奠定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变革进程加快,各级政府、各类经济主体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认识逐步深化,传统县域经济行政区划现象逐步被市场化运营趋势所打破。同时,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政策的实施,内蒙古经济发展整体布局、产业规模和集约化发展形势发生变化,加快县域经济优势协作整合逐步被提上日程。
三、“8337”发展思路“三个更加注重”与县域经济协作
(一)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就是要在发展经济基础上改善民生,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发展利益共享,通过统筹发展权利、生存权利和机会权利解决制约社会矛盾的社会管理难题。
(二)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就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协作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方略。内蒙古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亟待解决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然而,资源、生态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根本解决是生产过程降低资源消耗及利用方式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是强化区域资源整合,通过区域经济协作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从而使区域经济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我区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根本是草畜矛盾,而解决草畜矛盾的关键在如何增草。这就要加强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整合区域草地资源,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内涵式增长。
(三)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组织运行机制的革故鼎新之举。县域经济改革开放就要打破传统县域经济发展行政区划地域壁垒,使经济运行转移到以提高区域资源集约化、效益化利用立足点上来。而实现资源区域整合和集约化经营,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经济产业化转型发展,这种转变蕴含着经济组织方式创新变革、产业升级改造等,意味着科技创新驱动是最终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课题组成员:徐永平、王晓娟、郭秀丽 包江湄。执笔:徐永平)
责任编辑:康伟
一、“8337”发展思路8个发展定位与县域经济协作
(一)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区总辐射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2位。风能贮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全区可开发风能资源约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50%,这为内蒙古建成全国性清洁能源基地奠定了基础。建成全国性清洁能源基地不仅意味着内蒙古能源在全国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也意味着内蒙古能源发展方式及组织运行机制转型。这种转型意味着能源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调整,意味着区域经济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及空间布局优化统筹等,这就需要加强县域经济协作,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二)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矿藏不仅储量大,而且种类齐全。但内蒙古传统煤炭产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燃料及煤电转化粗放式发展上。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发展目标意味着煤炭工业的升级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各地煤炭企业根据内蒙古煤炭产业布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煤炭产业转型决不能走由于区域产业同质化造成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的老路,必须进行产业职能分化和构建煤炭经济统筹协作发展新布局。
(三)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
首先,内蒙古有丰富的、相对集中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和比较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这为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建设较大规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和产业基础。目前,制约内蒙古有色金属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产业升级不足及区域分工协作机制缺乏,而这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因此,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经济要加快有色金属产业战略重组,通过区域协作确保矿产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其次,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内蒙古装备制造将着力依托资源优势及其相关巨大产业市场潜力。但打造产业市场优势要调整优化企业产业格局,加快整合产业资源、市场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统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装备制造业园区基地。
(四)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建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就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就要实现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就要解决区域农牧业资源整合统筹、功能区划和区域协作问题。除此以外,内蒙古森林生态资源及生态物种资源是内蒙古绿色经济潜在生产力。然而,要使其变为现实的绿色生产力需要产业化开发利用和集约化发展,这同样需要不同区域的经济协作统筹才能完成。
(五)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内蒙古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拥有北国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气候资源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的边境口岸经济等,这些构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内蒙古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水平较低。打破旅游资源行政区划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区域整合是推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六)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草原连接东北、华北、西北,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3个气候带,占据着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和东北、华北上游水源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草原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诸多功能,决定了内蒙古草原生态对整个“三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作用。然而生态环境难以特定区域划界,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区域地理气候环境问题。因此,解决区域气候环境、区域地理环境、区域生态环境等的保护问题,需要相关行政区域的通力协作,需要区域统筹的政策制度支持。
(七)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安全稳定首先基于解决好民生问题,来自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发展利益均衡分配,来自于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的民族凝聚力。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利益不均衡问题,就要因地制宜地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特别要着力涉及国家安全重点区域的发展统筹和利益统筹。
(八)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内蒙古边境线较长,开放口岸多,具有发展边贸经济的优势。但长期来看,沿边经济的优势在两头,即中国与边境国内地甚至通过边境国第三国。因此,内蒙古沿边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边贸经济发展思路,一要突出特色,二要实现口岸职能分工,三要实现口岸经济联合,着力走内引外联的纵深经济协作发展之路。
二、“8337”发展思路“三个着力”与县域经济协作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事关内蒙古整体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涉及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问题,需要地方区域乃至全自治区协同协调。县域经济协作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运营过程,在凸显竞争的同时也蕴含着协作协同要求。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封闭的自然经济,也不同于自由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意味着它在运营机制上使竞争与协作成为经济运营机制的内在矛盾统一体,意味着通过竞争激发经济的活力,通过协作使区域经济资源优化整合和经济发展力提升。
(二)着力壮大县域经济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需要寻找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就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转变县域经济组织运行模式,着力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县域经济集约化发展,实现内涵式增长。特色经济主体功能区是区域集约化运营的基础,县域经济协作是打造区域特色经济主体功能区的前提。总体来看,内蒙古县(旗)域经济主要表现为资源型行政区划经济,这种行政区划经济造成一定的县域经济壁垒,与区域经济协同协调内在要求存在严重矛盾,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客观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现象,妨碍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整体经济优势的形成,甚至造成经济资源低效和浪费。打造经济主体功能区就要统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消除县域经济各自为战的局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共赢。 (三)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要通过统筹性的政策制度安排,打破县域经济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为非公经济发展奠定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变革进程加快,各级政府、各类经济主体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认识逐步深化,传统县域经济行政区划现象逐步被市场化运营趋势所打破。同时,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政策的实施,内蒙古经济发展整体布局、产业规模和集约化发展形势发生变化,加快县域经济优势协作整合逐步被提上日程。
三、“8337”发展思路“三个更加注重”与县域经济协作
(一)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就是要在发展经济基础上改善民生,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发展利益共享,通过统筹发展权利、生存权利和机会权利解决制约社会矛盾的社会管理难题。
(二)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就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协作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方略。内蒙古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亟待解决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然而,资源、生态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根本解决是生产过程降低资源消耗及利用方式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是强化区域资源整合,通过区域经济协作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从而使区域经济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我区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根本是草畜矛盾,而解决草畜矛盾的关键在如何增草。这就要加强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整合区域草地资源,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内涵式增长。
(三)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组织运行机制的革故鼎新之举。县域经济改革开放就要打破传统县域经济发展行政区划地域壁垒,使经济运行转移到以提高区域资源集约化、效益化利用立足点上来。而实现资源区域整合和集约化经营,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经济产业化转型发展,这种转变蕴含着经济组织方式创新变革、产业升级改造等,意味着科技创新驱动是最终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课题组成员:徐永平、王晓娟、郭秀丽 包江湄。执笔:徐永平)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