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
【摘 要】
: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06年26期
其他文献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而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
期刊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往很难早期诊断[1].当病程进展出现肠坏死时,虽可经剖腹探查确诊,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复发率均较高.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使MVT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也使本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转变[2].抗凝、溶栓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
期刊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是消化科常见急症,是胆系疾病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有资料显示,约30%的BAP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15%[1].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重症及年老体弱患者不能耐受,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一旦发展至重症急性胰腺炎,其死亡率可高达20%至50%.我们自1998年9月至2005年11月早期内镜治疗BAP 30例,并与
期刊
目的 调查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功能,并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全国25家医院门诊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745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消化不良症状,分析胃黏膜糜烂和非糜烂患者的症状、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功能以及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745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最常见症状是饱胀感、上腹不适、上腹痛和嗳气,分别占73.4%、63.1%、61.3%和52.2%;除上腹痛和嗳气外,慢
目的 观察乳果糖治疗妊娠期妇女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观察63例便秘孕期妇女.试验为期3周,包括1周导人期,2周双盲治疗期.每日治疗剂量为早餐时服用乳果糖或安慰剂30 ml,3 d后可酌情调整为15或45 ml.每例受试者在日记卡上记录每天便次并依照Bristol粪便量表记录相应便型.整个研究中还观察受试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并随访至
目的 根据细胞因子间协同作用特点,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IL-2)与干扰素(IFN)β的融合基因,并用癌胚抗原(CEA)基因启动子调控其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靶向表达.方法分别用原核及真核表达载体,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PCR、RT-PCR法扩增得到CEA启动子、IL-2 cDNA、IFNβ cDNA,应用原核表达质粒pGEX-5X-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A、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
患者女,64岁,因黑便10 d,加重伴头晕、乏力5 d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曾行胆囊切除术.人院后体检:体温36.5℃,血压120/60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中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全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腹水征阴性,余无异常阳性体征.人院后
期刊
临床上排便异常患者通常表现为便秘和大便失禁等症状,多由肛门、直肠及盆底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所致,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一种新的、无辐射的诊断技术--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在国外已应用于临床,它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对比和多平面成像功能,能提供充分的盆底功能和结构信息,对临床诊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该技术在诊断排便异常中的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患者男,23岁,因进行性腹痛伴呕吐5 h、加重2 h人院.患者入院当日下午中腹部曾遭外力撞击,当时即感腹痛.非喷射性呕吐胃容物和胆汁1次,量少,3 h后腹痛加剧.行保守治疗后腹痛缓解,6 d后腹痛又加剧.体检:一般状态尚可,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腹平,上腹部略偏左侧有压痛和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4~6次/min;双下肢无浮肿.B超示:胰腺体、尾部回声中断,局部被5.2 crn×3
期刊
应用13C呼气试验定量测定肝功能,可获得完全量化的数据,具有安全、定量、可重复应用的优点,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我们从2002年1月开始进行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的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