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在拍摄制作环节中的产业化开发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云南少数民族影视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讨论拍摄制作中涉及的场地、布景、设备、人才等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着重强调如何通过引入“影视人力资源库”这一概念来发掘和管理人才。最终表明,通过影视拍摄各个环节的市场化开发为云南影视拍摄奠定基础,使之形成便利,吸引外来剧组到云南拍片,由此从根本上带动云南民族影视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云南;影视产业;拍摄制作;人力;资源;整合
  云南作为一个坐落于西南边陲的,拥有26个少数民族的多元化省份,在少数民族电影产业发展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相对落后的市场环境却阻碍着本地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
  云南被称之为“天然摄影棚”①,成功保存了其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更拥有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丰富动植物资源,这些独有的因素不断吸引着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导演、编剧、演员不远万里来到云南,寻找拍摄制作所需的各种素材。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从这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如《山间铃响马帮来》(苗族、哈尼族)、《芦笙恋歌》(拉祜族)、《边寨烽火》(景颇族)、《五朵金花》《摩雅傣》(壮族)、《阿诗玛》(彝族)等。然而,在电影票房记录被屡屡打破的今天,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却发展缓慢,曾经辉煌一时的少数民族电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开始向小众化发展,始终难以在票房方面取得好的成绩。但票房的不利并不能完全磨灭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对中国特色电影发展做出的贡献,《花腰新娘》、《婼玛的十七岁》、《河内,河内》等一系列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云南有资源,也在这里诞生出优秀的影视作品,但为什么仍然发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呢?答案是我们有了资源,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来吸引更多的摄制组。这里,我们就从如何利用云南已经具备的各种有效的影视资源出发,结合影视作品拍摄制作的环节来分析一下如何将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使其市场化的方法。
  一、云南影视资源swot分析
  首先我们利用市场营销学中的经典swot理论来了解下云南影视拍摄制作的资源环境。
  (一)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1.优势。之前已提到过,云南有26个少数名族,各个民族分散聚居在不同的区域,使每个区域都形成了其独有的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体现在多个方面,如驰名中国的西双版纳,因地处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气候炎热湿润,当地人民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泼水节的名气在此不需累述;而傣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和虔诚的信仰更使西双版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再比如说,大理,金庸先生的一部天龙八部将大理早早的就推向了全国,白族人民热情的三道茶,美丽的洱海,秀丽的苍山不止吸引了数以万记的游客,更成为了多部影视制作拍摄的首先之地。除此之外,云南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少数民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习性更使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了一起,为各种纪录片的拍摄和取材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同时,少数民族的多样化和较多的人口使关于少数民族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市场。在云南,有专为游客建成的云南民族村,有专门教授民族乐器的学校,还有各种经营少数民族特色产品的商店等。云南政府也支持少数民族的发展。因此可以利用这个已颇具规模的市场来发展影视产业。
  2.劣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人文景观的区域,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云南多山,气候多变,文化冲突较大等问题的存在,从不同方面阻碍了区域之间的交流,也阻碍了影视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如遥远的泸沽湖,那里虽然居住着现在已经为数不多的母系氏族纳西族人民,但极为不便的交通严重阻碍了去了解当地的机会。还有梦中的仙境——香格里拉,无数电影中曾提到她,但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存在呼吸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致使很多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都相对落后,不仅不能达到拍摄的基本条件,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能以达到,这些都成为了一些摄制组最终选择放弃这些地方作为拍摄地的最初想法。
  (二)机会和威胁的分析
  1.机会。有着神秘面纱的少数民族和特有的美丽山水,对许多梦想拍摄出与众不同的电影的制作方来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同时,少数民族这一独特市场的存在也一次又一次的打动着电影投资人的心。
  2.威胁。云南整体看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落后体现在交通的不便利,发展的不均衡性等,再加上地理和气候的特殊性使云南即神秘又遥远。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以平原居多,无论是构建基础设施还是迅速调配人力物力都相对容易很多,再加上大批专业人才的聚集,严重威胁了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通过swot分析,不难看出,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如何利用好各种优势,把握机会来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影视拍摄制作环节中的市场化开发。
  二、影视拍摄制作环节中“物力”市场的开发
  市场化的定义是把特定对象按照市场原理进行组织的行为,通过市场化,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进步。就影视拍摄制作环节的市场化而言,就是整合各拍摄制作环节的要素,从而使影视拍摄能够顺利进行,最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我们所提到的影视拍摄制作环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涉及到的所有拍摄环节,我们所要说的或者要强调环节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这个环节是在云南能够做到的,能够提供的;二是这个环节是能产生效益,对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发展能提供帮助。因此,我们谈到的环节包括:拍摄场地、影视拍摄的专业设备、具备专业知识的影视人才、保障拍摄的后勤基础以及拍摄结束后的后期制作。
  (一)拍摄场地
  影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离不开具体的拍摄场地,在这里把拍摄场地简单的分为自然景观和人工制景。
  1.自然景观。在影视作品中,自然景观通常最能打动和震撼人心。目前,中国虚拟特效技术在影视制作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达不到靠虚拟技术制作逼真场景的能力,因此真正的自然景观仍是拍摄场地的主要依托。云南很多自然景观蔚为壮观,如何将自然景观带入影视作品呢?首先,各种对云南景色的宣传片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通过将各类景观进行人为的细微改动,也能使其符合影视拍摄的条件。但是,任何对景观的改动都不能完全以吸引拍摄制作组为主要目的,宣传才是根本,同时注重资源的维护和长期的盈利才能保证自然资源的长青。   2.人工制景。影视基地是人工制景中最为成功的典范。然而一个成功的影视基地的构建不仅来源于历史人文景观,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如横店影视基地并不是靠租用场地来生存,而是通过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来持续经营的,这其中离不开政府的很多政策性支持。云南也在大理修建过天龙八部影视城,但最终因为营运和管理不当,最终只是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学习世界各地优秀的影视基地成功的经验,是已经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的云南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二)物力的保证
  影视制作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任何工程都离不开质优价廉的原料的供给。对于影视制作而言,可以分别从影视器材、道具制作和服装三个方面来考量。
  1.影视器材。影视剧组到外地取景拍摄,通常都会带上剧组自己的专业器材设备,例如摄影机、监视器、轨道、摇臂、灯光设备和录音设备等,如果是一些特殊题材的作品剧组甚至会千里迢迢运输大型道具。这些器材设备和道具往往笨重庞大,运输费用高昂,运输途中的辗转等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容易造成不便,有时甚至在运输途中经常面临设备损毁或者丢失的风险,在给剧组带来巨大不便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额的经济损失。如何降低成本往往成为剧组要考虑的重点。那么,云南要想在影视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规模型产业,就有必要急剧组之所急,想剧组之所想。可以在云南本地组建提供影视设备租赁服务的专业机构,近距离的租赁能够免去了剧组远距离搬运的繁琐,缩短拍摄的时间,最终降低拍摄的成本。
  进行本地租赁机构的组建应以云南现有的影视机构为基础。虽然云南地处边疆,影视业发展较为落后,但向来高举少数民族电影旗帜的云南近几年在影视机构和影视民营企业方面有所进步。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云南从2007年仅41家机构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到2012年已经拥有69家,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物力已经投入到了云南的影视制作当中。2009年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加快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最富集聚效应的产业,从我省影视产业所具备的人文资源、气候、地理、题材等诸因素的优势出发,加快云南影视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下,最终在2010年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改制成功,与北京和顺通泰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云南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被认为是云南电影进入二十世纪后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该集团自成立以来,已经投资制作了十余部电影,电影《杨善洲》、《建党伟业》、《武侠》、《亲家过年》、《杀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电影《杨善洲》更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12年下半年,由云南电影集团与星美影业合作投资的电影《王的盛宴》、与好莱坞制作团队合作的3D灾难惊悚电影《大海啸鲨口逃生》、集团独立投资的爱情电影《熟女当家》等作品也陆续在全国上映。而云南本土“金牌女制片人”蒋晓荣与著名影星于荣光也成立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公司,拍摄了《情洒云之南》、《侦探成旭》、《狼毒花》、《翡翠凤凰》等多部云南题材电视剧。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冷箭》、《金凤花开》、《滇西1944》等云南题材影视作品在全国的热播、热映,也引起强烈反响。可见云南本土的影视制作班底是具备一定基础规模和实力的,同时考虑到影视拍摄设备存在造价高昂的问题,如果只由少数几家机构来提供租赁服务肯定会承担比较大的风险,这就需要进行行业整合,利用现有的云南影视机构或公司来构建一支稳定的影视制作团队。这些机构平时可按自己的运作模式来进行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并对自己所拥有的设备进行登记造册,比如能提供什么样的设备租赁和能够租赁的时间等。当外来剧组提出租赁要求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协调,在不影响本机构正常营运的同时,灵活抽调设备,满足外来剧组的要求。这样把云南拥有大型影视设备的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公司、工作室等都联合起来按摄制组的要求提供不同设备的租赁服务,不仅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也能让本地企事业单位从中盈利,使各投资方形成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达到双赢的目的,最终带动云南影视产业的发展。
  2.道具和服装制作。道具和服装是影视制作中最有特色的存在,针对这一环节,在云南本土提供便利的渠道,也是促使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化的重要一步。在成立设备租赁机构这一前提条件下考虑设立一个专业的租赁公司,专门从事服装和道具的设计租赁工作,该公司在日常营运中就注意收集整理各种少数民族的闲置服装和道具,进行妥善的存储和管理,在常规拍摄中可以及时的提供各种常见的服装和道具,为拍摄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成立专业的道具和服装生产商,影视剧组只要提出要求,本地的供应商就能批量或特殊制作出不同年代、具有各种民族特点的服装和道具,满足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需求。
  三、影视拍摄制作环节中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生产力的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也是具有主动性的因素。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好影视产业中的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才能在电影产业的竞争中找到优势,吸引更多投资目光,真正把云南的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打响、做强。
  (一)人才的费用
  谈及人才,必须谈及费用,一部影视作品中除去聘请知名导演和明星的花费以外,还会涉及大量的人力开销。这里我们仅就以一个外来中小型剧组在云南进行3个月拍摄活动的人力花销为例,将外地自带“原班人马”的花费与聘请云南本地专业人员的花费进行对比,简要说明人力成本的差异。②
  从上表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云南聘请剧组所需的专业制作人员能有效降低外来剧组的拍摄成本。
  (二)人才的来源
  在云南可以以“人的租赁”和“创建人力资源库”这两种形式来统筹规划影视制作的人力资源,让外来剧组到云南后能轻松聘请到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
  1.人的“租赁”。还是上文所用到的成立一个集合的租赁机构的概念。这个机构不仅拥有各种设备,同时也拥有一定数量能使用这些设备的影视专业人才,那么当这些组成部门的人员成为闲置资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人力资源拿出来进行“租赁”。这样满足了摄制组对某些专业人员的需求的同时,也使这些人得到了锻炼,并且还实现了收入最大化。另外,通过和各区域的政府机构保持稳定的联系,这个机构还可以随时掌握一个地区的影视人力资源情况,为摄制组提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演员支持。   2.创建人力资源库。在云南,除了能在影视机构中挖掘到专业的影视工作者以外,其实在民间依然存在很多优秀的导演、摄像师、录音师、灯光师、演员等,他们分布在云南各地州市,有的拥有自己的小型工作室、有的经常奔赴在各个剧组之间、还有的正在筹划自己的独立影像……这个群体不仅具备专业素养,而且分布广、时间灵活度大、甚至不少人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可以说各具风格特色。如果能将这些人的基本信息分门别类地做一个统计整合,建立一个云南影视人才资源库,那么这也是另一种为外来剧组提供人才服务的方式。
  第一,来源。庞大的人才后备团队成员的特点应该包括:专业技能娴熟且门类多样、地域分布范围广、时间易灵活安排等。这个影视人力资源库的成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职业的专业人才。云南良好的纪录片创作氛围孕育了一批在国际上屡获奖项的纪录片导演,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开始制作剧情片。这样一群有着丰富摄制经验的人为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人力资源库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另外,在云南也活跃着一群独立影像制作者,他们涵盖影视摄制的各方各面,有摄像、录音、灯光、后期、配音等。这个群体往往经验丰富,且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影视剧组所要寻找的核心力量。(2)高校影视专业学生。云南虽不是发达省份,但仍然拥有超过50所高校,其中艺术类院校4所。不仅像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等艺术院校专门开设院系培养影视制作骨干,其他一些综合类大学也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影视表演、戏剧文学等专业,在这个庞大的群体当中不乏有专业优秀的学生。学生利用假期和实习期能进入剧组参与拍摄,完成一些副职或基础工作,不仅满足了剧组的需求,也能从云南的影视教育环节产生推动作用。让优秀的、有潜力的人才在电影摄制第一线学习成长,这样相辅相成的机制才能更好的促进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产业化的快速发展。(3)各地州市少数民族文化传习馆。云南政府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建立了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传习馆。如红河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在元阳县委大力支持下,该文化馆协助拍摄了《诺玛的十七岁》、《雕刻大山的民族》、《樱桃》等一批反映元阳哈尼文化的电影电视作品。在元阳县当地的影视产业发展中,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发挥职能作用,以哈尼民俗民风的文化特性来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由32名演员及文化馆骨干组成。平时这些演员各自打理自家农活,有表演任务或培训时才聚集起来。传习馆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开展文艺演出近300场次,礼仪接待300余场次,参加州级组织的文化交流和文艺演出8次,并多次参加电视台文艺交流演出和MTV实景拍摄。是一个有规模,有组织的文艺机构,为外来影视剧组提供了便利的用人条件,例如群众演员的挑选、歌舞段落的出演、服装服饰的租借、民族文化咨询等等。通过民族传习馆能最直接地接触到具备各种才能的民间艺人,为影片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第二,管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具有量大,质好,更新快的特点,任何一个信息库的构建和使用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1)量和质。量少不能成为库,质差不能称之为有用。一个常规的信息库通常情况都收录超过百万条信息,对于云南影视人力资源库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检索工具,从纵向来看,必须涵盖多个职位分工,每个职位分工都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从业人员;从横向来看,任何一个存在于信息库的人员,需要尽量包含最详细的个人信息,不单单是满足于个人的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这名人员在这个专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聘用该人索要花费的人力成本。如:
  (2)快速及时的更新。信息更新成为一个信息库是否实用的重要标准。更新一方面指是否能不断在资料库中加入新鲜的血液,如在前文中提到的,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在民间新近崛起的艺人等;另一方面则是指本来已经存在于库中人员的信息更新。对于一个服务于人才聘用的信息库而言,时时更新库中人员最近的动态尤为关键,因为这样需要选聘人才的剧组才能掌握最新的人员动态和能力。同样对于资料库来说,周期性的删除一些占用库资源,却不能起到其作用的人员,本身也是一种对招聘剧组的负责。(3)信息的发布。人力资源库的管理可以由专业的中介机构或者某个组织,甚至是某个艺术院校进行管理。可以采取收取必要的中介费的方式来维持该信息库的正常运行。管理者不仅要负责对资源库的日常更新,还需要利用有效手段将整合过的信息上传至网络,方便需要使用该库的客户,最好的方式是争取和某一大型网络招聘公司合作,如51job。这样在信息安全能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能保有稳定的效益。
  (三)后勤保障
  影视拍摄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就离不开后勤的保障。我们相对容易的把影视拍摄的后勤考虑为吃、住、行。一个拍摄团队小到十几人,大到成百上千人。解决这样一个大集体的吃、住、行是个复杂的工作,很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所以,为不熟悉云南的外来的摄制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无疑是重要的。小型的摄制组我们可以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依托当地现有的机构甚至是居民。而大型摄制组,则可以采取提供外包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提供外包服务的公司,必须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如了解当地的餐馆和交通情况等。随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调配解决几百上千人的吃住行的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摄制组自然愿意到更多的地方取景拍摄,也顺其自然的带动了当地服务产业的发展。
  (四)后期制作
  虽然后期制作对于相对落后的云南而言本身不具备任何优势,但却是影视制作不可或缺的一环。云南也许无法效仿泰国的集中产业化配套经营,但也可提供低成本的制作。云南本土的影视机构等可以大力宣传自己,努力承接一些影视后期制作的工作,虽然短期内可能需要靠较低的价格来取胜,但长远来说,也是为云南影视产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做准备。
  四、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化的构建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而和影视拍摄制作本命相连的拍摄场、物力、人才、后勤保障和后期制作等环节的市场化发展,将是云南影视产业化发展基础中的基础。使这些环节市场化,规模化无疑将吸引更多外来摄制组来云南拍摄,最终实现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产业化快速发展。
  注释:
  ①影视滇军崛起 云南叫响“天然摄影棚”招牌[J].河北日报.2010-04-25
  ②花费包括人员薪酬、往来交通、食宿等
  参考文献:
  [1]国彬.民族电影的产业化[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宇丹,单晓红.营销传播:策略于经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从1896年4月24日美国的《纽约时报》刊登的第一篇关于电影的评论文章开始,影视批评历经多年的发展历史,承载的文本也由原本的纸质媒介载体演变成为视、听、说、熔聚一炉的多媒体形态共时存在。而日益发展的多媒体形态对影视批评主体和影视批评活动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本文从多媒体时代对其的影响进行评述。  【关键词】多媒体;影视批评主体;一般构成;专业构成;文本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
期刊
【摘 要】“陇中花儿”是流传在甘肃省黄河以东、六盘山以西的定西、陇西、通渭、会宁、武山、甘谷、清水、秦安、庄浪、静宁等地的民歌,在当地称之为山歌、山歌儿,也称之为“花儿”。三类“花儿”中唯独“陇中花儿”目前已经没有了“花儿会”,历史上有没有过“花儿会”也无从考证,“花儿”也因传唱的人日渐稀少而濒临散轶。“陇中花儿”的传唱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的特点,搜集抢救有诸多困难,因而“花儿”研究者对“陇中花儿”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和发展,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开辟了新的路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见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几点建议,从而不断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路径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科学,它是人文艺术学科教育领域的重要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舞蹈即兴的类型角度出发,提出即兴的条件、层次、结构性三种理论类型观点,进一步以三种即兴类型探讨了舞蹈即兴在舞蹈编导课程中的训练价值构成及体现。  【关键词】即兴;条件;层次;结构;训练价值  “即兴”作为当代舞蹈编创的一种常规技法,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随着对“即兴”的认知,目前舞蹈即兴训练已经成为舞蹈编导课程中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那么舞蹈编导课程中的即兴训练的概念是什么?一般情况
期刊
【摘 要】拉筹伯大学的设计教育在澳大利亚的院校中知名度高,设计教育也一直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设立,并随着市场发展而不断改变。其毕业生的水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将该校作为一个澳大利亚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代表案例,通过文献整理、官网调查、数据检索用以分析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希望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程设置;平面设计;设计工作室  一、澳大利亚高校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学校生命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和落实,在明晰生命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从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三个层次阐述了音乐课堂上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吸毒、自杀、性危机等行为屡屡出现,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来“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思想,
期刊
周韶华,中国画家、理论家。1929年生于山东荣成市。1941年参加八路军,并在解放战争中曾荣立一等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曾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委员,现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8所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水彩画作品有《茶山之歌》;水墨画作品《渤海湾的晨光》及《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图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作为依托,分析了在此时代背景下,触觉设计引入视觉形态化中的可能性,以及优越性。举例已出现的各种新兴的设计作品,进一步论述了在“小图”背景下视觉与触觉双通道建立的可行性。设计师通过对视觉与触觉语言的准确把握,是能够跨越图片尺寸大小的障碍而同样使受众得到满意的审美要求与情感共鸣。在这一系列的激发过程中,始终是以受众的心理情感作为设计的重点与核心。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鄂伦春族始终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其生产工具通常是手工制品,桦皮和兽皮成为了他们制作器皿、服饰的原材料。本文对鄂伦春族桦皮制品和兽皮制品两种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分析,力求增加人们对鄂伦春族传统手工艺的认识。  【关键词】鄂伦春族;传统手工艺;桦皮;兽皮  一、引言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山岭上的人”和“使用驯鹿的人”,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鄂伦春族人民的生活状态。鄂伦春族人
期刊
【摘 要】“人”一直是哲学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人学,对自己而言是成就自身的人格;进而求知他人;再向外通出去,便是建国。虽然马克思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不同的时空,但是两者在人学方面的思想是声气相同的。今天进一步挖掘二者之间的共性,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土壤中根治、壮大。对于我们构建全人类和中国人的解放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的人;实践;群体性  “人之光”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