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水污染问题己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内河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近年来,特别是节能减排、产业升级、重污染企业异地重建等环保治理管理措施的实施,生活污水逐步取代工业废水成为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就全国而言,我区城市污水处理事业起步较早,以1976年桂林市排水管理处成立、1982年桂林上窑污水处理厂(老厂)建成投产为标志,我区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至今全区各个大中城市已经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其中南宁、桂林、柳州三市不论是污水处理厂数量、工艺水平还是污水集中处理率都处于区内领先地位。所以,研究这三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了解这三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对于了解我区城市污水处理情况,展望其发展前景,改善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污水处理整体状况
(一)南宁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西城区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目前南宁市共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琅东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三期)、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为6.8×105m3/d,整体处理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大中型中心城市中居于领先行列。总投资分别为7612万元和9000万元的南宁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中,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分别为0.2×105m3/d和0.5×105m3/d。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南宁市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能提高到8.0×105m3/d左右,污水处理率接近100%,不仅能基本满足目前城市排污的需要,而且给城市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环境空间。
(二)桂林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一直很重视以漓江水系为主的水环境保护,从1982年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桂林不但开创了广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事业的先河,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2012年底,桂林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其中七里店污水处理厂1.6×105m3/d,北冲污水处理厂0.35×105m3/d,上窑污水处理厂0.45×105m3/d,第四污水处理厂1.0×105m3/d,西城污水处理厂0.6×105m3/d,雁山区污水处理厂0.2×105m3/d。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8.2×105m3/d。总处理率已超过90%。近期将建设临桂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0.3×105m3/d。该厂在设计上也预留了提升空间,远期可达到1.8×105m3/d的建设规模。
(三)柳州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200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占广西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一。近年来,柳州市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短短7、8年时间,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由一片空白发展到目前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5.0×105m3/d。除已建成的白沙污水处理1.0×105m3/d厂、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一、二期)2.5×105m3/d、拉堡污水处理厂0.25×105m3/d、阳和污水处理厂1.25×105m3/d外,在建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三期)预计处理能力在0.5-1.0×105m3/d之间。全部完成后,可日处理污水55万吨,使60%以上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
现状分析
(一)工艺选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回顾近30年我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变化情况,与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八十年代初是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起步期,其代表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八十年代末氧化沟工艺较为流行。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些运行指标及处理效果更具竞争优势的工艺如SBR、A/0、A2/0等逐步成为主流[6]。进入21世纪后,不但要求处理后出水排放水质常规项目达标,更是向大型化、集约化、自动化、深度处理方向发展。桂林北冲污水处理厂(老厂)、桂林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桂林第四污水处理厂、南宁琅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正是这四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二)污水处理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以南宁琅东污水处理厂为例,2000年投产之初,其主要功能是对流入南湖及竹排冲流域的污水进行截留、治理并回补。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要求以及南宁城市定位的不断提高,南湖与竹排冲已不仅仅只定位于城市污水受纳水体,而是满足城市居民亲水、乐水的休闲娱乐场所,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南宁提出创建“中国水城”的城市理念后,在竹排冲出水口下游仅约1公里处兴建一个开放式的大型城市滨水休闲公园。琅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此公园的主要补水来源,势必对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更加严格的治理。所以该厂于2004年10月底增建了低压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系统,处理工艺由二级处理提升至接近三级处理的水平。
(三)社会及政府高度重视、多方筹资建设治污工程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决心治理城市水污染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政府积极寻求中央拨款、地方财政支出、国外贷(赠)款等多渠道筹集治污资金,加大了治污的力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近十年来,在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四)运营体制仍以政府行为为主
虽然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初步成型,而且污水处理费不断增加,使得行业毛利润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由前些年的“赔本买卖”逐步变成“香饽饽”,开始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入。但从体制上来看,仍旧以靠政府拨款或以国有给排水企业来管理运营为主导。太多的行政背景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格格不入,可能导致污水处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产生资源浪费,极大的制约了该行业今后的发展。由北京银泰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采取BOT的运作方式投资建设的桂林市西城污水处理厂于2005年8月正式动工,开创了我区利用社会资金建设运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先河,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 (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深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恶臭及剩余污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污水处理厂周边也变得繁华起来,逐步转变成城市中心区域。应重视由污水处理厂恶臭引起的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问题,并加以解决。目前我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部分直接作农肥施用,部分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些简单的处理方法无法解决污泥中富含致病微生物等二次污染问题。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根本出路是加以资源化利用。此外,处理后中水资源直接排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快我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步伐
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决:一、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额度,自来水价格应实行差价收费制度。水价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供排水企业良性发展的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水价改革的首要内容是规范水价格的构成”[7]。对重污染企业、用水大户执行最高水费标准,一方面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敦促这些企业节能降耗,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给中水回用预留适度的价格区间,促使一些水量消耗大、非人体直接接触的行业使用中水。二、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一些优惠政策。如用电价格方面,电费是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成本控制。政府给予污水处理厂较低价格的电价政策有助于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三、采取ABS、BOT等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融资方式,鼓励外资、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总之,通过环境效益外部性的内部化,政府让利,拓宽融资渠道等举措的施行,真正实现污水处理环境价值回归,使建设污水处理厂像建设其他基础设施一样成为风险小、回报率高、赢利稳定的投资热点。
(二)加快水处理行业整合
从2008年9月开始,广西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全区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部投入运营。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广西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2座,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730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372.25万吨/日,成为全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目前,广西全区城镇日均处理生活污水约240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65%,其中柳州、桂林、贺州、河池、玉林、钦州、来宾等7个设区城市超过85%。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已经有极大提高。但也带来诸如:县及县以下各级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率不高,管理粗放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区污水处理行业整合,努力形成大型企业集团,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水务管理。
(三)做好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排水规划的协调
对于尚无充足的资金技术力量来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或已纳入规划但污水处理管网布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方面把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同步推进。另一方面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建成投产的区域或城郊一些不能纳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别墅、生活小区加快推广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四)做好污泥及中水的资源化利用工作
探索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研究表明: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质、氮、磷和钾等有益组分含量较高,而重金属等有害组分含量较低,基本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可以制成安全的有机复合肥。将污泥先堆肥,在根据作物特点添加适当的配料可制成专用有机复合肥。田间试验表明,污泥有机复合肥肥效好。有机复合肥对水稻、甘蔗等作物有较高的增产效果,且肥效优于市场上出售的复合肥。利用城市污泥生产有机复合肥既可大大减少苍蝇等有害物的产生和繁衍机会,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时间,切断病原菌传播到人类的途径,避免城市污水污泥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又为农业提供了廉价的有机肥料,值得今后产业化开发。
我区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问题。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即通常所说的中水)若全部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也属浪费。在确保中水水质,并考虑增加以杀菌消毒为代表的三级处理工艺的情况下,应积极探讨和实践应用于例如城市绿化、洗车等行业的中水回用的新路子。
结论
近年来,以南宁、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我区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10年间,三城市的污水二级处理总能力由2000年的2.35×105m3/d增长到2012年的11.1×105m3/d,增长了近5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日臻成熟、资金渠道日趋广泛、处理深度不断加深、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这得益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底子厚了,就能分配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环保事业上。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对“青山、绿水、蓝天”有更多的向往。“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的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环境理念更多的被各级政府所接纳和践行。包括水环境建设在内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这给今后我区中心城市的污水处理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回顾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可以展望,我区中心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单位:广西化工研究院)
三城市污水处理整体状况
(一)南宁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西城区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目前南宁市共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琅东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三期)、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为6.8×105m3/d,整体处理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大中型中心城市中居于领先行列。总投资分别为7612万元和9000万元的南宁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中,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分别为0.2×105m3/d和0.5×105m3/d。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南宁市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能提高到8.0×105m3/d左右,污水处理率接近100%,不仅能基本满足目前城市排污的需要,而且给城市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环境空间。
(二)桂林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一直很重视以漓江水系为主的水环境保护,从1982年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桂林不但开创了广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事业的先河,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2012年底,桂林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其中七里店污水处理厂1.6×105m3/d,北冲污水处理厂0.35×105m3/d,上窑污水处理厂0.45×105m3/d,第四污水处理厂1.0×105m3/d,西城污水处理厂0.6×105m3/d,雁山区污水处理厂0.2×105m3/d。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8.2×105m3/d。总处理率已超过90%。近期将建设临桂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0.3×105m3/d。该厂在设计上也预留了提升空间,远期可达到1.8×105m3/d的建设规模。
(三)柳州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200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占广西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一。近年来,柳州市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短短7、8年时间,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由一片空白发展到目前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5.0×105m3/d。除已建成的白沙污水处理1.0×105m3/d厂、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一、二期)2.5×105m3/d、拉堡污水处理厂0.25×105m3/d、阳和污水处理厂1.25×105m3/d外,在建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三期)预计处理能力在0.5-1.0×105m3/d之间。全部完成后,可日处理污水55万吨,使60%以上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
现状分析
(一)工艺选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回顾近30年我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变化情况,与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八十年代初是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起步期,其代表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八十年代末氧化沟工艺较为流行。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些运行指标及处理效果更具竞争优势的工艺如SBR、A/0、A2/0等逐步成为主流[6]。进入21世纪后,不但要求处理后出水排放水质常规项目达标,更是向大型化、集约化、自动化、深度处理方向发展。桂林北冲污水处理厂(老厂)、桂林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桂林第四污水处理厂、南宁琅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正是这四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二)污水处理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以南宁琅东污水处理厂为例,2000年投产之初,其主要功能是对流入南湖及竹排冲流域的污水进行截留、治理并回补。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要求以及南宁城市定位的不断提高,南湖与竹排冲已不仅仅只定位于城市污水受纳水体,而是满足城市居民亲水、乐水的休闲娱乐场所,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南宁提出创建“中国水城”的城市理念后,在竹排冲出水口下游仅约1公里处兴建一个开放式的大型城市滨水休闲公园。琅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此公园的主要补水来源,势必对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更加严格的治理。所以该厂于2004年10月底增建了低压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系统,处理工艺由二级处理提升至接近三级处理的水平。
(三)社会及政府高度重视、多方筹资建设治污工程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决心治理城市水污染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政府积极寻求中央拨款、地方财政支出、国外贷(赠)款等多渠道筹集治污资金,加大了治污的力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近十年来,在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四)运营体制仍以政府行为为主
虽然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初步成型,而且污水处理费不断增加,使得行业毛利润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由前些年的“赔本买卖”逐步变成“香饽饽”,开始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入。但从体制上来看,仍旧以靠政府拨款或以国有给排水企业来管理运营为主导。太多的行政背景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格格不入,可能导致污水处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产生资源浪费,极大的制约了该行业今后的发展。由北京银泰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采取BOT的运作方式投资建设的桂林市西城污水处理厂于2005年8月正式动工,开创了我区利用社会资金建设运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先河,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 (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深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恶臭及剩余污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污水处理厂周边也变得繁华起来,逐步转变成城市中心区域。应重视由污水处理厂恶臭引起的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问题,并加以解决。目前我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部分直接作农肥施用,部分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些简单的处理方法无法解决污泥中富含致病微生物等二次污染问题。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根本出路是加以资源化利用。此外,处理后中水资源直接排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快我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步伐
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决:一、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额度,自来水价格应实行差价收费制度。水价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供排水企业良性发展的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水价改革的首要内容是规范水价格的构成”[7]。对重污染企业、用水大户执行最高水费标准,一方面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敦促这些企业节能降耗,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给中水回用预留适度的价格区间,促使一些水量消耗大、非人体直接接触的行业使用中水。二、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一些优惠政策。如用电价格方面,电费是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成本控制。政府给予污水处理厂较低价格的电价政策有助于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三、采取ABS、BOT等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融资方式,鼓励外资、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总之,通过环境效益外部性的内部化,政府让利,拓宽融资渠道等举措的施行,真正实现污水处理环境价值回归,使建设污水处理厂像建设其他基础设施一样成为风险小、回报率高、赢利稳定的投资热点。
(二)加快水处理行业整合
从2008年9月开始,广西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全区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部投入运营。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广西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2座,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730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372.25万吨/日,成为全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目前,广西全区城镇日均处理生活污水约240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65%,其中柳州、桂林、贺州、河池、玉林、钦州、来宾等7个设区城市超过85%。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已经有极大提高。但也带来诸如:县及县以下各级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率不高,管理粗放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区污水处理行业整合,努力形成大型企业集团,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水务管理。
(三)做好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排水规划的协调
对于尚无充足的资金技术力量来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或已纳入规划但污水处理管网布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方面把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同步推进。另一方面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建成投产的区域或城郊一些不能纳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别墅、生活小区加快推广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四)做好污泥及中水的资源化利用工作
探索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研究表明: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质、氮、磷和钾等有益组分含量较高,而重金属等有害组分含量较低,基本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可以制成安全的有机复合肥。将污泥先堆肥,在根据作物特点添加适当的配料可制成专用有机复合肥。田间试验表明,污泥有机复合肥肥效好。有机复合肥对水稻、甘蔗等作物有较高的增产效果,且肥效优于市场上出售的复合肥。利用城市污泥生产有机复合肥既可大大减少苍蝇等有害物的产生和繁衍机会,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时间,切断病原菌传播到人类的途径,避免城市污水污泥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又为农业提供了廉价的有机肥料,值得今后产业化开发。
我区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问题。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即通常所说的中水)若全部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也属浪费。在确保中水水质,并考虑增加以杀菌消毒为代表的三级处理工艺的情况下,应积极探讨和实践应用于例如城市绿化、洗车等行业的中水回用的新路子。
结论
近年来,以南宁、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我区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10年间,三城市的污水二级处理总能力由2000年的2.35×105m3/d增长到2012年的11.1×105m3/d,增长了近5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日臻成熟、资金渠道日趋广泛、处理深度不断加深、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这得益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底子厚了,就能分配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环保事业上。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对“青山、绿水、蓝天”有更多的向往。“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的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环境理念更多的被各级政府所接纳和践行。包括水环境建设在内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这给今后我区中心城市的污水处理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回顾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可以展望,我区中心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单位:广西化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