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心设计,不仅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渗透 自然渗透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面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
一、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这样,学生长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到德育教育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教圆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只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进行德育教学。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例如,教学珠算时,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由于它简单易学,运算方便,不仅通行中国,而且远传至东亚及欧洲各国。结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教学,介绍我国在公元前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的记数方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方法的国家。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德育教育要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3218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小朋友做好事、绿化种树,人们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2.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
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3.结合历史资料,进行爱国教育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三年级下册第87页);“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四年级上册第32页);“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三年级下册第94页);“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五年级上册第85页)“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六年级上册第63页)认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以上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德育教学要直观、新奇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如面积的计算,在学生认识图形、计算面积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地图,了解我们芜湖有多大,我们安徽有多大,我们中国有多大。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少年去努力学习。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心设计,不仅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渗透 自然渗透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面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
一、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这样,学生长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到德育教育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教圆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只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进行德育教学。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例如,教学珠算时,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由于它简单易学,运算方便,不仅通行中国,而且远传至东亚及欧洲各国。结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教学,介绍我国在公元前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的记数方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方法的国家。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德育教育要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3218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小朋友做好事、绿化种树,人们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2.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
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3.结合历史资料,进行爱国教育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三年级下册第87页);“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四年级上册第32页);“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三年级下册第94页);“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五年级上册第85页)“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六年级上册第63页)认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以上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德育教学要直观、新奇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如面积的计算,在学生认识图形、计算面积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地图,了解我们芜湖有多大,我们安徽有多大,我们中国有多大。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少年去努力学习。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心设计,不仅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