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件的制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多数数学教师还只是简单用一下PPT把要讲的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如果能教会中职学生利用Excel、几何画板等工具去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大大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函数图象法的教学为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件制作中合理使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课件制作;中职数学
问题提出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已经得到广泛得使用,但教师普遍只是使用PPT把所要讲的题目通过投影投给学生看,或者加入一些动画,似乎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课堂容量是大了,学生是对那些动画发生了兴趣,但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却没有多少帮助。我们在数学课堂上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不合理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又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影响新知识的生成。
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人讲授《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46页函数图像法这节内容时,需要根据提供的数据借助Excel制作函数的图像,教材中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
(1)选中A、B两列数据;
(2)打开图表向导;
(3)设置图表类型为“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
(4)点击“下一步”,设置图表标题为“时间-水位表”;
(5)點击“完成”。
教材给出完整的步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步骤动手去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的教学,在与学生一起参与的数学活动和对话交流中逐步让学生掌握函数图象的绘制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数学教学观强调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和协作活动,以实现意义的建构。我们不应简单地认为多媒体技术就是用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而应当把多媒体技术看作是知识建构和表征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搭建对话的平台,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使意义协商成为可能。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研究数学的能力比用多媒体技术去展示数学知识要重要的多,所谓“授人以鱼哺乳授人以鱼”;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缺少沟通交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函数图象可以:(1)使函数图象的绘制变得简单。(2)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3)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很好的将学生、教师、学习材料联系在一起。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和主动生成就成了空话。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不能只是教师“投影”,学生看的过程。在利用Excel制作函数图象教学中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具体措施可以在完成教材练习时,如下:
练习1:下表是小明从13岁到21岁的身高记录。
请以小明的年龄为横轴、小明的身高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上表中对应的点,再用线段将它们连接起来,根据图象提供的多媒体回答下列问题:(问题略)。
让学生到电脑上去完成函数图象的制作,可以三人一组合作完成,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一方面是因为中职生的模仿能力差,但“三个臭皮匠”可以在互相学习中大大提高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反之如果让一个学生去电脑上操作,学生经常不知道怎么操作,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会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使用使问题变得简单直观的同时也会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弱化了学生自己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学生在手工绘图的过程能体会到函数图象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图象本质,而多媒体的绘图恰恰让学生忽略了函数图象产生的过程,学生对函数图象是怎么来的会很迷茫。
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负担。过量的信息充斥于课堂,占用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特别是对于数学理解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和交流。多媒体的使用反而妨碍数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上课变成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单向灌输。
在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函数作图教学。
图象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学生作图的过程是不能用多媒体作图来代替的。应遵循传统的教学过程,耐心的辅导学生作出四个函数的图象,学生对指数函数图象的性质的总结和归纳才有实质材料。
三、重视学生多各种媒体技术的掌握和使用
以往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研究仅局限于教师使用的研究,对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很少有人去考虑。但中职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很差,对数学很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实际用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能大大提高中职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弥补中职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中职生基本没有高考的要求,没必要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只要能解决问题,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包括多媒体技术。因此需要重视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这样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如《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47页的“问题解决”: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一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的10号梅西从球门正前方15m处挑射,球的飞行方向正对球门,假如该球沿抛物线飞行,即球的高度y(m)与球的水平飞行距离x(m)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且已知当x=5时y=6,当x=7时y=7。
(1)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2)作出该函数的图像
(3)已知球门横梁高2.5m,若球在飞行过程中无人阻挡,梅西此次射门能否进球?
中职生几乎都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只不过就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和推理,毫无实用价值,因此学习数学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问题解决中,学生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需要设立二次函数,再将已知条件代入求解,而后画出函数图像。不难想象,要求中职生去完成这些工作困难是多么的巨大。中职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所以这样的问题虽然是关于足球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足球很感兴趣,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却是束手无策。
教学过程如果是这样,学生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步骤:
(1)根据条件,已球门的地面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球的飞行路线所在抛物线经过三点。
(2)在《几何画板5.03版本》中首先绘制三点,再选择“函数工具”,选择这三个点,二次函数图象及解析式自动生成。
显然,利用多媒体技术后,问题得到很轻松的解决,球门能不能进球门看图就知道了。这样的方法不太适用于普通高中的教学,因为没有反应出解题过程,但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更具有直观性,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对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和探究的兴趣,增强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结语
数学对于中职生来说应该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中职生的各方面能力短时间内是难以得到提高的,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数学更抽象,计算更复杂。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教会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处理数据、绘制图象等等操作技巧,这些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单纯的只是文本呈现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分散,要尽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及时给予评价,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中职生要去完成复杂问题的解决,没必要也停留在笔和纸上,要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工人,不掌握多媒体技术,数学知识就难以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难以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2011:7.
[2]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3]陈力.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发生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0,01.
作者简介:徐长俊(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课件制作;中职数学
问题提出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已经得到广泛得使用,但教师普遍只是使用PPT把所要讲的题目通过投影投给学生看,或者加入一些动画,似乎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课堂容量是大了,学生是对那些动画发生了兴趣,但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却没有多少帮助。我们在数学课堂上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不合理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又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影响新知识的生成。
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人讲授《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46页函数图像法这节内容时,需要根据提供的数据借助Excel制作函数的图像,教材中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
(1)选中A、B两列数据;
(2)打开图表向导;
(3)设置图表类型为“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
(4)点击“下一步”,设置图表标题为“时间-水位表”;
(5)點击“完成”。
教材给出完整的步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步骤动手去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的教学,在与学生一起参与的数学活动和对话交流中逐步让学生掌握函数图象的绘制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数学教学观强调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和协作活动,以实现意义的建构。我们不应简单地认为多媒体技术就是用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而应当把多媒体技术看作是知识建构和表征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搭建对话的平台,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使意义协商成为可能。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研究数学的能力比用多媒体技术去展示数学知识要重要的多,所谓“授人以鱼哺乳授人以鱼”;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缺少沟通交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函数图象可以:(1)使函数图象的绘制变得简单。(2)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3)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很好的将学生、教师、学习材料联系在一起。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和主动生成就成了空话。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不能只是教师“投影”,学生看的过程。在利用Excel制作函数图象教学中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具体措施可以在完成教材练习时,如下:
练习1:下表是小明从13岁到21岁的身高记录。
请以小明的年龄为横轴、小明的身高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上表中对应的点,再用线段将它们连接起来,根据图象提供的多媒体回答下列问题:(问题略)。
让学生到电脑上去完成函数图象的制作,可以三人一组合作完成,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一方面是因为中职生的模仿能力差,但“三个臭皮匠”可以在互相学习中大大提高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反之如果让一个学生去电脑上操作,学生经常不知道怎么操作,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会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使用使问题变得简单直观的同时也会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弱化了学生自己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学生在手工绘图的过程能体会到函数图象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图象本质,而多媒体的绘图恰恰让学生忽略了函数图象产生的过程,学生对函数图象是怎么来的会很迷茫。
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负担。过量的信息充斥于课堂,占用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特别是对于数学理解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和交流。多媒体的使用反而妨碍数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上课变成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单向灌输。
在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函数作图教学。
图象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学生作图的过程是不能用多媒体作图来代替的。应遵循传统的教学过程,耐心的辅导学生作出四个函数的图象,学生对指数函数图象的性质的总结和归纳才有实质材料。
三、重视学生多各种媒体技术的掌握和使用
以往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研究仅局限于教师使用的研究,对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很少有人去考虑。但中职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很差,对数学很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实际用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能大大提高中职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弥补中职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中职生基本没有高考的要求,没必要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只要能解决问题,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包括多媒体技术。因此需要重视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这样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如《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47页的“问题解决”: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一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的10号梅西从球门正前方15m处挑射,球的飞行方向正对球门,假如该球沿抛物线飞行,即球的高度y(m)与球的水平飞行距离x(m)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且已知当x=5时y=6,当x=7时y=7。
(1)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2)作出该函数的图像
(3)已知球门横梁高2.5m,若球在飞行过程中无人阻挡,梅西此次射门能否进球?
中职生几乎都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只不过就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和推理,毫无实用价值,因此学习数学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问题解决中,学生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需要设立二次函数,再将已知条件代入求解,而后画出函数图像。不难想象,要求中职生去完成这些工作困难是多么的巨大。中职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所以这样的问题虽然是关于足球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足球很感兴趣,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却是束手无策。
教学过程如果是这样,学生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步骤:
(1)根据条件,已球门的地面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球的飞行路线所在抛物线经过三点。
(2)在《几何画板5.03版本》中首先绘制三点,再选择“函数工具”,选择这三个点,二次函数图象及解析式自动生成。
显然,利用多媒体技术后,问题得到很轻松的解决,球门能不能进球门看图就知道了。这样的方法不太适用于普通高中的教学,因为没有反应出解题过程,但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更具有直观性,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对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和探究的兴趣,增强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结语
数学对于中职生来说应该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中职生的各方面能力短时间内是难以得到提高的,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数学更抽象,计算更复杂。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教会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处理数据、绘制图象等等操作技巧,这些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单纯的只是文本呈现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分散,要尽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及时给予评价,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中职生要去完成复杂问题的解决,没必要也停留在笔和纸上,要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工人,不掌握多媒体技术,数学知识就难以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难以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2011:7.
[2]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3]陈力.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发生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0,01.
作者简介:徐长俊(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