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滞后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转型时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总体上比转型期之前明显加快,但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非农化水平,而且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化与非农化都出现了趋于滞缓的新变化。体制型的城市化滞后必然导致非农化转移滞缓。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新一轮再推进,大力促进城市推动型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正出现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经济由短缺走向全面过剩,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空间。这一经济走势使农村城镇化成为必然要求。但在目前一些地方的城镇建设中,出现了缺乏具有目标模式的总体规划、缺少建设中的宏观管理指导、建设随意性大的问题。有的区域规划零乱,建筑风格千房一面,缺少特色;有的不按规划办事,盲目占地建设;有的布局过于分散,出现了“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是城市;看了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的格局。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创造最大增长空间,但必须针对当前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防止误区的扩大。
本文利用最终死于某死因的概率等生命表指标描述和分析了1993年中国五类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死因结构,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揭示了中国老年人群死因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群的死因结构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死于与贫穷和感染性因素有关的疾病的比例明显下降。
本文利用超生罚款数额来测度县级人口控制的强度,并以此估算人口控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罚款政策平均降低每位农村妇女0.33的累计生育率;罚款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另外,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显著的刺激生育作用。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户籍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家庭的抽样调查,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家庭现状、再生育意愿等方面对已婚育龄妇女的家庭规模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对于家庭规模的确立,除了经济状况、教育与职业等因素外,还要从社区生育文化、个体心理特征等更大的范围加以考虑,同时,要注意到婚育观念的改变滞后于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时差关系。
本文通过对空间克立格算法和人口应用实例的讨论,提出在人口数据间接估计过程中改进估计过程的方法。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也相应提高,并给农民、企业带来收益,推进了经济增长。然而,城市居民于维护既得利益的动机,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帮助形成了排斥外地民工的歧视性就业政策,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现行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也相应提高,并给农民、企业带来收益,推进了经济增长。然而,城市居民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动机,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帮助形成了排斥外地民工的歧视性就业政策,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现行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