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我栖息精神和安妥灵魂的领地。作为一个年逾知天命之年的书法寻觅者。书法既给我带来欢欣和愉悦,同时也给我带来苦闷与彷徨。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
  近30余年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虽然身处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城永州。问道解惑的机会少。但我始终记得一句话:“回归传统、以一种书体为主调,兼收并蓄,融入其他书风,下苦功夫,勤能补拙,自然水到渠成”。又因为生长、生活在永州,这里是书法家唐代怀素、清代何绍基的故里,传统书法文化厚重。怀素、何绍基碑刻、真迹众多,便于近距离感悟先贤笔墨神韵,这是我最终选择主攻“何绍基行草”的初衷。通过近三十年的手摹心追,真是如醉如痴、痴心不改。虽然在学书历程一路坎坎坷坷、起起落落,但我始终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坚守“广采博取、厚积薄发、回归传统、与时俱进”的为艺之道。当然成绩的获得与前辈、道友的关心、关怀、关注与种种鼓励是分不开的。例如张锡良老师曾无数次给我匡误指讹,还有亦师亦友的永州本土著名书画家蒋贤哲、海天、罗峰林、邹武生诸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
  回顾近年来的创作实践,我的创作基本以何体为面目行走书坛,力求将雄浑稳健与烂漫恣肆糅合,走“融碑于帖,碑帖兼容”的路子。坚持“意随笔走、笔随意转、外柔内刚、外圆内方”的何家风神。用笔简洁明快,线条爽利雄劲,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从容不迫而心手双畅。大体说来,我的书法韵致来自于帖,变化源自于碑,既风姿绰约,又跌宕开合,将奇正、疏密、大小、纵敛、参差、错落之理,与粗与细、浓与淡、枯与润等审美元素尽可能地弥漫挥毫泼墨。从而,使自己的书法创作能兼有质朴雄放、凝重古媚的金石韵味。这样子一来,虽少了些魏晋雅士之散淡、清和、闲适,但显然多了些宋明清书风之朴茂、率真、雄放。彰显出来的多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素朴之韵、古雅之态、厚重之美。笔下书法或古雅浑厚;或质朴清新;或咄咄逼人;或天真烂漫;虽无如雕如琢的精微,细腻乖巧的妍美,风流倜傥的张扬;却极力表达了情感与情趣的相依相容,厚重与凝重的相得益彰,古雅与时尚的相映成趣。还有我的书法临帖与书法创作是穿插进行的,现在一直坚持临帖。时间分配,百分之九十时间用在临帖,有感觉了才创作,一般是率性而为,不刻意追求外在形式;坚持与古为徒,有意无意地追寻古人的书法气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坚守传统正脉,注重技法锤炼。
  才疏学浅,谈不上经验,只能算是一些感悟与体会。坚持心态平和,耐住长久寂寞,求得水到渠成。良好的心态,才能不急不躁,任何成功决不是一蹴而就,要想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付出总有回报;坚守立足传统,与古为徒,少言创新。常言道:“入之愈深,其境愈奇”,精研精练,深入挖掘,重点突破,练就独家功夫。展览是平台,竞争是实质;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始终保持一种竞技状态,追踪书坛的最新动态,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与书外学养。做到笨鸟先飞,方能水滴石穿。
  书法有法,其妙在人,学而得法,事半功倍;风格是每一位书法家毕生的追求,个人面目凸显是书法家在大型展赛胜出的不二法门。但书法艺术博大精深,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我给予厚望。由于主客观原因,我的学识与理想中的书法家还有很大差距。也许我今生都做不了出色的书法家。我想借用一句古语表我心迹:“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其他文献
唐松喜欢沿着河边走一圈,顺藤摸瓜,图个痛痛快快,他第一次见到小冯就是在巡逻的河边。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最轻松了,坐在电瓶车上,只需看看一侧的店面,和河里的船,串串风,还有回味下刚吃进嘴里残余下来的菜味。一组四人,他是和老柯,吃过晚饭就要动工。是一起在所里吃的饭。所里的饭一直不太对人胃口,埋着头吃饭的时候,总能听见有人咕哝,让人觉得有东西刺激耳膜,当有意去查看,却又消失着,也许并没有。到了下午,所里基
期刊
坎勒的绘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别出机杼,独树一帜。记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坎勒曾在《世界美术》杂志刊登过一组水彩画作品,当时有朋友看了以后跟我说:这个“老外”的画很不错。我听了心里暗自发笑,因为我早就认识坎勒,知道他不但是中国人,而且还是我的一位湖南老乡。将中国人看成外国人,颠倒阴阳,不仅是因为坎勒的名字很像翻译名字,容易引起误读,更因为他的水彩画作品一改水彩的浸润效果,而变油画的凝重,溢出某种静穆
期刊
在近年的创作中,坎勒的作品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大楼系列》《在那里》以及最新创作的《幻影系列》。《大楼》强调社会学的叙事观照,突出不同的大楼在符号性背后所隐藏的权力话语。虽然《在那里》在语言与图示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艺术家对外部社会生存环境的考量,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仍与早期的作品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过,《幻影》系列的出现意味着坎勒的创作脉络发生了一些断裂。其标志有二:一个是开始回归传统——从对
期刊
1962年生于湖南临澧,原名阚勒。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访学。  现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水彩艺委会主任。  坎勒是一位很重生存品位和质量的艺术家。  在现当代形态的艺术家中,很少见他这样在生存和艺术两个层面上,执着地将精致完美、深入等原本属于古典文
期刊
湘南是指湖南南部地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等地。山清水秀的土地养育了勤劳朴实的湘南人们,孕育出富有民族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湘南地区的永州、郴州等地至今仍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和木雕装饰,其中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板梁村,就是一个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极具湘南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村庄视野开阔,清溪环绕,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尤其是古民居上门、窗、斗拱等木构件的雕刻装饰,工艺精湛,布局精巧,
期刊
廖静仁,一级作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三届青创会、第八(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著有散文集十余部,其散文《纤痕》《过滩谣》《大山诲语》《我的资水魂》等,先后被《新华文摘》选载并有《红帆》《资水河我的船帮》等由《中国文学》译成英、法文向国外推介,以及收入多种选集和教材教辅等。2013年初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并已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供职于湖南省文联。  一  资水北岸有座山,叫
期刊
2013年11月2日,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湖南省文联、中国艺术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两岸三地编剧高峰论坛在长沙召开。中国电影文学学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成员以及来自台湾的部分编剧等五十余人参加论坛。编剧们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就华语电影的现状、编剧的创作和生存情况、两岸三地编剧的创作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了友好交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湖南省文联主席谭仲池,湖南
期刊
一  義明先生自号“九闲道人”,“九闲”则是指“卧闲云、听闲水、观闲友、品闲茶、闻闲书、玩闲墨、踱闲步、养闲心、做闲人”。先生“读经之余,书翰之暇,作画、制印、为联、品茗、搜古、莳兰、揽胜、笑噱、清谈,以至引绳治木,皆能中规,引灌艺园,别有心裁。皆充实于其生活,分享于师友,而不穷逐其嗜欲,以多情为累。自言闲于其中,乐乎其间,因号九闲道人”。①先生认为,佛家讲求“六根清净”,“六根”即“眼”“耳”“
期刊
2013年,是小说家包倬的幸运年,这一年,他相继在《民族文学》发表了《纸命》,在《山花》发表了《401》,在《人民文学》发表了《狮子山》,在《创作与评论》发表了《三伏天》,在《天涯》发表了《百发百中》,在《边疆文学》发表了《聪明药》。其中,《401》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年底包倬全票入围在云南已小有名气的第五届高黎贡文学奖提名,“云大评刊”第二十六期以《包倬小说和“80后”作家的新变》为题,讨论
期刊
楚荷是21世纪湖南文坛跃出的一匹黑马。尽管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走上文学道路,但其几部获得较高评价、产生较大影响的小说,均是新世纪创作和发表的。几乎是在一种厚积薄发的状态下,他迅速形成特色取得地位。楚荷的小说创作有几个特点:语言和人物充满“匪”气,相对擅长工厂题材,怀有深沉的原乡意识,对人性的发掘与批判直接有力。楚荷好酒,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好酒,不妨以品酒的心态来读他的作品。他的小说像一坛坛老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