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手段,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U69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由于我国拥有一大批具有世界独特性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还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我国的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现有的高职旅游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旅游专业生源紧缺;专业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为主导,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的软硬件与教学的要求不相称;缺少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技术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等。因此,改革旅游教育,培养受市场欢迎的新世纪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1.生源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行业。由于人们对服务行业存在偏见,相对于有些专业而言,又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致使一些成绩较低及面貌、体态、身高等不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要求的学生也被录取,造成生源素质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学生就业情况。旅游专业生源从数量、质量上已不能满足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专业设置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人才的培养过于集中,很难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对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旅游专业设置应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市场需求、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适时对专业进行创新与调整,尤其是涉外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文化遗产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旅游专业教师无论是从知识的结构、深度还是动手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致使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多数教师并非旅游专业毕业,也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大多是一边摸索教学一边学习。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先天不足。此外,实际教学脱离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大多还是照本宣科,從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教学理念和手段也相对落后,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与社会旅游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4.课程设置不科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没有真正结合社会经济需求、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来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而是根据现有的专业教师资源来设置课程,单纯追求科目多,忽视了专业自身的特征,没有体现出专业的特色,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旅游管理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但由于受学校资源条件的限制,缺乏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这些都严重违背了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突出高职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质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要突出高职的特色,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过硬,沟通技巧娴熟,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旅行社和酒店的实际情况,开设礼仪方面的课程,并要求学生在实际中严格遵守。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强化情趣诉求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可以举办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只要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可以尝试。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义务导游等形式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实习经验交流活动、宣传学生实习期间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意识和责任感。
2.针对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科学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要根据高职生源的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是要适当增加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课程,以确保他们在高职阶段专业学习的需要,并为他们今后的深造和继续教育奠定基础。二是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熟悉行业、企业管理环境以及对旅游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同时要按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设置专业,依照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立新专业,如风景园林开发与管理、酒店设备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专业,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有力保证。学校要为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并在经济和制度上予以一定的保证。让教师始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能够为专业带入全新的气息,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此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等灵活的形式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传授,这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大有好处。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双师型”教师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管理专业这一学科发展精髓,能够有效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操技能会有实质性的提高。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等,以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特点可建立一些模拟的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实现模拟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和教师可以在非常逼真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例如,在讲授导游服务程序时,可以分别和学生模拟导游与游客,进行“正式接团”前的准备、接团服务、入住宾馆、集合出发、景点讲解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过程。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培训企业需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实习实践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在企业主要业务部门(岗位)轮岗或进入管理层次实习创造机会,同时也给企业发现和引进人才提供了长期考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董鸿安.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张建宏.提高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3]万方秋,唐左.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U69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由于我国拥有一大批具有世界独特性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还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我国的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现有的高职旅游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旅游专业生源紧缺;专业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为主导,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的软硬件与教学的要求不相称;缺少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技术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等。因此,改革旅游教育,培养受市场欢迎的新世纪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1.生源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行业。由于人们对服务行业存在偏见,相对于有些专业而言,又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致使一些成绩较低及面貌、体态、身高等不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要求的学生也被录取,造成生源素质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学生就业情况。旅游专业生源从数量、质量上已不能满足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专业设置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人才的培养过于集中,很难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对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旅游专业设置应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市场需求、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适时对专业进行创新与调整,尤其是涉外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文化遗产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旅游专业教师无论是从知识的结构、深度还是动手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致使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多数教师并非旅游专业毕业,也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大多是一边摸索教学一边学习。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先天不足。此外,实际教学脱离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大多还是照本宣科,從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教学理念和手段也相对落后,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与社会旅游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4.课程设置不科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没有真正结合社会经济需求、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来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而是根据现有的专业教师资源来设置课程,单纯追求科目多,忽视了专业自身的特征,没有体现出专业的特色,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旅游管理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但由于受学校资源条件的限制,缺乏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这些都严重违背了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突出高职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质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要突出高职的特色,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过硬,沟通技巧娴熟,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旅行社和酒店的实际情况,开设礼仪方面的课程,并要求学生在实际中严格遵守。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强化情趣诉求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可以举办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只要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可以尝试。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义务导游等形式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实习经验交流活动、宣传学生实习期间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意识和责任感。
2.针对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科学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要根据高职生源的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是要适当增加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课程,以确保他们在高职阶段专业学习的需要,并为他们今后的深造和继续教育奠定基础。二是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熟悉行业、企业管理环境以及对旅游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同时要按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设置专业,依照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立新专业,如风景园林开发与管理、酒店设备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专业,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有力保证。学校要为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并在经济和制度上予以一定的保证。让教师始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能够为专业带入全新的气息,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此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等灵活的形式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传授,这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大有好处。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双师型”教师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管理专业这一学科发展精髓,能够有效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操技能会有实质性的提高。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等,以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特点可建立一些模拟的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实现模拟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和教师可以在非常逼真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例如,在讲授导游服务程序时,可以分别和学生模拟导游与游客,进行“正式接团”前的准备、接团服务、入住宾馆、集合出发、景点讲解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过程。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培训企业需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实习实践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在企业主要业务部门(岗位)轮岗或进入管理层次实习创造机会,同时也给企业发现和引进人才提供了长期考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董鸿安.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张建宏.提高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3]万方秋,唐左.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