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采用合理组织课堂练习内容、恰当步骤方法、控制适度训练量等措施,提高化学课堂联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8—000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有效练习需要学生积极的心理、生理机制的作用,需要教师合理组织练习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步骤、给予适度的训练量,引导学生训练。只有内外因素有机协调作用,练习才有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5个方面谈些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
1 实验操作技能,递进训练增效
笔者在以往教学中,认为实验操作很简单,而未引导学生认真训练;即使训练,也马马虎虎,缺乏深入思考,忽视踏实、细致、严谨的态度培养,致使学生操作随意、不规范、步骤出错。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现采取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1)仪器使用训练,蹒跚学步。中学常规仪器有20余种,基本操作内容(如过滤、给物质加热……)有10余项。每种仪器有特定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每个基本操作有特定的内容、步骤和技巧。笔者引导学生的训练方法是:“一认”、“二学”、“三查”、“四比”。一认是对每种仪器全面认识,会画出平面图,能说出使用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学是笔者对每种仪器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对每一步动作学做3-5遍,并自编“动作操”(1、2、3……),然后分组讨论归纳简化,形成统一的动作要领操。三查是每个学生在笔者面前操作,进行“过关检查”。四比是学生进行操作比赛,看谁做得熟练准确。
(2)单项课题实验操作训练,采取“一仿”、“二做”、“三挑”。“一仿”是笔者演示,学生拿着仪器一步步模仿,听清每步操作中注意事项。“二做”是学生按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并归纳该实验步骤、动作要领。例如H2制取步骤:“1查”、“2装”、“3滴加”、“4验纯”、“5收集”、“6停滴”。“三挑”是学生互相观察对方实验步骤,指出不规范或错误并给予更正。
(3)综合性课题实验操作,采取“一理”、“二试”、“三动手”、“四反思”。“一理”是疏理化学原理,理清仪器、药品组配顺序,并画出草图。“二试”是按草图连结仪器、装药品、模拟操作步骤。“三动”手是确认上述操作步骤可行后进行操作。“四反思”是根据实际操作中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思考可改进的地方和方法。
上述对三个不同层次操作内容进行递进式训练的目的是改变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机械训练,突出思维训练和动作技能训练。通过强化后,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对方法步骤的语言表述准确,动作稳、准、利落的熟练效果,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技能基础。
2 元素化合物知识练习,全息感知、“收敛”增效
要认识某种物质,必须从它的组成(元素)、结构(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变化及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途、制取等方面去全面认识。这就是物质的全息性知识系统。例如氢氧化钙,只要说到它的名字,学生头脑中就应该浮现出:①由H、O、ca三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式Ca(OH)2。③是离子化合物。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呈碱性。⑤能与CO2、SO2、CI2等酸性气体反应,能与盐酸、硫酸等反应,能与Na2CO2等盐反应,能与石蕊、酚酞等指示剂作用,它与NaOH等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⑥能做建筑材料,制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⑦用CaO与水反应可制取。笔者在引导学生训练这块知识时,采取“一找”、“二填”、“三互诵”。“一找”是按照全面认识某元素或化合物的要求,在预习和听讲时把知识点逐个找出来做好记号或笔记。“二填”是画…某元素或化合物全息构象图,在图框中填出知识点。“三互诵”是对照全息构象图内容,熟读后相互提问记忆。
上述步步深入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全息感知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提炼知识要点,进行巩同,促进系统思维和知识存储方式的建立。学生有了全面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一些综合性、探究性化学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通过步步强化训练,学生能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全息认知、聚敛思考、记忆较牢固。
3 同类知识练习,原型启发,联想增效
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似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物质具有类别屙性。例如:无机酸、碱、盐,有机物烷、烯、炔……等各类物质。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编排,大多是前章节知识是为后续知识做铺垫的,因为前后知识有相似的内在联系,是同类知识,而阐释同类知识的方式步骤都是相似的。只要学生先掌握好同类中的典型范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联想,这样学习同类知识就简单了。例如,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知识的教与学,在每族中只要选择一种有代表性元素进行系统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弄清理解知识的路径和方法,认识元素递变内在规律,然后就可自主学习同族其他元素的知识了c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同类知识训练时,采取的是“一识原型”、“二对比”、“三归纳”。“一识原型”是选取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知识内在联系,理解熟记知识要点。“二对比”是参照已学的代表性知识去学习同类知识,比较相似点、差异点,分析相似和差异的原因。“三归纳”是把相似点、不同点列表对比,进行对比记忆。
这样训练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众多知识内容中,去甄别发现其内在联系性、差异性、典型性,促进分析、综合思维的养成。通过强化训练后,只要提到某类物质的代表物,学生头脑中闪现出同类物构象,达到了识一知类的效果。
4 化学计算练习,“标尺”比对增效
原子量、分子量、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各物质质量关系)、溶液浓度、物质溶解度…一这些概念中表示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就象一把计算尺,我们只要拿这把尺子去比对应用即可。以下是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中数量关系的应用问题:20℃时,NaCl溶解度为36g。这句简单的话包涵了下列关系量:
根据“计算尺”,可进行下列比对应用:①20℃时,配制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②用一定量NaCl在20℃时可配成饱和溶液质量。⑧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④与NaCl相关的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等计算问题。笔者在引导学生计算训练时,采用三步走:第一步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理清量与量之间关系。第二步是数形结合辨认“计算尺”,写出计算代数式,画出量与量之间关系函数图像。第三步仿照笔者所讲例题、课本的习题,自编计算题,用“计算尺”比对解题,然后班级交流,笔者点评矫正。这样训练是引导学生把数学计算方法、思维方法换元成化学计算方法和逻辑思维,对化学计算概念进行数量、数形分析、抽象概括,以达熟练应用。通过训练,学生对化学计算问题学习普遍感觉轻松。
5 课后习题练习,“发散”改编增效
教材每个章节后面设置了一些巩固知识的练习题。对练习题通常处理方法是:学生把习题抄做在作业本上,交给教师批改。殊不知,这种机械抄题训练让学生索然无味,部分学生把它当作应付老师的差事。笔者在引导学生对课后习题训练时,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熟读原题,找出知识点,并与课堂所学知识点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增减,反思在理解上是否发生歧意或偏差,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真理解。第二步进行“问题”发散。学生仿照原题及知识点,选择自己熟悉且与知识点相联系的材料,自编习题并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三步是交流修正。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编的习题和答案,进行正误判断,互相纠正不准确之处和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这样的训练避免学生把作业练习当负担、当差事的惰性心理产生,避免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促进学生平时对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与卫生健康……等与化学知识相关信息的关注、思考、收集及简单处理能力培养,促进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理解了知识才能去发现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材料,联系实际提出化学问题并解决之。
练习不仅是学的方式方法,也是教的艺术。有效练习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内容训练方式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训练方法也有多样。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要遵循学生认知程序的顺序性;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性、系统完整性;训练步骤的渐进性;训练强度的适度性来进行。切忌内容杂乱、花样翻新的“题海”式、“背题应考”式训练。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拓展知识视野。在独立思考练习中,给学生自由思考时间、创新空间,在交流中给每个学生展示学习效能的机会,让学生在感动、奋进的喜悦心境中练习,并在训练中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获取、内化、巩固知识技能的效率,以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化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8—000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有效练习需要学生积极的心理、生理机制的作用,需要教师合理组织练习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步骤、给予适度的训练量,引导学生训练。只有内外因素有机协调作用,练习才有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5个方面谈些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
1 实验操作技能,递进训练增效
笔者在以往教学中,认为实验操作很简单,而未引导学生认真训练;即使训练,也马马虎虎,缺乏深入思考,忽视踏实、细致、严谨的态度培养,致使学生操作随意、不规范、步骤出错。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现采取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1)仪器使用训练,蹒跚学步。中学常规仪器有20余种,基本操作内容(如过滤、给物质加热……)有10余项。每种仪器有特定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每个基本操作有特定的内容、步骤和技巧。笔者引导学生的训练方法是:“一认”、“二学”、“三查”、“四比”。一认是对每种仪器全面认识,会画出平面图,能说出使用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学是笔者对每种仪器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对每一步动作学做3-5遍,并自编“动作操”(1、2、3……),然后分组讨论归纳简化,形成统一的动作要领操。三查是每个学生在笔者面前操作,进行“过关检查”。四比是学生进行操作比赛,看谁做得熟练准确。
(2)单项课题实验操作训练,采取“一仿”、“二做”、“三挑”。“一仿”是笔者演示,学生拿着仪器一步步模仿,听清每步操作中注意事项。“二做”是学生按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并归纳该实验步骤、动作要领。例如H2制取步骤:“1查”、“2装”、“3滴加”、“4验纯”、“5收集”、“6停滴”。“三挑”是学生互相观察对方实验步骤,指出不规范或错误并给予更正。
(3)综合性课题实验操作,采取“一理”、“二试”、“三动手”、“四反思”。“一理”是疏理化学原理,理清仪器、药品组配顺序,并画出草图。“二试”是按草图连结仪器、装药品、模拟操作步骤。“三动”手是确认上述操作步骤可行后进行操作。“四反思”是根据实际操作中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思考可改进的地方和方法。
上述对三个不同层次操作内容进行递进式训练的目的是改变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机械训练,突出思维训练和动作技能训练。通过强化后,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对方法步骤的语言表述准确,动作稳、准、利落的熟练效果,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技能基础。
2 元素化合物知识练习,全息感知、“收敛”增效
要认识某种物质,必须从它的组成(元素)、结构(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变化及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途、制取等方面去全面认识。这就是物质的全息性知识系统。例如氢氧化钙,只要说到它的名字,学生头脑中就应该浮现出:①由H、O、ca三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式Ca(OH)2。③是离子化合物。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呈碱性。⑤能与CO2、SO2、CI2等酸性气体反应,能与盐酸、硫酸等反应,能与Na2CO2等盐反应,能与石蕊、酚酞等指示剂作用,它与NaOH等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⑥能做建筑材料,制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⑦用CaO与水反应可制取。笔者在引导学生训练这块知识时,采取“一找”、“二填”、“三互诵”。“一找”是按照全面认识某元素或化合物的要求,在预习和听讲时把知识点逐个找出来做好记号或笔记。“二填”是画…某元素或化合物全息构象图,在图框中填出知识点。“三互诵”是对照全息构象图内容,熟读后相互提问记忆。
上述步步深入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全息感知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提炼知识要点,进行巩同,促进系统思维和知识存储方式的建立。学生有了全面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一些综合性、探究性化学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通过步步强化训练,学生能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全息认知、聚敛思考、记忆较牢固。
3 同类知识练习,原型启发,联想增效
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似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物质具有类别屙性。例如:无机酸、碱、盐,有机物烷、烯、炔……等各类物质。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编排,大多是前章节知识是为后续知识做铺垫的,因为前后知识有相似的内在联系,是同类知识,而阐释同类知识的方式步骤都是相似的。只要学生先掌握好同类中的典型范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联想,这样学习同类知识就简单了。例如,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知识的教与学,在每族中只要选择一种有代表性元素进行系统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弄清理解知识的路径和方法,认识元素递变内在规律,然后就可自主学习同族其他元素的知识了c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同类知识训练时,采取的是“一识原型”、“二对比”、“三归纳”。“一识原型”是选取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知识内在联系,理解熟记知识要点。“二对比”是参照已学的代表性知识去学习同类知识,比较相似点、差异点,分析相似和差异的原因。“三归纳”是把相似点、不同点列表对比,进行对比记忆。
这样训练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众多知识内容中,去甄别发现其内在联系性、差异性、典型性,促进分析、综合思维的养成。通过强化训练后,只要提到某类物质的代表物,学生头脑中闪现出同类物构象,达到了识一知类的效果。
4 化学计算练习,“标尺”比对增效
原子量、分子量、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各物质质量关系)、溶液浓度、物质溶解度…一这些概念中表示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就象一把计算尺,我们只要拿这把尺子去比对应用即可。以下是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中数量关系的应用问题:20℃时,NaCl溶解度为36g。这句简单的话包涵了下列关系量:
根据“计算尺”,可进行下列比对应用:①20℃时,配制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②用一定量NaCl在20℃时可配成饱和溶液质量。⑧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④与NaCl相关的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等计算问题。笔者在引导学生计算训练时,采用三步走:第一步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理清量与量之间关系。第二步是数形结合辨认“计算尺”,写出计算代数式,画出量与量之间关系函数图像。第三步仿照笔者所讲例题、课本的习题,自编计算题,用“计算尺”比对解题,然后班级交流,笔者点评矫正。这样训练是引导学生把数学计算方法、思维方法换元成化学计算方法和逻辑思维,对化学计算概念进行数量、数形分析、抽象概括,以达熟练应用。通过训练,学生对化学计算问题学习普遍感觉轻松。
5 课后习题练习,“发散”改编增效
教材每个章节后面设置了一些巩固知识的练习题。对练习题通常处理方法是:学生把习题抄做在作业本上,交给教师批改。殊不知,这种机械抄题训练让学生索然无味,部分学生把它当作应付老师的差事。笔者在引导学生对课后习题训练时,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熟读原题,找出知识点,并与课堂所学知识点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增减,反思在理解上是否发生歧意或偏差,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真理解。第二步进行“问题”发散。学生仿照原题及知识点,选择自己熟悉且与知识点相联系的材料,自编习题并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三步是交流修正。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编的习题和答案,进行正误判断,互相纠正不准确之处和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这样的训练避免学生把作业练习当负担、当差事的惰性心理产生,避免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促进学生平时对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与卫生健康……等与化学知识相关信息的关注、思考、收集及简单处理能力培养,促进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理解了知识才能去发现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材料,联系实际提出化学问题并解决之。
练习不仅是学的方式方法,也是教的艺术。有效练习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内容训练方式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训练方法也有多样。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要遵循学生认知程序的顺序性;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性、系统完整性;训练步骤的渐进性;训练强度的适度性来进行。切忌内容杂乱、花样翻新的“题海”式、“背题应考”式训练。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拓展知识视野。在独立思考练习中,给学生自由思考时间、创新空间,在交流中给每个学生展示学习效能的机会,让学生在感动、奋进的喜悦心境中练习,并在训练中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获取、内化、巩固知识技能的效率,以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