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天气已经入伏。坐在窗前,蝉声聒噪,遂想起曹植当年所著的《蝉赋》,感慨万千,一篇诗文,可以让我们窥见诸多历史的隐情与奥秘。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關于《蝉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曹植以蝉来自喻,另一种说法是曹植借蝉替其父亲曹操鸣不平。
我比较青睐第二种说法,因为曹操并非是一见到功名利禄就趋之若鹜的人。结合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青少年时期的曹操,在家乡亳州以东五十里的精舍中度过,秋夏读书,春冬射猎,可谓文武双全。在城东的五十里,也算是隐居了。但是,曹操自己说,他的隐居并不是沽名钓誉,也并非当时非常流行的“岩穴知名之士”(借着隐居自诩高人,以抬高自己身价的人),而是真正地积攒本领,以图报国。
故而,公元184年,在董卓之乱后,曹操带领义军讨伐董卓,崭露头角,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从此越发光芒万丈。这时候的曹操,不再甘居一屋之中,而是要力挽狂澜于时局,发出“声皦皦而弥厉”的声音。果然,他的出现,给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瞬间增添了一抹亮丽。
自此以后,曹操几乎是每五年一个台阶,一步步做到了丞相、魏王的位置。然而,他终究还是不愿称帝。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臣子和门下谋士纷纷劝其取汉室江山而代之,这些人要么被曹操严惩,要么被曹操训诫。这时候,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越来越多,非议纷至沓来,但曹操心中一直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功成名就后,天子分封了曹操许多属地,他都让了出来,分予有功德的众臣。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心声,他还写了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在这篇散文中,曹操面向那个时代发出了设问——“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的故乡在今安徽亳州,与道家鼻祖老子同属一地。在早于曹操的数百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好一个“不敢为天下先”,曹操的一生不就是在践行这句箴言吗?
知父莫若子。回头再看曹植在《蝉赋》中所说的“栖高枝而仰首”,在众人的世界里看来高高在上,但是曹操的内心一直是装满苦水的,茫茫天下,懂他的人少之又少,曹操是孤独的,甚至是苦闷的,他只能做到内心的坚守,不愿意像历史上诸多篡权之人那样,同流合污。
如果说曹操一生有其图腾的话,不是青釭剑,也不是七星刀,而是一直高居枝头的蝉。一只蝉的坚守,在岁月的秋风里,越加清朗孤傲,世人哪里懂得这高处不胜寒的意义?
前不久,一次机缘巧合,遇见研究三国历史的易中天先生,我就曹操一生所受的文化熏陶问先生:“您觉得曹操一生受哪一种文化影响最深?”先生脱口而出:“道家文化。”
所以,从曹操的成长环境、文化熏陶、所著作品中都不难发现,曹操一生至死都没有把汉朝江山取而代之之意,足见其涌动的臣子之心。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關于《蝉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曹植以蝉来自喻,另一种说法是曹植借蝉替其父亲曹操鸣不平。
我比较青睐第二种说法,因为曹操并非是一见到功名利禄就趋之若鹜的人。结合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青少年时期的曹操,在家乡亳州以东五十里的精舍中度过,秋夏读书,春冬射猎,可谓文武双全。在城东的五十里,也算是隐居了。但是,曹操自己说,他的隐居并不是沽名钓誉,也并非当时非常流行的“岩穴知名之士”(借着隐居自诩高人,以抬高自己身价的人),而是真正地积攒本领,以图报国。
故而,公元184年,在董卓之乱后,曹操带领义军讨伐董卓,崭露头角,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从此越发光芒万丈。这时候的曹操,不再甘居一屋之中,而是要力挽狂澜于时局,发出“声皦皦而弥厉”的声音。果然,他的出现,给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瞬间增添了一抹亮丽。
自此以后,曹操几乎是每五年一个台阶,一步步做到了丞相、魏王的位置。然而,他终究还是不愿称帝。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臣子和门下谋士纷纷劝其取汉室江山而代之,这些人要么被曹操严惩,要么被曹操训诫。这时候,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越来越多,非议纷至沓来,但曹操心中一直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功成名就后,天子分封了曹操许多属地,他都让了出来,分予有功德的众臣。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心声,他还写了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在这篇散文中,曹操面向那个时代发出了设问——“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的故乡在今安徽亳州,与道家鼻祖老子同属一地。在早于曹操的数百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好一个“不敢为天下先”,曹操的一生不就是在践行这句箴言吗?
知父莫若子。回头再看曹植在《蝉赋》中所说的“栖高枝而仰首”,在众人的世界里看来高高在上,但是曹操的内心一直是装满苦水的,茫茫天下,懂他的人少之又少,曹操是孤独的,甚至是苦闷的,他只能做到内心的坚守,不愿意像历史上诸多篡权之人那样,同流合污。
如果说曹操一生有其图腾的话,不是青釭剑,也不是七星刀,而是一直高居枝头的蝉。一只蝉的坚守,在岁月的秋风里,越加清朗孤傲,世人哪里懂得这高处不胜寒的意义?
前不久,一次机缘巧合,遇见研究三国历史的易中天先生,我就曹操一生所受的文化熏陶问先生:“您觉得曹操一生受哪一种文化影响最深?”先生脱口而出:“道家文化。”
所以,从曹操的成长环境、文化熏陶、所著作品中都不难发现,曹操一生至死都没有把汉朝江山取而代之之意,足见其涌动的臣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