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与城镇间有着较大差异,存在教育条件不均等问题,就农村地区而言,家长教育意识上的限制对学生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班主任作为思想引导者、心灵辅导者、教育启蒙者,肩上好似压下了万斤重担,其作为家、校、社三方的交流组带就必须发挥优势作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切实提高自身关爱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更有针对的开展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关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12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需求与思维意识的改变,使很多家长想要到城市中看一看,而由于我国早期计划生育背景下形成的制户籍制度和部分城市政策上的限制,导致他们只能将子女放在家中由老人照顾,所以就出现了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使其显示出了极强特性,就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关怀去弥补他们的心灵缺口。
1.农村小学班主任需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高效的关爱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可以先将其划分为几个大类,寻找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转变,如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其特性就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般由家里老人照顾,缺乏与父母间的美好回忆、缺少被家长宠爱的感觉,当看到其他同学与父母一起玩、或他们的父母能够参加家长会时,心理有一分羡慕、有一丝落寞,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楚;一些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一方的关爱;还有的学生家庭关系不和谐,成长环境差;甚至还会出现即是留守儿童又处于单亲家庭的特例。针对以上问题,班主任要以不耽误学生学习为前提,安排好教学计划与关爱计划,善于利用课下在校时间,与学生谈心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某个学生爸爸、妈妈离异,随跟父亲生活,但父亲又迫于生计去城市中打拼,家中从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同时还要干农活,在该同学的印象中,他的家就是田间地头,爷爷一直教导他:“少说话、多做事。”这样的教育理念导致其不善言辞、内向的性格,在班级里这些孩子不愿与人沟通,习惯做自己的事情,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愿主动问老师。根据该学生的特性,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前就需要考虑到其不愿在人前张扬的心理意愿,采用适合方法与该学生进行沟通,不能下课后直接走到其座位,更不能课后直接让其与教师“单独谈话”,这样做在该学生眼中不是“偏爱”而是“针对”,其他同学更会把他想成需要在非正常时间找老师的“坏孩子”。
因此,教师可以在放学后,以巧遇、偶遇等方式与该学生起走,一方面弥补家长接送次数上的遗憾,降低学生回家路上的孤独感;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很多沟通时间,将沟通场所移至田间地头,让沟通环境更自由、轻松舒畅,不像办公室那样沉闷、严肃、压抑。这时班主任可以“放学路上哪里景色好?哪里有卖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回家干什么?”等为话题切入点,如朋友一般和学生亲切交谈,去看一看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随后还可以此为契机,自然而然的进行家访。有些时候,孩子最想要的也许不是思想引导,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倾听者、好伙伴,能够和其分享生活中的诸多回忆,因为对于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而言,往往正是缺少陪伴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往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历经长时间学习与社会实践验证后所生成的健全三观虽然正确但未必能满足学生的特性需求,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抽出时间多陪伴、多沟通,给予适合他们的关爱,达到有效的教育。
2.特殊群体、特殊关怀
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班主任的关怀更需要同学的关怀,因为不论从年龄、知识水平、个人涵养来说,班主任都与其存在较大差异,就算能很好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摆正姿态尽量与学生保持平等、友爱的关系,但只从视觉上,学生就容易将班主任与家长混淆,在其潜意识中存在管教者与监督者的刻板印象,而这一点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和同龄人做游戏、聊天时都很放的开,但与班主任沟或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时却磕磕巴巴、手心紧握,看起来十分紧张,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姿态,是谨言慎行的表现,也就说明班主任尚未走进其内心世界,在他们看来班主任的关爱可能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转变关爱方式,借学生之手去关爱特殊群体。
3.一视同仁,开展人本化管理
教师关爱能力不仅体现在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怀上,是基于班级整体的一种大爱,在农村小学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学不会、学不好都无所谓。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没能在学习领域有所建树,传统管理模式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班主任应运用人本化管理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小舞台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在实践中体现价值,将班级当做自己的家、管理当成自己的事业,用心感受、用行改变。具体操作过程中,班主任应遵从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每个学生的投票权与被选举权,并尽可能的多设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管理者,积极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去。从关爱的角度来说,给学生更多证明其能力的机会、丰富其在校学习生活是转移其注意力、忘却生活烦恼与压力的做好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集体关怀,更能使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对“爱与责任”形成独到感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思想高度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小学班主任提高关爱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实践入手,要善于分析与解决共性问题、有针对的处理好个性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走出成长困境,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加旺.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49.
[2]夏婷婷,赵彦俊. 农村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下),2019,(06):70-71.
[3]唐学芬. 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53-54.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关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12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需求与思维意识的改变,使很多家长想要到城市中看一看,而由于我国早期计划生育背景下形成的制户籍制度和部分城市政策上的限制,导致他们只能将子女放在家中由老人照顾,所以就出现了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使其显示出了极强特性,就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关怀去弥补他们的心灵缺口。
1.农村小学班主任需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高效的关爱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可以先将其划分为几个大类,寻找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转变,如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其特性就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般由家里老人照顾,缺乏与父母间的美好回忆、缺少被家长宠爱的感觉,当看到其他同学与父母一起玩、或他们的父母能够参加家长会时,心理有一分羡慕、有一丝落寞,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楚;一些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一方的关爱;还有的学生家庭关系不和谐,成长环境差;甚至还会出现即是留守儿童又处于单亲家庭的特例。针对以上问题,班主任要以不耽误学生学习为前提,安排好教学计划与关爱计划,善于利用课下在校时间,与学生谈心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某个学生爸爸、妈妈离异,随跟父亲生活,但父亲又迫于生计去城市中打拼,家中从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同时还要干农活,在该同学的印象中,他的家就是田间地头,爷爷一直教导他:“少说话、多做事。”这样的教育理念导致其不善言辞、内向的性格,在班级里这些孩子不愿与人沟通,习惯做自己的事情,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愿主动问老师。根据该学生的特性,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前就需要考虑到其不愿在人前张扬的心理意愿,采用适合方法与该学生进行沟通,不能下课后直接走到其座位,更不能课后直接让其与教师“单独谈话”,这样做在该学生眼中不是“偏爱”而是“针对”,其他同学更会把他想成需要在非正常时间找老师的“坏孩子”。
因此,教师可以在放学后,以巧遇、偶遇等方式与该学生起走,一方面弥补家长接送次数上的遗憾,降低学生回家路上的孤独感;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很多沟通时间,将沟通场所移至田间地头,让沟通环境更自由、轻松舒畅,不像办公室那样沉闷、严肃、压抑。这时班主任可以“放学路上哪里景色好?哪里有卖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回家干什么?”等为话题切入点,如朋友一般和学生亲切交谈,去看一看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随后还可以此为契机,自然而然的进行家访。有些时候,孩子最想要的也许不是思想引导,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倾听者、好伙伴,能够和其分享生活中的诸多回忆,因为对于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而言,往往正是缺少陪伴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往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历经长时间学习与社会实践验证后所生成的健全三观虽然正确但未必能满足学生的特性需求,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抽出时间多陪伴、多沟通,给予适合他们的关爱,达到有效的教育。
2.特殊群体、特殊关怀
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班主任的关怀更需要同学的关怀,因为不论从年龄、知识水平、个人涵养来说,班主任都与其存在较大差异,就算能很好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摆正姿态尽量与学生保持平等、友爱的关系,但只从视觉上,学生就容易将班主任与家长混淆,在其潜意识中存在管教者与监督者的刻板印象,而这一点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和同龄人做游戏、聊天时都很放的开,但与班主任沟或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时却磕磕巴巴、手心紧握,看起来十分紧张,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姿态,是谨言慎行的表现,也就说明班主任尚未走进其内心世界,在他们看来班主任的关爱可能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转变关爱方式,借学生之手去关爱特殊群体。
3.一视同仁,开展人本化管理
教师关爱能力不仅体现在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怀上,是基于班级整体的一种大爱,在农村小学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学不会、学不好都无所谓。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没能在学习领域有所建树,传统管理模式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班主任应运用人本化管理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小舞台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在实践中体现价值,将班级当做自己的家、管理当成自己的事业,用心感受、用行改变。具体操作过程中,班主任应遵从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每个学生的投票权与被选举权,并尽可能的多设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管理者,积极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去。从关爱的角度来说,给学生更多证明其能力的机会、丰富其在校学习生活是转移其注意力、忘却生活烦恼与压力的做好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集体关怀,更能使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对“爱与责任”形成独到感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思想高度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小学班主任提高关爱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实践入手,要善于分析与解决共性问题、有针对的处理好个性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走出成长困境,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加旺.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49.
[2]夏婷婷,赵彦俊. 农村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下),2019,(06):70-71.
[3]唐学芬. 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