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领导者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人才观去考察和识别人才,要走群众路线,要加强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健全人才识用机制。这样才能识到人才,用好人才,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科学人才观;识别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的创造者,推进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有许许多多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的识别、培养和选拔。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人才战略思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我们国家不仅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而且将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前提是识别人才。
一、制约人才识别,人才发现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主要有:
1、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识别人才的困难。人才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感情、作风和能力。不弄清人才与他相关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很难把握人才的本质和主流。而与人才相关的事物又总是处在发展的变化之中,要弄清这些事物及其与人才的内在联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而识别人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2、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成为识别人才的障碍。人才周围有各式各样的人,从思想上看:有希望人才崛起的。也有担心人才出现与己不利的。从感情上看:有情投意合的,也有欠融洽的。从素质上看:有识人的,也有不识人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成为识别人才的障碍。
3、客体的多变性,增强了识别人才的难度。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群体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从个体看每个人也都是多方面的综合体。作为考察的对象,总是处在矛盾运动之中,往往是成绩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交替出现,真像和假像并存。领导者要真正看准一个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主观因素主要有:
1、主体因素低,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在领导中,有的对人才也很渴求,也希望下属有更多人成才,并做了大量培养和考察下属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素质低,因而发现不了人才。一些被他们视为“草”、视为“虫”的人,调到其它单位却成了“宝”、成了“龙”。当他们被调出,素质高的领导被调入后,在那些原来没被视为人才的干部中,却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才。这说明只有识人的愿望,没有识人的能力,也是识别和发现不了人才的。
2、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一些人才受到压制。个别人由于没有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受资产阶级思想、封建官僚思想的侵蚀和不正之风的影响,拜倒在金钱和美女脚下。反映在用人上,把视野侧重放在对自己有好处的人中,使那些廉政又有才干的干部受到压制。
3、对人才“求全责备”是不能发现和识别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自然界中和社会上,没有绝对“纯净”的事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正常现象,也是一条客观规律。人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常常是相伴而生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相联系的”。而且“只要稍微一夸大,就印证了一个真理: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列宁全集》第四卷476页)而鲁迅则说得更加形象:“孔雀开屏的时候是很美的,但是,他同时也把最丑的地方——屁股露了出来”。有些人才何尝不是这样呢?甚至优点越多的人,缺点也可能越大。就人才的个性特点而言,他们有自己的真知卓见,故而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心,不肯轻易对领导的每个意见随声附和;由于他们求知成事心切,无时间处理人际关系,故而往往天真不懂世故,容易不顾领导者的情面而秉公直言。侍才自傲是人才的通病。大才者不拘泥小节,真才者常有怪脾僻习。在这样现实面前,如果领导者“求全责备”,不仅难以发现人才的闪光点,而且有可能把人才身上的某些可贵之处加以责难。
譬如:说有些人才“骄傲”、“主观”这就要具体分析了。邓小平同志认为:“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越有主见的人,越是自信,这个并不坏。”
识别人才的关键在于发现人才的优点和长处。古今中外任何知人善任者,在选人用人上都是反对“求全责备”的。当今的领导者在识别人才的问题上,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领导,认为无人不可用;一是求全责备的领导,认为无人可用。清人顾嗣协说得好:“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多勿苛求”。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人才才能是人才;用其所短,弃其所长,则人才会成为庸才。数学家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但令其在商店售货,他不是合格的售货员。刘邦所以取天下,关键是用了张良、萧何、韩信之长。有一次刘邦在探讨所以有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因此,不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观,就难以发现和识别人才。
4、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由于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健全,法制不完善,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往出现用人单位无权选人,选人单位无法真正了解下层人才的情况,使一些无真才实学的人或心数不正的人得到了重用,而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才却被埋没。还有的地方领导在用人上在班子里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这就更无法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在健全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法制环境下,才能更好的识别人才。
二、发现和识别人才的途径
通过对制约人才识别人才发现的主客观因素的探讨,可以认识到:识别人才问题,实际上也是如何正确地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去认识客体的过程。要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在提高主体素质和探讨科学地识别人才的方法上作文章。
1 领导者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只有自身素质高的人,只有那些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人,只有那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问题的人,只有那些有真知卓见的人,只有那些坚持科学人才观的人,才有能力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把握人才的本质和主流,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伯乐”。
2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去考察和识别人才。首先,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才作全面地、历史地分析。人才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中的,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打上社会的时代的印记,在阶级社会中还有阶级的烙印。领导者要知人,就必须对人才、干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工作表现,作出全面的,历史的分析。这样才可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割断历史,以偏概全,才有助于克服“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的用人观念,才有可能对人才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过:“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一套本,第492页)其次,要按着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发展中看人。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德、才也会随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不等于了解一个人的今天。人们的缺点往往是优点的继续,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领导者只有辩证地看人、在发展变化中看人。才能作到知人。当然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个过程的。领导者在考察干部、人才时,不仅要作到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而且要有由量到质的基本估计。再次,领导者要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作指导,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识别人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实践还是人才的摇篮,人才在实践中自己谱写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品德和才能是通过他们工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做出的贡献显示出来的。领导者只有到实践中去对被考察对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进行调查了解,并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才能对人才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识人才选人才。
3 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的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识别人才也不例外。因为人才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群众也最了解。识别人才只有倾听群众呼声,才能了解到领导掌握不了的情况,发现领导不熟悉的人才,才能调动群众为革命、建设事业选拨人才的积极性。
4 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和法制建设。只有进一步改进人才工作的体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识别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法制。才能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伟大而艰巨的,需要大量的人才,建设事业极其宏伟、包罗万象,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才就在我们身边,人才就在广大人民之中。人才的识别使用者要有正确的用人、识人、选人的思想观点态度。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运用正确的方法遵循正确的途径去寻找人才。牢牢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同时又要根据用人岗位的特点来客观地科学地界定“德”的标尺和“才”的范围。寻人识才时眼光不仅要平视,也要俯视,而且要俯视到底,不仅要近视,也要远视,而且要远视到足够大的范围和足够长的时间,不仅注视自己所亲,也要注视自己所疏,择才不记恩怨。阳关普照,百花齐放,姹紫孀红,聚才广泛,人尽其才,和谐兴盛。建设大业,人才为本。求才贵广、识才贵实。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提高为以现代建设事业选拔人才的自觉性、积极性,到人民群从奋斗的实践中和人民群众一起去考察和识别人才,就一定会发现大批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才;科学人才观;识别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的创造者,推进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有许许多多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的识别、培养和选拔。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人才战略思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我们国家不仅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而且将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前提是识别人才。
一、制约人才识别,人才发现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主要有:
1、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识别人才的困难。人才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感情、作风和能力。不弄清人才与他相关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很难把握人才的本质和主流。而与人才相关的事物又总是处在发展的变化之中,要弄清这些事物及其与人才的内在联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而识别人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2、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成为识别人才的障碍。人才周围有各式各样的人,从思想上看:有希望人才崛起的。也有担心人才出现与己不利的。从感情上看:有情投意合的,也有欠融洽的。从素质上看:有识人的,也有不识人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成为识别人才的障碍。
3、客体的多变性,增强了识别人才的难度。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群体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从个体看每个人也都是多方面的综合体。作为考察的对象,总是处在矛盾运动之中,往往是成绩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交替出现,真像和假像并存。领导者要真正看准一个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主观因素主要有:
1、主体因素低,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在领导中,有的对人才也很渴求,也希望下属有更多人成才,并做了大量培养和考察下属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素质低,因而发现不了人才。一些被他们视为“草”、视为“虫”的人,调到其它单位却成了“宝”、成了“龙”。当他们被调出,素质高的领导被调入后,在那些原来没被视为人才的干部中,却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才。这说明只有识人的愿望,没有识人的能力,也是识别和发现不了人才的。
2、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一些人才受到压制。个别人由于没有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受资产阶级思想、封建官僚思想的侵蚀和不正之风的影响,拜倒在金钱和美女脚下。反映在用人上,把视野侧重放在对自己有好处的人中,使那些廉政又有才干的干部受到压制。
3、对人才“求全责备”是不能发现和识别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自然界中和社会上,没有绝对“纯净”的事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正常现象,也是一条客观规律。人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常常是相伴而生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相联系的”。而且“只要稍微一夸大,就印证了一个真理: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列宁全集》第四卷476页)而鲁迅则说得更加形象:“孔雀开屏的时候是很美的,但是,他同时也把最丑的地方——屁股露了出来”。有些人才何尝不是这样呢?甚至优点越多的人,缺点也可能越大。就人才的个性特点而言,他们有自己的真知卓见,故而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心,不肯轻易对领导的每个意见随声附和;由于他们求知成事心切,无时间处理人际关系,故而往往天真不懂世故,容易不顾领导者的情面而秉公直言。侍才自傲是人才的通病。大才者不拘泥小节,真才者常有怪脾僻习。在这样现实面前,如果领导者“求全责备”,不仅难以发现人才的闪光点,而且有可能把人才身上的某些可贵之处加以责难。
譬如:说有些人才“骄傲”、“主观”这就要具体分析了。邓小平同志认为:“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越有主见的人,越是自信,这个并不坏。”
识别人才的关键在于发现人才的优点和长处。古今中外任何知人善任者,在选人用人上都是反对“求全责备”的。当今的领导者在识别人才的问题上,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领导,认为无人不可用;一是求全责备的领导,认为无人可用。清人顾嗣协说得好:“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多勿苛求”。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人才才能是人才;用其所短,弃其所长,则人才会成为庸才。数学家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但令其在商店售货,他不是合格的售货员。刘邦所以取天下,关键是用了张良、萧何、韩信之长。有一次刘邦在探讨所以有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因此,不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观,就难以发现和识别人才。
4、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由于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健全,法制不完善,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往出现用人单位无权选人,选人单位无法真正了解下层人才的情况,使一些无真才实学的人或心数不正的人得到了重用,而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才却被埋没。还有的地方领导在用人上在班子里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这就更无法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在健全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法制环境下,才能更好的识别人才。
二、发现和识别人才的途径
通过对制约人才识别人才发现的主客观因素的探讨,可以认识到:识别人才问题,实际上也是如何正确地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去认识客体的过程。要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在提高主体素质和探讨科学地识别人才的方法上作文章。
1 领导者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只有自身素质高的人,只有那些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人,只有那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问题的人,只有那些有真知卓见的人,只有那些坚持科学人才观的人,才有能力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把握人才的本质和主流,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伯乐”。
2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去考察和识别人才。首先,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才作全面地、历史地分析。人才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中的,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打上社会的时代的印记,在阶级社会中还有阶级的烙印。领导者要知人,就必须对人才、干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工作表现,作出全面的,历史的分析。这样才可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割断历史,以偏概全,才有助于克服“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的用人观念,才有可能对人才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过:“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一套本,第492页)其次,要按着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发展中看人。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德、才也会随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不等于了解一个人的今天。人们的缺点往往是优点的继续,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领导者只有辩证地看人、在发展变化中看人。才能作到知人。当然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个过程的。领导者在考察干部、人才时,不仅要作到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而且要有由量到质的基本估计。再次,领导者要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作指导,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识别人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实践还是人才的摇篮,人才在实践中自己谱写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品德和才能是通过他们工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做出的贡献显示出来的。领导者只有到实践中去对被考察对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进行调查了解,并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才能对人才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识人才选人才。
3 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的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识别人才也不例外。因为人才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群众也最了解。识别人才只有倾听群众呼声,才能了解到领导掌握不了的情况,发现领导不熟悉的人才,才能调动群众为革命、建设事业选拨人才的积极性。
4 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和法制建设。只有进一步改进人才工作的体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识别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法制。才能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伟大而艰巨的,需要大量的人才,建设事业极其宏伟、包罗万象,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才就在我们身边,人才就在广大人民之中。人才的识别使用者要有正确的用人、识人、选人的思想观点态度。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运用正确的方法遵循正确的途径去寻找人才。牢牢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同时又要根据用人岗位的特点来客观地科学地界定“德”的标尺和“才”的范围。寻人识才时眼光不仅要平视,也要俯视,而且要俯视到底,不仅要近视,也要远视,而且要远视到足够大的范围和足够长的时间,不仅注视自己所亲,也要注视自己所疏,择才不记恩怨。阳关普照,百花齐放,姹紫孀红,聚才广泛,人尽其才,和谐兴盛。建设大业,人才为本。求才贵广、识才贵实。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提高为以现代建设事业选拔人才的自觉性、积极性,到人民群从奋斗的实践中和人民群众一起去考察和识别人才,就一定会发现大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