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引发的教学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剖读:《百家讲坛》现象及其成功之道
  
  《百家讲坛》是央视教育频道推出的系列讲座式栏目。其目的是在专家学者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播至今,观众目睹了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师们的潇洒风采,这些学者采用“一言堂”讲授法,把中国的文化精粹完美地展示给观众。讲堂之上,大师们神闲气定,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让观众如痴如醉,为之感动。那些在平时看来枯燥乏味的历史,晦涩难懂的《论语》经大师口中演绎之后,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甚至让观众上“瘾”,受到观众极度喜爱与赞美,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家讲坛》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笔者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解读之。“讲授法”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不受推崇的今天,为什么在《百家讲坛》的大师手中却获得如此成功?笔者认为《百家讲坛》之所以成功,源于以下几大亮点:
  
  (一)精品意识下的精心准备,内容娴熟,设计独具匠心
  《百家讲坛》有着强烈的精品意识,做到了超越平凡,追求卓越。该栏目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的指导下,主讲人与制作人对播出的所有节目都进行了精心策划。每一期节目他们竭尽全力,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旨在将最好的内容呈现给观众。这些主要体现在讲述内容娴熟,妙语连珠,侃侃道来,一气呵成;案例、故事精选动人,问题设置扣人心弦等。于丹教授说,她是用一生的能力来体会圣贤之言。易中天说,将近一小时的讲坛他要准备五天。这五天还不是说一切资料都要从零开始整理,而是大部分知识已成竹在胸,只不过是有些模糊的,要明确一下,系统起来,这是“纳”的过程。
  
  (二)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具有脱口秀的才华
  有理有据、层层深入、绘声绘色、娓娓道来、十分好听是《百家讲坛》的特点。学术大师的脱口秀如邻居的家长里短,似朋友在亲切聊叙,温馨的生活味、人情味消除了彼此的生疏。表现在他们的讲述语言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与时代性。易中天老师的“易式”说史风格独具特色。他采用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甚至有些“无厘头”的语言讲述历史,分析历史人物,他称其为“趣说”。这实质上就是一个语言创造加工的过程,其效果是使原本毫无生气的历史人物经大师之口个个鲜活,如临其境。同时他还特别注意语言的时代性,在品三国时,他运用现今时髦、流行前卫的语言评说三国人物,如他说诸葛亮是众人仰慕的帅哥,董卓是杀人放火的恐怖分子。解释古语时,他说“诺”相当于现在的ok;解说历史事件时更有言曰“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嘛”。这种将历史人物通过生动的语言还原为现实,将人物化为有血有肉的如同身边小人物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对历史的好的解读。
  
  (三)把文本浸泡于现实生活,化理性为形象,化知识为智慧
  易中天、王立群等把历史文本纳入现实生活中,还原了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有创举、有错误的历史风云人物的本来面目。他们的归纳、分析、解读、演绎使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触手可及,把灰色的人物和往事与现实多彩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启迪警示着芸芸众生。
  
  (四)以故事为媒介,重视学术品位与传递方式同大众接受之间的平衡
  如何将千古以来誉为高雅、抽象的哲理,变为雅俗共赏、人人喜爱的道理,这是《百家讲坛》要解决的问题:在保持精品文化学术品位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什么传递方式让更多的观众接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讲人大多采用了精选故事与多媒体直观演示的策略,将抽象的文字变成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趣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理性反思:对当前课堂教学弊端的审视
  
  当今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崇尚教学“新理念”,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致使在教学中产生了许多异化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失效或低效,背离了课程改革的目的。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对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和改革创新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
  
  (一)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忽视传统讲授法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吗?当然不是。然而当下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灌输,致使他们“谈讲色变”。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能少讲就少讲,大屏幕堂而皇之地取代了黑板,在有些课堂上,幻灯片一放到底,过去的“人灌”变成了如今的“机灌”。事实证明,作为历经了几千年教学实践未被淘汰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等是有其存在价值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种方法用好。叶圣陶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当下教师恰恰是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把握其运用的精髓与玄机,从而不在“如何讲”上下工夫,本末倒置,致使课堂过程索然无味,无法吸引学生,导致教学低效。
  
  (二)教学内容处理不得法,随意处理与唯教材是瞻并存
  精心处理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但现在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并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唯分是尊”,仍然在教学中唯教材、教参是瞻,课堂中依然是“满堂灌”,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与效果低弥。二是对教材进行随意化处理。偏离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子,强调教学要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但很多教师依此认为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可以任意脱离教材,在课堂上“漫”讲,更有教师随意开发课程资源,任意增删教学内容,这些现象是对“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表面化肤浅的理解。上述两种倾向是目前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存在的两个极端问题,因此对教学内容处理时,应该把握一个“度”,而这个“度”的处理正好体现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上,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备课,精心进行教学的策划工作。
  
  (三)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互动,忽视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互动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教学互动,让学生“动”起来,是时下教师们普遍追求的又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但大多数教师对于“师生互动”实质缺乏理解,多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因此在实践中,使之流于形式。表现为大多数教师不分析教学内容与对象,在课堂上跟风式的采取讨论法、活动法,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满堂动”,课堂对话方式多了,课堂之上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甚至热闹非常。而这种只追求提问的数量和课堂气氛热闹的教学行为,除了让学生觉得好玩之外,对于他们增长知识。提高智慧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互动的实质应是师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心灵觉醒,使他们在课堂之上有所 思有所悟有所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发展,而并非其它。
  
  策略探析:从《百家讲坛》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中产生上述多种弊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教师对教学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精品意识;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足;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教学缺乏艺术性是主要原因。为此,重塑教学质量观,提高教师素质,让每一位教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像《百家讲坛》一样精彩频呈,实现优质教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
  
  (一)树立优质教学质量观,倡导精品课程
  《百家讲坛》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了“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树立了公众意识、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今天我们要想使课堂结彩,首要的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优质教学质量观。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在现代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不仅具有奠基作用,而且也是他们健康幸福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课堂教学是儿童获得健康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神圣感对待每一节课的教学,上好每一节课,用优质教学确保学生在学校度过美好难忘的每一节、每一天。其次,倡导精品课程,树立“课堂教学,课课有精彩,堂堂能感动”的教学理念。重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创造真正的优质课堂。让教学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走向有意义的艺术生活的境界,使师生在课堂中展现生命的精彩,体验生命的感动。同时,要构建精品课程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高效教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鼓励教师将自己所带的课程打造成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二)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试讲环节
  《百家讲坛》之所以成功,是与主讲人在节目录制前的精心策划与预演准备分不开的。任何一个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节好课都是教师在课前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多次训练试讲的结果。这个过程犹如演员在正式登台前,或录制前的模拟预演。因此,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要像于丹一样,从教学内容的熟悉、语言锤炼、案例的设计、课件制作、作业设置,到最佳心态的调整、衣着的准备等,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细致周到的策划,并撰写出教学设计。同时,要认真做好课前的试讲工作,以检查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教学管理角度,学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制作人,学校要承担起对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检查任务,督促教师做好教学试讲(模拟预演)工作,为教师课堂的精彩打下基础。忽视教师课前的试讲环节,是目前课堂教学质量失魅失效不可忽视的基本原因之一。
  
  (三)教师要加固强语言修养,具有脱口秀的才华
  要使课堂精彩,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力,并且要敢讲、能讲和善讲。敢讲就是讲课必须大胆而有勇气,用慈爱智慧的目光照顾全班同学,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能讲就是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语言的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教授;善讲就是要在能讲的基础上,使语言具有创造性与时代感。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来讲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达,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四)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互动,使教学共鸣从形式走向实质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的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给生命不断充电打气,使其发展强大起来,富有起来。优质课堂中的教学高潮,其最大特征就是情感心理共鸣的出现,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双方情感高度一致,理念高度契合,共处于兴奋激动之中,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参与度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在《百家讲坛》中主讲者与听众就达到了这种默契的境界。讲堂上,主讲人不曾与观众互动,没有合作与交流,没有谁是主导,却通过自己对传统文化道德的理解,传承给观众的是一生受用的东西,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为了达到这种共鸣,于丹老师解读《论语》时将全身心浸入其中,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追求、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把古人和今人的距离拉近,真正做到了“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主之情点燃观众之情”,共鸣便自然产生。若课堂教学能达到这种共鸣,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教师的言行,从而产生感动内在世界的积极情感,在其以后的生活中,使之外化为行为,这便完成了教学共鸣从内悟到外化的过程。因此,教学互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感,而不是课堂气氛外在的营造。
  
  (作者单位:陕西省千阳县南寨中学)
其他文献
【正】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南充地区科协、南充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南充图书馆学会合作,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在南充市举办了全省第一届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研讨班。参加这
简要介绍了旋流板装置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及其在柳州东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烧碱蒸发工艺中的应用,应用效果表明采用该装置后循环水的水质好转,既降低了碱耗又防止了腐蚀.
虽然儿童年龄小,但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道德选择问题。由于儿童的道德认识还很肤浅和表面,因此,他们在道德选择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困难。孩子在遇到这些困惑后所寻求的帮助和做出的选择,将对他今后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当孩子遇到这些道德困惑时,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童童的例子:  童童(男,5岁)正在用插塑玩具搭汽车。一个小伙伴拿了放在他面前的玩具,童童
叙述了国内外环氧丙烷产需状况和生产技术进展现状.
结合福建石化集团内部资源,研究实施烧碱/聚氯乙烯战略转移方案,确定建设大型聚氯乙烯装置的原料路线和技术方案.着重对烧碱的生产方法、能源消耗、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进行比
【正】 我们知道,在图书馆借阅系统中,当读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到达服务设施(借阅处)的人数超过服务设施的服务能量时,便不能立即得到服务而需排队等候。读者从到达至离去的过
【正】 1988年9月27—29日,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在南充市召开了图书馆改革理论讨论会。来自省内公共、高校、科研等系统图书馆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就图书馆改革的内涵
<正> 其一原本装直幅,其外先君题曰:“是经为日本弘法禅师所书。师名圣宝,天长时人,名列《高僧传》。观东国石刻,师之真迹,与此无毫发异。纸广一尺七寸,高七寸五分。尾钤‘圣
在执行GB/T 5138-1996测定液氯中氯含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正> 去年(1986)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专程前来上海参加纪念活动的客人中有日本中山寺的住持、八十二岁高龄的杉本勇乘法师。当他下机受到鲁迅先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