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影响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l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依据教材、“用教材教”是大多数科学教师的选择和依靠,然而,教材是“死”的平面文本,教师和学生却是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更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生态场域”,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求知的渴望、创新的激情。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个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时间不再单纯地被理解为40分钟,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也不全在课堂40分钟,还应包括课前用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这一学习环节,所以课前准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能力
  科学课以实验教学为主,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和相关资料,一般都是教师准备,这样上课省时,实验结果划一,然而在“成功”之后,我们不得不反思:真正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们为什么不把真实的世界交给学生呢?教师越俎代庖,就剥夺了学生通过实践自我探究的乐趣。
  课前准备包括实验材料搜集、实验工具准备和探求前知识上的准备等方面。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保障。科学课上,学生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是客观事物,而不是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去发现。课前准备直接影响课上探究的质量,没有课前物质上的准备,课上探究无法进行,学生在课上探究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参与课前准备,材料往往特别丰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如四下《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我事先进行了布置,结果学生带来的果实很丰富,有苹果、梨、香蕉、红枣、豌豆、花生……而如果让老师买,从金钱和时间两方面考虑,都不可能买那么多。再如,五下《我的水钟》一课,要求学生用两个透明饮料瓶来制作一个受水型或泄水型的水种,每班有四十多位学生,如果教师准备的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天热了,学生买矿泉水是最正常的事,我就提前要求学生把空瓶上交,一旦上这一课,需要的材料也就准备齐全了,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学生参与课前准备,还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观察实验材料的特性,他们会主动把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結合,对不熟悉的材料,他们也会主动向周围的人请教。如《温度计》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向家长和周围的人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一些知识:种类、用途、区别以及发明的根据。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为什么有红色的,还有银白色的,等等。学生对要研究的对象迫不及待的探究从课前准备就开始了。从准备到探究,从探究到课后实践,这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学生只有经历全过程,感受全过程,才能算是科学的研究。
  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探究,绝不是只有准备没有研究,而是在准备中有思考、有发现。如《面包发霉了》这一课,课前布置让学生带一些发霉的面包,他们会想:发霉的面包应该去哪找?如没有现成的,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面包发霉呢?而在怎样的环境下,又能加速面包的发霉?你看,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已经在研究探讨了。所以学生参与课前准备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从课前、课中乃至课后,都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教师课前准备,提高实验效率
  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如何做到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那就要求教师课前深入钻研,精心准备。
  1.改进实验器材,材料更具结构
  在五上《用橡皮筋做动力》一课中,教材安排了“橡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探究实验。那是否给小车套上橡筋就可以开展实验探究了呢?其实不然,我课前试做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橡筋稍稍多缠几圈小车轮子就打滑;在教室中完成这个探究实验不合适,在桌子上做长度不够,容易掉到地上,影响实验准确性;在地面上做,教室场地又不够。解决这两个问题很简单,轮子打滑,是因为小车自重不够,轮子与地面摩擦力太小,只要给小车加上配重就可。实验桌长度不够,只要选择一块宽阔平整的场地(如室内体育馆)就可以,而且便于学生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课前就对实验展开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改进,就会大大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不应有的失败。
  2.创新实验器材,材料更易操作
  五下《摆的研究》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来了解“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他们会联想到摆的快慢可能会与摆锤、摆长、摆幅等因素有关。而小学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研究“摆”的实验器材,只能用铁架台等材料做一个简易的摆来进行探究,摆长、摆幅不能方便地控制,直观地观察到,给实验开展带来了制约。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课前对摆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做成了“方便摆实验器”,由带小抽屉的底座、摆绳长度标尺、摆幅观测器(量角器代替)、摆绳固定器组成。它操作方便,摆长可根据需要上下拉动,用固定栓拧紧就可,根本不用打结固定,也避免了结打得不紧影响实验质量。摆幅的角度可直接从摆幅大小观测器上测得,摆绳的长度可从摆绳长度尺上量出。在研究摆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摆幅、摆长不便,摆长不变非常容易控制,有了摆幅大小观测器,就非常容易控制摆线拉开的角度,前后三次实验的摆幅就可以定点在一个角度点上。在研究摆长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时,摆长可以通过摆绳长度标尺方便地量出摆长,用固定栓固定就可。用方便摆实验器进行摆的研究,实验科学了,精确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三、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完美的事物,但有完美的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一个个保障房小区相继交付使用,相关管理部门发现,由于不同于一般商品房小区,这类小区的有序运行是一件“难事”.为此,从分析保障房小区的“个性”导致的种种衍生
近日,日本在建的东京一青森铁路的施工取得突破性进展,施工队伍在隆隆爆炸声中炸掉了最后一层岩石,打通了据称是当今世界最长的陆上隧道——八甲田山隧道。青森县县长以及其他政
小学科学是学生科学启蒙的一门课程,区别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评价,现在教育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真正地获得知识。本文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简单探索,并就以下几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创新;有效的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一、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让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在该基础上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全面落实体验性教学。  一、感知数学表象,进行数学情境体验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其逻辑性、抽象性一直以来均处于较高的高度。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仍处于感性阶段,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数学意义,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还有
该文首先阐述了大型同步发电机需装设失步预测保护的必要性,其次,论证了此保护装置所具备的功能。最后,介绍了本装置在硬件方面的一些设计特点及独特的构思。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对策 ,以满足社会文献信息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据《法制日报》报道,今年1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8010件,涉案总金额8.8亿余元。其中工程建设领域的案件量居首位。
将新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应用与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使我们的作文指导面向社会,面向语言交流的实际。这种快速、高效的课堂,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探讨交流。信息技术引领下的作文课堂,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的上课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打造出一节节智慧课堂,写作教学更是如此。  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着这
科学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现代科学教育活动倡导坚持活动性原则,提倡在“做中学”,让儿童“动手做”,科学不能光“说”不做,但也不是光做不说。但是科学小原理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高深的,它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中,不易被发现,特别对于3-6岁的儿童,他们的已知经验还不是很多,他们的接受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教师在实施科学探究性游戏的过程中,会担心如何阐述科学小原理的问题,用太多的文字来描述,无异
幼儿园的区域化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样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显示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近几年,我园本着借力引源、合力攻坚的原则,组建研讨团队,根据领域要求、主题内容深入研讨、合理设置活动内容,对部分区域化学习活动的活动方式、材料提供模式进行大胆变革:打破传统区域整齐划一的区域设置、班班相同的材料提供、大组大筐的活动模式,让区域化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其“自主、开放”的特性,提升幼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