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思考的问题。有识之士认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以较少时间、较少精力和较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讲授型课堂模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着利用实验来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鉴于江苏特有的高考模式,学生对于双B学科的兴趣,是其选择是否选修的关键(都不选修了,何来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高一必修卤素知识的介绍时,我适时地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用生活中的物质检验加碘盐中是否有碘元素(化学方程式:5I- IO-3 6H =3I2 3H2O)。学生对这个问题既好奇,又胆怯。我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物品和实验步骤,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时间为一天,第二天实验室集中检验。第二天上课时,我看到学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东西,有土豆、紫菜、海带、白醋、胡萝卜、大白菜等等。也有的学生什么都没准备,显得手足无措。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我把讲述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机会留给了他们,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验证实验开始了。当新切开的土豆表面变成蓝色时,学生高兴地直呼“我们成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课堂充满兴趣、怀有期待时,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有效?
二、因地制宜,为相应知识点巧设化学实验
1.对比实验的妙用
课堂演示实验不是非做不可,更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用到点上。为知识设计实验,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讲解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时,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先讲知识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用实验来验证其结论,并反复强调溴水的用量。其缺点是时间一长学生就忘记了。为此,我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再安排以下两组实验(每位学生都做两组):(1)向2mL苯酚溶液中滴入1~2滴溴水;(2)向2mL溴水中滴入1~2滴苯酚溶液。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结果给了学生强力的视觉冲击,此后关于苯酚与溴水的反应要看到白色沉淀,就无需交代“浓溴水,要过量”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尽量设法提高每个实验的智力价值,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富有思考性。
2.探究实验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化学的自然本质是实验,借助实验来探究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就目前的调查发现,有些教师的探究性实验表里不一,是“为探究而探究”。现在各校在化学课时上安排的时间有限,我们还是要根据课时内容,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地安排探究性实验,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量体裁衣”,由此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介绍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教师做了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大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这时有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根据反应方程式,产物要么是白色的无水硫酸铜,要么就是蓝色的胆矾,为何是黑色的呢?此时不能以“时间有限,就此作罢”一笔带过。这其实是一个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思考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就请学生自主讨论,猜想其可能的物质,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一组学生认为主要是无水硫酸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另一组学生则认为是五水硫酸铜与没有反应的铜。经讨论之后设计实验如下:(1)取少量反应后混合物加入水中,看是否有不溶性红色物质沉淀,以证明铜的存在;(2)再取少量混合物先过滤,将滤渣洗涤,若有黑色物质存在则有氧化铜;(3)观察(2)中滤液的颜色若为蓝色则证明有五水硫酸铜,加水颜色加深,则有无水硫酸铜。我肯定了学生的做法比较合理。这样的探究实验的介入,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会,学习的劲头高涨,能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良好。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真正有效,才能实现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讲授型课堂模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着利用实验来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鉴于江苏特有的高考模式,学生对于双B学科的兴趣,是其选择是否选修的关键(都不选修了,何来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高一必修卤素知识的介绍时,我适时地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用生活中的物质检验加碘盐中是否有碘元素(化学方程式:5I- IO-3 6H =3I2 3H2O)。学生对这个问题既好奇,又胆怯。我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物品和实验步骤,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时间为一天,第二天实验室集中检验。第二天上课时,我看到学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东西,有土豆、紫菜、海带、白醋、胡萝卜、大白菜等等。也有的学生什么都没准备,显得手足无措。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我把讲述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机会留给了他们,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验证实验开始了。当新切开的土豆表面变成蓝色时,学生高兴地直呼“我们成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课堂充满兴趣、怀有期待时,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有效?
二、因地制宜,为相应知识点巧设化学实验
1.对比实验的妙用
课堂演示实验不是非做不可,更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用到点上。为知识设计实验,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讲解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时,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先讲知识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用实验来验证其结论,并反复强调溴水的用量。其缺点是时间一长学生就忘记了。为此,我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再安排以下两组实验(每位学生都做两组):(1)向2mL苯酚溶液中滴入1~2滴溴水;(2)向2mL溴水中滴入1~2滴苯酚溶液。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结果给了学生强力的视觉冲击,此后关于苯酚与溴水的反应要看到白色沉淀,就无需交代“浓溴水,要过量”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尽量设法提高每个实验的智力价值,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富有思考性。
2.探究实验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化学的自然本质是实验,借助实验来探究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就目前的调查发现,有些教师的探究性实验表里不一,是“为探究而探究”。现在各校在化学课时上安排的时间有限,我们还是要根据课时内容,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地安排探究性实验,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量体裁衣”,由此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介绍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教师做了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大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这时有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根据反应方程式,产物要么是白色的无水硫酸铜,要么就是蓝色的胆矾,为何是黑色的呢?此时不能以“时间有限,就此作罢”一笔带过。这其实是一个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思考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就请学生自主讨论,猜想其可能的物质,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一组学生认为主要是无水硫酸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另一组学生则认为是五水硫酸铜与没有反应的铜。经讨论之后设计实验如下:(1)取少量反应后混合物加入水中,看是否有不溶性红色物质沉淀,以证明铜的存在;(2)再取少量混合物先过滤,将滤渣洗涤,若有黑色物质存在则有氧化铜;(3)观察(2)中滤液的颜色若为蓝色则证明有五水硫酸铜,加水颜色加深,则有无水硫酸铜。我肯定了学生的做法比较合理。这样的探究实验的介入,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会,学习的劲头高涨,能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良好。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真正有效,才能实现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