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内容,语言教学不能囿于语言的传播性和工具性,其本质也不只是传授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师更应彰显语言的价值和人文性,凸显其思维含量。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更应从语言的表层结构过渡到其深层内核,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在这些能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为重要,因为这触及学生的思维内核。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识。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阅读教学思维目标的要求
布鲁姆将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他对认知领域的分类尤为引人关注,它将认知按照思维的层次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阶段,这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它触及思维的核心本质。后来,教育专家于2001年发表了文章《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版》,将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更细分为六个过程,分别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从这些分类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认知过程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思维程度,明确了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需要的思维活动。它既有简单的心智活动,如记忆和理解,又有高阶的思维活动,如评价和创造等。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以此为基准,重新反思和设计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活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阅读教学中思维过程的核心构成
读者的阅读过程既是对作者写作的还原,又是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提取信息、概括大意和推理判断等。可见,整个阅读过程就是思维的活动过程,经历这些思维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正所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选材方面匠心独运,它以话题为中心,以功能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和解读文本,这些话题涵盖了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个人、家庭、社会风俗、文化习惯和艺术等,这些话题文本为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品质提供了充沛的精神食粮。在体裁方面,它也体现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并重的特点。
文本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往往侧重于传达言语信息,是一种可视化信息结构,读者读起来较为轻松。但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从表层结构过渡到深层结构,需要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将读者、作者和文本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整体的、立体的文本理解,这才是思维训练的重中之重。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1.以英语为课堂教学的“工作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全英文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学生始终处于自然的英语环境下,学生要思考、学习任何知识、开展话题活动,都是在英语的指令下进行的,所以学生要努力适应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模式,让英语成为帮助学生思考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被学习的对象。学生只有适应英语作为指令性工作语言,它才能由“被学的对象”转变成“助学的朋友”。长此以往,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能得到不断增强,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语言。
2.以頭脑风暴为支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头脑风暴”即群体学生围绕着某个话题进行全部相关性语言输出,让学生集体展示与特定话题相关的语言串,从而引导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参与话题的延伸。“头脑风暴”有明显的聚集性特点,它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话题,同时又有其发散性,因为它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等特性,不拘泥于某一限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内在积极性,这对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大有裨益。如教师提到网络,就要让学生想到所有与网络有关的信息,包括网络的利弊、发展过程和前景等。只有海量的网络词汇输出,才能为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提供足够的语言土壤。
3.以语篇分析为主心骨,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形成语篇的根本是逻辑,理解语篇的根本也是逻辑,一切语篇无不深藏着思维的逻辑。从语篇角度分析、玩味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语篇既有内在的形式逻辑,又有内在的内容逻辑,抓住了语篇这根主心骨,英语学习才能真正具备逻辑性。因此,教师只有在语篇的基础上让学听、说、读、看、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就语篇的逻辑性来说,其形式的逻辑有衔接和连贯两种,衔接侧重于形式的前后关联,连贯侧重于意义的前后呼应。通过语篇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习得语言知识和信息,还能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段落结构,从而透过语篇深入了解单词和词组在具体语境下的准确含义。
4.以多向思维角度为触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批判思维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首先要杜绝“一言堂”,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为只有自己产生想法,才能形成批判精神,践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材料,尤其是一些新鲜的语言和材料,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具有两面性的时代话题,这些材料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宁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改进英语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7,(5).
[2]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内容,语言教学不能囿于语言的传播性和工具性,其本质也不只是传授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师更应彰显语言的价值和人文性,凸显其思维含量。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更应从语言的表层结构过渡到其深层内核,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在这些能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为重要,因为这触及学生的思维内核。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识。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阅读教学思维目标的要求
布鲁姆将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他对认知领域的分类尤为引人关注,它将认知按照思维的层次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阶段,这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它触及思维的核心本质。后来,教育专家于2001年发表了文章《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版》,将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更细分为六个过程,分别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从这些分类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认知过程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思维程度,明确了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需要的思维活动。它既有简单的心智活动,如记忆和理解,又有高阶的思维活动,如评价和创造等。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以此为基准,重新反思和设计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活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阅读教学中思维过程的核心构成
读者的阅读过程既是对作者写作的还原,又是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提取信息、概括大意和推理判断等。可见,整个阅读过程就是思维的活动过程,经历这些思维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正所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选材方面匠心独运,它以话题为中心,以功能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和解读文本,这些话题涵盖了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个人、家庭、社会风俗、文化习惯和艺术等,这些话题文本为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品质提供了充沛的精神食粮。在体裁方面,它也体现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并重的特点。
文本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往往侧重于传达言语信息,是一种可视化信息结构,读者读起来较为轻松。但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从表层结构过渡到深层结构,需要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将读者、作者和文本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整体的、立体的文本理解,这才是思维训练的重中之重。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1.以英语为课堂教学的“工作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全英文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学生始终处于自然的英语环境下,学生要思考、学习任何知识、开展话题活动,都是在英语的指令下进行的,所以学生要努力适应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模式,让英语成为帮助学生思考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被学习的对象。学生只有适应英语作为指令性工作语言,它才能由“被学的对象”转变成“助学的朋友”。长此以往,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能得到不断增强,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语言。
2.以頭脑风暴为支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头脑风暴”即群体学生围绕着某个话题进行全部相关性语言输出,让学生集体展示与特定话题相关的语言串,从而引导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参与话题的延伸。“头脑风暴”有明显的聚集性特点,它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话题,同时又有其发散性,因为它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等特性,不拘泥于某一限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内在积极性,这对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大有裨益。如教师提到网络,就要让学生想到所有与网络有关的信息,包括网络的利弊、发展过程和前景等。只有海量的网络词汇输出,才能为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提供足够的语言土壤。
3.以语篇分析为主心骨,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形成语篇的根本是逻辑,理解语篇的根本也是逻辑,一切语篇无不深藏着思维的逻辑。从语篇角度分析、玩味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语篇既有内在的形式逻辑,又有内在的内容逻辑,抓住了语篇这根主心骨,英语学习才能真正具备逻辑性。因此,教师只有在语篇的基础上让学听、说、读、看、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就语篇的逻辑性来说,其形式的逻辑有衔接和连贯两种,衔接侧重于形式的前后关联,连贯侧重于意义的前后呼应。通过语篇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习得语言知识和信息,还能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段落结构,从而透过语篇深入了解单词和词组在具体语境下的准确含义。
4.以多向思维角度为触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批判思维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首先要杜绝“一言堂”,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为只有自己产生想法,才能形成批判精神,践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材料,尤其是一些新鲜的语言和材料,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具有两面性的时代话题,这些材料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宁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改进英语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7,(5).
[2]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