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论文导向”如何扭过来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国家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该《意见》提出人才评价要分类,要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包括“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
  分类评价改革稳步推进,但过于倚重论文的倾向还没有完全改变
  去年底,在多部委联合出台的《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中,也提出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应重能力、重绩效、守规范、讲贡献”,将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分为基础前沿研究、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研发等三类进行评价,在绩效目标设定、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运用等方面均体现各自类别特点。
  这一系列与评价制度改革有关的举措,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信心提振,备受鼓舞。
  “科技评价是对科学技术活动及其产出和影响的水平与价值进行判断的重要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包含了机构评价、人员评价、项目评价等多个方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第三方评估研究支撑中心主任李晓轩说。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分类评价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基础轻应用、重短期轻长期等现象,少数高校、研究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高水平论文作为科技成果评价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从而产生不符合客观实际、“唯论文导向”的现象。
  “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与发表一篇高水平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不好判断谁水平更高、贡献更大,也不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济民说,近年来受论文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一些专长是培育品种、研发农机的农业科研人员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来发论文。
  论文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唯论文导向”不能完全体现科研成果的水平和价值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徐芳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初,有国内高校将SCI指标引入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之后被高校、科研院所等广泛采用。“论文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学术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的最直接载体,科研人员把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杂志上,与同行交流切磋,这也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行做法。”
  徐芳说,以SCI论文指标为主的量化评价以其简明、客观的特点,助推了我国论文数量大幅提升,也在论文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这一评价指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用于科研人员评价,还被用于科技项目评价、学科评估等,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渐渐出现“唯论文导向”或“论文一刀切”等现象。
  “为提高量化指标的科学性,相关单位除SCI论文篇数外,还发展出诸如影响因子、引用数、高被引用等指标,尝试更为科学地进行学术评价,但这些不能掩盖量化指标本身固有的不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教授许骏说,一些科研人员“利用”规则,把一篇文章拆成几篇发表,或者通过作者自引、多引、小团体之间的“友情互引”等方式提高引用数指标,这些都会让SCI论文指标的真实性打折扣。
  李晓轩也认为,SCI评价工具本身存在一定局限,不能全面反映科研活动的情况和成果的价值。比如,SCI期刊收录存在着学科分布不均、刊物筛选缺陷等问题。
  北京某研究所的一位青年科研人员告诉笔者,被引用频次高低不能简单地用于评估单篇论文的质量,这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比如生物、化学的论文肯定被引用多一点,数学就差一点。而在数学领域,数学应用领域的论文引用数量往往多一些,纯数学理论的相对少一些。”至于影响因子,有的领域专业期刊也许影响因子略低一点,但其在業内可能更受认可。
  不少科研人员在采访中表示,科研活动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分类,它们的成果形式不同,需要科学合理、适合其特点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如果都简单地用论文这一指标来衡量,结果很可能不能完全体现其水平和价值。
  在“唯论文导向”影响下,有的科研人员为了完成年度考核工作量、挣年度SCI论文“工分”,不愿去做那些周期长、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课题,而是挑容易出论文的短平快课题。还有少数科研人员迫于职称晋升、业绩提升等压力,搞论文造假、抄袭或代写,破坏了学术生态。
  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这已成为政府和科技界的共识。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特别要加强国际同行评价等。
  中科院目前已把科研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提出重大成果产出导向评价体系,开展国际专家诊断评估。不少受访专家都表示,这些探索与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当前科技评价体系的不足,由于科技评价是一个系统生态,因此还需要更高层次的体制机制设计。
  “当前科技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积累形成的,是前进中的问题,也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李晓轩表示,今后应该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不宜过度强调量化指标。科技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引导高质量产出,服务经济社会实际需求。“这也是国际上科技评价的大趋势。”
  徐芳建议,当前亟待解决的是纠正科研评价过度依赖量化指标问题,并对评价结果的使用进行规范。首先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科技评价方式,让其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服务创新。同时,继续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和方法,在评价方法上要体现个性化、多样化和工具化,还要注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
  “科学研究是高风险、具有极大偶然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长期积累才会引起质变。应当尽可能减少评价导向的影响,在建立合理资源分配机制的前提下,赋予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权。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和健康有序的学术生态,能有效抑制量化指标可能带来的急功近利取向。”许骏说。
其他文献
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我国已进入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同时,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底线”。  近兩年来,“去产能”一直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但清洁高效利用作为煤炭消费方式的重要转变方向关乎行业未来,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我国长期享受煤炭的低能源消费成本,煤炭在稳定供保、发展地区经
期刊
2018年6月15日,由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晋中路桥”)承建的寿阳县东太国防公路(大索线)黄岭至偏店河k0+000-k11+078段工程全部完工,标志着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次铸就了一条幸福平安大道,目前工程正在竣工验收。  自2017年7月20日开工以来,在寿阳县政府、交通运输局的通力协作与大力支持下,晋中路桥始终坚持安全管控、质量管控、进度管控措施,精心组织,合理规划,
期刊
猝不及防,正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科技产业界被敲了记警钟,我们随之从坐享科技改变生活的愉悦中顿然清醒。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要想不被“卡脖子”,必须自力更生——全球视野下,我们亟待开启新一轮自主创新,这是一条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辩证统一之路。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我们只紧不松,从未懈怠;对于聚焦经济领域、需要高价购买的核心技术,我们也不断加速自主的脚步
期刊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日前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便宜且可持续的方法,利用细菌将光转化为能量来制造太阳能电池,这种新电池产生的电流密度比以前此类设备更强,且在昏暗光线下的工作效率与在明亮光线下一样。  项目负责人、UBC化学和生物工程系教授维克拉姆帝亚·亚达夫表示:“我们记录了源自生物的太阳能电池的最高电流密度。我们正在开发的这些混合材料,使其可通过经济且可持续的方法制造,且最
期刊
5月2日,笔者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光伏云网”信息平台上获悉,截至目前,省分布式光伏累计完成并网54197户,并网容量79.32万千瓦,发电20834.91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9586.55万千瓦时。其中光伏扶贫用户累计完成并网13818户,并网容量20.36万千瓦,发电6156.51万千瓦时,上网电量5627.86万千瓦时。  分布式“光伏云網”信息平台改变了以往信息分散的弊端,通过对全省600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刘俊英 见习记者张娜 5月7日,记者从山西省粮食局获悉,9家企业成为首批“山西小米”logo和广告语使用成员。这是山西省在促进杂粮产业发展、打造“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山西省在开展“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中实现五个“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  “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是山西省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山西省粮食局大力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
期刊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长远战略来抓。7月28日,借全国有机旱作农业科技交流大会召开之际,由山西省科协、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办,以“推广有机旱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为主题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山西吕梁市岚县举办。各位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建言献策,为山西进一
期刊
传统临床药物进入人体,靶向效果如何监测评判?如今,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笔者5月2日获悉,天津大学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通过添加稀土材料钆,开发出新型纳米颗粒,有望解决传统药物制剂缺陷,实现了靶向药物可视化引導观测。  研究中,他们利用生物添加技术,构建出一种多功能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成功制备了蛋白矿化钆掺杂硫化铜纳米诊疗制剂。这种可用于光热治疗用的硫铟铜/硫化锌新型纳米颗粒,在660纳米的激光照射
期刊
春天万物复苏,皮肤过敏性问题又开始增多。除了涂抹护肤品外,敷面膜是现在最常用的护肤方式。那么,面膜可以天天敷吗?怎么敷才科学、有效?  有些过敏或因保湿不当  近日皮肤科门诊异常繁忙,接诊了各类过敏性皮肤病、感染类皮肤病、皮炎湿疹瘙痒类皮肤病患者。其中不乏自称颜面部“过敏”者,他们的面部皮肤有红斑或呈潮红肿胀状,伴瘙痒或干燥、疼痛。然而,这真的是过敏吗?或者说,这只是过敏吗?  很多医生仔细询问患
期刊
智能芯片是前沿科技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可以说,不论有怎样领先的算法,要想最终应用,都必须通过芯片实现。  5月3日,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中科院旗下的寒武纪科技公司发布了我国自主研发的Cambricon MLU100云端智能芯片和板卡产品、寒武纪1M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这款国内首个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