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急剧变化的城市建设中,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老城区改造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喀什老城改造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老城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老城改造;喀什;文化;可持续发展;逐步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老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城区的保护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大多数老城区都存在着建筑主体结构陈旧、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口密度高、整体居住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收入的逐渐提高,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必然会不断增加。所以,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城区存在着大量的小规模私房搭建和改造现象,这种乱搭乱建的现象首先会导致居住环境的继续恶化,造成各种安全隐患(比如火灾),不利于原住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疆喀什老城区民房密布,道路曲折狭窄,区内道路最宽处6m,最窄处仅为1.5m,尽端式路比比皆是,车辆进出十分困难,缺乏必要的避难场地,随着人口增加,居民自己搭建的过街楼约500多处,大多摇摇欲坠。防火间距不足,无消防给水设施等。老城区局部地区有简易供水管道,但均无排水管道和公厕,大多数居民在屋顶如厕,卫生条件极差。诸多问题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二)老城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每个城市的老城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譬如名人故居和各类古建筑等,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群众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些古建筑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维护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同时政府为了更好地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古建筑周边的传统居住建筑却进行大面积拆除,整个老城区充斥着浓厚的现代商业气息,大批复制的假古董使得原有的地区历史人文环境荡然无存,同时也使原有城区失去 “生活的真实性”,这无疑是一种失败的改造。
二、老城区改造中应坚持的思想
(一)应在改造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目前,我国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拆旧建新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会在改造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施工过程中又会造成噪声、粉尘等环境污染;大多数新建建筑与环境协调性较差;同时由于很多旧建筑本身还具有加大的使用潜力,无形中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老城区在改造过程中应该积极贯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旧建筑的使用潜力,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街区在适应居民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地域的历史风貌。
(二)应在改造的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改造机制
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是政府行为,而房地产的开发行为则是商业性的。因此,老城区改造过程必须借助政府的行政干预职能,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有效地进行老城区的开发与保护。老城区本身就是由无数个居民生活环境所构成,居民应该是城市的主人,所以要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脉,就必需要开展广泛宣传,提供详尽的信息以及管理和规划上的服务,以指导居民自助改造,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因此,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动员社会”的方法在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的前提下积极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这无疑是老城区改造的最佳途径。
(三)应在改造的过程中采取逐步改造的方式
1994年,吴良镛先生在对我国历史性城市进行长期研究,总结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
这种逐步改造的模式,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灵活地吸引各种规模的资金投入到城区的整治和保护中,避免了城市改造中的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原有街区各个层面利益体(政府、单位、个人)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保护已有街区历史文脉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科学地不断向前发展,适应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三、新疆喀什老城区改造的相关经验
现以老城核心区花盆巷(E-37)片区为例,具体介绍老城区改造的相关情况。
(一)改造前状况
纵观花盆巷(E-37)片区,规划用地内居住建筑多为砖木、土木结构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建筑质量差,搭建现状严重,建筑防火和抗震性能极差,一旦发生灾害,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现状道路网密度低,巷道狭窄,过街楼,道路净空空间严重不足,消防车和其它救灾车辆和设备无法进入,不利于在发生火灾地震和次生灾害时的救援。规划用地内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场地作为紧急避难的场所。
(二)改造后的状况
1、用地规划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调整老城核心区内各类用地,做到科学合理。通过对规划用地内道路网的规划,增加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化用地,减少用地内居住用地面积,(根据原居民意见,采用异地安置的办法),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开辟出疏散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避震减灾安全隐患大的问题。用地规划图如下:
图花盆巴扎(E-37)片区用地规划图
(1)通过规划用地东部的老城区规划主干道和规划的南北走向的规划道路以及整治和打通居住区内部的巷道,增加道路用地面积。
(2)对已外迁安置后留有的空地,尽管用地面积有限,做为本区域的疏散场地,结合疏散增加一点绿地,日常时做为居民的休闲场地.当灾害发生时可做为避灾等,侯救援的场所。
(3)在征得原住户邻里的同意后,在不减少也不增加用地有效面积的情况下,根据老城核心区的总体规划,道路规划,道路横断面设计,对部分用地界线进行调整,以利于建筑合理布局,合理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2、道路系统
(1)规划维持花盆巷、6米机动车道宽度,结合建筑布局和道路新建建筑,沿花盆巷向南侧退后2m做为人行道,改善人行道路并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改善人流和车流混行的矛盾,降低交通负荷压力。
(2)整治居住用地内的巷道,括宽部分必要巷道,使之与外部道路衔接,以便避灾疏散和日常出行活动.
(3)在规划拓宽巷道和打通居住用地内部道路的同时,充分利用空地,布置避难小广场,满足紧急避难之需 。
3、房屋改造规划
根据现状房屋情况,分别采取保留、大修,外迁等方式对其进行规划。根据居民意愿进行一户一设计的方式,提交设计方案,经居民和规划管理部门认同侯,南进步深化设计方案,进行公示最终确定方案.结合老城核心区特殊的情况对于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建设内容提出解决方案。使其满足消防,抗震救灾,人员疏散的要求,在灾难发生时能尽最大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基础设施规划
完善用地内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规划在用地适当位置规划有垃圾收集点一处。拆除用地内现有各类综合管线,管线规划的内容主要有给水和排水,用地内给水主管的管径分100mm和50mm,40mm,32mm四级,排水主管的管径为200mm,给水进户管的管径为50mm,40mm,32mm,排水出户管的管径为200mm。电力,电讯利用周围现有设施就近接入,供热和燃气管线因用地周围实际情况,技术保障,投资成本,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来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周畅.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4.11.
[2]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王建斌. 喀什城市歷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3.
关键词:老城改造;喀什;文化;可持续发展;逐步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老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城区的保护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大多数老城区都存在着建筑主体结构陈旧、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口密度高、整体居住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收入的逐渐提高,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必然会不断增加。所以,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城区存在着大量的小规模私房搭建和改造现象,这种乱搭乱建的现象首先会导致居住环境的继续恶化,造成各种安全隐患(比如火灾),不利于原住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疆喀什老城区民房密布,道路曲折狭窄,区内道路最宽处6m,最窄处仅为1.5m,尽端式路比比皆是,车辆进出十分困难,缺乏必要的避难场地,随着人口增加,居民自己搭建的过街楼约500多处,大多摇摇欲坠。防火间距不足,无消防给水设施等。老城区局部地区有简易供水管道,但均无排水管道和公厕,大多数居民在屋顶如厕,卫生条件极差。诸多问题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二)老城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每个城市的老城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譬如名人故居和各类古建筑等,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群众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些古建筑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维护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同时政府为了更好地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古建筑周边的传统居住建筑却进行大面积拆除,整个老城区充斥着浓厚的现代商业气息,大批复制的假古董使得原有的地区历史人文环境荡然无存,同时也使原有城区失去 “生活的真实性”,这无疑是一种失败的改造。
二、老城区改造中应坚持的思想
(一)应在改造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目前,我国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拆旧建新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会在改造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施工过程中又会造成噪声、粉尘等环境污染;大多数新建建筑与环境协调性较差;同时由于很多旧建筑本身还具有加大的使用潜力,无形中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老城区在改造过程中应该积极贯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旧建筑的使用潜力,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街区在适应居民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地域的历史风貌。
(二)应在改造的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改造机制
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是政府行为,而房地产的开发行为则是商业性的。因此,老城区改造过程必须借助政府的行政干预职能,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有效地进行老城区的开发与保护。老城区本身就是由无数个居民生活环境所构成,居民应该是城市的主人,所以要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脉,就必需要开展广泛宣传,提供详尽的信息以及管理和规划上的服务,以指导居民自助改造,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因此,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动员社会”的方法在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的前提下积极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这无疑是老城区改造的最佳途径。
(三)应在改造的过程中采取逐步改造的方式
1994年,吴良镛先生在对我国历史性城市进行长期研究,总结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
这种逐步改造的模式,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灵活地吸引各种规模的资金投入到城区的整治和保护中,避免了城市改造中的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原有街区各个层面利益体(政府、单位、个人)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保护已有街区历史文脉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科学地不断向前发展,适应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三、新疆喀什老城区改造的相关经验
现以老城核心区花盆巷(E-37)片区为例,具体介绍老城区改造的相关情况。
(一)改造前状况
纵观花盆巷(E-37)片区,规划用地内居住建筑多为砖木、土木结构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建筑质量差,搭建现状严重,建筑防火和抗震性能极差,一旦发生灾害,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现状道路网密度低,巷道狭窄,过街楼,道路净空空间严重不足,消防车和其它救灾车辆和设备无法进入,不利于在发生火灾地震和次生灾害时的救援。规划用地内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场地作为紧急避难的场所。
(二)改造后的状况
1、用地规划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调整老城核心区内各类用地,做到科学合理。通过对规划用地内道路网的规划,增加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化用地,减少用地内居住用地面积,(根据原居民意见,采用异地安置的办法),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开辟出疏散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避震减灾安全隐患大的问题。用地规划图如下:
图花盆巴扎(E-37)片区用地规划图
(1)通过规划用地东部的老城区规划主干道和规划的南北走向的规划道路以及整治和打通居住区内部的巷道,增加道路用地面积。
(2)对已外迁安置后留有的空地,尽管用地面积有限,做为本区域的疏散场地,结合疏散增加一点绿地,日常时做为居民的休闲场地.当灾害发生时可做为避灾等,侯救援的场所。
(3)在征得原住户邻里的同意后,在不减少也不增加用地有效面积的情况下,根据老城核心区的总体规划,道路规划,道路横断面设计,对部分用地界线进行调整,以利于建筑合理布局,合理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2、道路系统
(1)规划维持花盆巷、6米机动车道宽度,结合建筑布局和道路新建建筑,沿花盆巷向南侧退后2m做为人行道,改善人行道路并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改善人流和车流混行的矛盾,降低交通负荷压力。
(2)整治居住用地内的巷道,括宽部分必要巷道,使之与外部道路衔接,以便避灾疏散和日常出行活动.
(3)在规划拓宽巷道和打通居住用地内部道路的同时,充分利用空地,布置避难小广场,满足紧急避难之需 。
3、房屋改造规划
根据现状房屋情况,分别采取保留、大修,外迁等方式对其进行规划。根据居民意愿进行一户一设计的方式,提交设计方案,经居民和规划管理部门认同侯,南进步深化设计方案,进行公示最终确定方案.结合老城核心区特殊的情况对于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建设内容提出解决方案。使其满足消防,抗震救灾,人员疏散的要求,在灾难发生时能尽最大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基础设施规划
完善用地内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规划在用地适当位置规划有垃圾收集点一处。拆除用地内现有各类综合管线,管线规划的内容主要有给水和排水,用地内给水主管的管径分100mm和50mm,40mm,32mm四级,排水主管的管径为200mm,给水进户管的管径为50mm,40mm,32mm,排水出户管的管径为200mm。电力,电讯利用周围现有设施就近接入,供热和燃气管线因用地周围实际情况,技术保障,投资成本,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来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周畅.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4.11.
[2]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王建斌. 喀什城市歷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