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化学系面试失败 让我找回文学真爱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4日,我到英国牛津大学彭布洛克(Pembroke)学院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化学系面试。虽然最后我没有被录取,但这段教授亲自指导我的经历,令我在学术上十分受启迪。
  每年从12月上旬开始到中旬,牛津大学会从申请本科的学生中筛选一部分人参加面试,期间每个系的面试会在相同或不同的时段举行,分别占用两到三天,之后在次年一月初的一天中寄出所有的面试结果。
  牛津大学在做录取决定时,会将学生整体的兴趣爱好都考虑进去。当校方发现这里的教学体系不适合,或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时,就不会录取这名学生。当教授告诉我,化学系的教学十分紧凑,无法给予我足够的空间发展文学写作方面的兴趣时,我已能预见结果,抱憾而归。虽然结果并不如意,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与大家分享这段旅程的兴致。
  正如面试指南上的一句学生感言:“在牛津生活的这短短几天,就是我从未后悔报考牛津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三天学术上和人际交往上的收获,以及我在面试结束时收到结果后的反思,对于我自身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牛津这座古老学府的宽大胸怀。此次面试最关键的不是结果,而是整个面试的过程中,我在每一个细节上所收获的“牛津式教育”。
  独特的面试 是考场也是课堂
  我所经历的牛津的面试,是以简单授课的形式进行的。主要以问答形式展开题目,当考生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面试的教授会讲解这一知识点,或者给出提示,考生继而能够灵活运用刚学到的新鲜知识,以完成这道题目。
  在我的第三场面试中,教授要求我画出一种由三个氢原子组成的正一价离子([H3] )的结构。当画出两个氢原子的组合结构后,我便陷入了困境。这时教授便从我手中接过纸笔,开始指导我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画出了三种可能的答案,然后挨个分析,考虑在每种情况中原子的转向,如果相长干涉多余相消干涉,那么需要达到这种情况的能级也就更高,反之亦然。最后,我将所有的能级放在一起比较,选择最低的能级,也就是最容易达到的状态,其对应的离子型态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在每场面试中,我都会遇到瓶颈,但教授总会适时地给予提示或指导,因为面试的目的不是考察我们的知识储备,而是考察我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结交世界各地的优秀友人
  三场面试下来,在牛津收获到的学术知识自然无可比拟。但对我来说更宝贵的是对于“人”的收获。十分神奇,也十分幸运,相同的学术目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人聚集在一起。
  起初我有些忐忑,担心求学的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影响我和其他考生的交往,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忧虑是多余的。我们之间最大的共同语言是各自的专业,以及这几天的面试经历与感受。从有关学业的话题,过渡到生活、爱好、文化背景等,互相带来进一步相互了解的过程,短短一顿饭的时间就让我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甚至找到知己。
  我与来自香港的Marcus相处十分愉快,同为中国人,见面倍感亲切。我们讨论着他在英国所就读的寄宿学校和我在国内就读的英式寄宿学校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以及我们所体验的中西方节庆日的不同。来自立陶宛的Earnest曾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就读,但他更向往牛津大学的氛围,恰巧圣安德鲁斯大学也是我今年希望申请的大学之一,通过他的描述,我对于学校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一名潇洒的旅人,Earnest的壮举之一便是一路搭顺风车,纵穿不列颠岛,后又横穿半个欧洲大陆,一路上所见所闻的奇人异事令我们大开眼界。
  相比大多数大学提供的为期半小时的现场面试,甚至网络远程面试,牛津极力鼓励我们参加时间跨度为两至三天的多场现场面试,在更全面考核考生的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解体验牛津校园文化,广交朋友的契机。
  反思失败的结果 认清选择专业的重要性
  此次面试最终失利了,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一场失败,不如说是因祸得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术热情和专长。由于我把所希望申请的理想专业,即文学类学科的重心放在了美国大学的申请上,而在申请英国学校时,为了能有机会到牛津开阔眼界,我便报了自以为相对简单的化学专业。然而面试之后,我反而更忠于最初的决定—学习我所钟爱的文学,而不是化学。
  在我经历第一场面试时,教授曾提醒过我,牛津课程紧凑,我可能没有任何时间发展自己的文学写作兴趣。牛津在作出录取决定时,只会录取在这种教学体系下受益最大的学生,因此在拒绝一名学生时,一种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学术水平没有达到特定的高度,另一种原因则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长处之所在,与自己热爱并擅长的学科相关联,才能从大学优秀的资源中最有效率地汲取有益的知识,并且保持学术上的毅力与热情。
  虽然这所古老学府每年只提供有限的录取名额,但却不向任何人吝啬它的教育,我爱牛津的这种学术度量和宽容。
其他文献
中国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真的少得可怜吗?想了解更多的出国交流机会吗?你可曾想过,也许自己其实早就被国际化包围了?  安娜上大学的时候,曾遇见过两个交换生项目,交换的学校一所是台湾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另一所是香港中文大学。前者让大部分同学都犹豫了,为什么要花更高的生活费去一所不如自己学校的地方待一年,回来还有可能推迟毕业。后者把大部分同学淘汰了,这个完美的交流机会只录取了全年级第一名。  如果不想径直出
对即将在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的同学来说,提到“出国留学”一般会选择直接申请美国大学的硕士或博士课程。如果学生语言能力不过关的,有时还需要上一两年的预科学校。这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留学成本与风险。《留学》记者了解到,参加2016(第21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的美国石溪大学,为那些希望减少一些留学成本与负担的同学提供了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机会。  杨振宁执教37年的大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作为传统而古老的书法艺术,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焕发勃勃生机,呈现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繁荣多元的新面貌。当前,有必要认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并进行冷静的思考与检视,以便在新的历史节点正本清源、坚守传统、深入本体、弘扬原创,走向新的辉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风,以时间更迭为序,对改革开放40
光明《留学》榜四:美国移民较规范,澳大利亚波动大
中国的国际教育发展迅速,并且变革不断,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间更将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对此,雅力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胡靖坦言,集团现如今依然是一个试水者的角色。如何管理运营,引导集团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雅力教育集团一直在进行着尝试与探索。  自2006年完成品牌注册,致力于大学层次国际合作办学,到11年3月份开始在国际化课程服务之外,涉足K12教育咨询管理体系的输出以及出国服务,再到今年8月份上市运营,
30岁的人或许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很少人有勇气在这个时候求变。范海涛不同,结束了10年传统媒体财经记者的她,选择在30岁去美国读口述历史,开启新的生活,实现了人生的绚丽突围。  古语有云,30岁而立。30岁,在世俗的目光中,应该是个人状态相对稳定的阶段。而范海涛,却在而立之年的槛上求变,她远赴美国留学,学习口述历史,出新书,成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实现了人生的绚丽突围。对于未来,
高智商、高能力、高颜值,刁盛鑫,这位28岁的小伙儿身上自带光环无数;有情怀、有作为、有担当,现身为美信金融CEO的他完美诠释了一个海外资源配置新秀的崛起之路。  了解近年投资市场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资本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人民币贬值、国内股市波动性大、房地产投资政策趋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选择海外投资作为资产保值升值的方式。  今年4月,安永发布的年度报告《勇拓海外:制造大
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科技创新、逐梦深空的内容,让“90后”吴凡感到强烈共鸣。  在过去几年中,吴凡的许多快乐时光,都与一种“小星星”有关。  2013年,20岁的吴凡和一群小伙伴组队参加欧盟面向全球高校征集50颗立方体卫星的QB50项目;  2015年,吴凡参与设计的“紫丁香二号”纳卫星发射升空;  2018年,由吴凡担任卫星姿
美国法学院以时间短、缔造高收入名扬江湖,但各个大学法学院LLM项目的江湖地位也是阶层分明,或霸道或高冷或奢华。除了必须是真爱,还得对了胃口,才能成为美国一线法学院里的“老流氓”。  LLM(Master of Laws),即人们俗称的“老流氓”,是以职业导向为法学背景的国际学生所设置的研究生专业。在以经验主义为准绳的英美案例法体系中,LLM项目因时间短,入学标准考试便捷(无需LSAT,只需提供语言
由美国著名移民律师Scott Warmuth创办于1984年的美国华明胜律师事务所,将移民业务作为律师所的主打业务,以规范、高效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客户和业界的普遍赞誉。三十年里,专注为华人移民服务。  美国华明胜律师事务所由美国著名移民律师Scott Warmuth创办于1984年。三十多年来,华明胜专业的法律团队秉持“顾客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一致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咨询与服务。而其移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