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
  
  一、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
  
  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程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所谓优良、中等,后进生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也可以全部变为后进生,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教学的目标是:减少后进生数量,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全体学生学有所获,人人有进步.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要认真分层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这样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例如在初二代数因式分解的教学目标中,对A类学生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分解因式,对B类学生要求熟练选择并综合运用基本方法,对C类学生要求补充: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等. 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会因太难而厌学、怕学.也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使目标意识与学生兴趣、意志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尽心竭力、自觉学习的心理,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三、课堂教学要运用分层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2-9(a+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9y2; (2)16x2-9y2; (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A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C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练习设计应体现分层教学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 教师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 发放给学生练习.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序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 设定基本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人人要做, 加深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为A层学生的选答题和B、C层学生的必答题, 拓展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横向拓展)为B层学生的选答题,C层学生的必答题,聪明题(是为各种竞赛作准备的).
  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4x+4; (2)25a2+10ab+b2; (3)(x+y)2+10(x+y)+25; (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
  
  五、考核和评价要分层进行
  
  考核测试是检查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在统一制卷,同卷同考时,试卷内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按学生分层分为若干个小题,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别,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全卷还可以有附加题,供优生层学生选做.命题进程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方法也应不同.在不同的要求下,分层考核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趋于接近,使各层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其他文献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商业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消极反应到现在的积极实践的转变;理论的发展逐渐从论证“是什么”、“为什么”转移到发掘“怎么办”层面上;立法上亦有将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