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课上,常常看到一些同学“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一手拿仪器,一手拿课本,看一下课文,做一步实验,边看边做,十分紧张,但实验速度却不快,效果往往也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和写文章要先学会遣词造句一样,要想做好化学实验,首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是由一个个基本操作组成的,严格而规范的基本操作,是得到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准确的实验结果的前提,是避免一切意外事故的保证。因而,我们要重视实验操作知识的学习,练就过硬的实验操作基本功。
要想练好实验操作基本功,首先要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是能识别常用的仪器,并熟悉它们的用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量取和称重、加热、蒸发、过滤、溶解、结晶、振荡、搅拌、倾倒、洗涤,气体的收集,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那么,在明确要求后我们如何练就过硬的化学实验操作基本功呢?
1.弄清道理,掌握要领
做实验就要用仪器,从一定意义上讲,基本操作技能的高低取决于对所用仪器的构造、性能、用途的熟悉程度。试想,不了解仪器的特点又怎能合理地使用它呢?有些同学像捣蒜试的用研钵来粉碎块状固体,结果将研钵损坏。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研钵的特点,更谈不上具备粉碎块状体的基本操作技能了。因而在使用一种仪器前,要对它进行认真地观察、琢磨和思考,搞清它是用什么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对结构复杂一点的仪器,还要弄明白它是有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是怎样相互组合的?如何组装和拆卸?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它们的使用条件、范围、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如此观察和思考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死记硬背使用方法只能机械地使用仪器,难以形成熟练技能,而对操作要领、使用技巧的掌握往往孕育在理解之中。如果了解了一般液体与玻璃器壁接触处液面的形状,那么观察量筒里液体体积的要领也就容易掌握了,这不正是上述道理的一个例证吗?
2.模仿“示范”,加强练习
对各种基本操作,老师都要做出示范表演。这时,要认真地听,仔细的看,反复地琢磨,对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更要特别注意。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时的规范动作理解了实验操作的要领,才能在以后的实践过程种顺利地形成技能。除了老师的示范操作外,课本上的插图和实验室里的挂图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要好好分析这些图解,真正搞清哪些是正确的操作,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要想使自己的操作像老师的示范那么准确、熟练、关键还在于加强练习。练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但又不能单纯地、机械的模仿。在模仿练习中,要细心体会其中的窍门。例如,震荡试管里的液体这一操作,老师做起来非常轻松,而有的同学做起来则像拿了一个很沉的东西,怎么也震荡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用的是手腕的劲,这些同学用的却是整个胳膊的力气,手腕的劲不经过亲自体验、反复琢磨又怎能使出来呢?
有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练成,其实,有些练习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在课间,可以用钢笔作试管,练习试管的持法和震荡试管里液体的方法;在家里,可利用止咳嗽糖浆瓶、筷子等练习倾到液体试剂的方法;用煤气烧水、做饭时,可练习用火焰加热的方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回家后就可以用带橡皮盖的青霉素针药瓶代替大试管,和集气瓶,用废圆珠笔芯做导管,在青霉素瓶的橡皮盖中心穿个孔,将圆珠笔芯插进去,做成一只小巧玲珑的简易置氢气装置。药品怎么办?废电池的外皮就是锌做的,到化工商店买来盐酸,这样,在家里就可以做制取氢气的实验了。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实验练习,天长日久,它必产生“熟能生巧”之功效。
3.注意应用,善于总结
每做一个实验,都应事先分析一个实验中要涉及到哪些基本操作。例如,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预习,可知这个实验中要涉及到固体物质的混合及取用、装置的连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等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严格按各操作的基本要求去做。这样做除了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外,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各项操作技能的形成。
我们对各种操作方法的掌握通过模仿和练习由“生”到“熟”,又通过应用和总结由:“熟”变“巧”,日积月累,便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这里善于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同学对过滤操作反复探讨,总结出“一角、两低、三靠”的要领:滤纸折叠后的角度与圆锥截面顶角的角度相同(一角):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斗部的边缘,滤纸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两低):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要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杯壁(三靠)。这样进行过滤,速度快,效果好。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也许对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和掌握各种操作的一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提及的是,千万不要“毕其功于一役”,熟练的操作技能不可能在一、两个实验中形成。持之以恒吧,“功夫不负有心人!”
和写文章要先学会遣词造句一样,要想做好化学实验,首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是由一个个基本操作组成的,严格而规范的基本操作,是得到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准确的实验结果的前提,是避免一切意外事故的保证。因而,我们要重视实验操作知识的学习,练就过硬的实验操作基本功。
要想练好实验操作基本功,首先要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是能识别常用的仪器,并熟悉它们的用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量取和称重、加热、蒸发、过滤、溶解、结晶、振荡、搅拌、倾倒、洗涤,气体的收集,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那么,在明确要求后我们如何练就过硬的化学实验操作基本功呢?
1.弄清道理,掌握要领
做实验就要用仪器,从一定意义上讲,基本操作技能的高低取决于对所用仪器的构造、性能、用途的熟悉程度。试想,不了解仪器的特点又怎能合理地使用它呢?有些同学像捣蒜试的用研钵来粉碎块状固体,结果将研钵损坏。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研钵的特点,更谈不上具备粉碎块状体的基本操作技能了。因而在使用一种仪器前,要对它进行认真地观察、琢磨和思考,搞清它是用什么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对结构复杂一点的仪器,还要弄明白它是有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是怎样相互组合的?如何组装和拆卸?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它们的使用条件、范围、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如此观察和思考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死记硬背使用方法只能机械地使用仪器,难以形成熟练技能,而对操作要领、使用技巧的掌握往往孕育在理解之中。如果了解了一般液体与玻璃器壁接触处液面的形状,那么观察量筒里液体体积的要领也就容易掌握了,这不正是上述道理的一个例证吗?
2.模仿“示范”,加强练习
对各种基本操作,老师都要做出示范表演。这时,要认真地听,仔细的看,反复地琢磨,对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更要特别注意。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时的规范动作理解了实验操作的要领,才能在以后的实践过程种顺利地形成技能。除了老师的示范操作外,课本上的插图和实验室里的挂图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要好好分析这些图解,真正搞清哪些是正确的操作,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要想使自己的操作像老师的示范那么准确、熟练、关键还在于加强练习。练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但又不能单纯地、机械的模仿。在模仿练习中,要细心体会其中的窍门。例如,震荡试管里的液体这一操作,老师做起来非常轻松,而有的同学做起来则像拿了一个很沉的东西,怎么也震荡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用的是手腕的劲,这些同学用的却是整个胳膊的力气,手腕的劲不经过亲自体验、反复琢磨又怎能使出来呢?
有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练成,其实,有些练习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在课间,可以用钢笔作试管,练习试管的持法和震荡试管里液体的方法;在家里,可利用止咳嗽糖浆瓶、筷子等练习倾到液体试剂的方法;用煤气烧水、做饭时,可练习用火焰加热的方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回家后就可以用带橡皮盖的青霉素针药瓶代替大试管,和集气瓶,用废圆珠笔芯做导管,在青霉素瓶的橡皮盖中心穿个孔,将圆珠笔芯插进去,做成一只小巧玲珑的简易置氢气装置。药品怎么办?废电池的外皮就是锌做的,到化工商店买来盐酸,这样,在家里就可以做制取氢气的实验了。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实验练习,天长日久,它必产生“熟能生巧”之功效。
3.注意应用,善于总结
每做一个实验,都应事先分析一个实验中要涉及到哪些基本操作。例如,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预习,可知这个实验中要涉及到固体物质的混合及取用、装置的连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等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严格按各操作的基本要求去做。这样做除了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外,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各项操作技能的形成。
我们对各种操作方法的掌握通过模仿和练习由“生”到“熟”,又通过应用和总结由:“熟”变“巧”,日积月累,便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这里善于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同学对过滤操作反复探讨,总结出“一角、两低、三靠”的要领:滤纸折叠后的角度与圆锥截面顶角的角度相同(一角):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斗部的边缘,滤纸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两低):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要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杯壁(三靠)。这样进行过滤,速度快,效果好。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也许对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和掌握各种操作的一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提及的是,千万不要“毕其功于一役”,熟练的操作技能不可能在一、两个实验中形成。持之以恒吧,“功夫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